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全国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已成为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介绍了国内外防灾减灾领域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讨论了我国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了国内外防灾减灾领域科技支撑建设的经验与启示,提出了增强我国防灾减灾领域科技应用能力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疆地震宏观测报日常管理与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疆地震宏观测报日常管理与应用系统利用WebGIS技术和.NET架构,采用SQL Server2000数据库、SharpMap开源GIS引擎、C#、ASP.NET、JavaScript软件组合开发的管理应用系统,能够增强群测群防能力,丰富“三网一员”工作内容,为地震短临预报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Different phenomena related to the spontaneous accumulation of solid particles dispersed in a fluid medium in microgravity conditions are discussed, with an emphasis on recent discoveries and potential links with the general field of astrophysical fluid-dynamics on the one hand, and with terrestrial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materials science on the other hand. 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typical physical forces at play in such an environment, namely, surface-tension gradients, oscillatory residual gravity components, inertial disturbances and forces of an electrostatic nature, specific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examples are presented to provide inputs for an increased understanding of the underlying cause-and-effect relationships. Studying these systems can be seen as a matter of understanding how macroscopic scenarios arise from the cooperative behaviour of sub-parts or competing mechanisms (nonlinearities and interdependencies on various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s). Through 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the properties displayed by the resulting structures (which appear in the form of one-dimensional circuits formed by aligned particles, planar accumulation surfaces, three-dimensional compact structures resembling “quadrics”, micro-crystallites or fractal aggregates), we discuss a possible classification of the related particle attractors in the space of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he prevailing effect.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各种跨径所适应的不同伸缩装置的构造及特点,桥梁伸缩装置设计施工的基本要求,简要介绍了桥梁伸缩装置计算方法及选型原则,着重介绍了GQF(交通行业标准代号)型桥梁伸缩装置施工工艺,供从事桥梁设计及施工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地震监测预报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我国30多年地震监测预报历程、今后监测预报的发展方向以及改进监测预报管理工作等方面简明扼要地阐明了在新形式下如何推进地震监测预报发展的思考,文中所讨论的问题及新思维、新观点,相信对广大读者会带来更多的启迪,以此促进防震减灾事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6.
深海油气地震勘探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深海技术的进步,寻找新型大油气田的成功率明显上升,深海勘探进入一个新的纪元。本文较为详尽的综述了近几年国外在深海石油地震勘探中的关键技术和新发现,主要包括:(1)似地震反射面勘探技术探测天然气水合物;(2)混合地震反演技术;(3)区域多次二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4)地震和地质力学方法,(5)近偏移距离压制多次波,在将来的10年,海底检波器随地形排列等方面将成为新的深海油气勘探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黑龙江省地震前兆台网中心技术系统,全面分析了前兆台网管理维护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环节,指出了前兆台网中心今后需加强和改进的一些方面。  相似文献   

