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海西湖凹陷天然气资源丰富,呈现出常规、低渗和致密气并存的特点,但以往的资源评价仅预测总资源量,未区分常规、低渗和致密气资源量,不能满足油气勘探开发实践的需要。以西湖凹陷内油气勘探与发现程度相对较高的次级构造单元西次凹为研究对象,在合理求取各项参数的基础上,选用容积法对西次凹已发现气藏的常规、低渗及致密气资源分别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探究了资源分级分布规律及其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西湖凹陷西次凹天然气资源丰富,总体呈现出"致密为主,少量低渗"及"中浅层低渗,中深层致密"的分级分布规律;资源分级分布受多种因素的联合控制,其中储层是基础,烃源是关键。研究成果有助于探索建立适用于西湖凹陷天然气资源分级评价的方法技术,并可为研究区天然气勘探开发部署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刘洋 《地质科技通报》2020,39(3):120-128
基于东海陆架盆地古新世-始新世前人解释的三级层序成果,认为东海陆架盆地现有的三级层序划分不足以满足当下研究的需要,由此开展了旋回地层与层序地层研究,重新将三级层序界面的与基于对岩性及地震相特征变化的解释相结合,加入了天文旋回驱动的机制,阐明海平面变化驱动三级层序的特征。以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的BSH-1井及其相邻的NB-25-2-1井为研究对象,结合地层学研究基础,选取GR测井曲线为古气候替代指标,应用旋回地层学的理论及其时间序列分析、频谱分析技术的方法,对两口典型钻井进行了天文旋回分析,借助邻井时间锚点建立了有效的天文年代标尺,探讨了斜率周期信号变化的振幅调制的约1.2 Ma长周期与海平面变化以及三级层序发育的关系,认为东海陆架盆地三级层序受控于稳定的约1.2 Ma的斜率振幅调制周期。最终形成一套绝对天文年代标尺与一套三级层序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3.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盆地东部,是中国海上重要的油气生产区之一。2001年钻探的Y1井,在西湖凹陷主力油气层之下钻遇了一套厚360m、以泥质岩为主的中—下始新统地层,命名为宝石组。宝石组沉积于西湖凹陷断陷初期。根据岩芯、测井、录井、古生物等资料,分析Y1井宝石组沉积背景,并通过地震相及井-震结合分析,确定西湖凹陷宝石组的平面沉积展布。结果表明:西湖凹陷宝石组为近海湖泊沉积背景,发育河流、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扇三角洲等沉积相类型;河流相发育于西斜坡北部,表现为低连续变振幅亚平行席状地震相;三角洲相发育于西斜坡及其与中央深洼带的过渡带,表现为楔状或充填状的前积地震相;扇三角洲相发育于凹陷东部断坡带,表现为杂乱楔状地震相;滨浅湖相发育于凹陷大部分地区,主要为中—好连续中振幅平行—亚平行席状地震相;半深湖相发育于中央深洼带部分地区,地震剖面上为连续性较好、振幅较强的席状反射。通过地震剖面的构造-沉积充填分析,西湖凹陷宝石组发育水下高地型和半地堑型两种沉积充填样式。  相似文献   

4.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致密砂岩气资源丰富,近年来古近系花港组成为勘探热点层位,但储层的致密化及与油气充注关系不明制约着花港组致密砂岩气的有效勘探和经济开发。在花港组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划分及厘定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与演化序列,恢复并揭示储层致密化过程及与油气充注的匹配关系。研究表明,西湖凹陷花港组储层砂岩主要经历压实、胶结和溶蚀3种成岩作用,压实作用是导致花港组储层孔隙损失和致密化的根本原因;并经历同生阶段、早成岩阶段(A、B期)和中成岩阶段(A、B期)共3阶段5期次的成岩演化过程;在中成岩阶段A2期时成岩环境开始由酸性向碱性发生转变,并伴随着晚期碳酸盐、硅质等胶结作用发育以及机械压实作用持续增强,储层逐渐趋于致密化;结合与油气主成藏期(7~0 Ma)的耦合关系将研究区花港组储层划分为3种类型:成藏未致密型储层、成藏同步致密型储层、成藏已致密型储层。研究梳理了西湖凹陷花港组储层特征、成岩演化序列、储层致密化及与油气充注的耦合关系,为下一步研究区致密砂岩气的勘探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丽水凹陷作为东海陆架盆地具有较大勘探潜力的凹陷,其勘探程度较低,近年来钻探成果较小,因此亟需对烃源岩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烃源岩岩石热解实验,饱和烃气相色谱及饱和烃色质分析,对丽水凹陷烃源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丽水凹陷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存在少量的Ⅱ1及Ⅱ2型。月桂峰组烃源岩处于成熟到过成熟阶段,灵峰组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多数明月峰组烃源岩成熟度较低。根据烃源岩热解参数S1及有机碳含量(TOC)的关系确定月桂峰组有效烃源岩w(TOC)下限为0.7%,灵峰组有效烃源岩w(TOC)下限为1.0%,明月峰组有效烃源岩w(TOC)下限为0.9%。生标参数显示丽水凹陷烃源岩有机质具有混合来源特征,沉积于海陆过渡环境中。有效烃源岩平面分布预测显示,丽水凹陷有效烃源岩的分布较为局限,丽水凹陷西次凹的东北部为有效烃源岩的集中分布区。月桂峰组及灵峰组烃源岩具有较大的产气潜力,应加大丽水凹陷西次凹东北部的气藏勘探力度。   相似文献   

6.
