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1 毫秒
1.
研究了二异氰酸酯与壳聚糖的交联反应,其产物与壳聚糖相比,酸溶解度由82.04%降到58.08%。DSC曲线表明,交联产物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对低价重金属离子(Hg  相似文献   

2.
王彩霞  刘云海  花榕  庞翠  王勇 《铀矿地质》2010,26(5):313-319
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吸附铀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这些衍生物有丝氨酸改性壳聚糖、甲基磷酸改性壳聚糖、3,4-二羟基苯甲酸改性壳聚糖、苯胂酸改性壳聚糖、乙二胺改性壳聚糖、分子印迹技术改性壳聚糖、聚丙烯酰胺壳聚糖水凝胶和珍珠岩改性壳聚糖。并对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吸附水中铀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采用壳聚糖对酸性蓝黑B模拟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溶液的酸度、吸附时间、溶液的初始浓度和溶液温度等对吸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对酸性蓝黑B具有优良的吸附效果,在溶液初始浓度小于400 mg/L,pH=3.5~6,温度约为30~40℃,吸附处理30~40 m in,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利用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与活化硅胶表面的羟基反应,制备了硅烷化硅胶,所得产物与壳聚糖反应合成了硅胶/壳聚糖复合吸附材料。通过红外光谱分析(IR),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分析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测试了硅胶/壳聚糖复合材料对Zn^2+、Cd^2+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复合吸附材料对Zn^2+、Cd^2+具有很好的吸附能力,最大吸附率为96.01%及90.65%。  相似文献   

5.
利用水杨醛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合成壳聚糖席夫碱类衍生物(S-CTS),将其滴涂在玻碳电极表面成膜。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该修饰电极对NO2-的电催化作用。以0.1mol/LpH4.5的B-R缓冲溶液为底液,还原峰电流与NO2-浓度在0.20~81mg/k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899,检测限达到2.8×10-7mol/L。用于样品测定,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6.
郝金丽  吴艳 《吉林地质》2014,(2):119-124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利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新型壳聚糖树脂,考虑了操作条件对合成树脂性能的影响,通过显微镜显示,树脂的表面结构随着交联剂浓度提高而改善;提高油水体积比,可显著提高树脂粒径;随着搅拌速度的提高,树脂的粒径减小。利用5%壳聚糖溶液,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可合成较高强度、粒径较小的球状树脂。通过树脂对铜离子的吸附实验可得出树脂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其最佳吸附pH为5.0,静态吸附容量为2.39mg/g,吸附率为95.3%,拓展了该天然高分子材料在金属离子的富集与回收,以及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利用巯基壳聚糖对玻碳电极进行修饰,制备了新型的化学修饰电极。用阳极溶出伏安法研究了该电极对Br-的电化学行为,并利用该体系初步对天然水体中的Br-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在pH1.80的H2SO4溶液中,阳极溶出峰与Br-浓度在3.5×10-5~6.5×10-3g.ml-1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9956,检出限为4.6×10-6g.ml-1。该方法重现性、稳定性良好,检测限较低,用于天然水体中的Br-测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砷的化合物具有相当的毒性.在自然界中砷主要以硫化物存在[1],且三价砷化物的毒性比五价砷化物要高得多[2].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圈的砷,全世界每年约11万吨[2].  相似文献   

