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3届北郊地球科学学术沙龙于2007年2月9日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举行。孙继敏、徐锡伟、方念乔、方小敏、钟大赉、郑德文、丁仲礼、丁林、姚檀栋、刘小汉、刘静和付碧宏等人围绕中国西部构造与气候相互作用等热点和前沿科学问题作了主题发言。围绕这些主题,来自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开展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北郊地球科学学术沙龙是马宗晋院士倡导,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共同发起的。由各单位轮流主办,欢迎地学界各兄弟单位和科研人员参与学术沙龙活动。第3届北郊地球科学学术沙龙于2007年2月9日举行@王二七$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徐锡伟$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D辑》2003,33(10):1024-1024
顾问: 文圣常中国海洋大学 沈其韩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施雅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徐冠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涂光炽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曾庆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执行主编: 孙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执行副主编: 马宗晋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孙鸿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苏纪兰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汪品先同济大学 陈顺中国地震局 周秀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欧阳自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编委: 丁仲礼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丁国瑜中国地震局 马昌前‘中国地质…  相似文献   

3.
《地球物理学报》2004,47(3):513-513
20 0 4年3月1 4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大陆地球深部结构与动力学研讨会”,暨庆贺滕吉文院士从事地球物理学研究5 0周年.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石油、地质、核工业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高校等部门近2 5 0位代表参加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我国著名地球科学家刘东生、曾融生、孙鸿烈、孙枢、陈运泰等2 0位院士到会,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浙江大学、吉林大学、云南大学等1 0多个单位和徐世浙院士、林学钰院士等2 3位个人发来贺电.会议共收到论文1 0 2篇,内容涉及地壳与上地幔结构、板块与板缘构造、理论…  相似文献   

4.
顾问: 文圣常中国海洋大学 沈其韩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施雅风中国科学院寒区早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徐冠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涂光炽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曾庆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执行主编: 孙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执行副主编: 马宗晋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孙鸿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苏纪兰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汪品先同济大学 陈顺中国地震局 周秀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欧阳自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编委: 丁仲礼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丁国瑜中国地震局 马昌前中国地质大…  相似文献   

5.
王辉 《地球物理学报》2005,48(4):946-946
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京都大学地球物理实验室共同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第9届勘探地球物理学新进展国际研讨会暨城市地球物理和活动构造中日双边会议(RAEG2005)于2005年3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举行.本次研讨会共有15位日方代表和30位中方代表参加,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以及日本京都大学、东京大学、京都都立大学、大阪天然气集团公司等研究机构和组织.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京都大学地球物理实验室共同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第9届勘探地球物理学新近展国际研讨会暨城市地球物理和活动构造中日双边会议(RAEG2005)于2005年3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举行.本次研讨会共有15位日方代表和30位中方代表参加,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7.
反演问题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的优化与正则化方法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7月21日~25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莫斯科大学数学系共同主办,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承办.会议推举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副所长杨长春研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地震学会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岩石力学和工程学会高温高压专业委员会共同组织的第五届全国构造物理与第三届全国高温高压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2月1—3日在湖南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召开.研讨会共收到来自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  相似文献   

9.
顾问: 文圣常中国海洋大学沈其韩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施雅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徐冠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涂光炽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曾庆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执行主编: 孙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执行副主编: 马宗晋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孙鸿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苏纪兰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汪品先同济大学陈额中国地震局周秀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欧阳自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海洋物理变质岩岩石学冰川学,气候环境变化地球信息科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大气科学沉积学地质构造…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刘若新研究员、马瑾研究员、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耿乃光副研究员的倡议,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和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了岩石物理性质学术讨论会.会议于1991年6月28日在北京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举行.来自国家地震局、中国科学院、石油工业部、国防科工委和高等院校等系统的十多个单位,30多位从事岩石物理性质实验研究的科学工作者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2 0 0 4年 9月 1 9~ 2 5日 ,武夷山 )第五次空间天气学研讨会暨“中国科学院空间天气学研讨会” ,也是第一次国际日地系统气候和天气计划空间天气主题研讨会 (TheFirstChineseSpaceWeather/CAWSESSymposium)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和中国科学院主办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具体组织、承办 .出席会议的人数为 16 1人 ,其中院士 7人 .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魏奉思研究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学科主任于晟博士共同主持 ,各单元的学术报告由刘振兴院士和中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震学会第5届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和岩石力学学会第3届高温高压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2月1日至7日在长沙召开。与会人员来自全国各地20多个单位,其中包括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壳应力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地震局,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研究所,西南工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北大学,华东地质学院,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等。专业委员会主任马瑾教授致开幕词。全会共收到87篇论文或摘要,内容覆盖了震源物理、新构造活动、岩石  相似文献   

