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组织学和实验生态学方法对浙江引种养殖的硬壳蛤的性腺发育、生殖周期、胚胎发育、幼虫和稚贝培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养殖的硬壳蛤性腺发育过程以1年为1个周期,可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休止期5个阶段;繁殖期在4月下旬至6月下旬,水温19.0-28.2℃,可大批产卵二次;肥满度最高为7.11%(6月份),最低为3.68%(1月份);水温20-22℃时,D形幼虫孵出时间约为20h,浮游幼虫经9-10天培育进入变态附着期,10-11天发育变态为稚贝.研究还发现,硬壳蛤的精子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呈牛角形或较直的长三角形,与常见的双壳类软体动物的精子形态明显不同.文中还讨论了性腺发育与积温的关系,指出性腺发育成熟的积温和有效积温大约为1800℃和600℃.  相似文献   

2.
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对盐度、饵料、底质和温度对硬壳蛤稚贝成活率和生长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硬壳蛤稚贝存活和生长的适宜盐度范围为18-42,最适盐度范围为24-36。从稚贝成活率看,几种单胞藻的饲育效果顺序为:等鞭金藻>美国扁藻>混合藻>亚心形扁藻>大溪等鞭金藻>三角褐指藻>小球藻>中肋骨条藻;但从稚贝日生长率看,几种单胞藻的饲育效果顺序为:混合藻>等鞭金藻=美国扁藻=亚心形扁藻>大溪等鞭金藻>三角褐指藻>小球藻>中肌骨条藻。硬壳蛤对底质环境有一定的选择性,稚贝在纯砂底质中的成活率和日生长率均高于在纯海泥底质中,但砂的粒径大小对稚贝成活率和日生长率没有明显影响。硬壳蛤稚贝具有很强的耐高温能力,在室内控温条件下,能够耐受30-35℃的高温,但在室外自然温度条件下,当温度为21.8-35.4℃(平均为30.1℃)时,稚贝成活率却很低,无砂情况下只有32%,有砂情况下为零。  相似文献   

3.
采用现场测定方法 ,研究了硬壳蛤稚贝野外中间培育的适宜初始规格以及直接底播、袋中加砂底播、袋中加砂笼养和袋中无砂笼养 4种野外培育模式的效果。结果表明 ,硬壳蛤稚贝进行野外中间培育的适宜规格为壳长大于 2— 4mm。在 4种培育模式中 ,直接底播和袋中加砂底播模式效果比较理想。直接底播的稚贝 ( 30 0 0粒 /m2 )经过 2 8天便可由壳长2 .62mm长到 9.47mm ,达到播种规格 ;经过 62天的培育可以长到 1 7.5 1mm ,成活率可达83.3%。利用袋中加砂底播模式培育的稚贝生长速度略低于直接底播的稚贝 ,但成活率略高于直接底播的稚贝 ,可达到 89.8%— 94.5 %。与上述两种培育模式相比 ,袋中加砂笼养和袋中无砂笼养模式培育的稚贝生长速度较慢 ,其中以袋中无砂笼养模式培育的稚贝生长速度最慢 ,成活率最低。在这两种培育模式中 ,下层稚贝生长最慢 ,其次为中层稚贝 ,再次为上层稚贝  相似文献   

4.
壳色是影响商品贝类经济价值的重要性状。本研究以不同壳色的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群体为繁殖亲贝,采用个体间随机交配的方法,成功选育了白、红和杂3种壳色的子代群体,并在池塘培育至360日时测量了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及活体质量(Y),并使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探究了不同壳色硬壳蛤在幼虫期和稚贝期的生长性状差异及壳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对活体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幼虫期,与白色和红色群体相比,杂色群体生长速度更快、变态率更高,但存活率低(P<0.05);在稚贝期,白色群体表现出显著的生长优势(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3种壳色硬壳蛤的壳形态性状(X1X2X3)与活体质量(Y)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硬壳蛤的壳长(X1)是影响其活体质量(Y)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结果能够为不同壳色硬壳蛤良种选育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菲律宾蛤仔呼吸和排泄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菲律宾蛤仔是我国北方海区滩涂的主要养殖经济贝类,关于它的繁殖生物学、生态等规律已进行过深入的研究[1]。但关于它的代谢如呼吸、排泄等规律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研究了菲律宾蛤仔在有埋栖物如砂子,无埋栖物情况下的呼吸、排泄规律,为弄清它的代谢规律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和方法菲律宾蛤仔(以下简称蛤仔)来源于青岛市农贸市场,随贝生长的不同时期采回后放玻璃钢水槽内暂养一周,每天定时投喂单胞藻并换水。实验前两天取出,去除其表面附着物,放水族箱内用过滤海水暂养两天,以备实验用。升温时每天升1℃,直到达到实验所需的温度。实验用…  相似文献   

