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某地的花崗伟晶岩体是分布在橄欖岩、輝石岩、輝长岩及閃长岩中。在大約三平方公里的面积內,共計約几百条伟晶岩脉,其密度很不均匀,在小范围內多成群出現。伟晶岩脉长度大部分在150—250米之間,少数岩脉可延长至400米以上;大部分岩脉厚度  相似文献   

2.
张良 《地质与勘探》2021,57(2):370-379
北秦岭丹凤地区含铀伟晶岩脉沿北西西向含榴二长花岗岩体和片麻状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展布。本文以该区含铀黑云母伟晶岩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分析探讨其与含榴二长花岗岩及片麻状花岗岩之间的成因关系。结果显示,含铀伟晶岩脉与含榴二长花岗岩具有一致的副矿物和岩石地球化学(高K、低Na)特征,而与片麻状花岗岩(高Na、低K)相差较大;相对富集元素Rb、Th、Sm,亏损Ti、P、K、Ba,负Eu异常(δEu=0.03~0.12),与含榴二长花岗岩的稀土和微量元素配分模式一致,元素表现出随着不相容性增强(Sm→La→Th→Rb),逐渐向伟晶岩富集的特征;含铀伟晶岩脉Rb/Ti和Zr/Hf比值(Rb/Ti=0.09~0.62、Zr/Hf=21.82~28.89)与含榴二长花岗岩(Rb/Ti=0.27~0.62、Zr/Hf=18.56~28.54)基本一致,与片麻状花岗岩(Rb/Ti=0.01~0.03、Zr/Hf=27.06~42.58)差别较大。因此,认为含铀伟晶岩脉由含榴二长花岗岩的残余岩浆结晶而成,含榴二长花岗岩体的内外接触带黑云母伟晶岩密集区是伟晶岩型铀矿找矿有利区。  相似文献   

3.
某地含钽、铌、铍花岗伟晶岩矿区,位于某岩基状花岗岩体的边部.本文就该区稀有元素的地质和矿化特征作一简述.一、矿区地质概况矿区内分布的岩石,主要有变质岩类,如东部分布有石英片岩,在与花岗岩接触处则形成电气石化石英云母片岩.西部有花岗岩分布.根据岩性的差别,可划分为下列各岩相:  相似文献   

4.
安徽某地伟晶岩是以含钽铍为主的稀有金属伟晶岩,它产于黑云母花岗岩体“港湾”或“前蜂”部位的震旦系中统休宁组砂岩接触变质角岩及蚀变带闪长玢岩中,多沿张裂充填。本文试就稀有元素矿物及其赋存规律进行初步讨论。 1.铌、钽:铌、钽主要呈独立矿物出现,其矿化为铌钽铁矿、细晶石、钽铌铁矿、黄钇钽矿(钇钽矿)等。部份的类质同象分散在锡石中。在造岩矿物中,Nb_2O_5和Ta_2O_5的含量很低。  相似文献   

