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79年,湖南大学在距长沙地震台一百多米处钻了一口饮水井,因水量不够,未曾利用。长沙地震台从1981年开始,用该井作为地震地球化学观测井。该井位处长沙—平江盆地南端,长寿—永安断裂带北西侧,座落在岳麓山背斜的东翼。井深274米,53米以上套管护壁,阻隔地表水直接渗入井中。该井揭露96—128  相似文献   

2.
我校有一口机井,1974年开始观测,每五日测一次。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后改为每日测1—3次。该井处于贯穿天津市区的天津北断裂上。岩性以粘土质较多。反映了沼泽相的沉积特点。该井深216.88米。含水层为天津市地下水的二组水,  相似文献   

3.
观测站位于四川省石棉县挖角公社北西之公路边,有泸(定)石(棉)公路纵贯全区,地貌上处于高山峡谷区,附近无工厂,无噪声干扰。观测井高程968.25米,深度500.0米,在深度400.0米处,出露承压水,水位高出井口40.0米,井口水温,25.5—36.0℃。  相似文献   

4.
资讯     
《地球》2018,(6)
正入地7018米亚洲大陆科学钻井之最5月26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黑龙江省安达市松科二井工程现场召开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松科二井)完井暨学术研讨现场会。松科二井于2014年4月13日开钻,历时4年多时间,完钻井深7018米,成为亚洲国家实施的最深大陆科学钻井和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成立22年来实施的最深钻井,也是全球首个钻穿白垩系陆相地层的科学钻探井。  相似文献   

5.
1982年10月19日,河北卢龙发生5.3级地震,远离震中130公里的天津汉沽普遍有感。汉1井水位在震前出现了明显的前兆性异常。 汉1井位于北东向沧东断裂和北西向蓟运河断裂交汇处。井孔深3303米。套管总长3289.32米。射孔层位在2688至2712.6米之间。含水层属于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的粉砂、细砂岩,其上覆盖泥岩,封闭较好。 该井1978年8月完井,1982年7月投入观测,采用红旗-1型自记水位仪记录。由于  相似文献   

6.
西影深井处在西安凹陷东南坡大雁塔热异常带上,位于西安电影制片厂后院。井深2000.41米。给水层有两层,分别是:1520—1527米和1560—1617米。1417米以上的环形空间用水泥封死,因之工农业取水层和地表水与该井给水层无水力学联系。从水位观测资料分析中发现,水位的升降变化与气压的升降变化同步性很强,反映了气压是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据美国《光子学集锦》杂志报道,斯坦福大学教授杰里·M·哈里斯研究出一种地下成像新技术—交又井地震层析x射线摄影术,其原理为;在贮油地区的~一口井内产生波长为3米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不同深度观测孔的资料与距太原300公里内大于5级地震的对应关系作一些分析研究.一、专用地震孔组的水文地质条件J_3孔组位于太原新生代断陷盆地的北端,太原市迎新街北一条隐伏断裂的北端.J_3孔深30米,观测第四系全新统和上更新统潜水动态,水位埋深6米左右.J_3~1孔深110米,观测67—98米第四系中更新统承压水动态,水位埋深20—28米.J_3~2孔深304米,观测216—296米第三系承压水动态,水位埋深15—24米.J_3~3孔深494米,观测42米以下的石炭系裂隙承压水动态,水位高出地表8米左右.二、分析震例,总结经验深入研究震例,是正确的认识地震与摸索预报方法比较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地球》2015,(7)
在中国地质调查局近日召开的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座谈会上,《地球》记者了解到,在中央高度重视,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强力推进下,我国页岩气勘查开发工作逐步展开,中央、地方和企业加大投入,获得了重要突破和发现。截至2014年12月底,累计投资230亿元,完成二维地震21818千米,三维地震2134平方千米,钻井780口(其中,调查井197口,直井探井238口,水平井345口),铺设管线235千米。全国共设置页岩气探矿权54个,面积17万平方千米,相继在四川长宁、威远、井研—犍为,重庆涪陵、彭水,云南昭通,贵州习水和陕西延安等地取得重大突破和重要发现,获得页岩气三级地质储量近5000亿立方米,其中涪陵区块探明地质储量1067.5亿立方米。2014年生产页岩气13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10.
临沂台深井电阻率异常变化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观测条件简述临沂台深井电阻率观测始于1979年7月。4口观测井呈东西向等间距排列,间距为7米,井深30米,供电、测量电极均置于井底。用DDC—2A型电子自动补偿仪测景电位差,用50mA的毫安表读取供电电流。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J2—1井地下水位与大同二电厂井群开采降深的相关分析,揭示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定量研究这种影响程度,用水动力学原理计算了电厂井群下降漏斗对J2—1井水位的理论干涉量。计算结果表明干涉量与J2—1井水位的实际下降量基本一致。认为J2—1井水位1985年的下降原因主要是二电厂井群大量开采所致。  相似文献   

12.
西昌43—8井是位于西昌断陷盆地昔格达层中的一口45米深的地震观测专用井,采用连续自记仪进行水位观测,平常反映大气降雨和固体潮的变化。木里地震前四个月现打破正常年动态周期变化的中期异常,震前几天的固体潮曲线被破坏,水位突然上升6厘米。  相似文献   

