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岩学是以岩石学观点和方法来研究煤的物质成分、性质和用途,煤岩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在指导煤炭的高效洁净利用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优势。基于我国煤岩学研究成果,分别论述了基础煤岩学和应用煤岩学的研究现状和取得的成果,对于后者重点论述炼焦配煤、煤液化和气化等方面煤岩学的应用现状和认识。指出基于图像分析的自动化测试技术和大力开展全国煤炭资源的高效洁净利用是当前乃至以后煤岩学在方法和应用方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第三层国际地洼构造与成矿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9月14日至16日在我国哈尔滨市隆重举行。会议代表有中国、俄罗斯、乌克兰、日本、蒙古等国家130余人。我国代表110名。代表来自地质、冶金、有色、石油、煤炭、核工业和黄金系统,以及科学院、大专院校等。会上宣读论文120余篇。论文内容包括有关大地构造和区域构造、区域成矿学、有色金属成矿学、金成矿学、石油成矿学、煤成矿学、黑色金属成矿学、遥感地质、数学地质等。  相似文献   

3.
杨起先生(1919~2010年)是我国煤炭地质的奠基人与开拓者,杨起先生及其团队多年来关于中国煤的理论和实践,可称为"杨起煤变质理论"。杨起先生把国外先进理论与国内实际紧密结合,提出了针对中国煤田地质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建立了中国煤变质的理论。他强调岩浆岩对中国区域煤变质的重要作用,指出中国煤质分布与岩浆活动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表现在一个煤田一个煤层,且表现在一个省甚至全国的范围。杨起煤变质理论的核心是岩浆导致煤变质,岩浆(主要是热,其次为热液)对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煤变质程度上(煤级、煤质、煤化程度)。杨起先生的创新,不仅开辟了煤岩学研究的新思路,而且开拓了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岩浆热场-煤岩学(简称热煤岩学)。杨起煤变质理论是中国煤田地质理论与实践的结晶,是热煤岩学的基础。开展对杨起煤变质理论的深入研究,挖掘杨起煤变质理论的精髓,推进杨起煤变质理论的发展与实践,是发展中国煤炭事业的关键环节,它将改变中国煤炭事业的面貌,带来中国煤炭事业新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正>肖文钊(1963.4-),男,汉族,重庆梁平人,高级工程师。现任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物化测试中心常务副主任,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兼煤岩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肖文钊长期从事煤岩学研究、煤岩标准化、煤岩学炼焦配煤研究及煤炭检测实验室管理工作。在煤岩标准化工作中,先后主持制定了GB/T8899-2013《煤的显微组分组和矿物测定方法》等8项国家标准和MT/T1053-2008《测定镜质体反射率的显微镜光度计技术条件》等  相似文献   

5.
1979年10月29日到11月4日在西安召开了第一届全国煤田地质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煤炭、地质、石油、冶金、科学院系统、高等院校的代表220名,列席代表113  相似文献   

6.
<正> 本书为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由孙肇才、王庭斌、杨起、李宝芳主编,地质出版社1999年出版。书中内容分为石油及天然气、煤两大部分,计57.5万字。第一部分汇编了石油与天然气四个专题的部分论文,以中国的塔里木、鄂尔多斯盆地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古生界的油气发现为主题,集中反映了中国和欧亚大陆在古老克拉通盆地中的油气勘探经验和进展。第二部分汇编了煤沉积学、煤岩学、煤化作用,以及煤和碳质泥岩成油研究专题方面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7.
该会于1988年9月25~29日在西安地质学院召开。来自全国地矿、冶金、石油、有色金属、建材、煤炭、中国科学院及高校等60个单位的8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及岩相古地理学术会议于1992年10月5日至10月9日在成都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除海南、西藏和台湾三省区外的各省、各地区,包括地质,石油、煤炭、冶金、有色、化工、核工业等行业部门,包括科研,生产和院校单位的327名代表。其中,中科院学部委员5人,具有高  相似文献   

9.
全国第一届孢粉学术会议于1979年3月11~18日在天津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有来自石油、煤炭地质、冶金、海洋、高校和科研系统100多个单位200余人,会议收到论文208篇。据统计,全国有100多个单位400多人从事孢粉研究工作,其中煤炭系统有14个单位34人。国际孢粉学会秘书长诺利斯(Norris)博士参加了会议并作学术报告。在这次会议上成立了孢粉学会。大会进行了热烈的学术交流,讨论了孢粉形态、分类、命名,各时代孢粉组合及其在石油、地质、煤炭、海洋中的实际应用。近年来,孢粉学在地质时代、地层划分、对比以  相似文献   

