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螺旋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的临床及CT表现.23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双期扫描.扫描延迟时间为20S-25S和60S-65S,对比剂用量100ml,注射流率3ml/s.结果胆囊癌的主要CT表现有:①胆囊壁局限性增厚或弥漫性不规则增厚7例;②胆囊区或胆囊腔内肿块16例;③合并胆囊结石6例;④直接侵犯肝脏11例.肝内转移4例.肝内外胆管扩张9例;⑤肝门及胰腺周围淋巴结转移11例.结论中晚期胆囊癌具有较典型的CT表现,80%以上的病人术前可以确诊.CT可以明确病变部位.分型及扩散范围,是一种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早期发现仍存在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2.
HRCT及螺旋CT增强扫描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RCT及螺旋CT增强扫描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直径≤3cm)46例,全部行HRCT扫描,分析其各种CT征象。25例行螺旋CT增强扫描,对病灶强化前后CT值增幅特点进行分析。结果:HRCT表现:①分叶征(91.3%);②毛刺征(87%);③胸膜凹陷征(78.3%);④血管集束征(54.3%);⑤空气支气管征及空泡征(34.8%);⑥棘状突起(32.6%);⑦磨玻璃样密度(10.9%);⑧钙化(8.7%)。强化前后CT值增幅20~30 HU占16%,30~65 HU占76%,>65 HU占8%。结论:HRCT及螺旋CT增强扫描是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重要的检查手段。同时具备3个及其以上CT征象,尤其是前5个征象中2个以上即可确诊,其正确率为91.3%。强化前后CT值增幅在20~65 HU之间,对于肺癌诊断更加可靠,正确率达92%。 相似文献
3.
目的是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中心型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6例肺栓塞病人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结合三维成像技术进行图像分析。结果:6例病人的肺动脉病变以及主肺动脉扩张、肺梗死表现均较好显示,肺动脉病变主要表现为完全性或部分性充盈缺损。结论:多层螺旋CT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诊断中心型肺动脉栓塞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错构瘤的多层螺旋CT(MGCT)表现,以提高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肺错构瘤的MGCT平扫及22例MGCT动态增强扫描的特点。结果:MGCT上所有结节边缘光滑。结节内含有脂肪密度(无钙化)的12例,占37.5%,既有脂肪又有钙化的8例,占25.0%,只有钙化的2例,占6.3%。增强扫描(22例)强化值<20HU的20例,占90.9%,强化形态呈间隔状强化16例,占72.7%。结论:肺错构瘤的MS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边缘光滑、结节内含有脂肪和钙化有助于诊断,动态MGCT增强扫描有助于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是探讨肺癌改变要注意观察其支气管改变,全面评价病灶部位,大小,形态及浸润范围。方法采用了螺旋CT薄层扫描(SVCT)后,再做增强CT扫描,然后对68例肺癌气管支气管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明确指出了68例病人均进行CT检查,其中54例经手术病理,支气管镜或细胞学检查证实,从而明确了螺旋CT是诊断支气管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非常有益于临床方案的选择和设计。 相似文献
6.
