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干旱遥感监测运行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该研究利用1981-1994的NOAA AVHRR 8km分辨率的NDVI资料,以及对应时段全国102个固定农业观测站的20cm深的土壤湿度资料,建立了植被状态指数(VCI)与土壤湿度之间的统计模型,由土壤湿度旱情等级标准来换算出每旬用VCI进行干旱监测的旱情等级标准,以确定出全国的旬旱情分布状况,在此工作的基础上建成了“全国干旱遥感则运行系统”,该运行系统使遥感手段监测全国干旱成为可能,将能提供每年3-9月每旬全国的干旱监测情况,为国家有关决策部门提供干旱减灾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地图》2011,(6):14-14
大地龟裂,湖水干涸,如果你的大脑自动联想到了极度缺水的北非撒哈拉地区,那就大错特错了。上述情景正是人们印象中降水丰沛的我国南方。近年来,南方频遭旱情袭击,今年春旱影响尚未消失,入秋以后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干旱。  相似文献   

3.
FY-3A/MERSI数据在中国北方干旱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琳  刘健  张晔萍  王萌 《遥感学报》2010,14(5):1010-1022
中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3号A星(简称FY-3A)上搭载的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ERSI)具有5个250m分辨率通道,进一步加强了对地表精细地物的观测能力,为大面积干旱监测提供了新的遥感数据源。利用FY-3A/MERSI传感器250m分辨率数据和垂直干旱指数(perpendicular drought index,PDI)对2009年夏季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干旱进行了监测。结合气象部门的降水、温度和气象干旱资料对比分析表明,基于250m分辨率的时序FY-3A/MERSI卫星资料反演的PDI干旱指数能够客观地反映研究区旱情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发展过程。利用实地观测的土壤水分数据验证了PDI指数和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从验证结果看:PDI指数和对应实地观测的10cm、20cm土壤持水百分含量之间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其中PDI和20cm深度处的土壤持水百分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更为稳定,R2达到0.69以上。该研究表明利用中国新型、自主的FY-3A卫星资料进行干旱监测业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选取TVDI作为对运城地区三个县进行干旱监测的模型,然后重点对其中涉及的地表温度(Ts)和植被指数(NDVI)等参数做详细描述,最后,经过与实测墒情的对比,证明此方法是完全可行的,得出的实际旱情等级分布图可用于农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5.
选定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法建立阜新地区干旱监测模型。通过参数的确定,得到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再通过阜新地区的气象站点地面实测土壤含水量数据,建立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土壤含水量(TVDI-SWC)经验模型。通过回归分析以及2007年预测分析的实验数据表明,TVDI-SWC模型适用于阜新地区早春的干旱监测,可以使用该方法来实现对阜新地区的整体旱情状况快速,准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王丽娜 《东北测绘》2014,(2):159-161
选定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法建立阜新地区干旱监测模型。通过参数的确定,得到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再通过阜新地区的气象站点地面实测土壤含水量数据,建立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土壤含水量( TVDI-SWC )经验模型。通过回归分析以及2007年预测分析的实验数据表明, TVDI-SWC模型适用于阜新地区早春的干旱监测,可以使用该方法来实现对阜新地区的整体旱情状况快速,准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7.
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也是监测和评估干旱事件的有效工具。本文以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地区为研究区,基于FAO Penman-Monteith方法估算潜在蒸散,计算了2000—2018年3个时间尺度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逐月数据;从气象因子、水循环因子、地形因子和地表覆盖变化的4个方面,分析了多时间尺度下干旱和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和降水、相对湿度、水分盈缺呈负相关,干旱和日照时数、风速、潜在蒸散呈正相关;干旱和地形因子的相关性较为复杂;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的干旱差异不明显,但干湿年份之间差异明显。本研究成果将为旱情监测和评估,以及复杂地形的干旱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2014年河南省遭遇自1951年来最严重干旱。针对这一现象,在对目前的干旱监测类型进行简要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的基本原理;结合MODIS数据,通过数据处理提取地表温度(LST)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从而建立NDVI-Ts特征空间。根据干边和湿边的散点图,对特征空间中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进行线性拟合,计算出TVDI,最后以TVDI为分级指标进行干旱等级划分,对河南省2014年7月下旬到9月上旬的旱情演化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旱情遥感监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依据土壤水量平衡及能量平衡的原理,提出了一套利用遥感方法监测冬小麦干旱及建模的方法。首先,用热惯性方法建立试区土壤表观热惯量与土壤水分的关系,用其估算初始土壤含水量(W_0);再用NOAA-AVHRR数字图像和气象数据相结合的方法估算冬小麦地的蒸散(E_t);从而根据水量平衡方程获得某一时段(旬)的土壤含水量(W_t);最后,根据冬小麦的需水规律和土壤有效水含量构造干旱指数模型。试验表明,此模型反映了作物干旱的本质,能大范围有效地监测作物旱情。  相似文献   

10.
基于MODIS的区域动态干旱监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省2009年夏季的干旱情况为例,利用多时相、多光谱的MODIS数据信息,结合地面实测气象信息与水文信息对旱情监测进行了研究,根据具体区域的实际情况,动态选择遥感指数及模型参数,实现了利用遥感数据对大范围区域的动态干旱监测。  相似文献   

