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军  陈尚平 《中国地震》1999,15(4):383-386
1 科技查新检索工作的现状和作用科技查新检索工作(以下简称查新工作)是通过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等手段,运用综合分析和对比的方法,为评价科研立项、科技成果等的新颖性和先进性提供文献依据的一种信息检索服务工作。其目的和作用在于,使科研立顶和成果评审更加科学化和...  相似文献   

2.
地震数据信息中心经过两年的努力,建成一个通过国际互联网、光盘及手工检索等手段检索国内外地学及相关专业数据库的地震科技查新检索系统。本文就系统的主要检索途径及检索数据库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专业图书馆网络化是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开展全方位信息服务的基础,阐述了数据的建设及联合编目方式,提出生于下文献信息服务的方式、内容和设想,面向社会为防震减灾服务。  相似文献   

4.
藏书建设政策的制定是文献馆藏的核心问题,专业馆的藏书计划应具有两个特点,一个合理的文献馆藏结构是文献馆藏的主体,也是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根本保证。读者的阅读倾向反过来又对文献馆藏起主导作用。信息社会的到来对文献的馆藏和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专业图书馆如何为地震科研和科技开发服务,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把图书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对今后图书工作提出一些建议,认为地震系统图书应采取联合作战方式,成立地震系统文献布局管理协调小组,合理布局地震系统的文献,加速建设计算机检索系统,数据库系统和网络系统,恢复地震系统馆藏新书联合目录,外文刊题录交换等工作。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地震局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结构现状分析与培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西省地震局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人才结构现状进行了分析 ,指出目前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整体文化程度偏低 ,专业结构不太合理 ,地质、测量和物理探矿等专业人才相对缺乏 ,整体科技能力有待加强等。论述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提出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结构优化和人才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地发挥晋城市"三网一员"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文章从"三网一员"体系建设的做法、主要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得出启示,以不断完善"三网一员"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贯彻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的要求,规范工程勘察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的质量水平,推动地震系统工程勘察技术的进步。中国地震学会工程勘察专业委员会换届暨2007年学术研讨会于11月15—19日在湖南长沙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工程勘察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南局及研究所领导、勘察研究院领导及工程设计人员共50人出席了会议。会议主题明确,内容充实,主要包含以下3个方面:(1)工程勘察工作总结及学术交流。(2)按中国地震学会要求,完成工程勘察专业委员会的换届工作。(3)讨论新的“中国地震局优秀工程勘察奖评选办法”。会议由工程勘察专业…  相似文献   

9.
从提高网络环境下地震信息服务的质量出发,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地震信息资源的变化,提出应改变传统的服务观念和馆藏概念,建立科学的馆藏的震信息资源体系,搞好文献基础工作,加大现有地震信息资源开发的的广度和深度,提出数据库数据以及要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网络系统安全和提高信息人员素质等措施,以提高网络环境下地震信息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2005年8月19-20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了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2005年度学术年会。参加这次会议的主要领导和专家有:监测预报司监测处王飞副处长、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主任杨玉荣研究员、副主任刘耀炜研究员和王云基研究员、内蒙古地震局曹刚副局长、以及全国专业委员会委员和有关专家40余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07年年会于10月10—15日在重庆成功召开。来自地震系统有关单位的近4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贺钦副主任、山西省地震局樊琦副局长、福建省地震局黄向荣副局长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情报信息部崔秋文主任主持,第七届地震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主任贺钦致欢迎辞。贺主任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国地震局当前的主要工作,介绍了第七届地震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组成人员的推荐和组成情况,重申了地震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对第七届地震科技情报专业…  相似文献   

12.
吕金霞  王晓青 《地震》2004,24(4):131-136
通过检索重庆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的论文题录, 对1994~2002 年我国主要地震专业期刊公开发表的地震文献量及其变化进行了计量分析。 结果表明, 地震中文期刊文献总体上表现为学科相对集中, 近年主要中文地震科学类期刊的文献总量随时间相对下降, 研究的学科范围有所扩大; 理论地震研究和工程地震等应用研究的加强表明了我国地震观测技术实力和为社会服务能力的增长。 对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近年文献量的分析, 支持地震学文献总体学科分布高度集中的特点, 同时也表明了学科面需要扩大, 以适应我国防震减灾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 初步分析结果对开展地震学科文献服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Dupal同位素异常的概念,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Dupal异常最初发现了南半球并被认为限于南半球,且主要古老地幔成因;近年来在北半球等地陆续发现了Dupal异常,且与南半球Dupal异常既相似又有区别,成因也不尽相同,本文回顾了Dupal异常的研究历史,讨论了它与地幔端员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实例解剖探讨了其可能成因及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13年11月6-7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科技管理专业委员会防震减灾融合式发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云南召开.来自中国地震局机关、部分省(区、市)地震局、直属单位和地方地震局等19个单位3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地震局局长王兰民主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云南省地震局局长皇甫岗在会上致辞,并祝会议圆满成功.专业委员会主任吴荣辉介绍了本届专业委员会的基本情况及本次会议学术交流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明确提出了地震工程专业软件的概念,说明了它的作用;在总结我国地震工程专业软件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剖析了其发展缓慢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地震工程专业软件的发展策略,并对其研发工作给出了几条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根据地震专业图书馆的现状,提出了应进一步加强文献的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现有的资金 资源共享的道路,形成地震系统的文献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引文分析方法,对代表中、美、日地震学研究水平的《地震学报》、《美国地震学会通报》和《地震》三个核心期刊1988-1990年期间的410篇论文所附的7095篇引文的引文量、引用学科、引文来源和语种、自引、互引及引文年代进行了统计分析;此外,还探讨了中外地震学文献交流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以期对掌握地震学文献交流的规律和特征、文献的利用和管理及促进中外地震学文献的交流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区群测群报工作是从一九七一年下半年开始的。两年来在地委、地革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批林整风运动的推动下,在省队和专业台站的帮助下,经过广大测报人员的努力,使我区群测工作从无到有,测报队伍由小到大,测报手段由少到多,逐步发展壮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区现有群测点三十一个,群测员一百六十九名,共有八十三种测报手段,二百多个观测项目,涌现出不少先进单位和好人好事。 抓紧头等大事,提高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19.
《地球》2015,(6)
<正>5月25日,全国地质勘查行业"最美地质队员"评选活动总结表彰会在北京召开,102名"最美地质队员"受到表彰,其中11人当选"十佳最美地质队员"。他们当中既有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地质工作者,又有跟着改革开放步伐成长起来的新时期地质队员,同时,还有许许多多奋战在地勘一线的铿锵玫瑰。"最美地质队员"诞生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在接见"最美地质队员"时说,近年来,全国地质勘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前主任郭增建先生,他的音容笑貌、丰功伟绩一直在我脑海里浮现。在中国攀登地震预报高峰的艰难道路上,他始终是我们队伍中的一员主将,是中国地震预报事业的一面旗帜。他是我国地震预报事业的一位重要奠基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