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环境(水体、土壤、皮革等)中氯酚化合物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和检测技术作了综述,详细介绍了国内外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采用9种保存方法分2个温度梯度,对待测倍性的日本对虾幼体样品进行处理,通过对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的不同样品直方图进行比较,筛选出一种较为理想的用于倍性检测的对虾样品的保存方法。结果表明:新鲜样品在分散液中捣碎,加入一定量的二甲基亚砜(DMSD)后可在-20℃下保存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福建省泉州深沪湾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中的总汞含量,测定了沉积物、生物体中的甲基汞含量.海水总汞含量范围是1.16 ~7.29 ng/dm3,平均值为3.32 ng/dm3.沉积物中总汞含量为0.006~0.066 μg/g,甲基汞占总汞的比例为4.7% ~38.6%,该比例与总汞含量呈负相关关系(r=-0.840,p<0.05),这可能是因为总汞含量的升高使甲基汞合成反应受到抑制,导致反应速率降低甚至为负,即甲基汞的分解.生物体中总汞含量为0.037 ~0.353 μg/g(干重),甲基汞含量为1.01 ~42.50 ng/g(干重),甲基汞占总汞的比例为1.5% ~40.4%.甲基汞含量与总汞含量显著相关(r =0.484,p<0.10);总汞含量与甲基汞占总汞比例略有相关(r=-0.293,p<0.10);甲基汞含量与其占总汞比例无相关性(r=0.061,p>0.05).可以推测,生物体中的总汞和甲基汞都是外源性的,不同生物体甲基汞占总汞的比例变化很大.对深沪湾居民进行海产品摄入量评估,以美国EPA规定的甲基汞参考计量0.1 μg/(kg·d)为标准,计算得深沪湾周边居民每周食用3次(600g)湾内的海产品是安全的,不会产生汞中毒.未来还需要测定海水中甲基汞的含量,用以计算生物富集因子,表征不同生物对甲基汞的富集程度;通过测定鱼体中的δ13C、δ15N比值来确定不同鱼类的营养级,进而研究甲基汞的生物累积效应与营养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下介绍海水、孔隙水,悬浮物,沉积物和生物群中Ce、Y和Th 的测定方法。该法包括用Mg(OH)_2和 CaC_2O_4双共沉淀法以便预富集海水和孔隙水中的Ce,Y和Th,同时在敞开容器进行酸溶以使沉积物、悬浮物和生物群溶解。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进行测定。在不同步骤用放射示踪剂(~(144)Ce、~(88)Y和~(228)Tn)检验方法的化学效率。获得了生物群和沉积物(水)中的检测极限为 Ce,44ngg~(-1)(0.005ngml~(-1)),Y,0.62ngg~(-1)(0.0003ngml~(-1))和 Th。15ngg~(-1)(0.003ngml~(-1))。给出了从第勒尼安(Tyrrhenian)海收集到的海水、孔隙水、悬浮物、沉积物和生物群样品中 Ce、Y 和 Th 的测定结果。获得了各种海洋环境样品中的 Ce、Y 和Th 的高富集因子和回收率。采用较大数量的样品,以增大富集因子并改善检测极限。  相似文献   

5.
若干南极环境样品的放射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福龙  陈英 《台湾海峡》1992,11(1):79-83
本文观测比较了第六次南极考察采集的样品和190年采集的中国近海样品的放射性。结果表明,南极海洋沉积物的天然核素、~(137)Cs与中国近海沉积物一样均处于正常的波动范围,并有明显的沉积现象;南大洋表层海水的总β放射性比中国近海海水的少17%~52%;南极地衣对总β放射性的浓集系数达1.3×10~3~2.3×10~3,茎、果实是浓集放射性的关键器官,对~(137)Cs的浓集量达17.5Bq/kg(干),为中国近海海洋植物的8~14倍。  相似文献   

6.
