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桂西右江盆地属扬子陆块西南缘晚古生代—中生代复合型裂谷盆地,在区域引张体制下,呈现盆-台相间、堑-垒式断块构造等以伸展作用为主的构造格局。台缘斜坡环境二叠纪海绵礁、同沉积角砾岩带和浊积岩系等构造-沉积事件层发育;台内及边缘以上泥盆统与下石炭统、上石炭—下二叠统与中二叠统、中二叠统与上二叠统、下三叠统与中三叠统之间为主的平行或微角度或超覆不整合,分别反映了柳江、黔桂、东吴、桂西伸展不整合构造运动事件。文章旨在通过该盆地晚古生代—三叠纪伸展构造特征的总结,为深入探讨其动力学背景及演化机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锦铁 《地质学报》2001,75(1):25-34
古陆碰撞继之为海洋盆地关闭、山脉隆起和前陆盆地巨厚碎屑岩系的堆积。造山带的前陆地区,前身是被动陆,构造上位于较低的部位,其地质记录可以保存得相对完整。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大别造山带的前陆构造带。通过对那里沉积物形成环境,特别是物源区的分析研究,识别出震旦系至下三叠统被动陆缘沉积岩系和中三叠统至中侏罗统前陆盆地沉积岩系,据此推测大别造山带碰撞造山作用发生在中三叠世。早三叠世被动陆缘岩系和前陆盆地堆积物的空间分布,揭示出中朝与扬子两个地板之间的碰撞方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从东到西基本是同时的。  相似文献   

3.
陈道焕 《广东地质》1995,10(3):73-77
沿连阳煤田西侧、总体呈南北走向、往东倾斜的连县-寨岗逆冲断层将中泥盆统至下二叠统由东往西逆冲于上二叠统至中三叠统之上;逆冲断层的上盘和下盘在断裂、褶皱构造特征、沉积建造、地球物理场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据此推断,连阳煤田可能存在推覆构造而不仅是简单的复向斜构造。F2断层以东为推覆系统,以西为下伏系统,整个煤田显示出以断坪为主,断坪和断坡闪替出现的台阶式断裂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4.
地层不整合接触是研究地质发展历史及鉴定沉积盆地性质、地壳运动特征和运动阶段的重要依据。通过区域地质调查,结合不同时代地层沉积体系特征,在雪峰山西侧的石门—桑植复向斜早古生代末期—中生代地层中厘定出5个不整合面,由下而上分别是文洛克统小溪峪组与上覆中泥盆统云台观组、中二叠统梁山组或栖霞组之间的平行不整合面,上泥盆统黄家蹬组或写经寺组与中二叠统梁山组或栖霞组之间的平行不整合面,中三叠统巴东组与上三叠统九里岗组之间的平行不整合面,中三叠统巴东组与下—中侏罗统之间的角度不整合面,下白垩统石门组与下伏老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面。这几个不同时代的不整合面代表了石门—桑植复向斜早古生代晚期—中生代地质演化时期中特定的构造事件。其中,小溪峪组与上覆泥盆系、二叠系系平行不整合关系反映雪峰古陆西侧隆后前陆盆地于文洛克世晚期受加里东运动影响隆升成陆并接受风化剥蚀;中泥盆统与中二叠统平行不整合是"柳江上升"和"黔桂上升"两次构造运动的产物;巴东组与九里岗组之间的平行不整合反映中三叠世晚期的早印支运动在研究区以水平抬升为主,横向挤压缩短较微弱;下—中侏罗统与巴东组角度不整合反映中三叠世晚期—早侏罗世晚印支运动NNW—SSE向强烈挤压使石门—桑植复向斜进一步收缩变窄,且形成一系列次级背向斜构造和挤压凹陷盆地;下—中白垩统呈串珠状角度不整合在下伏地层之上,主要反映早燕山构造运动。这些不整合面的厘定及其代表的相应构造事件为湘西北地区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更为详尽的地质信息,同时,对合理分析雪峰山西侧地区早古生代晚期—中生代沉积盆地属性提供了更仔细、更可靠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川西地区岩石样品单轴抗压强度测试和三轴抗压强度测试,认为岩石抗压强度与岩石密度具正相关关系。早期地层常具有较大的岩石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粘聚力亦具有类似变化趋势。构造滑脱层应具有相对较小的单轴抗压强度、较小的弹性模量和较小的泊松比。该区从上侏罗统至中奥陶统各地层中发育多套滑脱层,即上侏罗统蓬莱镇组、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下泥盆统和志留系等。滑脱层在构造变形中多表现为各逆冲断裂下部汇聚或尖灭消失的构造软弱带,且滑脱层上部层位构造变形强度较大,多形成密集分布的逆冲断裂带,而滑脱层下伏区域构造变形微弱,多形成倾角较缓的单斜构造或者宽缓褶皱。  相似文献   