10.
第三届全国数学地质学术会议于1986年11月24日至30日在湖北宜昌市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举行。这是自1981年第二届全国数学地质学术讨论会以来我国数学地质界最大的一次盛会。参加会议的代表计215人,分别来自地质、石油、冶金、有色、煤炭、化工、核工业等部门以及中科院和大专院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北侏罗纪煤储量巨大,煤质优良,多低灰、低硫,被称为“优质煤”。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其煤岩学特征及其地质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不同地质背景下形成的煤其煤岩学特征表现各异,如新疆的艾维尔沟、阜康等矿区的煤可用于炼焦,神华煤可直接液化,吐哈盆地的煤具有成油潜力。西北中侏罗世煤普遍富含惰质组,贫矿物质最为显著,与我国东部石炭-二叠纪煤以及国外“冈瓦纳煤”均存在较大差异,西北侏罗纪煤煤岩类型独特,是大型内陆型盆地演化的产物,多属低变质烟煤,局部也有中、高变质烟煤和无烟煤,还出现一个褐煤矿点。在煤地质学与煤岩学、煤化学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对今后洁净、高效、合理地利用西北侏罗纪优质煤资源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小消息     
国际煤岩学会第34、35届会议分别于1981年4月6—9日在法国,1982年4月26—30日在葡萄牙召开。 在第34届国际煤岩学会全体会议上讨论了准备出版国际煤岩辞典第三版的问题,其内容计划包括三部分:1.煤岩学现状(包括煤和煤层的组成、煤岩学在不同地质领域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质学会组织的全国“七五”地质科技重要成果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4月15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地矿、有色、冶金、石油、煤炭、化工、核工业、高校和中科院的地质生产部门或行业的代表253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摘要650篇,其中215篇论文分别在五个小组会上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14.
第三届全国穆斯堡尔谱学会议于1986年4月8日—12日在苏州大学召开。来自全国52所大学、32个研究所和9个其它单位的202位科学工作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197篇,其中10篇作了大会专题报告。 来自地质、冶金、土壤、石油、煤炭、轻工和教学等16个单位的26位地学工作者参加了会议,提交了论文35篇。这些论文在数量,特别是在质量上,比前两次会议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在某些课题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及岩相古地理学术会议于1992年10月5日在成都开幕,10月9日胜利结束。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除海南、西藏和台湾三省区外的,包括地质、石油、煤炭、冶金、有色、化工、核工业等部门和行业的科研、生产和院校单位的327名代表。其中,中科院学部委员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代表占一半以上。本届会议虽是前两届全国岩相古地理学术会议的延续,但已从较为单一的岩相古地理学术会议,扩展为沉积学及岩相古地理学术会议。在交流的学术内容上也增加了层序地层学  相似文献   

16.
第四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已于1989年11月30日至12月4日在杭州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同位素地球化学委员会以及浙江省地质学会共同主办的。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系统(地质、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冶金、石油、核工业、化工、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及成矿专业委员会于6月29日~7月5日在昆明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区域地质及成矿会议。参加大会的有来自地质、冶金、煤炭、石油、二机、化工、教育、中国科学院等部分的159个生产、科研、教学单位300多位代表。会议收到学术论文153篇,论文摘要313篇(其中包括区域地层古生物34篇,区域构造  相似文献   

18.
首届全国地洼学说成矿学讨论会于1986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在长沙召开。全国地矿、石油、煤炭、冶金、核工业、海洋、地震、高校、武警黄金部队、科学出版社等部门80多个生产科研机构140余名正式代表参加了学术讨论。讨论会收到学术论文159篇。大会期间桂林冶金地质学院院长袁奎荣、地质部宜昌地质矿产所高工周圣生、中南地勘  相似文献   

19.
《地质论评》1981,27(3):281-282
第一届全国火山岩会议于1980年11月10日到16日在杭州市举行。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筹备并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火山岩专家,以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火山岩工作者三百多人参加了这次大会,他们分别代表了全国二百多个单位,其中包括地质、冶金、二机、化工、石油和煤炭等部所属的科研机构和生产单位、各大专院校,以及中国科学院各有关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会议于1984年8月20日-24日在哈尔滨由煤炭工业部地质局和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联合主持召开。成果由煤炭工业部东煤地质局哈尔滨科研所和地质矿产部石油物探研究所提供。 三维地震技术是当代地震勘探发展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