海水中的金属元素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态变化会影响其在海洋中的化学行为和生物行为,因此对海水金属元素进行精确分析测定(包括对海水金属元素样品的采集、处理和测定)是十分必要的。在海水金属元素的分析测定中,原子光谱法、色谱分析法、毛细管电泳法、电化学法、质谱分析法和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应用较为广泛;近年来多种仪器联用技术发展迅速,并在海水金属元素样品分析中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用于海洋环境样品中砷、硒测定前的几种比较常用的消化方法作了系统的介绍,主要讨论了用湿法消化海水、悬浮颗粒物、沉积物以及生物体组织样品处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简单归纳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海洋环境样品中挥发性元素测定的预处理工作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8.
在2012年6月实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春季航次中,采集了闽浙沿岸海域表层和岩心沉积物样品。对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汞和甲基汞的分析测试,并结合沉积物中常量元素含量、粒度组分、有机质含量和孔隙水中硫酸根离子浓度等系统地分析了汞和甲基汞含量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闽浙沿岸海域沉积物中汞和甲基汞含量分布大致表现为近岸含量高(杭州湾以南浙江沿岸),远岸含量低的特点。泥质区岩心沉积物中汞的甲基化作用主要发生在近表层较小的深度范围内(泥质区北部和南部,其深度范围分别为0~15和0~13 cm)。(2)在闽浙近岸泥质区,汞的原位甲基化是甲基汞的主要来源,在成岩过程中,埋深或其他环境条件的变化可以导致甲基汞的转移或再分配。(3)影响沉积物中汞和甲基汞含量分布及甲基化作用强弱的因素主要包括人为污染、海流体系、粒级组成、有机质含量和硫酸盐还原菌活性。人为污染是沉积物中汞含量的主控因素;海流体系控制着汞含量的分布格局;粒级组成影响着甲基汞的富集程度;有机质对表层沉积物中汞的甲基化作用影响不明显,在岩心沉积物中,既可以促进汞的甲基化,也可以抑制汞的甲基化,主要取决于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类型;硫酸盐还原菌的活化能力是汞甲基化作用的主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洋样品馆是承担我国深海样品接收整理、安全保存、共享利用等相关事务的专门机构,收入保存了我国深海资源勘查以来采集的大量珍贵的大洋样品,并通过共享服务的方式为科学家提供样品,科学家借助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方法对样品进行研究,取得了众多创新性的科学认识.但是,科学家却无法全面了解既往航次调查样品信息,无法实时掌握样品馆藏情...  相似文献   

10.
结合双重PCR(Duplex PCR,dPCR)和扩增产物熔点的测定,建立了一种定量分析近缘物种混合样品中各物种相对含量的新方法。即针对混合样品中2种物种的DNA序列,各自设计高特异性引物,使2种物种的DNA同时进行PCR扩增而互不干扰,且扩增产物的熔点有足够的差别(1℃);然后进行PCR扩增并测得不同温度下PCR产物同荧光染料结合后的荧光值;该荧光值对温度进行微分所得微分曲线上会产生2个峰(在两物种各自PCR产物熔点温度处),根据这2个峰的峰高比值同其相对含量的关系,即可完成对各物种含量的定量分析。本研究以长鳍和黄鳍金枪鱼的混合样品为例,对此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2种成分的含量比与对应峰值比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当混合样品中含有10%以上长鳍金枪鱼或5%以上黄鳍金枪鱼时,能够进行较准确的定量检测,证明了本方法切实可行。这一新方法解决了在混合样品中难以准确定量物种的难题,在食品安全和基因诊断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A bioassay experiment using caged mussels has suggested a total concentration of methylmercury in the seawater of a polluted estuary of 0.06 ng dm?3. The technique may provide a useful tool for the assessment of relative concentrations of methylmercury in seawater at different locations.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新污染物的磺胺类(Sulfonamides,SAs)是应用最早的一类人工合成抗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人类、农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进入体内的磺胺类合成药物随代谢排入水环境中,对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环境中磺胺类合成药物的准确分析测定是探析其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特性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已构建了适于水环境中痕量磺胺类合成药物的快速灵敏测定方法,特别是样品的前处理与分离富集技术有了跨越式的发展。总结归纳了近年来水环境中磺胺类合成药物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以及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和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前瞻分析了水环境磺胺类合成药物分析测定的发展思路。具有回收率高、选择性强、重现性好、成本低、环境友好及可自动化等优势的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作为液相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的替代方法,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水环境中痕量磺胺类合成药物的分离和富集,随着新型吸附剂材料的发展,SPE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得到了明显提升。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LC)与串联质谱(Tandem mass spectrometry,MS/MS)联用技术是目前磺胺类合成药物的主要定量分析方法,具有检测限低、灵敏度高、多种目标物的同时检测及重现性好等优点。未来应从重点关注磺胺类代谢产物及降解产物在水环境中残留的角度,开发更为操作简单、快速且灵敏的分析测定方法,以便更有效地监管水环境中人工合成药物的生态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13.
