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种板块边界断层运动的力学模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提出了一种描述板块边界断层运动的力学模型,即将板块边界的地壳运动表述为板块的相对刚体运动加边界断层面上的负位错分布。应用该模型描述北美板块与太平洋板块边界处的圣安德烈斯断层带,并用该地区近30年的大地测量数据反演了模型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运用该模型方法可利用测量数据确定沿板块边界断层带的相对闭销区,从而进行中长期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3.
通过跨断层形变测量,可以计算求得断层位移量。有多余观测数据时、可以采用测量相差法求得跨断层点位之间的相对位移量。但有时这样求出的各点位移量大小不一,甚至互相矛盾。本文试图提出一种方法,即利用跨断层测量成果,结合测量场地附近一定范围内的地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对地震震源处沿主压应力P轴和主张应力T轴方向的附加潮汐应力分量的计算,在岩石力学莫尔-库化准则的基础上分析了附加潮汐应力对发震断层的作用方式。分析和计算表明,对发震断层有促滑作用的附加潮汐应力作用方式分增压型和减压型,增压型潮汐应力增大断层面上的正压力和剪应力,促使断层达到破裂滑动条件,减压型潮汐应力在一定条件下能降低断层面上的破裂滑动强度,同样能促使断层的运动。计算实例显示,大部分发震断层受到了附加潮汐应力的增压型或减压型促滑作用。  相似文献   

6.
地震迁移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沿构造带迁移,另一种是短时间、长距离、直线式的震中迁移,其迁移路线能跨越不同的构造单元。这后一种迁移类型,其迁移方向与构造压力方向呈45°夹角。按照立交模式的观点,它反映了下岩石圈中剪切蠕滑断层的运动。本文利用上述观点和地震迁移资料对与中国大陆相邻板块运动方向进行了确定,得到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分别向西、向北和向南南西方向运动。研究结果还表明,我国最近一次大震高潮期和低潮期板块运动方向是稳定的。此外,本文还讨论了由地球自转引起的纬向和经向地震迁移。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合于跨断层形变测量数据处理的相对分析平差原理,并应用突变论方法分析了相对位移突变及其稳定性问题,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用钻孔崩落推断四川盆地的水平主应力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阿甲  许忠淮 《地震学报》1990,12(2):140-147
利用法国斯仑贝谢公司在我国四川油气井服务时所作的四臂井径测井曲线,分析了四川盆地中井位附近的地壳水平主应力方向.共分析了12口井的井径测量曲线,测量深度从地表下约2,000m至4,700m,各井的测量段从50m左右至1,360m不等.编制了对测量曲线采样、插值并作简单统计处理,从而获得崩落孔孔径平面投影图的计算机程序.处理结果表明,大多数孔显示了NNW-SSE或近N-S向的优势崩落方向,说明四川盆地最小水平主应力即为此方向.此结果与由平均震源机制结果得出的四川附近地壳区域应力场图象大体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基于小波包技术的随机地震动模拟方法,提出一种改进的参数化随机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模拟方法。然后,通过识别和提取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数据库中脉冲型地震动的特征参数,建立了基于震源、传播路径和场地特征等参数的脉冲模型参数预测方程。最后,通过模拟实际记录和误差分析检验了改进的模拟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应用改进的模拟方法得到的地震动时程无论在波形、频率特性还是峰值上均与实际记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改进的模拟方法在保留地震动时频非平稳性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地提高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模拟效果,并且能够很好地体现脉冲型地震动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用区域台网确定震源深度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珠 《地震学报》1992,14(4):472-478
传统的区域台网定位都是以近震震相的走时方程为依据的.如果没有至少一个震中距小于震源深度的台站存在,是不可能给出震源深度的精确解的.本文建议,在不要求如此严格的条件限制下,利用走时方程和视慢度方程,在速度-深度场中,建立两种位置和形状极不相同的 v-h 曲线簇,曲线的交点确切地同时给出震源深度和介质速度的解.我们能够看到,视慢度的引入对深度的确定,起着很强的约束作用.文中给出了这个方法人工数值模拟的结果和应用实例,并讨论了它的精度和偏移.从理论上讲,走时和视慢度的结合使用,对解决区域台网精确确定震源深度的问题,也许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一种非线性动态断层力学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3.
一种确定地震深度的新方法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本文在理论上提出了一种简单的确定地震震源深度的方法。对区域地震台网内发生的地震,利用变换后的各台初至到时差数据进行震源深度测定。结果表明对不同的速度结构,震源深度平均变化5km时,走时平均改变0.7s。这样的灵敏度对地震深度的确定是有效的,尤其在对没有近台(震中距<50km)的地震,该方法显示了其优越性。文中最后给出了J—B表模型和国内二层均匀模型的深度——走时差用表。  相似文献   