5.
南平花岗伟晶岩中的磷酸盐矿物及地球化学演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岳清  陈成湖 《福建地质》1994,13(4):215-226
磷酸盐矿物是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中最复杂的一组矿物,在中国以南平伟晶岩最为发育,目前已发现至少22种磷酸盐矿物,其中属我国首次发现的有14种。这些磷酸盐矿物分别形成于伟晶岩的原始花岗质岩浆结晶分异阶段和残余流体相对已结晶主体进行蚀变交代阶段。早期阶段以矿物数量众多为特征,而晚期则以磷酸盐矿物种类复杂、演化周期长而在国内独树一帜,深入研究这些磷酸盐矿物,对探讨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的发育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官坡镇境内出露大量花岗伟晶岩脉,部分花岗伟晶岩脉发育稀有金属或稀有多金属矿化,具有稀有金属找矿潜力和研究价值.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观察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对官坡花岗伟晶岩的特征和成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官坡花岗伟晶岩脉具有分布集中、延伸稳定、规模较大、结构带发育完整、物质组成复杂的特点;花岗伟晶岩主量元素具有高硅、富碱、过铝质及低铁、镁、钙和钛的特点,在成因上可能与灰池子花岗岩具有亲缘性,推测是该花岗岩高度演化后的产物.该研究进一步提高了对该区花岗伟晶岩的研究程度,为区内稀有金属矿勘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幕阜山南缘地区伟晶岩的含矿性并指导幕阜山地区稀有金属找矿工作,采用矿物学、XRF法分析了伟晶岩的矿物特征、主量元素及稀有元素。结果显示,由北往南伟晶岩依次划分为5种类型(Ⅰ~Ⅴ),其SiO_2(71.27%~76.93%)和Na2O(0.68%~7.99%)含量逐次升高,而K_2O含量(10.62%~0.74%)及K_2O/Na_2O值(13~0.09)、Nb/Ta值(4.7~0.2)和K/Rb值(139.02~25.42)则逐次降低。矿物学特征及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钾长石伟晶岩(Ⅰ类)和斜长石伟晶岩(Ⅱ类)矿化以磷钇石和独居石为主,斜长石-钠长石伟晶岩(Ⅲ类)、钠长石伟晶岩(Ⅳ类)和钠长石-锂辉石伟晶岩(Ⅴ类)矿化以绿柱石、铌钽铁矿及锂辉石为主,钠长石化和锂辉石化过程制约着稀有金属成矿作用,是极好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定性或定量地论述了福建某地31号伟晶岩脉Nb、Ta、Sn等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赋存状态、共生组合规律及地球化学的演化过程。其结论表明,绝大多数稀有元素均有矿化现象,铌偏向早期富集。而钽趋于晚期富集,富铪锆石也趋于晚期富集,锡石虽然具多世代特点,但最发育为钠长石阶段。富锂矿物形成与挥发份P、F关系密切。Rb、Cs以类质同象形成赋存于K矿物中,但铯可形成单矿物。Cl对晚期云母中Rb含量增多有影响。若熔体——溶液中富含H_2O~+、F挥发份,当pH值增高时,有利于Be的富集,而促使Nb、Ta等高价元素的迁移。 31号伟晶岩脉是一种含多种稀有元素以钽为主的伟晶岩。主要成矿元素有Nb、Ta、Sn,并伴有Li、Be、Rb、Cs、Zr、Hf等稀有元素,是目前国内伟晶岩典型矿床之一。  相似文献   

9.
红石泉矿床位于龙首山铀成矿带的西段,是我国发现的最为典型的伟晶岩型铀矿床,具有岩体型矿化的特点,铀矿化发育于伟晶岩体内部和接触混染带内。通过对含矿主岩伟晶岩进行系统研究表明,红石泉矿床中铀以晶质铀矿、沥青铀矿和铀黑形式存在。在中条造山运动晚期(1 735±67) Ma形成初始铀矿化,并在海西期(356±46) Ma部分矿石发生了热液叠加改造。早期岩浆成矿阶段主要形成晶质铀矿,晚期热液叠加改造阶段主要形成沥青铀矿,并发育了与芨岭钠交代型铀矿床相似的"四位一体"蚀变组合,热液改造过程是一个去K、增Na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福建某稀有金属伟品岩以富铌、钽而著称,并含锂、铍、铷、铯等稀有金属。本文着重对该区地质特征、控矿构造、伟晶岩类型、成矿阶段划分、空问分布规律、稀有元素地球化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铁矿床类型甚多,但规模较大、品位较高、质量较优者则是前寒武纪含铁建造中的富铁矿床,它占全世界富铁矿总储量的60~70%左右。而在前寒武纪富铁矿中,风化淋滤富铁矿占其总储量的99%左右,从而可知,在我国寻找风化淋滤型富铁矿床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四川容须卡伟晶岩型锂多金属矿床中酸性侵入岩和伟晶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其成矿地层、构造及岩浆岩等成矿地质条件.该矿床中酸性侵入岩为钙碱性准铝质岩石,属于Ⅰ型花岗岩系列,伟晶岩属钙碱性强过铝质岩石,二者的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明显.中酸性侵入岩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与松潘—甘孜造山带碰撞造山作用有关,其物质来源可能为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同时有少量幔源物质加入,伟晶岩与中酸性侵入岩可能为同源岩浆分异演化的产物.区域性推覆造山运动形成的褶皱、断层及穹隆,为含矿热液的充填和成矿元素的富集提供了有利空间.富含挥发分及稀有金属的熔体侵位于围岩,渗透率较小的泥质岩限制了热量的扩散及成矿有利物质的流失,熔体缓慢固结,形成含矿伟晶岩.  相似文献   

