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9,31(4):F0002-F0002
刘宝琚院士 男,生于1931年9月,天津市人,著名地质学家。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研究生班,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先后在北京地质学院、成都地质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工作。曾任国际地科联“全球沉积委员会”领导成员和全球沉积地质计划中国委员会主席,多次组织并参与了国际有关全球沉积地质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黄寰 《国土资源》2007,(10):46-50
我国沉积地质学家刘宝珺,在其半个多世纪的地质生涯中,呕心沥血、不断探索,在沉积动力学、岩相古地理学、层控矿床学等领域颇多建树。如今桃李满天下的刘宝珺院士,依然念念不忘早年冯景兰、池际尚、王嘉荫三位导师的精心培养和谆谆教诲。自1986年起,刘宝珺作为国际地科联"全球沉积委员会"的领导成员,在国际学术界十分活跃,始终站在科学的前沿。  相似文献   

3.
在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70周年之际,为进一步推动国际交流和合作,扩大我国地质科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发展地质找矿事业。由中国地质学会、广西科协、广西地质学会、国际地科联泥盆纪地层分会共同主  相似文献   

4.
《国土资源》2006,(12):46-46
日前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主席张宏仁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长松浦晃一郎,在巴黎签署了《关于国际行星地球年的联合声明》。国际地科联作为国际非政府组织,正式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共同主持2008国际行星地球年科学和教育等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  相似文献   

5.
简讯     
国际大陆岩石圈的构造演化与动力学讨论会—第三届全国构造地质学术会议于1987年7月下旬在北京召开。这次国际构造地质盛会由中国地质学会等六个学会发起,并得到国际地科联岩石圈委员会和构造委员会环太平洋能源与矿产资源委员会、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新构造委员会的支持而共同召开的。  相似文献   

6.
著名地质学家许靖华教授是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地科联海洋地质委员会主席,苏黎世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地球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名誉教授,地质矿产部名誉顾问,南京大学名誉博士,是一位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华裔地质学家。 许教授来我国进行华南地质考察途经广西。于7月27日应广西地质学会的邀请,在南宁作学术演讲,其要点: 1.板块构造不是一种学说,而是一种新的地质学。 2.造山运动是长期的,人为地把造山作用分为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是错误的。 3.华南“板溪群”不是地层单位,而是构造混杂岩体。 4.华南大地构造最简单的看法是:西侧是杨子板块,东侧是华夏板块,介乎两者之间是中间板块。 5.华夏板块与中间板块的碰撞在志留纪末,杨子板块与中间板块碰撞在三叠纪晚期。 该讲话系吴继远根据笔记和录音整理,未经作者本人审阅,错误之处由整理人负责。  相似文献   

7.
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科联、国际地层委员会奥陶系分会和志留系分会批准,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主办,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协办的"第十届国际奥陶系、第三届国际志留系联合大会"6月底在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国际地层委员  相似文献   

8.
正人物简介刘嘉麒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火山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研究。曾任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地层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主任暨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现任国际单成因火山作用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地层委员会表决委员等职。  相似文献   

9.
顾问寄语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埋系。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指导委员会主席,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 中国海洋学会名誉理事长,全国政协委员。曾任地矿部石油海洋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孙枢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195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现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国际岩石圈计划执行局委员.国际太平洋科学…  相似文献   

10.
由地科联地层委员会泥盆—石炭系界线工作组主席、西德女地质学家帕普罗特,泥盆—石炭系工作组秘书长、比利时著名孢粉专家斯台尔教授,比利时著名有孔虫专家康尼尔教授和比利时地理教员斯台尔夫人等组成的地科联地层委员会泥盆—石炭系界线工作组一行四人,应地矿部的邀请,在帕普罗特率领下,于8月12日在中国地科院侯鸿飞、季强,中国科学院南古所  相似文献   

11.
1999年 10月中旬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 36 8项、4 11项与 4 4 0项目在我国宜昌举行学术讨论会 ,会议由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和中国地质大学有关部门筹办 ,着重介绍与交流了近年云南、广西等中越毗粼地区及东南亚地区大地构造研究的新进展 ,会后进行了野外地质考察 ,重点地区在云南麻粟坡、西畴、富宁和广西那坡、靖西一带 ,路线考察学术领队由中科院地质所吴根耀研究员和广西地调院邝国敦高工担任。考察日程 10月15~ 19日 ,历时 5天。前 3天考察云南 ,后两天考察广西。10月 18日 ,按原定计划考察团到达那坡。考察团成员有中科院地质研究所、中…  相似文献   