6.
文章根据古地理概况,结合样品分析结果,对广西上古生界下、中泥盆统及下石炭统黑色泥页岩地层作为页岩气烃源岩的地质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评价,认为桂北地区下泥盆统地层及桂中地区下石炭统地层为有利的页岩气勘查层位  相似文献   

7.
中国南方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与美国阿巴拉契亚盆地中泥盆统Marcellus页岩,在形成构造背景、沉积环境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均形成于前陆盆地构造背景下的陆棚-斜坡浅海,沉积环境具有半封闭性。同时,二者也存在一定差异性,Marcellus页岩形成于前陆盆地早期快速沉降阶段斜坡带,其后期经历的构造变形相对较弱;中国南方龙马溪组页岩形成于前陆盆地持续沉降背景下,但其后期经历的构造改造作用多期复杂,其中四川盆地处于距离造山带较远的隆后凹陷构造位置,其除经历了频繁的升降运动外,挤压、拉张改造相对其周缘地区较弱。二者在具体地质特征方面也具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龙马溪组页岩埋藏较深、有效厚度大、热演化程度相对较高以及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二者形成沉积构造背景以及地质特征的对比研究,对中国南方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进一步的勘探评价以及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沔阳—当阳前陆盆地自北而南可划分为五个构造单元:桐柏山-大别山基底卷入推覆构造带、南大巴山-大洪山叠瓦逆冲断裂构造带、沔阳一当阳拗陷变形带、宜昌-沙市前陆斜坡带、黄陵-松滋前缘隆起带。盆地的形成与南大巴山-大洪山造山带的发育密切相关。盆地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印支期南秦岭洋盆、北华南洋盆的两次。开(降)、合(升)”,燕山早期陆内俯冲造山成盆及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陆内伸展断陷的演化。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具三套有效烃源岩;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广海陆棚相泥页岩,二叠纪滨岸沼泽相含煤泥岩,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湖泊-沼泽相暗色泥页岩、煤系泥岩和煤岩。中三叠世-早第三纪为油气生成高峰期。油气运移指向主要为南西方向的前缘隆起。  相似文献   

9.
沔阳—当阳前陆盆地自北而南可划分为五个构造单元 :桐柏山—大别山基底卷入推覆构造带、南大巴山—大洪山叠瓦逆冲断裂构造带、沔阳—当阳拗陷变形带、宜昌—沙市前陆斜坡带、黄陵—松滋前缘隆起带。盆地的形成与南大巴山—大洪山造山带的发育密切相关。盆地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印支期南秦岭洋盆、北华南洋盆的两次“开 (降 )、合 (升 )” ,燕山早期陆内俯冲造山成盆及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陆内伸展断陷的演化。盆地油气资源丰富 ,具三套有效烃源岩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广海陆棚相泥页岩 ,二叠纪滨岸沼泽相含煤泥岩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湖泊—沼泽相暗色泥页岩、煤系泥岩和煤岩。中三叠世—早第三纪为油气生成高峰期。油气运移指向主要为南西方向的前缘隆起  相似文献   