11.
以福州市及周边地区为研究区域,根据该地区2002-05-26 和2001-05-21 的ETM 数据,运用单窗算法反演了该地区的地表温度(LST).与以往研究不同,在反演大气等效平均温度和大气透射率时,结合了研究区内以及周边台站的气象信息,运用ArcGIS 9.3 和ENVI4.5 实现了相关参数的反演,并通过求得的LST 和NDVI 指数,求得干旱级别指数(TVDI),旱情监测结果和国家气候中心所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农田蒸散双层模型及其在干旱遥感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0,自引:4,他引:60  
该文建立了在部分植被条件下估算农田蒸散的双层模型,利用此模型和NOAA-AVHRR数据对黄淮海平原春季旱情进行了评估,并做出了干旱及蒸散分布图。对双层模型和单层模型的估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部分植被条件下双层模型估算的精度要高。  相似文献   

13.
遥感技术是监测区域农业旱情时空变化的主要手段,其反演的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Ts)两个参数可以通过表征绿色植被对干旱胁迫生境的反应揭示土壤水分信息,反映作物受旱状况,但两者单独使用时均存在局限性。而基于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的二维特征空间综合了两个参数特有的生理生态意义,不仅可以指示作物受旱时的水热胁迫环境,同时揭示了作物在这种胁迫环境下表现出的症状,可有效提高农业干旱监测的精度和效率。本文在较为详细地阐述植被指数-地表温度特征空间评估农业旱情的原理基础上,综述了这方面有代表性的4个干旱监测模型,初步分析了影响这类模型特征空间的部分非土壤水分因子,并对它们在应用中的优缺点做了评述和总结,为今后此领域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以京津冀为研究区,基于MODIS数据产品获取NDVI、EVI、MSAVI及LST,利用DEM对LST进行修正,建立不同植被指数的Ⅵ-Ts特征空间,选取干湿边拟合效果好的植被指数建立TVDI,获取研究区2018年植被生长季(4—10月)干旱情况,利用同步气象站点降水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使用同期气象公报进行结果验证。结果表明:1)利用MSAVI构建的特征空间总体拟合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植被;TVDIM与同期气象站点降水数据呈显著负相关,均通过P<0.05显著检验。2)空间上,旱情主要发生在张家口和东南平原地区;时间上,旱情表现为先加剧后缓解。综上,TVDIM模型可靠性及精度较高,可用于京津冀地区干旱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15.
MODIS干旱监测模型各参数权值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湖北省2003年6、7月份的数据作为试验数据,MODIS干旱监测模型采用最大连续有云天数、最大连续无云天数、无云百分比和昼夜温差,并分析各参数的显著性和独立性以及对干旱监测的贡献程度.从而确定各参数在模型中的影响权。结果验证了各参数的显著性和独立性,在没有地面数据验证的情况下.可认为其在模型中近似等权;利用最大连续有云天数、最大连续无云天数、无云百分比和昼夜温差就能很好地监测旱情。  相似文献   

16.
以福州市及周边地区为研究区域,根据该地区2002-05-26和2001-05-21的ETM数据,运用单窗算法反演了该地区的地表温度(LST)。与以往研究不同,在反演大气等效平均温度和大气透射率时,结合了研究区内以及周边台站的气象信息,运用ArcGIS 9.3和ENVI4.5实现了相关参数的反演,并通过求得的LST和NDVI指数,求得干旱级别指数(TVDI),旱情监测结果和国家气候中心所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小麦自然水分亏缺干旱评估模型的GIS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干旱灾害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因此对小麦干旱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自然水分亏缺率模型是评估小麦干旱状况的主要模型之一,该模型涉及数据类型多,模型计算复杂,影响模型的实际应用。本文利用GIS建模工具ModelBuilder建立自然水分亏缺率模型的GIS逻辑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GIS的小麦自然水分亏缺干旱评估模型,将复杂的数学模型转变为方便快捷的GIS栅格计算,实现了模型计算过程的自动化、一体化、空间可视化,同时模型逻辑关系清晰,便于数据修改维护。  相似文献   

18.
基于TVDI的湖南省干旱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地表温度(LST)构建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结合湖南省地形特征对TVDI拟合结果进行高程订正,能较好地反映旱情演变规律。将处理结果划分为5个等级,湖南省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旱问题,直到8月份旱情开始有缓解趋势,但干旱问题一直存在。通过插值得到的同一时期标准化降水指数对结果进行验证发现,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对于湖南省干旱监测和趋势演变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可为湖南省旱情的预警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干旱是一种涉及自然、经济、社会的气候现象,长期困扰着工农业生产.分析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气候干旱特点,预防以土壤旱化为主要特征的地力衰退和土壤退化等现象在宁东基地再现.研究以MODIS NDVI遥感数据为基础数据,结合研究区同期降雨量和温度数据,采用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法作为宁东基地干旱评估的方法,根据干旱评估国家标准分析宁东基地的干旱时空分布特点,分析2000—2015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宁东基地春旱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夏季,发生春夏连旱的频率小于单季旱;2)宁东基地干旱发生随机性大,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干旱预报困难;3)2000—2015年16年间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发生,宁东基地干旱发生具频繁性的特点;4)宁东基地降水量与NDVI平均值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5907,对宁东基地生态恢复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其是监测和评估干旱事件的有效工具。文中以黑龙江省为研究区,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结合干旱面积比、干旱频率和单位面积干旱强度,利用M-K检验方法、GIS空间分析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从多角度分析研究区干旱的时空特征,揭示2000—2018年黑龙江省干旱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干旱防灾减灾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