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蒙古煤炭产业转型战略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内蒙古煤炭产业转型战略实施的原则煤炭产业转型战略是指以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水平为核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淘汰落后的开采方式和利用方式为手段,以发展延续产业为重点,以技术支撑为突破,以产业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区域差异化发展为方向,对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作出的  相似文献   

2.
刘军 《西部资源》2012,(1):11-11
内蒙古自治区煤矿安全监察局发布的调度数据显示,2011年,内蒙古煤炭产量达到9.9亿吨,同比增长25.9%。随着总产量向10亿吨级迈进,内蒙古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令人关注。内蒙古煤炭产量的快速增长,得益于2004年以来实施的煤炭资源整合与  相似文献   

3.
建立安全、稳定的境外矿产资源供应基地和落实重要矿产资源储备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周边国家是我国走出去开发利用全球矿产资源的最佳地域选择。而蒙古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本文对蒙古国煤炭资源的分布和勘查开发情况进行阐述,建议重要煤矿的开发应积极鼓励国内煤炭行业大集团收购或兼并建设,推进集约化经营。  相似文献   

4.
王宜强  赵媛 《干旱区地理》2015,38(1):163-172
从流量、流向以及流动通道三方面,探讨了内蒙古煤炭资源流动平衡现状,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解析了内蒙古煤炭资源流动与其宏观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内蒙古已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能源输出基地,煤炭交流活动主要集中在其周边地区,尤以华北和东北地区为主。(2)内蒙古铁路煤炭运能不足,缺乏独立、完善的运输网络。(3)内蒙古煤炭资源流动与区内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重工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以及税收增长均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对区内重工业发展和税收增长具有明显的单向推动作用,但对区内人均GDP和第三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相对比较微弱。(4)建立独立、完善的煤炭运输网络;重视发展煤炭运输及其相关服务业;转变能源输出战略,提高输出资源附加值,带动区内煤炭工业以及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要把内蒙古建设成为国家战略资源支撑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日前,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导内蒙古挖掘煤炭、有色金属、稀土等资源潜力,建设成为国家战略资源支撑基地。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缺油、少气、富煤"是我国资源禀赋的主要特点,丰富的煤炭资源是我国持续发展中唯一可依靠的重要化石能源。因此,从能源安全角度和减轻环境压力考虑,开发基于中国资源特征的石油替代燃料,依靠中国资源储备相对丰富的煤炭,通过液化手段,来替代部分石油产品需求,具有现实的战略意义。内蒙古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充足,区域环境容量大,成本优势十分明显,具有打造千万吨级煤炭间接液化生产基地的绝对比较优势。因此,在内蒙古建设千万吨级煤炭间接液化生产基地,既是保证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需要,也是减轻环境压力,治理全国雾霾困扰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正>山西是我国煤炭资源大省,是我国煤炭产业战略西移的立足点,也是全国最主要的能源基地之一,肩负着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对煤炭需求的重大使命。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探讨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实现山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1月底,内蒙古煤炭企业共生产原煤约9.08亿吨,比上年全年产量多1.2亿吨。内蒙古煤炭产量继续领跑全国。据分析,内蒙古原煤产量旺盛的上升势头,与2011年新建矿井投产与改扩建矿井的复产息息相关。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内蒙古通过煤炭资源整合的手段,积极构建了以大型煤炭基地为构架的新型煤炭生产格局。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西部,分布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以露天开采方式居多。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煤炭资源利润急剧下滑,使得内蒙古西部露天煤矿步履艰难,形势日益严峻。为了寻求出路,在抓好煤业主体,并延伸煤产业的产业链的同时,通过土地复垦技术的工程措施,寻求二次创业的新生存之路,使内蒙古西部露天煤矿展现新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一句话新闻     
《西部资源》2012,(5):13-13
中煤集团2015年产能将超3亿吨。中煤集团与山西、内蒙古、陕西等资源富集省区地方政府积极合作,目前可控煤炭资源量达到435亿吨,比2008年翻了一番,新增资源主要位于晋、陕、蒙、新等地。据介绍,中煤集团拟建设山西、蒙陕、江苏、黑龙江、新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90—2010年间的数据,通过基尼系数和不平衡指数比较分析中国煤炭资源分布、配置与经济发展要素的时空演化和匹配关系。煤炭资源—经济发展要素基尼系数表明,1990—2010年间中国煤炭资源空间分布呈现出极不协调的特点,而相对完备的交通运输体系会降低煤炭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煤炭资源—经济发展要素不平衡指数表明,中国煤炭资源的分布、配置与经济发展要素之间缺乏有效的平衡性,通过煤炭资源配置可以改善煤炭资源与经济不平衡程度,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12.
煤炭富集区开发模式解析——以锡林郭勒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煤炭资源富集区的开发力度空前加大,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煤炭—火电—煤化工一体化开发的态势。然而,煤炭资源富集区大多生态脆弱、水资源短缺,这一开发模式与区域主导生态功能存在尖锐冲突。重点剖析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煤、电、煤化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现有开发模式的可持续性较差、生态和景观破坏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生态建设具有盲目性。要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就必须调整区域开发模式,控制资源开发范围,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并探索适用的生态建设模式。从长远来看,要实现煤炭资源富集区的可持续发展,应通过国土规划明确区域功能定位,建立规范的生态补偿机制,编制综合性区域开发规划,并加强矿区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3.
热点新闻     
《西部资源》2012,(2):14-14
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说,内蒙古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调出量6亿多吨,占产量的60%以上,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目前的煤炭资源转化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环境污染大,加快煤炭加工技术的研发和示范试验,加快煤化工产业的升级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后石油时代的战略需要。内蒙古具备煤化工产业升级的技术优势和资源条件,希望内蒙古积极努力,在煤炭深加工上有新的突破,做成亮点。国家能源局将一如既往,积极支持内蒙古的发展,为把内蒙古打造成高技术、高效益。世界一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地理教学》2007,(10):43-43
国土资源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日前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截至今年6月底,内蒙古已查明和预查煤炭资源储量6583.40亿吨。其中,422处煤炭产地的2892.64亿吨查明资源储量已进人全国矿产资源储量库。  相似文献   