西湖凹陷是中国近海最重要的煤成油气凹陷。近年来,油气勘探证实平湖组煤系烃源岩为西湖凹陷提供了丰富的油气资源。与陆上其他中生代煤成油气盆地不同,近海新生代海陆过渡相平湖组煤系烃源岩在母质来源、生烃条件和演化特征上都有其独特性。研究表明,平湖组煤和炭质泥岩具有富含树脂体、高IH指数、Ⅱ1-Ⅱ2型干酪根、广覆式分布特点;煤系烃源岩富含三环二萜异海松烷、四环二萜β-扁植烷和五环三萜奥利烷,指示了针叶类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多植被母质来源;有机质组成差异、"内热外冷"地温和差异的沉积沉降速率造成了煤和泥岩在不同构造带成烃演化具有明显不同。这种差异决定了煤成油气资源具有"油气并举、东气西油"的分布格局,烃源岩成烃演化表现为"早期有利生油,晚期持续生气"模式。   相似文献   

7.
刁慧  邹玮  李宁  覃军 《地质科技通报》2020,39(3):110-119
近年来,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武云亭构造油气勘探获得了较好的商业发现,但已钻探的A井与B井流体性质差异较大,A井为气井、B井为油井。通过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碳同位素分析及流体包裹体分析,对武云亭构造油气来源、充注期次及成藏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武云亭构造油为正常成熟原油,主要来源于本地宁波19洼平湖组煤系烃源岩;天然气有两种,一种为高成熟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东侧主洼宁波27洼平湖组烃源岩,另一种为正常成熟天然气,主要来源于本地次洼宁波19洼烃源岩。包裹体荧光呈现为淡黄色油气包裹体和无色气包裹体,均一温度表明武云亭构造主要经历两期油气充注,时间为2 Ma和现今。武云亭构造油气来源丰富,成藏过程复杂,基于油气来源及成藏特征划分为"双源侧向晚期次生型"和"单源垂向晚期原生型"两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8.
西湖凹陷C油田浅层柳浪组河流相储层叠置样式复杂,非均质性强,海上油田钻井少,井间距较大,井间砂体分布预测难度大.基于三维地震和钻井岩心、测井资料,在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利用岩心相—测井相分析、等波形层位解释、有色反演、地震属性分析、河道砂体叠置正演分析等技术,对柳浪组储层进行精细刻画.结果表明:柳浪组为近南北向的辫状河—曲流河沉积体系,可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2个中期旋回、5个短期旋回;辫状河宽度为1.5~2.2 km,曲流河宽度为0.5~1.5 km;其中LL5段早期河道和晚期河道在开发靶区相互叠置,建议沿晚期河道布置水平井开发.该结果对研究区储层评价具有指导意义,可为其他地区河流相储层刻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为分析有机相对非常规油气储层的影响并对储层进行评价,以束鹿凹陷富有机质泥灰岩储层为例,根据岩石热解参数、干酪根元素组成和有机质来源等划分有机相类型,确定储层评价参数及标准。结果表明,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生成有机质孔隙,在排烃过程中产生的酸性流体和异常高压等形成溶蚀孔隙及裂缝,可以改善储集性能。研究区有机相包括AB、B、BC、C、CD及D六种类型,缺少A类型发育。有机相变化对储层的储集性能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可作为非常规油气储层评价的参数。束鹿凹陷沙三下亚段层序2的坡折带及洼槽区部位发育具有优质有机相AB类型的高有机质泥灰岩,储集性能较好,为有利目标区。该结果对评价页岩油气等非常规油气储层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西湖凹陷天然气的来源是很多学者争论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计算出来的西湖凹陷部分天然气的成熟度与源岩的
热演化程度不一致,因此准确确定天然气成熟度是关键。利用甲烷碳同位素演化二阶段分馏模式,计算出的天然气成熟度则明显
分为两类:一类与西湖凹陷已钻遇渐新统花港组和中上始新统平湖组煤系烃源岩演化程度一致;另一类高于其演化程度,可能来
自古新统-下始新统烃源岩。同时从天然气的地球化学参数:iC4/nC4、碳同位素分布、碳同位素系列倒转、煤型气δ13C—Ro 关
系、热模拟实验5方面论证了西湖凹陷天然气存在2种不同来源的天然气。同时分析了天然气的运移特征,认为西湖凹陷的天然
气具有垂向运移特征,垂向运移为西湖凹陷下部深凹部位和上部煤系烃源岩产生的天然气混源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12.