13.
20 0 4年8月 1 5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隆重举行了曾融生院士 80寿辰庆祝活动。中国地震局局长宋瑞祥、副局长陈建民出席了庆祝活动。宋瑞祥局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代表中国地震局向曾融生院士表示祝贺 ,并高度评价了曾融生院士对地震学、地球内部物理学和青藏高原地球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和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孙枢分别发来了贺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地学部、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以及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有关领导出席了庆祝活动 ,并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曾融生院士是我国著名…  相似文献   

14.
20 0 2年 1 0月 1 4~ 1 6日 ,地震工程与防震减灾界的一次盛会——新世纪地震工程与防震减灾学术研讨会 ,在金秋硕果累累的北京雁栖湖畔召开。会议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工程地震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在学术研讨会上 ,胡聿贤院士、谢礼立院士、林皋院士、张楚汉院士、张国民研究员、董伟民先生、K.T.Chau及周锡元院士等分别作了题为“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基于人员伤亡控制的抗震设防决策分析”、“混凝土动力特性与拱坝非线性地震响应”、“复杂地质环境下高坝安全稳定性”、“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研究阶段进…  相似文献   

15.
编者的话     
20 0 1年 1月 5~ 6日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北京延庆举办了“青年学者科技发展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人员除地球物理研究所领导、青年科技专家和在读博士研究生外 ,还特别邀请了曾融生、胡聿贤、陈等院士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地震局有关部门的领导出席。研讨会与会人员共 70余人。会上青年学者们广开思路 ,就一些科技发展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讨论 ,为研究所的进步和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其中有 6位青年学者分别就城市活断层探测、地球动力学、工程地震学、数字地球、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张东宁研究员、郑需要研究员、郑秀芬博士和刘爱文博士于2006年7月21日至23日期间,参加了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主办,科技部、中国地震局和中国气象局等单位协办的“地球科学计算机基础架构国际学术研讨会”(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相似文献   

17.
构造物理与高温高压岩石力学研讨会会讯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高温高压岩石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高温高压岩石力学与构造物理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8月15—19日在辽宁召开。会议由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共同承办。会议主题为岩石力学、构造物理、岩石物理领域的实验、理论、数值模拟、高温高压实验技术。共有来自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石油大学(华东)、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地震学会推荐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邓起东 ,于 2 0 0 3年被中国科学院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将邓起东院士的情况介绍如下。邓起东 ,地质学家。 1 938年生于湖南双峰。 1 96 1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曾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 ,现任该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活动构造和地震地质研究 ,对我国华北、山西、天山、阿尔泰山和青藏高原的活动构造和大地震区地震构造有深入的研究 ;对走滑、挤压和拉张等不同类型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形成机制有创造性发展 ;建立和发展了活动构造大比例尺填图技术 ,发展了古…  相似文献   

19.
在近日刚刚闭幕的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 (IUGG )第 2 3届大会上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IUGG中国委员会副主席陈运泰当选为新一届IUGG执行局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夏军研究员当选为国际水文科学协会 (IAHS)副主席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吴国雄院士当选为国际气象学与大气科学协会 (IAMAS)副主席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吴忠良教授当选为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 (IASPEI)副主席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乐肯堂研究员连任国际海洋物理科学协…  相似文献   

20.
2022年1月5日,《地球与行星物理(英文)》(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简称EPP)2021年度编委会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举行.会议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潘永信院士、魏勇研究员、黄清华教授、宗秋刚教授、宋晓东教授、杨顶辉教授、郄秀书研究员等15位编委,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郭建秘书长,以及期刊编辑部负责人胡素芳博士等3位编辑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