13.
Gatumba花岗伟晶岩矿区位于卢旺达西部,在约150 km2的范围内出露130多条大型伟晶岩脉,它是卢旺达目前最重要的稀有金属矿产地.该地区的花岗伟晶岩具有完整的区域分带,从内到外(以Gitarama岩基为中心)依次为:黑云母伟晶岩、二云母伟晶岩、白云母伟晶岩及矿化伟晶岩,其中矿化伟晶岩属于LCT(Lithium-Caesium-Tantalum)型伟晶岩.从区域上看,这些花岗伟晶岩与强过铝质的G4花岗岩(Generation 4th,时代约为986±10 Ma)在时空上密切相关,其形成时代约为950~980 Ma,普遍认为G4花岗岩是Gatumba地区花岗伟晶岩的母岩.不同分带伟晶岩中的单矿物(如:黑云母、钾长石、电气石)化学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从靠近岩体的贫矿伟晶岩到远端的矿化伟晶岩呈现出一种岩浆连续分离结晶演化的趋势.此外,利用瑞利分离结晶模型进行岩浆演化过程模拟的结果表明(以G4花岗岩为起始点),从黑云母伟晶岩到矿化伟晶岩演化程度越来越高,它们分别代表G4花岗岩母岩浆发生0~69%(F=0~69)、69%~92%(F=69~92)、92%~98%(F=92~98)及98%(F≥98)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综合现有认识可知,花岗岩结晶分异成因模式是Gatumba地区花岗伟晶岩出现不同区域分带的最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4.
寻找云母矿床有许多间接标志,利用这些标志可在已知地区寻找矿产,评价云母矿区最重要的是以下几种间接标志:变质的、岩浆的、矿物—共生的以及个别矿物的标型特点。寻找云母矿的直接标志是在伟晶岩体中有白云母及在残积层中有工业价值的风化的云母晶体存在。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阿尔泰和科拉半岛的伟晶岩田中的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的多年研究,我们将后者划分成以下四种主要类型:Ⅰ、微斜长石伟晶岩;Ⅱ、钙长石—微斜长石伟晶岩;Ⅲ、钠长石伟晶岩;Ⅳ、钠长石—锂辉石伟晶岩。实际上这种划分乃是以微斜长石、钠长石和锂辉石等三种主要造岩矿物为依据的,而且只有当它们的量超过伟晶岩总体积的10—15%时,才把它们用来作为伟晶岩类型名称的命名。我们之所以选择  相似文献   

16.
17.
蒋庙基性岩体在南京蒋庙、板仓一带方园20公里内零星出露,面积约0.94平方公里。岩体侵入岔路口倒转背斜南翼,中三叠统周冲村组至下中侏罗统象山群中,引起大片沉积岩蚀变,深部可能有较大的隐伏岩体。橄榄辉绿岩全岩样年龄值为142.6Ma.岩石类型主要为角闪橄榄辉长岩、闪长岩等。在蒋庙红山一带及王家小屋后均见闪长岩侵入辉长岩中,蒋庙铁矿与岩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杨仲杰 《地质论评》2021,67(1):67020015-67020015
辽东岫岩地区位于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内,区域内广泛存在花岗质伟晶岩脉或岩体,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构造意义。研究区出露大量古元古代花岗伟晶岩,前人将其统一划归到花岗质混杂岩和辽河岩群内。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将该套花岗伟晶岩脉解体为出来,重新厘定为新的填图单元。本文对研究区2件花岗伟晶岩样品进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稀土微量元素和U-Pb 定年的综合研究,获得花岗伟晶岩的原岩年龄,并对其岩石地球化学、成因和构造环境进行了探讨。花岗伟晶岩主要矿物组合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白云母±电气石,花岗伟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其均匀具有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它们均显示高的SiO2(72.1%~75.3%)、Al2O3(13.5%~16.4%),低CaO(1.42%~2.03%)、MgO(0. 15%~0.76%)、P2O5(0.01%~0.02%%)、TiO2(0.06%~0.17%)等含量;稀土元素总量偏低,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稀土配分曲线右倾型,明显的正δEu异常;微量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特征。样品(DST-TW1和WJG-TW1)锆石CL图像强度均较弱,前者大部分锆石不能反映矿物内部结构,后者大部分锆石能显示弱振荡环带,这一特征与锆石 U含量均较高(1253.1×10-6~12861.5×10-6、874.5×10-6~5319.1×10-6)相吻合。锆石虽具有岩浆锆石的自形特征,但其Th /U 值(0.01~0.26和0.01~0.62)较低,稀土配分模式显示热液锆石特征,在(Sm/La)N—La和Ce /Ce*—( Sm/La)N图解上偏热液锆石区域,此花岗伟晶岩脉可能是母岩浆高度结晶分异后的残余岩浆热液结晶而成,偏热液性质。本文研究的2件样品(DST-TW1和WJG-TW1)年龄分别为1864±20Ma(MSWD=0.19)和1903.6±4.7Ma(MSWD=0.041),其侵位时间介于1.9~1.86 Ga之间。从岩石地球化学、形成时代推测其物源与研究区周围~1.87 Ga的S型花岗岩具有亲缘关系。从构造环境来看,研究区内古元古代花岗伟晶岩形成于胶—辽—吉造山带弧陆碰撞结束后伸展的构造体制下,在主期花岗质岩浆上涌之后,地壳在不断伸展和松弛垮塌,大量残余岩浆或岩浆热液上涌形成伟晶岩的岩脉、岩墙或岩体,侵位时代从~1.9 Ga到~1.74 Ga。从而推测胶—辽—吉造山带在碰撞后的构造折返过程中一直处于伸展的构造机制,后造山阶段至少持续了160Ma。  相似文献   