高密度采集福建前湖湾海岸剖面133个泥沙样品做粒度分析,其频率曲线显示多种粒度分布特征,预示多种沉积环境的变化。采集研究剖面周边海滩、河口浅滩、河口、滨海沼泽和海岸沙丘等已知环境的样品作为目标样本。将目标样本沉积参数平均粒径(Mz)、标准偏差(σ)、峰态(Kg)设为判别参数,利用Excel计算海岸剖面样品与目标样本参数的距离,筛选最小距离样品,归为已知目标样本的同类。据此,分析了海岸剖面蕴含的6个沉积环境变化阶段。利用剖面底部淤泥测年14C=(328 15±170)a BP,和剖面上部泥炭测年14C=(24 130±100)a BP,了解这一变化发生的年代。自(32 815±170)a BP以来,前湖湾经历了河口浅滩-河口、沙丘-河口-滨海沼泽-海滩-沙丘等海岸环境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海洋环境监测浮标站点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口是众多洄游性鱼类重要的栖息场所,其复杂的环境条件影响着该水域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海洋环境监测浮标能够对诸多环境要素进行长期、连续、实时和大范围的监测,是现代海洋环境自动观测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在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及其邻近水域组建合理有效的浮标监测网络,本研究基于海上实测调查数据,使用普通克里金法模拟了多种环境要素的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分层随机采样设计中不同分层方案和站点数量变化对监测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1)盐度要素在层数为3的分层随机采样方法中采样精度更高,水温、溶解氧和化学需氧量要素在层数为2的采样设计中采样效果更好;(2)站点数越多,相对误差越集中并趋向于0,并当站点数多于30时,采样估测准确性逐渐趋于稳定;(3)各季节中,秋季盐度要素中层数为2的采样准确性更高;与其他3季以及总体相对误差结果相比,冬季化学需氧量要素的采样效果比其他3个季节要差。在今后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水域组建环境监测浮标网络时,建议采用3层的分层随机采样作为盐度监测的分层标准,且站点数量要大于50个;使用2层的分层随机采样作为其他多种水文环境要素监测的分层标准,且站点数量要大于30个。  相似文献   

15.