10.
中扬子地区自震旦纪以来陆壳裂陷,至中三叠世沉积了厚逾5000米的海相地层,各地层之间多大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晚三叠世起,转大陆相.印支构造阶段各地层之间,中三叠统与下三叠统连续沉积,上三叠统与中三叠统接触关系不明,侏罗系与上三叠统为平行不整合或局部轻微角度不整合接触.鉴于三叠系上统与下统接触关系的被覆盖和侏罗系对这一接触带的超覆掩盖,致使对该区震旦系一中三叠统褶皱发生的时期、印支运动的性质、规模等重要基础地质问题长期争论不休.事实上,由于对某些地质现象的错误理解和对构造运动的传统分析方法,已形成了一种优势意见,即中三叠统至晚三叠统为一渐变的海退序列,震旦系至中侏罗统组成统一褶皱体系,由燕山运动完成.印支运动被埋没了.  相似文献   

11.
沔阳-当阳前陆盆地自北而南可划分为五个构造单元:桐柏山-大别山基底卷入推覆构造带、南大巴山-大洪山叠瓦逆冲断裂构造带、沔阳-当阳拗陷变形带、宜昌-沙市前陆斜坡带、黄陵-松滋前缘隆起带.盆地的形成与南大巴山-大洪山造山带的发育密切相关.盆地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印支期南秦岭洋盆、北华南洋盆的两次“开(降)、合(升)“,燕山早期陆内俯冲造山成盆及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陆内伸展断陷的演化.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具三套有效烃源岩: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广海陆棚相泥页岩,二叠纪滨岸沼泽相含煤泥岩,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湖泊-沼泽相暗色泥页岩、煤系泥岩和煤岩.中三叠世-早第三纪为油气生成高峰期.油气运移指向主要为南西方向的前缘隆起.  相似文献   

12.
黔中地区多期构造演化、差异变形与油气保存条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黔中地区构造演化经历了基底、原特提斯、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等四大旋回,进一步划分为早期裂谷(前南华纪)、台地-被动大陆边缘(南华纪-志留纪)、台地-陆内裂谷(泥盆纪-二叠纪)、稳定台地(早、中三叠世)、陆相断陷(晚三叠世-古近纪)和断褶隆升(新近纪-第四纪)等6个阶段.控制黔中地区构造-沉积格局的关键构造变革期为都匀运动、广西运动、印支中期运动、燕山晚期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黔中地区差异构造变形特征十分明显,自东往西可以划分为4个构造带,即雪峰构造带、麻江-凯里构造带、黔中构造带和黔西北构造带等.受NW-WNW向展布的构造转换带控制,黔中地区在南北方向上具有构造分段性特征.黔中地区具有盖层多样性特征,主要发育3类盖层,即盐岩、泥页岩和致密碳酸盐岩.盐岩类盖层分布局限.构成区域性封盖条件的泥页岩主要分布在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和金顶山组)和中下志留统(翁项群),分布较稳定.致密碳酸盐岩盖层可能以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灰岩和泥灰岩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3.
<正>1矿床地质库独木金矿床,位于哀牢山北段金矿带的中部,老王寨金矿东南约5 km处。行政区划属云南省新平县。矿区内出露上泥盆统变石英杂砂岩、绢云板岩,下石炭统变石英杂砂岩、板岩以及上三叠统紫红色页岩、粉砂岩。岩浆岩主要为橄榄岩、玄武岩和少量酸性岩。矿体产于上泥盆统的绢云板岩、粗面-碱性杆栏玄武岩中,沿区域滑脱构造带两侧的次级顺层韧性、脆-韧性剪切带呈似层状、扁豆状、  相似文献   

14.
合作地区位于甘肃省南部,区内三叠系十分发育。殷鸿福等系统研究了区内三叠系地层,确定本区属中秦岭地层分区(图1),并分出南、北两带。南带以扎油沟剖面为典型代表,自老至新的地层单位为下三叠统山尕岭群(T_1s)、中三叠统古浪堤组(T_2g);北带以小河沟—土门关剖面为典型代表,自老至新划分出下三叠统隆务河群(T_1l)、中三叠统古浪堤组(T_2g) 研究该区三叠纪沉积环境对了解秦岭印支期构造发展史以及区内沉积矿产的成因及分布规律有着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 丁-马矿带即原“丁-马汞锑矿带”,位于陕西南部商洛地区。1986-1990年间,我队又在陕南地区做了大量的地质及物化探工作,找到了具有找矿远景的金矿点2-3处。1 地质背景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过渡地带的扬子板块北缘,属东秦岭印支褶皱带上古拗陷。 区内主要出露地层为上古生界。北部为中石炭统,中部为上泥盆统,南部为下石炭统。二叠系和三叠系在区域南侧有零星出露。上泥盆统为生物碎屑灰岩、砂(泥)质灰岩夹砂岩、粉砂岩;中、下石炭统为碳质、钙质页岩与薄层泥质、砂质灰岩互层,在中石炭统铁质、钙质页岩中见有含铁质结核及铁质扁豆体。整体岩性属浅海相碎屑-碳酸盐建造。  相似文献   