19.
杨仲杰 《地质论评》2021,67(2):523-541
辽东岫岩地区位于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内,区域内广泛存在花岗质伟晶岩脉或岩体,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构造意义。研究区出露大量古元古代花岗伟晶岩,前人将其统一划归到花岗质混杂岩和辽河岩群内。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将该套花岗伟晶岩脉解体为出来,重新厘定为新的填图单元。本文对研究区2件花岗伟晶岩样品进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稀土微量元素和U-Pb定年的综合研究,获得花岗伟晶岩的原岩年龄,并对其岩石地球化学、成因和构造环境进行了探讨。花岗伟晶岩主要矿物组合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白云母±电气石,花岗伟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其均匀具有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它们均显示高的SiO2(72.1%~75.3%)、Al2O3(13.5%~16.4%),低CaO(1.42%~2.03%)、MgO(0.15%~0.76%)、P2O5(0.01%~0.02%%)、TiO2(0.06%~0.17%)等含量;稀土元素总量偏低,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稀土配分曲线右倾型,明显的正δEu异常;微量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特征。样品(DST-TW1和WJG-TW1)锆石CL图像强度均较弱,前者大部分锆石不能反映矿物内部结构,后者大部分锆石能显示弱振荡环带,这一特征与锆石U含量均较高(1253.1×10-6~12861.5×10-6、874.5×10-6~5319.1×10-6)相吻合。锆石虽具有岩浆锆石的自形特征,但其Th/U值(0.01~0.26和0.01~0.62)较低,稀土配分模式显示热液锆石特征,在(Sm/La)N—La和Ce/Ce*—(Sm/La)N图解上偏热液锆石区域,此花岗伟晶岩脉可能是母岩浆高度结晶分异后的残余岩浆热液结晶而成,偏热液性质。本文研究的2件样品(DST-TW1和WJG-TW1)年龄分别为1864±20 Ma(MSWD=0.19)和1903.6±4.7 Ma(MSWD=0.041),其侵位时间介于1.9~1.86 Ga之间。从岩石地球化学、形成时代推测其物源与研究区周围~1.87 Ga的S型花岗岩具有亲缘关系。从构造环境来看,研究区内古元古代花岗伟晶岩形成于胶—辽—吉造山带弧陆碰撞结束后伸展的构造体制下,在主期花岗质岩浆上涌之后,地壳在不断伸展和松弛垮塌,大量残余岩浆或岩浆热液上涌形成伟晶岩的岩脉、岩墙或岩体,侵位时代从~1.9 Ga到~1.74 Ga。从而推测胶—辽—吉造山带在碰撞后的构造折返过程中一直处于伸展的构造机制,后造山阶段至少持续了160 Ma。  相似文献   

20.
云南羊拉铜矿床矿物组成、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羊拉铜矿床位于金沙江构造带中部,是三江地区一个十分典型的大型铜矿床。羊拉铜矿床的金属矿物为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方铅矿、自然铋、辉铋矿、毒砂、辉砷钴矿、辉钼矿等,根据金属矿物的共生组合,推测羊拉铜矿床为中高温热液矿床。羊拉铜矿床与羊拉花岗闪长岩体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通过对羊拉铜矿床铜矿石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和羊拉花岗闪长岩的对比及S、Pb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部分来源于岩浆。早二叠世晚期金沙江洋盆向西俯冲形成了一系列逆断层。同时,金沙江洋盆向西低角度俯冲导致下地壳部分熔融,引发大规模的火山岩浆作用。在晚三叠世早期,构造背景由挤压环境到伸展环境的转折期,这些逆断层具有张性的特点,为后期的成矿热液提供了有利的容矿构造。持续上升的岩浆为地幔楔内的成矿流体提供了通道,岩浆内的部分成矿流体进入羊拉花岗闪长岩体附近的逆断层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