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下水中逸出氡和溶解氡微动态特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炜  张新基 《中国地震》1994,10(2):123-128
本文从大量的实际观测资料及多次震例资料出发,深入研究了逸出氡和溶解氡的微动态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逸出氡对地壳岩石应力应变的反应程度比溶解氡更为灵敏。通过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逸出氡和溶解氡和同动态变化均能反映地壳固体潮的变化特征;(2)逸出氡的潮汐变化更具有普遍性,并且其变化形态清晰完整;(3)逸出氡的前兆异常形态比溶解氡明显,异常幅度大,易于识别和辩认;(4)临震前逸出氡和溶解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逸出氡和溶解氡观测系统的合理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新基  张炜 《地震》1993,(4):46-51
本文依据大量观测事实并参考前人所做的工作,对地下水中逸出氡和溶解氡观测系统合理设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观测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观测井口装置中主支管空间位置的合理设计、逸出气“集气腔”的大小以及气体(包括自由气体和逸出气体)与液体的分离程度等。根据上述几点并结合井孔自身的不同条件,本文设计出了两种比较合理的井口装置模型,该模型的设计对今后逸出氡和溶解氡观测系统的改造和完善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聊城水化站数字化氡与模拟氡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聊城水化站3年(2000~2002)的数字化氡与模拟氡观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者的曲线变化形态并不一致;(2)据现有资料,尚难判定它们的映震能力优劣;(3)在资料的处理与异常判断方法上,二者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地震前兆氡     
Rano.  RC 《世界地震译丛》1991,(4):75-84
  相似文献   

5.
聊古一井数字化氡与模拟水氡观测资料的对比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耿杰  冯志军  吴春华 《地震》2002,22(4):81-88
数字化氡在聊古一井投入观测已近4年, 与模拟水氡观测相比, 具有采样率高, 数字传输、保存和资料处理快捷方便, 人为观测误差少的优点, 从而使氡的信息量大大增加, 为捕捉地震短临异常信息提供了有利条件。对数字化氡与模拟水氡同期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二者的变化趋势、方差及均值变化均不一致, 数字化氡与模拟水氡观测的物理含义不同,是一种新的测项, 尚不能完全替代原有的模拟水氡观测; 数字化氡在反映地震短临异常方面优于模拟水氡; 气水分离装置(脱气装置)是实现氡数字化观测的重要基础环节, 对于获取真实可靠的观测结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氡报震的力学基础——氡与固体潮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勇  张炜 《地震学报》1993,15(1):103-108
用谱分析及数学滤波的方法,对氡时变曲线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了氡实测曲线的周期特征,发现氡的周期变化是以日波和半日波为主的,并根据各种分析结果证明了地下水中氡的变化是一种潮汐变化.给出了氡潮汐波日波和半日波的潮汐因子及相位差,论证了地下水中氡的变化与地壳岩石应力的关系,为以氡报震这一方法提供了力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8.
氡迁移的接力传递作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扩散和对流等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于解释氡法探寻深部矿藏、预报地震和研究地球动力学带等方面的氡迁移的接力传递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镭传氡和氡传氡,也可能是借助于其它的物质或自然力来传递,传递方式有二棒接力和多棒接力.扩散和对流等10多种作用.一般地说,只能使氡气作短距离的迁移,而接力传递作用则可以解释氡作长距离的迁移.  相似文献   

9.
对河南汤参1井的数字化氡与模拟水氡同期观测资料的对比结果表明:二相关性差;映震能力上数字化观测的地震前兆异常反映比模拟观测明显。  相似文献   

10.
庐江台人工测氡与数字化自动测氡对比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安徽庐江台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数字化测氡与人工取样测氡结果的精度、相关性影响因素等。数字化测氡观测精度高,但受气温、气压影响较大;气氡与水氡资料动态特征有较大差异。数字化气氡值与人工测气氡、人工测水氡不相关。Rn气/Rn水与井水温成正比。由于数字化测氡观测时间较短,资料又非常有限,还缺少一定的震例,因此,在一定时间内数字化测氡与人工测水氡应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1.
对香泉水氨1976年以来资料的处理分析,发现在华东地区发生Ms≥5.0地震前该水氡有较清晰的前兆异常显示,本文通过震例剖析,对该测点水氡的映震能力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一条正好位地东北日本的活动大断层上的一个灵敏测点测到了地震有关的地下水氡变化。成功地应用基于贝叶期统计方法的时间序列分析,消除了水氡观测资料中的背景变化,使我们能够详尽地检验与地震有关的变化。对水氡资料中测到的氡值异常,我们建立了变化幅度和续的着据;并氢氡值变化保持在大于2δ(δ是整人观测期间的标准偏差)水平,而且特续在1天以上的定义为异常。其中的大多数异常被证明与日本东部及其周围地区发生的大震  相似文献   

13.
山西夏县中心震台断层逸出气氡及溶解水氡分别观测中条山山前断裂土壤逸出气氡及热水井的水中溶解氡值。观测灵敏度高、信息量大,但易受其他因素的干扰。通过对观测值进行分析,发现,夏县台断层逸出气氡测值与气温呈正相关,与气压呈负相关;气温、气压对夏县台热水井溶解水氡测值几乎没有影响,但受水位的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针对SD-3A自动仪器连续数字化自动观测这一技术的基础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对湟源麻尼台的脱气装置进行了反复试验、改造,最终研制完成的脱气装置在麻尼台气氡观测中获得良好效果,改造后数据动态变化明显,整点观测值的离散度明显减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1995年1月17日兵库县南部地震之前数个月,地下水中的氡浓度增加了。从1994年10月下旬观测开始,到1994年12月底,氡浓度增加了约4倍。在1月8日,即神户地震前9天,氡浓度开始降低产达到比观测开始时高10倍多的一个峰值。这些氡值变化可能是这次灾难性地震的前兆现象。  相似文献   

16.
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可记录到土壤气体和地下水中氡的时空分布。根据喜马拉雅山脉地震规划,在阿姆利则的一个地方和坎格拉谷的4个地方建立了氡观测台站。用径迹蚀刻法测得氡一周或两周的累积量,而射气测量法可用于土壤和地下水中每天氡活动性的测量。  相似文献   

17.
18.
神户地震前的地下水氡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20.
氡迁移机理研究进展概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对国内外氡迁移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归纳。氡迁移机理的研究主要分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因的研究进行得比较早,并且提出了很多迁移模式;内因的研究本世纪初才开始,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