9.
粘土矿物对有机质的吸附是自然界重要的过程之一。科学界对于有机质与粘土矿物的相互作用过程和机制研究仍处 于一个比较薄弱的阶段。该文采用天然有机质赖氨酸(左旋) 和壳聚糖与蒙脱石进行室内合成模拟实验,通过X射线衍 射、化学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的手段对反应产物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蒙脱石对赖氨酸和壳聚糖的吸附均存在两种机 制:阳离子交换和有机分子间的相互吸引。赖氨酸在蒙脱石层间的排布有三种构型,随着赖氨酸浓度的增加分别以倾斜 式、垂直呈“之”字形排列,最后形成第二排并可能生成简单肽;氨基酸的净电荷是影响吸附过程的重要因素,主要与pH 值相关。壳聚糖能在蒙脱石层间形成分层结构,溶液的pH值和无机盐的存在都会影响吸附过程。壳聚糖-蒙脱石复合体在 常温常压下水溶液中能稳定存在,而相同条件下赖氨酸易从蒙脱石层间释放,这主要是由有机质本身的性质以及有机质和 蒙脱石的结合方式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以葡聚糖和壳聚糖为有机基质,进行铁的生物(有机质)矿化模拟实验,研究多糖对氢氧化铁凝胶矿化结晶行为的调控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铁凝胶在多糖分子中成核、生长,通过有机大分子的自组装作用,形成纳米级的正方纤铁矿(β-FeOOH)。产物的形状、大小及其结构类型由多糖分子的结构和浓度决定。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中三氯乙烯(TCE)严重威胁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纳米零价铁原位注射技术可以还原降解TCE,但是应用中,纳米零价铁存在易氧化团聚而失活、迁移性差等问题。为此,利用天然高分子壳聚糖作包覆剂增强分散性和稳定性,镍作催化剂增强反应活性,成功制备获得壳聚糖包覆纳米铁镍双金属颗粒(CS Fe Ni)。沉降光谱实验表明包覆壳聚糖后纳米铁的分散稳定性得到增强,Zeta电位测试进一步证实颗粒表面负电荷增加,提高了静电排斥力,使得CS Fe Ni分散稳定性明显改善。柱迁移实验表明改性后的CS Fe Ni迁移能力得到提高。批实验表明CS Fe Ni能够高效降解TCE并能完全脱氯,研究结果为纳米铁原位注射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12.
To investigate the modulating effect of polysaccharide upon the mineralization of iron hydroxide, a series of simulative biomineralization experiments using dextran and chitosan as organic substrates were conduct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ron hydroxide gel nucleated and grew in polysaccharide molecules, with the self-assemble effect of dextran or chitosan, the nanometer-sized akaganeite was formed. The shape, size and crystal structural type of iron oxyhydroxide formed from iron hydroxide gel depend on the type of polysaccharide and its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作为天然多糖有机物,具有对环境友好的特性,其含有的大量含氮官能团可吸附水中的金属离子。但壳聚糖类吸附剂在酸性条件下适应性差,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调节pH值,因此增加了运行成本。本文选用农林废弃物花生壳(CC)和玉米芯(PS)制备生物炭,与壳聚糖进行结合,并引入磁性因子Fe3O4,制备了花生壳生物炭-壳聚糖磁性复合吸附剂(PSC)和玉米芯生物炭-壳聚糖磁性复合吸附剂(CCC),并研究这两种吸附剂对水中Pb2+和Cu2+的吸附性能,同时利用实际含多种金属离子的地下水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实验,以评估其实际应用潜能。比表面积仪(BET)分析表征显示,CCC相比PSC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更大,两种吸附剂在pH 4~7范围内均表现出稳定的吸附性能。循环5个周期后,两种吸附剂仍对Pb2+和Cu2+的去除率保持在85%以上,表现出良好的循环利用性能。CCC对Pb(2+)和Cu2+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69.10mg/g和18.69mg/g,均大于P...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和PDMDAAC改性膨润土用于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油废水污染范围广,对人类和生态环境危害大。采用常规方法(如浮选法、絮凝法、电化学法、膜分离法和生物法)处理的除油率不高于91%,成本较高,因此急需开发一种高效低廉的吸附剂。膨润土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但用其直接处理含油废水的效果较低。本文选用壳聚糖和PDMDAAC两种有机物作为改性剂,对钠基膨润土改性,使膨润土能有效地处理含油废水。通过实验比较了两种有机改性膨润土处理含油废水的最佳去除条件,探讨了表征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去油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改性膨润土的除油率可达87.8%,PDMDAAC改性膨润土的除油率可达89.3%,处理所需时间少于15 min;除油效率和处理时间都优于常规方法。吸附性能表征结果显示,两种改性剂均以负载的方式和钠基膨润土颗粒结合,吸附性能良好;相比而言,PDMDAAC改性膨润土的处理效果比壳聚糖改性膨润土更好。PDMDAAC应用于含油废水的处理,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操作简单的特点,在含油废水处理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