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源地电台全空间地电阻率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源地电台开展的深孔短极距试验观测,其电极深度达65m左右,μ值(H/L)达2.4。这种近似全空间的地电阻率观测方法,经试验证明在降低地电台站地表环境干扰因素的影响,提高观测精度,降低线路造价和维护费用等诸方面的效果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2.
华南地区唯一的地电台--河源地电台自1992年开展了深孔直流电阻率测量试验.(刘昌谋等,1992 深孔测道孔深为65m,极距58m,走向东西.常规测道的1、3两道为浅极常规埋设.极距为1000m左右.从1992年至今十余年的资料可以看出,常规浅极的1、3两道电阻率测值受地表突发性干扰等因素影响较舷明显,突跳多、变化幅度大.如,1993年9月遭雷击;2000年9月受电信局外线接地干扰;因自然电位正负变换引起的突跳;2000年9月之后因干扰而引起的多次突跳;第3道2001年7月开始的近50天突降等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海安地震台深埋电极和表层电极对比观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相对表层电极观测,深埋电极观测能有效降低表层影响系数,对改善年变特征具有很好的效果,并且在避免表层干扰和提高观测精度上具有明显意义。深埋电极观测方式为解决地电阻率场地中的金属干扰、降雨影响等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地震地电阻率观测想避免环境干扰的影响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在这种形势下,由横向向纵深发展的深埋电极电阻率观测方法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研究。通过利用和平地电站已开展近20年的深孔电阻率观测试验的有利条件,进行深孔多电极组合实验观测研究。总结了多种实验结果,证明在深孔中设置多电极组合的优势,并表明电极只要埋人地下一定深度后,就能达到压抑地表的干扰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利用绥化地震台地电阻率、降水、地下水位的观测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对观侧仪器、供电线路、观测线路、极板老化进行实验,认为1980年以来绥化地电阻率趋势性下降是由观测仪器本身的零漂所引起。  相似文献   

6.
地电阻率长趋势变化及其预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深入研究地电阻率1年尺度以上趋势变化的区域性和同步性,本文从地电阻率与水位、水准的关系以及地电阻率固体潮现象的角度,通过理论、实验、实例分析了地电阻率趋势变化产生的原因.分析结果显示,地电阻率趋势变化与观测系统或水位(非构造水位)无关,而与周围构造变化有关,且趋势上升和下降分别反映了周围应力场的压性和张性变化.在此基础上,以高邮台和成都台为例,从地电阻率与周围地震的关系分析了地电阻率趋势变化的场兆特征,结果表明地电阻率在上升趋势转折时更具有短期的预测意义.本文结果可以为研究地电阻率的长期趋势变化现象提供参考; 未来地震的预测需在综合各台站观测结果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判定区域应力场的方向和相对幅度,从而给出有意义的地震前兆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1989—1990年的对比观测资料的结果,说明在地震介质较为均一条件下电极老化对地电阻率的观测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电极极板老化与地电阻率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2月至5日,榆树台地电阻率出现异常,且该异常具有一定的特征。按《规范》要求,对外线路、观测仪器、观测环境等进行检查,结果发现异常是由于供电电极老化,接地电阻远大于《规范》要求的30Ω所引起。  相似文献   

9.
地电阻率趋势变化的形态特征与地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和云 《地震学报》1994,16(3):369-375
总结26年来全国近百个台站的地电阻率观测资料, 发现可将以月均值为基本数据的地电阻率趋势变化形态分为5种类型, 其中的3种类型属异常变化, 它们有互不相同的定性、定量特征, 并且与地震的关系也不相同:漏斗型地电阻率趋势变化与强震相对应, 勺型变化则与中强震活动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而斜型趋势变化一般不对应地震。本文由受压岩石的实验结果对不同类型的形态特征以及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认为不同地电阻率趋势变化形态实际上反映了地下岩土层所处的应力状态不同:漏斗型反映了地下岩土层处于高应力状态: 勺型反映地下介质处于中高应力状态: 而斜型则反映地下介质的应力在松弛。所有这些认识对于中期地震预报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10.
陆永发 《地震》1993,(2):67-68
问题的提出 绥化地电台地电阻率观测,从1980年1月开始至1988年11月已有近九年的观测资料.资料表明:地电阻率存在逐年趋势卞降的变化(图1).  相似文献   