8.
利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10个地震台自2004年6月至2007年8月记录的数字波形资料,采用Atkinson(1992)方法反演了山东中西部及邻近地区的非弹性衰减,得到该地区Q值与频率的关系是Q(f)=382.2·f^0.443。运用Moya(2000)方法反演了10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得到了26个地震的震源参数,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王萍 《四川地震》2020,(1):34-39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50余年的防震减灾工作实践表明,健全防震减灾法律体系对于提升我国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用文献查阅、对比分析等方法,在全面梳理我国防震减灾法律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存在的4个方面问题,并借鉴日本和美国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出台《自然灾害防治法》、修订《突发事件应对法》,适时修订防震减灾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防震减灾职权主体的法定职责任务,完善地方防震减灾法律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重论"上生下储"与"侧向运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运移是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研究的基础.随着生油层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油气“上生下储”与“侧向运移”已经成为解释生油层与储集层关系的金科玉律.随着世界范围内油气勘探实践的积累和油气形成与分布研究,特别是对基岩油气藏勘探研究的不断深入,上述运移途径需要重新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11.
The Equator-S magnetometer is very sensitive and has a sampling rate of normally 128 Hz. The high sampling rate allows for the first time fluxgate magnetometer measurements of ELF waves between the ion cyclotron and the lower hybrid frequencies in the equatorial dayside magnetosheath. The so-called lion roars, typically seen by the Equator-S magnetometer at the bottom of the magnetic troughs of magnetosheath mirror waves, are near-monochromatic packets of electron whistler waves lasting for a few wave cycles only, typically 0.25 s. They are right-hand circularly polarized waves with typical amplitudes of 0.5–1 nT at around one tenth of the electron gyrofrequency. The cone angle between wave vector and ambient field is usually smaller than 1.5°.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未来15年国家社会发展对减轻自然灾害科技支撑要求、减轻突发性自然灾害(地震、台风与暴雨、洪水、崩塌一滑坡一泥石流)科技工作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减轻突发性自然灾害科技发展中的重大瓶颈问题,提出了未来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重点,凝练出了优先发展领域与重大项目课题研究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地震科技工作者立即投入到震后应急救援、现场余震监测、灾害评估、地震机理研究、震情趋势判定和现场科学考察中。其中,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青年专家在地震精定位、震源机制及数字化地震参数计算、震源破裂过程、地震灾区区划图编制、余震破坏影响范围确定、地震社会学分析与应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到2008年12月,研究所40岁以下科技人员在各种科研刊物上发表了SCI、EI文章就有10余篇,参加现场工作人员41人次。青年科技人员能够迅速投入到震后科技支撑工作中,得益于研究所平时对青年科技人员教育和培训工作的重视,本文对此进行了评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球深部物理学与动力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一创新性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基于我国大陆陆缘和邻近海域壳、幔结构的分区特征和不均匀性展布,特别是在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相互作用下形成了一个破碎镶嵌的块体组合.因为资源、能源、灾害的形成和动力机制均为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所致.为此表明:地球内部结构和深层动力过程的研究与探索在成山、成盆、成岩、成矿和成灾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在该领域中,不论是理论、方法和探测技术诸多方面已有着较丰富的积累,并首先提出了16大论点与论据,它们是重要的科学导向.这不仅促进了我国在20世纪百年里地球科学的发展,而更为重要的是提出了一系列的有待研究和探索的科学问题.在21世纪的进程中,地球物理学必须牢牢地把握国家战略需求和自主创新,方能有所发现和突破.为此我们必须深化对地球本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我国地震科技信息资源体系的形成和标准化建设过程,介绍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地震专业分类表》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创新点,以及如何解决交叉学科和新兴主题文献归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岩石非均匀性对震级—频度关系的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从天然地展的统计分析还是实验室岩石破裂实验,由于测试设备的限制、观测台站或测试位置的影响,目前有关地展展级-频度关系和G—R关系式及b值的研究都不可能保证数据资料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充分利用RFPA^20数值模拟软件,克服漏记、精度低和人为的限定资料范围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充分考虑岩石的非均匀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岩石破裂过程中微震系列震级-频度关系及b值随岩石均质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氡,汞测量用于断裂活动性和分段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作者首先给出海原活动断裂带从边沟至硝口的3条较长次级剪切断层,干盐池拉分盆地和边沟推挤构造区内的断层,以及尾端挤压构造区内的六盘山东麓逆断层的气氡,气汞浓度测量结果,然后分析了断层气浓度与断层活动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测试条件大体一致的基础上,气氡,气汞浓度与断层活动性之间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从而证明了断层气测量方法对于活断层分段和活动性研究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We present our study of the wave propagation in an irregularly layered, elastic wave-guide excited by incoming Rayleigh surface waves and P and SV body waves. Our aim is to show examples of applying a method that will make it possible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and amplification of displacements, rotations, curvatures, strains, and stresses on or below the ground surface during passage of strong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 We employ the weighted-residuals method,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to calculate the scattered and diffracted waves, and then we illustrate the amplification of motions in the vicinity of inhomogeneity.  相似文献   

19.
在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研究中,涉及到深部空间的介质、结构和属性,在沉积建造上涉及到陆相沉积、海相沉积和火山岩相,在油、气成因理论上涉及到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在机制上涉及到深部流体的分异、调整、运移和动力作用.这些本质性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是人们十分关注的科学领域.基于油、气生、储和形成的理论、应用和成效的研究提出,有几个基础性的理念问题必须重新认识,特别是沉积建造与古老变质岩结晶基底;双相(海相和陆相)沉积建造与盆地的内涵和双基(有机和无机)混合油、气成因理念.清晰地厘定这些认识不仅有益于对油、气形成、聚集和勘探及开发给出一个更为科学的深部空间,即第二深度空间(5000~10000 m)的油、气勘探,而更为重要的是基于对这些理念的重新认识和深化研究可构建新的思路或理论,且在新的理念导向下,强化油、气深部勘探,以期能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取得新的成效,发现大型与超大型油、气田.  相似文献   

20.
呼包盆地周缘壳、幔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呼包盆地周边七个台站的远震接收函数研究表明:研究区地壳厚度为43~46 km,地壳速度比和S波速度结构均无异常;阴山造山带岩石圈埋深为65~85 km,且上地幔S波平均速度偏低,是典型的异常地幔区.根据S波速度结构和地壳厚度随地形高程反比的变化关系,以及地表广泛出露的幔源玄武岩分布,推测该区地幔深部热物质上涌是阴山造山带隆升的原因之一.上升的软流层物质与地幔发生交代、侵蚀作用导致岩石圈减薄,S波速度降低.呼包盆地的形成可能与深部物质上涌造成的拉张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