本文目的是探讨CT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所用的材料与方法是搜集赤峰市第六医院的肺癌病例46例,所有病例均手术病理,支气管镜检或细胞这检查证实,常规CT扫描后对选择病例在选择层面行HRCT扫描,结果得到了CT在肺癌诊断上,特别在肺癌分期上优于常规X线检查,此外,HRCT在显示细微病变或病变伪细微结构方面有重要价值,结论是CT不仅可用于肺癌诊断还可用于肺癌分期,因而更有益于临床医生制订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多原发肺癌(MPLC)的临床、病理及CT表现,分析其预后及生存相关因素,为其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2009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我院确诊并至少具有3年随访数据的MPLC患者共93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及CT资料,并进行生存分析检验。结果:93例患者中,同时性多原发肺癌86例(92.5%),异时性多原发肺癌7例(7.5%);男性47例(50.5%),女性46例(49.5%);发病年龄39~79岁,中位年龄58岁;有吸烟史33例(35.5%);肺气肿22例(23.7%);Ⅰ期患者62例(66.7%),Ⅱ期12例(12.9%),Ⅲ期15例(16.1%),Ⅳ期4例(4.3%)。93例患者中共有205个原发肿瘤病灶,以腺癌为主(94.2%),最大径0.4~8.3cm,中位数1.9cm。CT多表现为双原发肺癌(81.7%),48例(51.6%)为肺部实性结节/肿块伴GGN,30例(32.3%)为多发GGN;病灶有分叶148例(72.2%)、毛刺118例(57.6%),血管集束征115例(56.1%)、胸膜凹陷征125例(61.0%)。术后3年总体生存率为94.6%,无病生存率为84.9%。吸烟史(P=0.016)、肿瘤最大径(P=0.036)、胸膜凹陷征(P=0.045)、支气管截断征(P=0.024)为影响MPLC患者无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PLC以腺癌最常见,最大肿瘤病灶多具有原发性肺癌的典型CT表现;肺部实性结节/肿块伴单发或多发GGN、肺部多发GGN应首先考虑到MPLC的可能。MPLC的预后较好,吸烟史、肿瘤大小、胸膜凹陷征、支气管截断征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可使MPLC患者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和18F-2-脱氧葡萄糖正电子体层摄影/计算机体层摄影(18F FDG 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相关性。方法:27例最大径 ≤ 3 cm的周围型小肺癌行18F FDG PET/CT及动态增强MR扫描。测量磁共振定量参数容量转运常数(Ktrans)、回流速率常数(Kep)、细胞外对比剂容积分数(Ve)及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比较动态增强MRI三个定量参数值与SUVmax的相关性。结果:DCE-MRI的定量参数Ktrans值、Kep值分别与PET/CT半定量参数SUVmax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而Ve与SUVmax无相关性(P>0.05)。结论:DCE-MRI定量参数Ktrans值及Kep值与SUVmax正相关,三者可共同反映周围型小肺癌的恶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脑胶质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华 《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1,10(3):10-13
目的:进一步研究常见胶质瘤的CT表现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34例胶质瘤的CT表现特征。结果:34例胶质瘤中,星形细胞瘤24例,少枝胶质细胞瘤5例,室管膜瘤2例,髓母细胞瘤3例,成人多于儿童,幕上多于幕下,不同类型的胶质瘤有特殊的发病部位及典型的CT特征。结论:全面的CT影像学认识与病人年龄、病变部位相结合,能提高脑胶质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43例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3例经纤维支气管镜及手术病理确诊的EBTB患者的临床表现、CT资料及随访结果,总结其CT特点。结果:EBTB的CT特点为:(1)病变累及范围广,可多支支气管同时受侵犯,以上叶支气管多见;(2)支气管壁多呈不规则增厚,管腔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支气管走形僵直,少数管腔闭塞致肺不张发生;(3)多数支气管壁可见线条状钙化;(4)胸内多见结核并发灶;(5)肺门、纵隔及腋下淋巴结肿大及钙化。结论:多层螺旋CT能更清楚地观察支气管管壁、管腔受侵犯情况及肺内并发灶,为EBTB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提高其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1.
