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CPS-Ⅲ微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在1:5万区调中的应用陈显尧,邝生爱(北京市三联计算机技术公司,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5万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地质工作,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础地质资料的任务。在1:5万区调的不同阶段,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2.
邝生爱  陈显尧 《现代地质》1995,9(2):261-270,T001
以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两幅1:5万区调填图为例,利用ICPS-Ⅲ型微机图像处理系统,开展微机,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新技术在1:5万区调中的应用研究,解决了地理、地质、感和特化探等多元信息进入微机、图形图像处理、人机对话遥感地质解译和地理信息成图等一系列翻天覆地技术问题;推出一个适应于区调工作的图形、图像处理和成图的工作流程;完成了2个试验,图幅的遥感地质应用。研究表明,这一处理系统和工作流程对提  相似文献   

3.
摘要:以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两幅1:5万区调填图为例,利用ICPS-Ⅲ型微机图像处理系统,开展微机、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高新技术在1:5万区调中的应用研究。解决了地理、地质、遥感和物化探等多元信息进入微机、图形图像处理、人机对话遥感地质解译和地理信息成图等一系列重要技术问题;推出了一个适用于区调工作的图形、图像处理和成图的工作流程;完成了2个试验图幅的遥感地质应用。研究表明,这一处理系统和工作流程对提高区调工作的成图质量、加快填图速度,为区调工作的定量化和半自动化开拓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沉积岩发育区成矿远景区带1:5万区调有效的综合方法与合理的工作程序研究”成果本成果系“七五”计划期间地矿部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物化探应用和方法研究”(860-16-01)的第I-4专题研究成果.其任务是在沉积岩发育区成矿远景区带1:5万区调中开展有效的综合方法与合理的工作程序研究.探索如何利用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有效的综合方法,解决沉积岩区1:5万区调中的基础地质和矿产地质问题,总结合理的工作程序,从而达到提高1:5万区调工作质量和效率并节省投资的目的.该项目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市地矿局组成的联合区调队.历经3年多的艰苦细致的野外地质工作与室内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该成果已于1990年5月在北京由地矿部科技司组织、地矿部勘查技术司和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主持,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会议评审,并一致同意通过鉴定.其鉴定意见如下:  相似文献   

5.
杨兴科  方强 《西北地质》1998,19(2):18-24
在对比分析秦岭宁(陕)柞(水)北部商丹断裂带两侧成矿地质条件基础上,解译了1:5万TM图像,提取了构造和金银矿化蚀变信息,进行了遥感地质预测和找矿靶区优选研究,圈定出找矿远景区4个,找矿靶区10个。将1:5万TM遥感地质预测靶区与多种方法综合预测靶区对比分析认为,在该区进行1:5万TM遥感地质预测金银矿靶区是有效的,综合预测优选的靶区对该区找矿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厚子镇幅、洛源街幅1∶5万区调报告通过评审王养玲(陕西省第六地质队)厚子镇、洛源街幅,1:5万区调联测,运用1:5万区调填图新方法进行区域地质调查。于1992年5月进行了野外地质资料验收,1993年4月提交报告送审稿,局于同年5月组织了通讯评审,6月...  相似文献   

7.
李承东  董国臣 《广西地质》1997,10(4):87-90,104
文章以榆关镇幅为例,阐述了GIS在1:5万区调中的应用问题。物化探遥感资料按地质需求由计算机处理成各种图件,地形图则划分图层并赋予其属性,建立地形资料GIS系统;野外工作采用手工记录,室内微机处理的工作方式,野外连图采用手工,而后清绘,通过扫描输入微机。按地质体分布构造等建立图层并用地理编码将其与数据库相连,叠加,编排图层,编制地质图,最终建立1;5万区调GIS系统。  相似文献   

8.
分析,研究遥感图像中的环形构造单元,研究成矿作用,主要是通过利用对晨明,杏山、古源林场三个环形构造的分析,研究其成矿地质环境及地质条件,找出规律,充分利用1:20万区调成果,结合地球物理资料,圈定出进一步普查找矿的有利地段和指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闽清测区1:5万区调在运用火山岩双重填图法过程中,进一步改进了工作方法和程序,深化了火山地质研究,取得显著成果。本区调工作以遥感地质为先导,在填图中从调查单个火山构造扩展到多个、多种火山构造组合叠置关系及火山群体的研究。从而填制出火山构造面貌清楚,具有较强立体感的古火山地质图,全面反映了不同时期(阶段)火山作用特点、演化规律及火山岩相扮布特征,合理地建立起火山岩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10.
地质部门的遥感地质工作是在一九七八年上海地质会议将遥感技术列为我部重点发展的五大新技术之一以后普遍开展起来的.几年来,在原地质部区调局和物探、石油、水文地质等专业局的领导下,不论在组织机构、人员培养、技术装备方面,还是在普及推广遥感技术、扩大应用效果方面都做了许多工作.特别是在一九七九年关于建立遥感地质站的决定、一九八○年遥感地质站工作汇报会、制订“应用遥感图象进行1:20万区调的技术要求(试  相似文献   