13.
岫岩深井地处辽东半岛中部大洋河断裂与苏子沟、向荣断裂的交汇处。井深250米,含水层厚度67米(183—250米)。属元古代花岗岩裂隙承压水。该井于1975年10月开始观测,从1977年8月起用“红旗-1”型水位自记仪观测至今。 由于地球固体潮汐作用,深井水位具有同固体潮相同的变化特征(图1a)。图1a为水位  相似文献   

14.
1981年8月13日11时01分内蒙丰镇发生Ms5.8级地震。震前河北省张家口地区的万全井、山西省大同市的217井和田村D_4井水位均出现明显的异常变化(图1)一、万全井水位异常变化万全井位于万全县黄家堡城西河西侧高河漫滩上,构造上处于万全盆地西缘断层带上,距震中113公里,井深217.3米。35米以上为第四系冲洪积砂砾石层。35米以下为上侏罗系南天门组。其上部为泥页岩、页岩夹砂岩及煤层。下部为石英斑岩夹断层角砾岩。观测段深度为171.37米-217.2米,含水层岩性为石英斑岩破碎带,属裂隙承压水。由于水头高不能观测静水位,采用泄流的方式进行动水位观测,使用SW-40型自  相似文献   

15.
符伟  侯贺晟  高锐  刘财  杨瑨  国瑞 《地球物理学报》2019,62(4):1349-1361
为揭示"松科二井"邻域岩石圈精细结构特征,布设了一条过井近南北向的深地震反射剖面,采用多尺度药量结合的激发技术,长排列、重点段加密接收高次覆盖的采集方式,通过高保真、高保幅的处理流程获得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的叠前时间偏移剖面.结果显示:T4反射轴之下沉积岩层状反射与火成岩杂乱反射相间,有两处疑似上古生界地层,分别位于松科二井下方(双程走时,Two way travel time,TWT,3.5~4s)和任民—永安断隆下方(CDP,3500~4500,TWT,3~4s);中下地壳可观察到近平行的北倾反射,中和断陷下方存在上下关联的透镜状强反射,整体轮廓呈蘑菇云状,解释其为岩石圈伸展构造中发育的深部热流底辟体;北部莫霍面呈近水平连续强反射,南部徐家围子断陷区域莫霍面反射较弱,同时剖面上存在3种明显的岩石圈上地幔反射,包括倾斜地幔反射、近水平地幔反射和超深地幔反射,推断其分别为早期俯冲遗迹、早期增厚地壳底界面以及现今岩石圈底界面.本文利用过松科二井地震剖面的最新成果,揭示出古亚洲洋、蒙古—鄂霍茨克洋和古太平洋三大构造域先后作用下,保留在松嫩地块岩石圈内的结构特征,为探讨松辽盆地形成原因、构造背景及动力学因素提供新视野.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大柴旦M6.3地震前井孔水温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青海地区水温(地温)的观测概况。经过研究,发现大柴旦M6.3地震前,距离震中160 km的格尔木自流井水温出现了短期异常,距离震中130 km和600 km的德令哈静水井水温和同仁井地温出现了准同步短临异常变化。除开始阶段外,同仁井地温与德令哈井水温在异常形态上基本相反,而格尔木井和德令哈井的异常形态均表现为下降—上升—平稳—下降—恢复的特征。说明地温与水温异常形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作为水氡观测自流井,若任其自流,则水资源逐渐耗竭,最终可能中断观测;而低流量井孔则因水循环周期过长而可能失去捕捉临震信息的机会。昌黎孔安装的小循环取水装置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二、装置昌黎孔深301米,井口以下91米用直径为168毫水的无缝钢管封孔,以下为基岩裸眼  相似文献   

18.
借助油田的注水实验,我们研究了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地震前兆机制。实验以10个井同时注水,注水深度为800~1200米。我们选用50~300米深的含水层作为水化学成分观测井。注水井的水源与观测井的含水层无关。当向800米以下深度注水时,该层压力增大,以此模拟从下层来的压力对水化学成分的影响。观测表明:当注水压力传递到上层含水层时,地下水化学成分便发生变化。其变化幅度与观测井的构造部位及地球化学环境有关,与观测井和实验注水井的距离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9.
长沙井动水位的记震能力及其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孔的基本情况 长沙地震台动水位观测井(简称长沙井)是1979年钻的供水勘探井,1981年列为我台地震观测井,进行流量和部分水化学成分的观测,1985年初增上动水位观测。 从区域构造上看,长沙井位于南华准地台的湘中湘南加里东印支穿插褶皱带的韶山坳陷和幕阜山隆起交界部位,在长沙—平江中新生代盆地边缘、长寿—永安大断裂北西  相似文献   

20.
1983年10月18日17点53分,在北纬30°29′,东经102°42′的宝兴北西发生4.2级地震。宝兴县的陇东、盐井公社震感强烈,但无破坏。震前在宝兴周围120公里范围内,根据国家地震局验收的三口井(图1):即小金县川—07井(距震中约70公里)、沪定县川—01井(距震中约90公里)、石棉县川—02井(距震中约120公里)的连续观测资料分析,除沪定川—01井因受大渡河河水影响无异常显示外,其余二口井均记录到震前明显异常变化,据此曾在震前5天的10月13日提出过较明确的三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