作者报告了40例外围性小肺癌。并对≤3cm的外围性小肺癌的CT征象进行了讨论和总结。作者认为:小结节征、分叶征、棘状突、空泡征、胸膜凹陷等征象,对外围性小肺癌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空洞性肺结核的CT表现和特征,探讨CT诊断该病的可靠性。材料与方法:21例空洞性肺结构病人均做胸部CT和胸片检查,分析CT所见并与病理、胸片对照,10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11例痰检和临床证实。结果:(1)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为空洞性肺结核的好发部位;(2)空洞呈圆形或椭圆形,空洞外壁较光整,空洞壁常有钙化;(3)空洞所属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4)临近空洞胸膜局限性增厚;(5)空洞以外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误诊为肺癌的肺结核结节或肿块的CT表现并分析其原因。方法:收集CT误诊为肺癌的40例病灶直径≥1cm的肺结核结节或肿块。回顾性分析病灶的形状、内部特征、强化特点、边缘、邻近肺组织改变及淋巴结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①病灶形状及部位,类圆形22例,分叶状10例,不规则8例,上叶18例,下叶12例,中叶10例,②内部特征,密度均匀28例,空洞3例,钙化7例,空洞伴钙化2例,③病灶强化特点,中度欠均匀强化18例,中度均匀强化5例,轻度欠均匀强化6例,无明显强化11例,④边缘特征及邻近组织改变,边缘不光整40例,边界模糊12例,毛刺征18例,卫星灶40例,胸膜增厚及粘连11例,胸膜凹陷征3例,引流支气管管壁增厚5例,⑤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淋巴结肿大31例,肿大淋巴结均匀强化21例,环形强化4例,无明显强化6例。结论:误诊为肺癌的肺结核结节或肿块的CT表现不典型,结节或肿块周围的卫星灶提示肺结核的可能,但需要组织活检才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是加深对鼻咽癌(NPC)CT征象的认识,提高对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NPC69例,详细分析其放疗前CT表现。结果:本组病例,鼻咽侧壁增厚最多见(87.0%),咽旁间隙变窄次之(68.1%),其余依次为茎内软组织增厚致密(59.4%),其他部位受侵则相对少见。结论:NPC累及鼻咽侧壁多见,突破咽频底筋膜后,肿瘤多侵犯咽旁间隙和茎内软组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儿童肺部病变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与防护价值。方法:对高度怀疑肺部病变的儿童患者28例行常规及低剂量肺部CT扫描,观察比较其对病变的定量及定性诊断的差异及其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与常规剂量CT扫描相比,低剂量CT扫描对病变的定量与定性诊断无明显差异而辐射剂量大幅度下降。结论:低剂量CT扫描技术适用于儿童肺部病变的检查,有利于患儿肺部的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癌(RCC)常见亚型多排螺旋CT(MS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的MSCT强化特点。测量CT平扫及多期增强的肿瘤CT值及邻近肾皮质的CT值,对多期相的肿瘤CT值及肿瘤/肾皮质CT值之比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肾癌3种亚型CT平扫值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非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癌和嫌色细胞癌)在多期增强的皮质期、实质期及延迟期的CT值要低于透明细胞癌(各期P值均为0.000),非透明细胞癌在皮质期、实质期及延迟期的肿瘤/肾皮质CT值的比值与透明细胞癌间有统计学差异(各期P值均为0.000),乳头状肾癌与嫌色细胞癌在增强扫描各期的CT绝对值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376、0.315、0.382),但在皮质期、实质期及延迟期肿瘤/肾皮质CT值之比值上乳头状肾癌与嫌色细胞癌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各期P值分别为0.046、0.031、0.048)。结论:MSCT增强多期扫描有助于鉴别透明细胞癌与其他亚型,但不典型的乳头状肾癌与嫌色细胞癌的鉴别较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是分析垂体腺瘤CT表现,探讨其与肿瘤分类的关系,材料与方法为本组21例垂体腺瘤中肢端肥大8例,闭经伴泌乳8例,多饮多尿1例,无特异性明显临床表现4例,经冠状位CT扫描增细并局部放大,结果得到本组CT所见实性肿瘤7例,囊实混杂13例,囊性1例,手术病理结果为色性细胞腺瘤13例,嗜酸性细胞腺瘤7例,垂体腺瘤恶变1例,结论明确CT是诊断垂体腺瘤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CT改变,再结合临床表现对肿瘤分类有 相似文献
18.
19.
曹林德 《CT理论与应用研究》1999,8(2):19-22
本文的目的是分析和评价CT引民下肺部穿刺活检中体位的选择,穿刺点定位,穿刺针及穿刺方式等因素对本项检查结果的影响。所用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分析36例完整的病例,分别统计了切割法和抽吸法的阳笥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气胸率及局部出血发生率组织诊断率。得到结论为切割法较抽吸法能获得更高的阳性率和组织学诊断率,但局部少量出血发生率略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