14.
基于欧美规范确定了坐落在深厚覆盖层上KH抽水蓄能电站上、下库场地基本运行和最大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反应谱和时程等动参数。首先依据场地区域地震烈度区划图、特征周期区划图和依据场地地质地震条件选取的5条种子实测地震动确定场地基岩输入加速度时程、峰值加速度和设计反应谱,进而基于各土层地质参数和一维弹性波传播模拟程序确定覆盖层表面的平均峰值加速度、平均反应谱和5条地震动时程,对所得到的平均反应谱和峰值加速度进行光滑处理后确定可用于各建筑物结构抗震设计的地震动参数,包括覆盖层表面水平向动力响应加速度时程、峰值加速度和设计反应谱。该方法可较好地保留输入地震动的真实动力特性,如持时、相位和频率等,为我国规范中建议的确定场地地震动参数的方法提供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
王安简  陈运泰 《地球物理学报》2021,64(10):3442-3451
应用国内外24个具有"X"形或"L"形(不完整的"X"形)共轭破裂特征的地震资料,以及云南鲁甸、盈江两次共轭破裂地震的详细重定位数据,运用库仑破坏准则揭示的脆性破裂的共轭破裂角与介质的内摩擦系数之间的关系,测定与计算了地震共轭角与地壳的内摩擦系数,探讨了库仑破坏准则与安德逊破裂理论应用于宏观尺度破裂即天然地震问题.结果表明,在国际、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多次共轭破裂地震中,共轭角与内摩擦系数的优势分布分别为65°~75°与0.27~0.47.在同一地区或相近地区发生的地震,其共轭角与内摩擦系数在数值上也相近.库仑破坏准则与破裂的安德逊理论,不但适用于实验室的小样本岩石破裂实验结果,而且适用于宏观尺度破裂即天然地震.通过共轭角的测定,可以确定地壳的内摩擦系数,是一种增进对地壳的内摩擦特性的认识的简易、直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介绍了随机振动的有限断层模型在强地面运动研究中的应用,考虑V30(地下30m的平均剪切波速)对强地面运动结果的影响。以衡水为例,计算了6条周边断层设定地震在衡水市的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和时程曲线。对衡水市区危害相对最小的是新河断裂和护驾池断裂,峰值加速度值在50~90cm/s2左右,峰值速度在10cm/s以下,对应到中国地震烈度表为Ⅵ~Ⅶ度;对衡水主城区危害最大的是衡水断裂,峰值加速度值在200~360cm/s2左右,峰值速度在30~45cm/s之间,对应的烈度值为Ⅷ~Ⅸ度。  相似文献   

17.
18.
青藏高原北部的第四纪断层运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赵国光 《中国地震》1996,12(2):109-118
近10年来,通过详细考察和填图工作,对青藏高原北部的第四纪活动构造及断层运动取得了大批新资料,在最近在中法合作研究中,对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及邻区又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本文以上述新资料为基础,简要讨论了青藏高原北部第四纪活断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基本特征本区重要的活动断裂可划分为下述3类,(1)大规模的弧形左旋走滑断裂带,其中包括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阿尔金活动断裂带,昌马活动断裂带及海原活动断裂带,中部的东  相似文献   

19.
活动断层运动的重力场反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断层错动引起地表地表重力变化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弹性半无限空间点源位错到矩形位错引起的重力变化的基本解析式,并将结论推广到多个断层,介绍了利用重力变化反演断层运动的基本思路。以滇西实验场作为实用实例,对1996年2月丽江7.1级地震发生前后场区内的活动断层运动进行了演算,给出了断层位位移解,并与已有资料相比较,结果基本一致,但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本文错模型还有待于改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