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巴彦淖尔市冰雹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利用探空资料分别计算了对流有效位能、K指数、沙氏指数、抬升指数、强天气威胁指数和总指数等物理参数,并且对巴彦淖尔市的冰雹、雷暴和稳定降水进行分类分析,结合统计学方法分析各物理参数与冰雹预报之间的相互联系,归纳出适合于巴彦淖尔市冰雹潜势预报的探空指标。结果表明:探空资料反演的众多物理量中,CAPE值和强天气威胁指数对冰雹的预报意义不大,K指数、沙氏指数、抬升指数和总指数对冰雹、雷暴和稳定性降水的区分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对巴彦淖尔市不同天气过程中的物理量分析发现,K指数在34℃以上时,发生强冰雹的可能性较大;沙氏指数在-2℃以下时,较大可能性发生强冰雹;抬升指数在-1.5℃以下时,发生强冰雹的可能性较大;总指数在50℃以上时,发生强冰雹和中冰雹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2.
利用MaXPol双偏振雷达观测的26个雹云单体和冰雹资料进行反演,统计分析了降雹前偏振参量特征和强中心回波顶高变化,并对雹灾最严重的一次过程进行个例分析。结果表明:①雷达的冰雹指标为Zh(反射率因子)>50dBz、ρHV(相关系数)≤0.8、-2dB<Zdr(差分反射率)<1dB且强中心回波顶高至少超过-10℃层。降雹前时间为6~12min,大冰雹的平均时间是小冰雹的1.6倍。②降雹前大、小冰雹强中心回波顶高走势一致但在4~5min大冰雹强中心回波顶高增长率明显大于小冰雹。③只有大冰雹强中心回波顶高能突破-30℃层。④个例分析发现强中心与冰雹区并非一一对应,生成发展阶段冰雹区集中位于强中心后侧相关系数环内,悬垂于0~-20℃层;成熟阶段冰雹区扩散包含强中心,悬垂的冰雹区坍塌接地,降雹开始。  相似文献   

3.
新疆天山南麓一次冰雹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兰  罗继 《气象科技》2012,40(3):436-44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的6h再分析资料和地面加密自动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2010年5月15日发生在新疆沙雅县境内的一次强冰雹天气。分析显示,巴尔喀什湖低槽、冰雹区上游的中尺度切变线是冰雹天气的直接影响系统,其水汽源于塔里木盆地西部和中部地区,水汽在低层集中和输送,冰雹区上空的辐合上升运动为冰雹出现提供了水汽和动力条件,强冰雹产生在地面高能区附近,冰雹发生前低层和整层大气存在不稳定能量。此次强冰雹过程中对应地面上有中尺度低压、中尺度辐合线和中尺度涡旋,强冰雹是由γ中尺度对流单体产生的,中尺度辐合线维持5h,中尺度涡旋维持3h,γ中尺度对流单体的生命史为30min左右。  相似文献   

4.
选取位于滇西北高原丽江市2006-2009年出现的4次冰雹天气过程和4次短时强降水过程,分析冰雹和短时强降水两类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冰雹云回波强中心值、强回波核(45~65 dBz回波)高度均高于短时强降水回波,强冰雹过程有时会出现三体散射现象;冰雹云回波基本径向速度场上出现了辐合、逆风区及弱中气...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应用HDA算法产品并为进一步优化冰雹识别算法提供参考,应用2004—2010年武汉雷达和2007—2008年济南、青岛、烟台、宜昌、郑州和重庆共7部雷达监测到的28个直径大于等于19 mm的致灾性强冰雹天气个例,对CINRAD/SA雷达的强冰雹识别及最大冰雹直径(MEHS)预测产品进行了检验分析,同时对我国北方(济南、青岛、烟台、郑州)雷达和南方(武汉、宜昌、重庆)雷达的冰雹识别及大小预测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在不订正0℃层和-20℃层高度时,该算法对强冰雹天气的识别效果较好,但对MEHS的预测效果较差。2)每个雷达站对强冰雹识别和MEHS预测的效果差别不大,南方雷达和北方雷达对强冰雹的识别效果相近,但南方雷达对MEHS的预测效果较好。3)强冰雹识别和MEHS预测在5月份效果最好,8月份最差;该算法对大冰雹的识别效果较好,但仅对直径为40~49 mm的冰雹直径预测效果较好。4)冰雹识别产品对强冰雹的识别效果随所识别冰雹概率(POSH)增大而增强,当POSH=100时,临界成功指数CSI为100%,发生冰雹天气的可能性非常大。  相似文献   

6.
陈进强 《气象学报》1984,42(3):375-381
本文主要分析1964—1979年16年期间具有特定形势的强冰雹天气环境场和发生条件,并给出了天气环境场模式图。 每年从春末至秋初(四月中旬—九月上旬),京津地区经常发生强的雷雨、冰雹,有时还发生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根据1964—1979年冰雹灾情资料的统计,16年期间京津地区发生25次强冰雹天气过程,其中有两次还出现了龙卷风。强冰雹发生的最多月份是  相似文献   

7.
黔西南州冰雹与暴雨天气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兴义新一代天气雷达运行两年来,观测到多次冰雹、暴雨天气过程,对其中几次典型个例作分析得出兴义地区冰雹与暴雨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冰雹的雷达回波移动速度快,而暴雨的雷达回波移动速度缓慢;冰雹回波强中心高度高,达8Km以上,暴雨回波强中心高度在7Km以下;通过对回波径向速度图的分析,可以得出冰雹与暴雨的动力结构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张林  杨洪平  张涛  郭启云 《气象科技》2013,41(2):242-249
介绍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建设软件ROSE系统,并通过ROSE产品结合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高空天气图、探空T-lnp图、雷达组网拼图对沈阳2011年8月21日一次强冰雹过程的发展、演变及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分析表明:此次冰雹过程是在高空槽和风场辐合大尺度天气背景下,对流有效位能CAPE、垂直风切变及雷达回波特征均满足强冰雹发生的条件;通过分析降雹前后多种雷达导出产品提出强冰雹客观临近预报的一些指标.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河南郑州、濮阳和商丘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加密自动站及邢台探空资料等,对2016年6月13日河南濮阳东部地区的强冰雹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冰雹天气是在东北冷涡后部西西北气流携带冷空气东移南压过程中出现的。高空急流和中低层切变线的存在、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及高空冷平流共同作用,产生了这次强对流天气;强冰雹天气出现在暖低压与冷空气交汇的区域,地面辐合线是这次强冰雹天气的触发机制;较大的对流有效位能、中等强度垂直风切变、合适的0 ℃层和-20 ℃层高度等有利于强冰雹天气的发生;强冰雹天气是在对流单体发展为超级单体时发生的。径向速度图上,当监测到中气旋、大风区和辐合系统时,为监测预警强风暴天气提供可靠依据;较大的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出现与维持预示大冰雹出现的潜势,大冰雹落区与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大值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当冰雹发生概率为100%,且可降最大冰雹直径在10 mm以上,并呈增大趋势时,对出现冰雹甚至出现大冰雹有预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甘肃罕见冰雹天气过程个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2005年5月30日甘肃区域性罕见冰雹天气过程,结合天气实况、环流形势以及环境场特征,利用卫星云图和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资料,分析了这次强冰雹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云图和雷达回波演变过程,得到了冰雹云在雷达强度回波、速度回波和卫星云图中的特征,揭示了这次强冰雹不是带状冰雹云系移到本地产生的,而是发展成中口尺度(MβCS)的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的。同时,得出了一些做好冰雹预报预警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