11.
正射遥感影像地图是遥感数字图像经过精纠正(包括投影差改正),并与数字化的简化地形图复合的一种新图.通过在GPS,GIS数据点控制下遥感图像的精校正,研制出了试验区具有国际分幅规格标准的1∶5万正射遥感影像地图,并直接用于遥感区调试验和成矿预测研究.研究中应用新研制的正射遥感影像(地图)进行地质解译和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多元地学信息综合与复合处理及成矿预测,完成了试验区1∶5万解译地质图、成矿预测图等系列图件,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刘邦秀  廖瑞君 《江西地质》1999,13(2):132-140
本文系统介绍了江西省“八五”以来1:5万区调工作在地层、侵入岩、地质构造、填图方法、农业地质等方面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3.
陈志 《西北地质》1996,17(1):49-55
1:5万区调地质填图新方法介绍陈志(地矿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710054)地矿部为了及时充分地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满足改革开放的需要,在“七五”期间设立了“1:5万区调工作中填图方法研究”项目,并已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了研究任务,现简要把该项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于学政  李述靖 《现代地质》1995,9(2):254-260
本文阐述了遥感技术应用于内蒙古苏尼特左旗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的任务、工作程序、工作方法与内容,介绍了遥感解译程度划分方案、解译分区依据及野外路线配置布署意见,以及微机图像和图形处理、人机对话解译、机助制图在1:5万区调中的作用,总结了遥感技术在减轻野外工作强度、提高图幅质量方面的效果,提出了遥感技术应用于常规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快1:5万区调工作步伐,根据省地矿局的指示,我站在近两年的遥感地质野外工作中,在有利于发挥遥感地质优势的甘肃北山区,配合本局第四地质队的1:5万区调和矿产普查开展工作,取得一些初步经验,介绍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1998年全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总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区域地质》1999,18(2):113-121
总结了1998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1:5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1:5万区调片区总结中取得的成果,在地层古生物,岩石,构造,矿产,农业地质,生态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等方面的调查中都取得了许多新成果。  相似文献   

17.
在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迎来建院一周年之际,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从2000年3月17日正式组建以来,地调院共承担了34项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除科研合作项目外,由我院独立承担的有28项。其中有14项获中国地调局大区项目办优秀级,11项获良好级,并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 1、区域地质调查:计有8项。其中林东1:5万专项区调和金盆地区1:5万区调通过最终验收,分别被东北项目办和华北项目办评为优秀级;野外验收4个项目,巴音诺尔公地区和召河庙地区1:5万区调被华北项目办评为优秀级,库伦旗地区和永胜村地区1:5…  相似文献   

18.
变质岩区1∶5万区调野外记录的表格化和定量化胡健民,裴先治(西安地质学院区调所)1引言自80年代初我国区调工作的重点转移到1:50000区调上以来,地矿部于1983年提出了到本世纪末完成2×10 ̄6km ̄2的1:50000区调的战略任务。为了高水平地...  相似文献   

19.
《安徽地质》2008,18(2):F0002-F0002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成立于1958年6月。50年来,安徽省地矿局承担了安徽省区域性、公益性和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完成了覆盖全省的1:20万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调杏等基础地质工作。编制了1:100万和1:50万安徽省地质图。1:25万区调工作,已累计完成国际标准图幅6幅,占全省面积的69%;1:5万区调任务完成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50%,  相似文献   

20.
安玉林 《现代地质》1995,9(2):244-253
摘要:地球物理方法不仅在发现和勘探隐伏矿体和能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区域地质填图中探测隐伏地质结构方面也大有作为,是地质和遥感填图的重要补充。本文阐述了采用重磁电资料研究内蒙古苏尼特左旗6幅1:5万填图区探测隐伏地质结构的工作:(1)推断了隐伏断裂构造;(2)推断了隐伏区岩性;(3)反演了一些局部地质体的几何参数与物性参数,以及前中生代地层顶界面和侏罗纪、白垩纪大型花岗岩体下界面的深度;(4)论述了苏尼特左旗复背斜构造;(5)指出了新的成煤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