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地磁日变化记录准确度标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定量考察地磁相对记录仪器记录到的地磁日变化的准确程度,对我国地磁台网中7个地磁台站2009年度的日变化准确度标定基线值数据的精度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并选取成都、喀什2个台站2009年、2010年的数据,研究标定基线值随地磁日变化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整个观测时段,D、H、Z三分量基线值的变化幅度及测量误差很小,在选...  相似文献   

2.
DSQ型短线水管倾斜仪及标定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具有国产化、小型化、数字化、短化特点的DSQ型短基线水管仪的原理、结构与性能指标,并介绍了该仪器在7个试验台8条短基线上的试验与监测记录、精度估算结果。在全国30多个台站与朝鲜平壤大成山地震台的推证明,该仪器在小于或等于5m的洞体基线上均能取得清晰、光滑、令人满意的倾斜固体潮汐观测结果,成功率达100%,精度达当今国际同类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3.
德都地磁台始建于1976年,用于安装地磁记录仪的记录室是北方台站中唯一的一个纯地上建筑,很难达到《地磁台站观测规范》中对地磁记录室要求的日温差≤0.3℃、年温差≤20℃,特殊地区不大于30℃的标准,特别是最近几年,由于房屋墙体的保温材料下沉,使保温层出现裂缝,造成记录室的日温差、年温差在温度变化明显的季节,都严重超差,从而严重影响本地震台水平分量、垂直分量的基线值精度。为此,我们研制了CB-3磁变仪的温度控制系统(国家地震局,1990;中国地震局,2001)。  相似文献   

4.
利用邱泽华等给出的观测数据和回归分析方法,计算钻孔应变仪四分量元件的相对标定系数,并根据偏差计算自检内精度等指标,对观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价。选取2017年四川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台网记录资料,结合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观测特点,计算并分析应变观测仪相对标定自检内精度,客观评价观测数据精度,结果发现,2017年仁和台四分量钻孔应变数据各月及全年相对标定系数K_i最大,偏差s最小,自检内精度数值最小,表明该台钻孔应变观测数据精度最高。分析认为,相对标定自检内精度可如实反映台站记录资料的可信度,可以更好、更客观地评价台站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资料质量。  相似文献   

5.
对涉县地震台伸缩仪NS向(短基线)和EW向(长基线)的伸缩仪数字化改造前后的观测资料,从记录资料的内在精度、潮汐因子和误差、年漂移量、格值重复精度等多方面进行了同分向和不同分向长短基线的对比分析,结果发现,SS-Y型伸缩仪的基线长度在10~15m时能基本满足洞体应变观测要求,且在某些方面还优于长基线,因此对于山洞不长的台站,也可以考虑安装该型伸缩仪.  相似文献   

6.
地磁台站观测有相对记录和绝对观测2种,相对记录数据需经基线值改正后方可得到地磁场要素的实际值.磁通门经纬仪是获取基线值的基本设备之一,在地磁观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台站采用的磁通门经纬仪需人工操作,人为因素会对观测数据质量产生影响,因在偏远地区和环境恶劣地区无法实现地磁绝对观测,造成地磁绝对观测的空间覆盖空白.子午工程二期将在我国大陆地区首次开展自动化磁偏角和磁倾角地磁绝对观测,必将推动地磁绝对观测技术创新与发展.自动磁通门经纬仪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磁偏角和磁倾角自动化观测设备,采用无磁材料和压电电机,通过优化设计与改进加工工艺,以及引入多参量误差补偿算法,有效克服和消除了系统误差,提高了测量精度.该设备在河北涉县台、吉林合隆台、陕西乾陵台和北京白家疃台等台站开展了长时间的实际观测,并与台站的人工磁通门经纬仪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自动磁通门经纬仪的主要性能指标达到了人工磁通门经纬仪水平.该设备也通过了中国地震局前兆设备入网测试,功能和性能指标符合地磁台站地磁绝对观测要求.  相似文献   

7.
DSQ型水管倾斜仪是“九五”期间推出的数字化地震前兆仪器。据涉县地震台DSQ水管仪延长基线和进一步密封改造后的经验,认为决定观测精度的主要因素除了受台站所在地的地质构造条件、观测场地形地貌、洞室条件影响外,基线长度也是致关重要的。密闭山洞、减少背景噪声等对于提高观测精度有益,但提升的幅度不大,只能给观测系统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观测环境。  相似文献   

8.
自2017年开始,陆续对中国地球物理台网10个钻孔应变测点的数据采集器进行升级,产出了大量的高采样钻孔应变观测数据。利用相关系数和自检精度2个检验四分量观测数据自洽性能的指标,定量分析了台站记录的2020年2月3日成都5.1级和2020年3月25日千岛群岛7.5级地震的应变地震波,结果显示高采样观测数据信度较高。对比分析了10个台站记录的2次地震的震相,证明高采样四分量钻孔应变仪具备记录清晰应变地震波的能力,且其可靠性较高。综合结果证明,高采样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可进一步为地震学研究提供新的数据资源。  相似文献   