15.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促进内蒙古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提出,加大对内蒙古的产业、财税、金融、投资、土地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记者了解到,早在去年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就针对内蒙古能源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建议进一步提升内蒙古自治区国家能源基地的战略定位,加大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16.
赵玥 《西部资源》2011,(6):88-89
煤炭地质勘查这门科学领域,是在地质科学理论指导下,利用一定的勘查手段,对煤炭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提出对煤炭资源分布规律认识的提交合格的各种勘查报告,以满足设计部门的要求。本文简述了煤炭地质勘查的预查阶段的工作方法和内容,认为煤炭地质勘查应以合理的投入和最短的工期,才会取得最佳的地质成果。  相似文献   

17.
从流量、流向及资源合作三方面探讨辽宁省煤炭资源流动特征,并对未来5年煤炭输入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辽宁省能源产消失衡,对外依存度逐渐上升,与外省煤炭资源交流更为频繁。2)辽宁煤炭资源交流主要集中在其周边地区,内蒙古是最大的煤炭供应源,承担着未来辽宁能源安全的重任。3)由ARIMA模型预测结果可知,未来5年辽宁省煤炭资源输入量将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建议采取多种模式,加强政策指引,完善与优化蒙辽煤运通道,促进蒙辽煤炭资源开发合作。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由乌兰察布市政府、兴和县政府牵头主导,内蒙古博源集团、中国资源交通集团、呼和浩特铁路局、中铁十一局等共同出资组建的内蒙古西北煤炭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举办成立揭牌仪式。成立内蒙古西北煤炭交易中心,是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战略,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具体举措,是加快乌兰察布综合物流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西炭东运""、北煤南运",构建交易、  相似文献   

19.
《西部资源》2012,(2):1-1
内蒙古横亘中国广袤的北部,7000多亿吨的煤炭探明储量让许多其他地区羡慕。2011年,内蒙古生产了近10亿吨煤炭,六成以上通过陆路送往能源消耗集中的东北、京津和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性可通过区域生态足迹水平进行衡量。采用净初级生产力构建了内蒙古各盟(市)草地资源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以每5 a为一期,测算了内蒙古草地1990—2020年的生态足迹,并结合人口分布数据刻画了生态足迹的空间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应用土地可持续模型评价了内蒙古草地资源的可持续性。结果表明:(1)内蒙古各盟(市)草地的产量因子差异较大,整体呈东高西低的特点。(2)生态承载力在空间上也呈东高西低特点,30 a人均生态承载力整体呈小幅度下降趋势。(3)人均生态足迹逐期上升,2000—2005年由生态盈余转变为生态赤字。生态足迹较高的区域集中在通辽市、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南部和鄂尔多斯市东部地区。(4)内蒙古草地资源可持续性逐期下降,由1990年的中度可持续性退化为2020年的弱不可持续性。可持续性退化严重的区域集中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乌海市。研究结果旨在为内蒙古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