16.
华东-高岭土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陶维屏 《地质论评》1966,24(3):188-196
一、矿区地质概况矿区内地层自老至新有:中下泥盆统茅山组石英砂岩;上泥盆统五通组石英砂岩;下石炭统高骊山组砂页岩;下二迭统栖霞组灰岩;下二迭统孤峰组砂页岩;中生代建德亚群火山岩系;第四系湖相沉积层、冲积层及少量山麓堆积。本区除第四系及建德亚群与下伏地层、孤峰组与栖霞组间有明显的不整合外,其余均  相似文献   

17.
点苍山新生代推覆构造的确立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绍礼 《云南地质》2002,21(3):250-255
点苍山地处三江构造带东缘,其东侧扬子陆块上的古生代地层,越过洱海断裂推覆到苍山西坡的中、新生代地之上:下泥盆统青山组推覆至下白垩统景星组之上;上二叠叠统乌龙坝组及红岩子组推覆在始新统宝相寺组之上。三江构造带中的上三维统歪古村组及三合洞组推覆在上侏罗统坝注路组之上。推覆时期为始新世-上新世,推覆构造机制是陆内汇聚挤压所至。  相似文献   

18.
鄂皖边界扬子板块前陆盆地的A型俯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开均  黄钟瑾 《江苏地质》1996,20(4):217-223
鄂皖边界大别南缘主俯冲边界断层的存在以及扬子板块前陆盆地盖层大型薄皮构造,揭示扬子板块向大别山造山带之下的A型俯冲,纵向上构造类型的不同,板片的局部相楔及横向断层的存在,反映A型俯冲的不均一性。A型俯冲始自中三叠世末,处续到渐新世初,持续了约180Ma,主构造期为中三叠世末,薄皮构造带前锋望江盆地是寻找油气的远景地区。  相似文献   

19.
右江盆地位于华南板块西南缘与印支板块的结合部位,于中三叠世沉积了一套以细碎屑岩为主的巨厚浊积岩。研究区中三叠统细碎屑岩的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表明,细碎屑岩以杂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其源岩来自大陆上地壳,物源区岩石类型主要为长英质沉积岩和火成岩,岩石风化程度中等偏高,构造背景为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综合细碎屑岩稀土元素特征及前人对该区中三叠统古流向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认为中三叠统碎屑物来源复杂,云开地区、江南造山带和越北地块是主要的物源区。  相似文献   

20.
陕西山阳东南一带泥盆系跨越两个地层分区,即礼县一柞水分区(北带)、徽县一旬阳分区中的留坝—白河小区(南带)和凤县—镇安小区(中带)。该区位于扬子地台被动大陆边缘和秦岭地槽的接壤地带,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基底古构造、古地貌形态复杂,南北中三带泥盆系的沉积时限早晚不一,沉积岩相、生物组合面貌各具特色,差异明显,总的是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渐超覆。山阳—豆腐尖断裂不起分割南北秦岭的作用,属浅层次的脆性断裂。南带泥盆系的下泥盆统与下伏下志留统为角度不整合接触,以陆源河流到滨海碎屑岩、泥质碳酸盐沉积为主体。中带和北带泥盆系是中泥盆统的古道岭组、牛耳川组和上泥盆统的星红铺组超覆不整台于震旦—奥陶系之上。以滨—浅海碎屑岩相到浅海陆棚斜坡相碎屑岩为主,夹少许碳酸盐沉积。上述角度不整合、超覆不整合的发现,对南秦岭构造运动的分析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