南极环境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极独特的地理与气候特征——平均海拔最高、风速最大、降水量极少且极端低温,形成了严酷纯洁而又极为敏感、脆弱和极易受到破坏的自然与生态环境.南极环境整体上表现为不均一性和不平衡特性,在南极大陆边缘形成的大小不一的冰川和许多露岩区,成为本土动植物的主要栖息场所和人类活动的主要地带.自南极发现以来,南极丰富的矿产、生物和淡水等自然资源以及其内在的荒野价值、美学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先后吸引着各国前往南极开展海洋捕捞与加工、科学考察、旅游等活动,这就不可避免地给南极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诸如废气、废水,人类足迹与交通工具压迹,造访者和车辆对野生动植物的扰动与破坏,以及物种引入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国际社会,尤其是南极条约协商国逐步认识到保护南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国加强了南极考察管理与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许可证制度等措施来最大限度地防止或减低对南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环境质量是厦门成为一个宜居和滨海旅游城市的重要基石。自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和福建省核电站陆续运行之后,厦门邻近海域潜在的核污染风险受到公众和管理部门的关注。本研究测定了2015年2月和8月厦门邻近海域海水和海洋沉积物中主要放射性核素的含量水平,并据此评价了该海域的环境放射性质量状况。结果表明海水中总铀、90Sr、226Ra、137Cs处于我国海洋放射性水平变化范围以内,无明显季节差异,其他放射性核素58Co、60Co、134Cs、110mAg、59Fe、54Mn、65Zn均未检出,海水中90Sr和137Cs的活度最大值远低于国家海水水质标准限值,海洋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水平亦在我国海洋放射性水平变化范围以内。利用我国现有的海洋放射性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对厦门邻近海域放射性质量状况进行分级评价得出其海水放射性质量为2级,海洋沉...  相似文献   

17.
海岸带滨水区具有多重功能,是地球上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过程最活跃的地区,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随着海洋城市建设的加速推进,海岸带资源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滨水区承受的压力也日益加剧.本文归纳总结了海岸带滨水区开发利用方式及特点,系统地分析了滨水区环境退化的胁迫机理,研究提出了海岸带滨水资源利用的六方面策略:1)以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海岸带滨水区的开发利用;2)对滨水区生产和生活岸线布局进行战略调整;3)坚持亲水性原则,精心布局,开发好、利用好海湾滨水资源;4)大力发展海岸带滨水区沙滩特色旅游,高度重视沙滩的保护;5)构建海岸带滨水区生态预警与防范体系;6)实施海岸带滨水区生态修复、加强海湾滨岸生态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The first large-scale international intercomparison of analytical method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dissolved iron in seawater was carried out between October 2000 and December 2002. The exercise was conducted as a rigorously “blind” comparison of 7 analytical techniques by 24 international laboratories. The comparison was based on a large volume (700 L), filtered surface seawater sample collected from the South Atlantic Ocean (the “IRONAGES” sample), which was acidified, mixed and bottled at sea. Two 1-L sample bottles were sent to each participant. Integrity and blindness were achieved by having the experiment designed and carried out by a small team, and overseen by an independent data manager. Storage, homogeneity and time-series stability experiments conducted over 2.5 years showed that inter-bottle variability of the IRONAGES sample was good (< 7%), although there was a decrease in iron concentration in the bottles over time (0.8–0.5 nM) before a stable value was observed. This raises questions over the suitability of sample acidification and storage.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综述了国际上海洋环境辐射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我国海洋管理的实际需求,提出将海洋环境辐射质量分为4个级别(1~4级分别表示环境放射性水平处于本底范围、超出本底范围但无危害、所致公众辐射剂量超出限值和所致海洋生物辐射剂量超出限值),并提出了各级导出活度浓度限值的确定原则。其中,确定第1级导出活度浓度限值的依据为我国的放射性本底调查数据,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取绝大多数本底值的上限值,作为分级阈值。确定第2级导出活度浓度限值的依据为公众辐射剂量限值、鱼类对不同核素的浓集系数、不同核素的剂量转换因子、海产品消费量等参数,原则是确保在正常摄入海产品的情况下,对公众造成的辐射剂量不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年剂量限值。确定第3级导出活度浓度限值的依据为国际上有关海洋生物发生辐射效应阈值的研究成果,原则是保护海洋生物种群不受辐射伤害。最后,本研究将根据各级的分级阈值与现行国家标准限值进行比较。本研究成果有助于国内工作在一线的海洋监测人员对常规监测数据进行评价,亦为海洋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