6.
饵料浓度对菲律宾蛤仔呼吸和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26℃水温条件下 ,对体重和饵料浓度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呼吸和排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耗氧量和排氨量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 ,而呼吸率和排泄率均随体重的增加而减小。在饵料浓度小于或等于6.43±1.35mg/L,TPM范围内 ,蛤仔呼吸率随着饵料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超过这一浓度范围 ,其呼吸率随着饵料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在饵料浓度小于或等于9.25±2.11mg/L,TPM范围内 ,蛤仔排泄率也是随着饵料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而超过这一浓度范围 ,其排泄率随着饵料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蛤仔的氧氮比随着饵料浓度的升高而降低 ,说明饵料浓度较高时 ,蛤仔体内蛋白质代谢率增高。  相似文献   

7.
在人工条件下采用静水封闭呼吸瓶的方法研究了温度、盐度对泥蚶(Tegillarca granosa)呼 吸、排泄的影响, 并综合分析了温度、盐度交互作用对呼吸、排泄的影响程度, 为泥蚶基础生物学研 究积累了资料。结果表明, 在设定的不同温度条件下泥蚶耗氧率变化范围0.63-4.47mg/(g·h), 单因 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 个盐度条件下泥蚶耗氧率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 排氨率的变化范围 123.11-955.68μg/(g·h), 排氨率受温度的影响也均极显著(P<0.01); 经回归发现, 在温度13-31℃ 范 围内, 耗氧率和排氨率均与温度的变化呈显著的指数相关。除温度为18℃ 时, 其它各温度条件下, 不同盐度梯度间的耗氧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盐度对排氨率影响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在温度 (13-31℃)和盐度(18-28)时, 温度和盐度对耗氧率、排氨率的影响均存在交互作用, 耗氧率(Y)、排 氨率(Y)与温度(T)和盐度(S)之间的二元线性回归关系为Y=a+bT+cS+dT×S.泥蚶呼吸排泄的O:N 比 在4.50-13.07 之间, 平均值为7.16.泥蚶呼吸排泄的代谢活动受温度、盐度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温度和体重对刺参呼吸和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于 2 0 0 0年 2月 2 8日— 4月 1 1日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 ,研究了温度对刺参呼吸和排泄的影响。按海参个体大小分别设立大 [(1 49 9± 2 8 0 )g]、中 [(5 2 1± 1 2 9)g]、小 [(1 7 3± 5 5 )g]3个组别 ,以及 1 0℃、1 5℃、2 0℃、2 5℃、3 0℃ 5个梯度。主要实验结果为 :(1 )大、中规格刺参夏眠前后其耗氧率 (OCR)和排泄率 (AER)变化明显 ,而小规格刺参的耗氧率和排泄率受夏眠的影响较小 ;(2 )在 1 5— 3 0℃条件下 ,刺参的体重 (W)与耗氧量 (R)之间的回归关系符合幂函数方程 R =aWb ,其 a值范围为 0 0 1 1 6— 0 0 4 3 6 ,b值为 0 9475— 1 3 1 2 3。在一定范围内 ,三组刺参的耗氧率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出现一个峰值 ,但温度变化对小规格刺参的耗氧率影响较小 ,对大、中规格刺参则影响较大 ;(3 )实验温度下 ,刺参的体重 (W )与排泄量 (A )也可用回归方程A =aWb 表示 ,a、b平均值分别为 4 941 0和 0 772 4。在一定范围内 ,随温度的升高刺参的排泄率也呈上升趋势 ,在 2 0℃时大、中规格刺参排泄率出现最高值 ,而小规格刺参排泄率在 2 5℃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9.
盐度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呼吸和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采用封闭式呼吸器法研究了(15±0.5)℃水温条件下不同盐度(22、27、31.5、36)对四种规格刺参{S[(39.60±8.77)g]、M[(71.80±14.04)g]、L[(128.30±19.69)g]和XL[(196.65±19.81)g]}呼吸和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规格组刺参单位体重耗氧率[Rwr,μg/(g·h)]和排氨率[(Rwe,μg/(g·h)]在盐度22—31.5范围内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降低,当盐度升高至36时,二者都明显升高;各盐度下实验刺参的单位体重耗氧率分别为17.52、16.32、15.49和17.60μg/(g·h),单位体重排氨率分别为1.05、0.88、0.87和0.95μg/(g·h);在同一盐度下,刺参体重越大,其单位个体耗氧率[Rir,μg/(ind·h)]和排氨率[Rie,μg/(ind·h)]越高,二者呈幂函数关系,可用关系式Rir(或Rie)=aWb表示;关系式Rir=aWb中,a值的变动范围为40.6656—81.1900,b值为0.6432—0.8145;而关系式Rie=aWb中,a值的变动范围为2.0947—4.8489,b值为0.6507—0.8072;盐度对刺参O∶N比的影响不显著,各盐度条件下,不同规格的刺参,其O∶N比均在15左右,表明本实验条件下该参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从呼吸和排泄的角度来看,刺参在其最适温度(15℃)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渗透压调节能力,能够适应较广的盐度变化范围(22—36)。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硬壳蛤(Mercenariamercenaria)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两种类型改性粘土(聚合氯化铝改性粘土MCⅠ,硫酸铝改性粘土MCⅡ)对其急性、亚急性毒性实验。96h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MCⅠ和MCⅡ对小规格硬壳蛤[壳长(1.98±0.05)mm,壳高(1.75±0.04)mm]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4.91和1.85g/L,对大规格硬壳蛤[壳长(5.70±0.15)mm,壳高(5.09±0.13)mm]的LC_(50)分别为5.77和3.40g/L。亚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浓度低于1.0g/L的MCⅠ和MCⅡ未对两种规格硬壳蛤的存活产生影响;硬壳蛤滤水率随改性粘土用量增加而降低,其中0.1g/L的MCⅠ和MCⅡ对两种规格硬壳蛤滤水率无影响, 0.5g/L的MCⅡ对两种规格硬壳蛤滤水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MCⅠ仅对小规格硬壳蛤滤水率有影响;当改性粘土浓度升高至1.0g/L,两种规格硬壳蛤的滤水率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生长率的结果显示,仅1.0g/L的MCⅠ和MCⅡ显著影响小规格硬壳蛤生长。多年的应用结果表明,现场能有效消除有害赤潮藻华的改性粘土用量为4—10t/km~2,低于本实验中对硬壳蛤产生影响的改性粘土浓度。另外,我国近海实际养殖过程中投放的硬壳蛤通常为1cm左右,大于本研究中的硬壳蛤规格。据此可以推断,改性粘土在现场治理藻华的同时不会对其存活和生长产生不良影响。本研究结果将为改性粘土在近海养殖水域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盐度对二倍体和三倍体长牡蛎呼吸和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室内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盐度对二倍体(2n)和三倍体(3n)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呼吸和排泄的影响。实验的盐度(S)梯度为15,20,25,30,35共5个梯度,实验牡蛎的规格为,2n:W(软体部干质量,单位为g)=0.347±0.071 g;3n:W=0.301±0.099g。实验结果表明:盐度对二倍体和三倍体长牡蛎的呼吸和排泄有显著影响。在实验的盐度范围内,随着盐度的升高,二倍体和三倍体长牡蛎的耗氧率逐渐增大,盐度与耗氧率的关系可表示为,2n:Ro[mg/(g·h)]=0.0142S~(1.219),3n:Ro[mg/(g·h)]=0.0085S~(1.391);随盐度的升高,排氨率逐渐增大,当S为35时,二倍体和三倍体长牡蛎的排氨率略有下降,在实验的盐度范围内,盐度与排氨率的关系可表示为,2n:RA[μg/(g·h)]=-12.25+2.902S-0.0573S~2;3n:RA[ug/(g·h )]=-39.39+3.882S-0.06S~2。在实验的盐度范围内,二倍体和三倍体长牡蛎耗氧率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排氨率的差异则有所不同,当S为15~20时,二倍体和三倍体牡蛎的排氨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S为25~35时,其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硬壳蛤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Linnaeus,1758))是一种生长速度快、经济效益高的埋栖型双壳类,为给生产提供更多的遗传学理论依据,以硬壳蛤胚胎(4-8细胞期)为材料,通过压片法和空气干燥法进行染色体制片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硬壳蛤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38,其中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有14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有4对,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r)有1对,无端部着丝粒染色体(r)。核型公式为28m+8sm+2st,染色体臂数=74。未发现性染色体和随体。  相似文献   

