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西北地质》2009,42(3):85-85
2009年6月17日至20日,“2009西安Ni—Cu(Pt)岩浆矿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唐华宾馆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国际经济地质学会、中国地质调查局、长安大学、兰州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金川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西北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陕西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协会、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19家单位及学术机构发起,并由长安大学、兰州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金川集团有限公司4家承办。  相似文献   

2.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2009,(1):F0002-F0002
彭建兵教授男,湖北麻城人,生于1953年4月,工学博士。现任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地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土资源部岩土工程开放研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3.
《中国区域地质》2010,(8):1264-1264
由中国综合大洋钻探计划专家委员会(IODP-Chin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国际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IPACES)、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一届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地球科学进展》2012,27(4):477-478
“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是地球科学领域以中文作为主要交流语言,大幅度跨学科交叉的学术会议,由中国综合大洋钻探计划专家委员会(IODP—Chin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国际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IPACES)和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5.
《地球科学进展》2012,27(6):703-704
“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是地球科学领域以中文作为主要交流语言,大幅度跨学科交叉的学术会议,由中国综合大洋钻探计划专家委员会(IODP—Chin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国际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IPACES)和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6.
《中国岩溶》2008,27(2):188-188
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2008年的开放研究将主要围绕完成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513“岩溶含水层和水资源的全球对比研究”和桂科计字(2008342号文件下达的重点实验室能力提升及培育基地项目“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建设”及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目标进行,重点和优先支持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7.
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人类与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环境及以岩、土地质体为基础的各类建筑物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勘察工程”学科正是为适应这一需求,以原国家级重点学科“探矿工程”的全部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一部分为依托,相互交叉渗透发展起来的。她以...  相似文献   

8.
学院概况环境与资源学院现有4个本科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5个硕士点: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利水电工程和地下水科学与工程4个博士点;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其中水文学及水资源、环境科学为吉林省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与建设工程学院共同拥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我院还拥有原国土资源部“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系列模型”开放研究实验室,正在筹建吉林省“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学院的水资源和环境学科是“311”和“985”支持的重点学科。学院拥有环境化学实验室、水处理实验室、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实验室、水岩相互作用实验室等34个实验室;建立了7个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师资队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51人,其中教授20人,博士生导师15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8%。我院有中科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吉林省省管专家3人,吉林省杰出青年1人。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学院与国内外著名的科研机构和高校递行科研项目合作,如与韩国延世大学合作进行“水资源脆弱性”的研究;与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合作进行“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研究;与荷兰DELFT工业大学合作研究大型污染质地下运移模拟软件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岩溶》2004,23(1):82-82
根据国土资源部2004年1月8日下发的“关于公布国土资源部第一批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4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矿产资源研究所联合申报的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申报的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申报的大  相似文献   

10.
张随成 《地质科技情报》2006,25(2):51-51,68
2005年12月14日,根据教育部教技函[2005]119号“教育部关于2005年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的通知”,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列其中,这标志着我校首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式进入立项建设阶段。  相似文献   

11.
《探矿工程》2012,(10):19-19
《中国矿业报》消息(2012-10-16)大兴安岭地区是20个国家级重点成矿带之一,其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巨大的资源潜力长期为地质专家所关注。中国地质调查局质量万里行活动调研组近日对大小兴安岭地区(以下简称大兴安岭地区)地质找矿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组认为,近年来大兴安岭地区地质找矿取得重大进展,铜、铅锌、钼、金、银、富铁矿等矿产资源储量显著增长,显现出良好的找矿前景,有望成为新的国家级有色金属基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地质学和资源工程两个国家重点学科组建。2004年9月申请并通过科技部实验室建设立项。2005年1月通过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并正式进入建设期,同年5月接受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地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获得良好成绩。2008年1月通过实验室建设期验收。2010年4月顺利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全国地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五年一轮的评估,被评为良好类实验室,在固体地球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排序靠前。  相似文献   

13.
“地质超深钻探”国家专业实验室发展规划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李砚藻在国家教委和地质矿产部的支持下,“地质超深钻探”实验室已经落成,大部分设备已到位安装。学校为这一实验室配备了专职队伍并建立了学委会。1993年在德国召开的国际大陆科学钻探会议上发布了关于...  相似文献   

14.
短讯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通过专家论证   2 0 0 5年 1月 2 7~ 2 8日 ,中国地质大学承建的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接受了国家科技部专家组对建设计划进行的可行性论证。专家组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国伟为组长 ,由 1 0位院士、教授组成。科技部基础司基地建设处张延东副处长主持了论证会 ,教育部科技司、湖北省科技厅及中国地质大学相关领导、教授、学者 1 0 0多人参加了论证会。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地质大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质》2023,(5):1599-1600
<正>(2022年02月)《中国地质》(双月刊)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反映中国地质调查和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中国地质》(双月刊)立足地质调查,面向地质行业,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展示国家层次、高水平的学术科研成果,着重反映地质调查和国家级科研项目中具有创新性、  相似文献   

16.
该学科建立于1951年,现隶属于校本部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和北京校区地质工程系,是国内最早开展煤田地质与勘探教学与研究的机构之一。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1988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重点学科;1996年为国家“211  相似文献   

17.
会议地点:2009年9月9日-11日,中国成都主办单位: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承办单位: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中国国家小组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会议主题:重大工程建设中的地质工程与地质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8.
何茂传  鞠杰伟 《山东地质》2012,(8):F0004-F0004
2012年8月4日至1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著名的矿床学家和地质教育家翟裕生到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作学术报告,并作为学术委员会主任主持了国土资源部金矿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金属矿产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建设暨学术委员会会议。  相似文献   

19.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32(5):F0002-F0002
河海大学地质及岩土工程系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隶属于土木工程学院。目前,本系设有1个地质工程本科专业(原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地质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1个二级学科(地质工程)博士授权点,具有地质工程工程硕士培养领域。另外,与其他系共建“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博士授权点。近年来,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及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六十载弦歌不辍, 一甲子薪火相传。2013年10月, 中国石油大学将喜迎60周年华诞。在此, 谨向长期关心和支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建设与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和海内外校友, 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因油而生, 砥砺前行。中国石油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并建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60年来, 学校与祖国的命运和石油工业的发展始终紧密相连, 一代又一代的石大人薪火相传, 形成了“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 培育出“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 秉承了“惟真惟实”的校训。因油而兴, 桃李芬芳。中国石油大学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 始终是推动石油工业和石油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被誉为“石油科技人才的摇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有青岛、东营两个校区, 学校主体位于帆船之都、海滨之城青岛。现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 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学科专业覆盖石油、石化工业的各个领域,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艺等学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学校建立了一支由院士、“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教学名师等组成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油气地质与勘探等5个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和“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学校现有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油藏地质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等43个研究机构。“十一五”期间, 科学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79项, 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