12.
受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ydrogeologist简称IAH)委托,由中国地质学会发起、中国地质科学院承办的IAH第21届大会,于1988年10月10日至15日在广西桂林市地矿部科技交流中心隆重举行,并获得圆满成功。 出席这次大会的有来自32个国家的科学家共约450人,其中外国代表240名。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国际地科联副主席张炳熹,IAH主席亚马斯,副主席戴伊·摩  相似文献   

13.
8月28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农业地质应用研究中心成立暨农业地质应用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中国地质调查局李金发副局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务院参事张洪涛、中科院院士赵其国等出席会议,厅党组书记、厅长陈铁雄致辞。中国地调局、南京地调中心、中科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相关领导,省厅潘圣明副厅长、王功逸副巡视员,省级有关单位负责人,厅相关处室、事业单位负责人,  相似文献   

14.
11月17~18日,由中央电视台摄制组、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专家及摄影家、作家组成的工作组来到广西来宾蓬莱滩,追寻"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奥秘。蓬莱滩位于广西来宾市市区以东约20公里的红水河蓬莱滩南岸,为全球二叠系乐平统底界的全球界线层型和点位(GSSP)(俗称"金钉子")。该剖面是20世纪30  相似文献   

15.
国际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化与动力学学术讨论会——第三届全国构造地质学术会议于1987年8月24—28日在北京怀柔召开,除我国代表以外,有来自美国、日本、西德、意大利、法国、瑞士、瑞典、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和土耳其等十多个国家共558名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 大会开幕式由程裕淇教授主持,会议组织委员会主任马杏垣教授致开幕词,地矿部部长朱训,国际地科联构造专业委员会主任A·Kroner讲了话,黄汲清、许靖华和钱祥麟等著名地质学家作了学术报告。大会共收到论文762篇,会上宣读了342篇。  相似文献   

16.
正为纪念第45个"世界地球日",辽宁省国土资源厅2014年4月20日至5月20日在沈阳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举办"2014马化石特展"。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李廷栋院士,国际著名古生物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伦敦林奈学会主席D.爱德华院士以及国内著名古生物专家学者出席了开幕仪式。在4月22日当天邀请中国地质学家、中科院刘嘉麒院士进行"气候变化与经济转型"专题讲座,各市县区国土资源局设分会场同步收视。全省各市县区国土资源局分别举行了一系列以"珍惜地球资源,  相似文献   

17.
1月15日,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勘查与试验性开发科技攻坚战协调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地质调查局、青海省自然资源厅、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中石化、中科院地质研究院有关负责人及中国工程院院士汪集旸院士、曹耀峰院士等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8.
2005年9月3日,对中国古生物学界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经过国际地科联4年三轮论证投票后,我国第4枚"金钉子"正式落户广西蓬莱滩。蓬莱滩剖面的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我国二叠纪地层学领域国际领先的综合研究实力和水平,使我国地学界在我国建立全球乐平统底界层型剖面的夙愿得以实现,为我国获得了崇高的荣誉。这一桂冠的摘取,我国著名的古生物学家金玉玕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9.
令国内外关注的我国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首次全程网格式地质调查,已经圆满结束。2002年9月30日至31日,中国地调局组织以中科院院士谢学锦为组长、中科院院士肖序常为副组长的专家组,在河南郑州对河南地调院、甘肃地调院分别承担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1:20万区域化学测量项目》进行了评审。专家们最终认为:这次大调查成果丰硕,是大峡谷地区首次获得的系统化学成果。在高海拔、深切割(550~7700米高差)的地区开展42种元素地球化学测量,在国内外均属首次,该项目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被称为…  相似文献   

20.
1月1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陆兵到广西第四地质队慰问地矿职工,陆兵主席对广西地勘队伍给予高度评价,他希望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在地质找矿方面要有所突破、新发现,为广西的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广西地矿局金振威局长、广西国土资源厅李彬副厅长陪同慰问。 自治区主席陆兵到广西第四地质队慰问!本刊记者@黄云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