9.
基线值是沟通相对记录与绝对观测的桥梁,是相对记录仪器的工作状态与绝对观测值的准确程度的综合反应,它在地磁台站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准确地、定量地评定基线值的质量,是一个对台站工作有指导意义的重要问题。本文指出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用于基线值拟合和质量评定的物理机制清楚,计算结果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对多项式拟合方法及基线值的温度系数和误差统计的某些观点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14年成都地震基准台地磁FHDZ-M15地磁总场与分量组合观测系统和GM4磁通门磁力仪器记录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了两套仪器日均温度、分均值、日均值和基线值的变化趋势,并且对仪器观测背景噪声做了相应的对比分析,排除了观测环境和观测场地等影响因素,认为FHDZ-M15仪器观测的精度略大于GM4仪器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对怀来台伸缩仪EW向基线固定端、传感器进行布设改进试验,将原有28m长基线改为两段短基线(东段:14.6m,西段:13.4m)。改进后,两条短基线取得了较好的观测成果,其中东段基线改造效果非常明显,观测曲线干扰减少,光滑度显著提高,观测数据精度明显优于改造前的观测数据。这次改造试验解决了困扰怀来台多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选取中国地磁台网中6个地磁台站基线值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套绝对观测仪器对同一分量所定出的两条基线,在经过墩差和仪器差改正之后,仍不能完全重合,D、H、Z三分量的基线值差值存在明显的起伏变化.初步判断,造成两套仪器基线值差值变化的原因很可能为两仪器所在墩差的变化,也就是说,在同一个观测区的不同点位,地磁场的差值也在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3.
大连地震台“九五”期间配置的CDM-DI磁力仪(简称DI仪)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制。该仪器经过2000年考核运行1年,观测精度较高。于2001年1月1日起正式作为我台绝对观测仪投入使用,2001年9月1日开始近零法观测。 1 DI仪在地磁台站模拟观测系统中的应用 1.1 DI仪在指零法观测中的应用 2001年我台应用DI仪作为绝对观测仪器,使用指零法完整观测1年,精度、稳定性良好,表1为2001年我台DI仪指零法模拟观测基线月剩余方差精度表。 2001年我台模拟记录仪运行稳定、状态良好。应用DI仪与其配合,所得基线精度良好,大大高于规范…  相似文献   

14.
南极长城站地磁观测站是我国首次建成的地磁自动化台站。本文简要地叙述了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思路。地磁自动化台站系统包括3台GM-2单分量磁通门磁力仪,用来记录地磁场三分量的变化,分辨率为0.05nT,采样间隔为6s,1台分量质子磁力仪,用于进行基线值测量,分辨率0.1nT,采样间隔为6min。安装在PC机内的数据采集卡进行A/D转移和数采采集,本文还介绍了地磁数据采集和常规处理的程序  相似文献   

15.
红山台地磁日变化记录准确度标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正确评价相对记录仪器记录到的地磁日变化的准确度,分析了红山台2套GM4磁通门磁力仪2009—2012年4年来的地磁日变化记录准确度标定基线值的精度和稳定性,同时对地磁日变化记录准确度标定基线值与地磁日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在标定时段2套GM4磁通门磁力仪D、H、Z3个分量基线值的变化幅度和测量误差都很小;1号GM4磁通门磁力仪比2号运行更加稳定,且日变化记录准确度标定基线值和地磁日变化之间相关性并不显著,这与2套仪器的自身老化和所处的观测环境等因素有关;红山台在上午10:30—12:30和下午15:30之后的时间段地磁日变化记录准确度标定基线值稳定,适宜进行地磁绝对观测。  相似文献   

16.
引言 在“九五”项目的实施中,我国地磁观测台站已基本上配备了数字化记录的磁通门磁力仪和分量质子旋进磁力仪。高精度的CTM-DI仪磁通门经纬仪和G856质子磁力仪等绝对观测仪器也得到了普遍应用。有些台站仪器配置甚至更高,进口相对记录仪和绝对观测仪同国产仪器并行运行。但是,地磁观测任务决定了台站不能在架设数字化仪器的同时,立即停止原有模拟记录仪器,也就是说,各套仪器必须有一个并行运行期,这样做有利于数据对比分析及观测数据的连续可靠,进而分析仪器本身的性能,进一步做好数字化改造工作。在地磁台站,数字化改造改变…  相似文献   

17.
分量核旋仪分量线圈的装置误差与长期漂移会对地磁场水平分量和相对磁偏角的观测值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分量核旋仪分量线圈装置误差与长期漂移的测定与修正方法,这对指导地磁台站提高分量核旋仪观测精度,促进观测技术的进步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重构或恢复存在严重干扰或数据缺失的台站观测数据,本文基于周边已有台站的高质量观测数据采用XGBoost机器学习方法重构地磁日变数据.仿真试验结果显示,无论是磁静日还是磁扰日,地磁场分量的绝对残差均值均低于0.1 nT.试验统计数据及重构结果残差曲线的对比分析表明,地磁日变重构精度与地磁活动性和待重构信号的时变剧烈程...  相似文献   

19.
对肇庆地磁台2019年MAG-01H(010B)型及TDJ2(E)型两套磁通门经纬仪产出的基线值观测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两套仪器观测的基线值系统误差小,观测精度高,具有同等观测精度和一致的变化趋势;TDJ2(E)观测的H分量基线值受温度影响比MAG-01H(010B)的大;FGM 01型磁通门磁力仪Z分量传感器受温度影响较大,H分量受温度影响较小,D分量基本上不受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流动地磁矢量观测数据进行日变通化时,需借助周边地磁台站长时段连续观测分钟值数据,以计算测点处观测时刻至通化日零时HDZ三分量变化量,而台站实际相对记录数据多存在相邻两日非正常台阶差值,需予以消除,以保证数据的连续性。选取满洲里、德都、蒙城、泰安、静海、隆尧、锡林浩特和长春8个固定地磁台站2020年5月相对记录数据,讨论HDZ分量的连接阈值。为筛选得到更多的台阶值,首选较小值进行连接尝试,分析台阶值在相邻两台站的同步性,并统计台阶值出现前后连续分钟值的正常波动幅度,讨论台阶值的合理性,进而对阈值进行调整,得到3个分量的合理阈值分别为1.0 nT、0.35 nT和0.4 nT。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不同台站的地磁观测数据质量存在差异,根据需要可适当提高阈值,尤其是Z分量阈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