13.
以1月龄棘胸蛙蝌蚪(体长1.694±0.121cm,体质量0.548±0.062g)为研究对象,在静水停饲条件下,设置19℃、21.5℃、23℃、24.5℃和26℃等5个实验水温梯度,较系统开展了水温对其呼吸与排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3℃为棘胸蛙蝌蚪表露正常耗氧的最适高温,24.5℃为其耗氧昼夜节律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的高温临界;(2)棘胸蛙蝌蚪的日均Q10值对其响应水温变动具指示作用。其中,Q10值呈夜均昼均(P0.05),且昼均、夜均和日均Q10值均为峰值的水温范围仅为21.5—23℃;(3)所涉各实验组的排氨昼夜节律均呈夜均昼均(P0.05),且日均排氨率均与其夜均、昼均排氨率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致其时段排氨率表露异常的实验水温仅为24.5℃;(4)O︰N值大小及其昼夜变动特征均与其所处水温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其中夜均、昼均和日均O︰N值均以24.5℃实验组为最大,夜均、日均O︰N值均以26℃实验组为最小,而O︰N值呈夜均日均昼均(P0.05)的实验水温则仅为23℃;(5)窒息点含氧量大体上有随水温升高呈显著增大的趋势,其中21.5—23℃为其窒息点含氧量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