通过西湖凹陷西北缘断裂体系、构造格局、火成岩演变等构造条件综合分析,首次明确了区内中始新世存在构造变革。研究结果表明,构造变革在平湖组底界形成了显著的不整合,主要表现为削平、削超,愈向西邻近长江坳陷不整合愈发显著;构造变革前后西湖凹陷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杭州斜坡带主要表现为大断裂走向由早期差异到后期逐步趋同,最终导致早期分隔、多沉积中心在后期连片统一。认为中始新世这期构造变革作用的发生与周缘板块俯冲调整有关,构造变革期在时间上与西部印度板块俯冲引发高原隆升和东部太平洋板块俯冲转向、后撤作用相同步,是在西部挤压作用逐步增强背景下,盆地由整体拉张背景到西压、东张的差异化发育转变作用的主要响应。在西湖凹陷内这种构造变革作用具有广泛性,在平湖组与下伏宝石组地层的烃源岩特征上形成差异,对油气资源差异富集的贡献需要做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对西湖凹陷黄岩构造带、平北地区以及宁波构造带的16个轻质油样品进行了分析。原油中富含反映陆源高等植物输入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尤其是源于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及蕨类植物的三环、四环二萜类及其芳构化产物,而反映水生低等植物输入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含量较低。不同构造带间原油中这些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如异海松烷/nC20、异海松烷/(异海松烷+16β(H)扁枝烷)、1,2,5-三甲基萘/1,3,6-三甲基萘、1,7-二甲基菲/(惹烯+1,7-二甲基菲)等。这些差异指示了宁波构造带与平北地区原油裸子植物输入较多,蕨类植物及被子植物输入较少,而黄岩构造带原油蕨类植物输入较多,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较少的特点。研究中利用全油色谱-质谱将原油饱和烃与芳烃组分建立联系,提出(异海松烷+1,7-二甲基菲)/(惹烯+16β(H)扁枝烷)作为反映西湖凹陷轻质原油生源构成的指标,而该参数与全油碳同位素值的正相关关系证明了裸子植物树脂对西湖凹陷轻质油的重要成烃贡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地震速度谱资料,结合实测钻井压力、测井数据分析结果,从单井-剖面-平面系统预测了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的压力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西湖凹陷储层呈现两套压力系统,分别为正常压力系统和超压系统,超压系统主要发育于花港组和平湖组内,层位上由西至东逐渐变新。泥岩亦表现为浅部常压、深部超压,不同的区带有所差异。西湖凹陷超压顶界面分布受深度控制不显著,主要受层位控制,超压顶界面通常位于花港组下段以及平湖组上段。西湖凹陷关键界面超压带覆盖范围、连续性总体较好,且具一定的区域展布方向,在规模较大断层具较明显的差异性。断层对压力的积累起着一定输导、分割和破坏作用。不均衡压实作用和生烃作用是西湖凹陷超压形成的主要机制,但在不同的区带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同处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凹陷群的长江凹陷、瓯江凹陷以及处于陆架盆地东部凹陷群但与长江凹陷相连通的西湖
凹陷3凹陷在构造背景、形成演化、构造特征、地层分布与沉积环境变迁等方面的综合对比分析认为,长江凹陷古新统美人峰组中
上部、始新统长江组中上部应分别具有与瓯江凹陷古新统中上部的明月峰组、西湖凹陷始新统中上部的平湖组相似的含煤层系分
布,渐新统以上地层不存在或仅有部分煤线分布;与西湖凹陷相连通的南部大观园深凹内部广泛发育的连接浙闽隆起和翠秀堂低
凸的构造斜坡带是含煤层系分布的最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