11.
张家口地震台gPhone连续重力观测仪潮汐因子自2016年6月出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变化,累计变化量达到7×10-3.分析重力残差曲线,异常出现时同期残差数据未出现同步变化;将去零漂前后潮汐因子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潮汐因子变化趋势一致,排除仪器调零影响;针对新建楼房可能引起的重力变化,建立了重力正演模型,计算结果显...  相似文献   

12.
樊晓春  沈红会  李伟  夏忠  吴帆  袁慎杰 《地震》2020,40(4):144-155
为了提高地电阻率观测抑制地铁干扰的能力,江宁台新建了多孔垂向地电阻率观测。在观测中探讨完善了装置系数计算方法,解决了缺数问题,并通过比较同测区井下和垂向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得出如下结论:(1)垂向观测由于布极方式较为特殊,其年变化幅度大于井下地电阻率观测同等极距;(2)与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相比,垂向地电阻率观测信噪比更高,具备更好的抗地铁干扰能力,以期为地电观测抗干扰的方法和技术应用提供基础;(3)垂向地电阻率观测建设中,可能需要重视电极的位置固定。  相似文献   

13.
利用延庆地震台2004年地电场的观测资料,研究其变化情况,分析引起其变化的具体原因,结果表明:延庆地震台地电场的观测容易受到磁暴、雷雨等干扰,电极的极化影响最为严重,这些因素给地电场震前中短期异常的识别带来了困难,但是从短期来看,地电场观测精度较高,对场地的电磁变化反映比较灵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山西夏县中心地震台地电场观测资料,找出观测过程中有关测量电极存在的故障现象,提出较为可行的检测方法及改进措施,对提高观测数据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according to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the data on seismicity in the Shanxi seismic belt,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of this belt is numerically imitated b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and by analyzing synthetical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ogeoiogical structure,seismicity and tectonic stress field,the trend of the coming macroseism in the Shanxi seismic belt can be roughly assessed.The main estimate is as follows.From 1993 to 2015,a strong earthquake with Ms=6.2±0.4 may occur in the Shanxi seismic belt,and there are 3 possible locations for earthquake occurrence,if we arrange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possibility of earthquake occurrence,the location of a coming earthquake would be(1)the region between Huoxian and Hongdong;(2)the region surrounded by Datong,Huairen,Yingxian and Hunyuan,and(3)the region surrounded by eastern Lingqiu to both ends of the Laiyuan fault.  相似文献   

16.
自2008年12月以来,泰安地震台的地磁观测数据在Z分量一直存在一种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长度均不规则的小幅度台阶干扰.分析此种干扰的特点,在泰安地震台的相对记录室、绝对观测室和山洞等不同场地进行实地对比观测试验,确定干扰仅出现在相对记录室,应属于供电干扰.通过排查分析,最终确定照明电路是导致该干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选取当涂地震站2015年12月至2020年4月记录的120个1.2相似文献   

18.
整理包头地震台伸缩仪、水管倾斜仪和水平摆倾斜仪观测资料,依据干扰类型分析发现,风扰、雷电降雨、温度与气压、标定与地震,仪器故障与停电是影响3台仪器观测的主要因素,干扰特征主要表现为缺记断记、数据突跳、尖脉冲、高频干扰、台阶、毛刺,大幅度变化、曲线加粗和趋势性变化等。不同类型观测仪器对干扰的响应不同,识别并剔除干扰,有利于地震观测数据应用,对地震异常判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乾陵地震台2015—2017年垂直摆倾斜仪、伸缩仪、水管倾斜仪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对自然环境、观测场地环境、人为干扰等因素进行分类,总结归纳各种干扰对观测数据造成的影响,为准确分析形变观测资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