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紫菜总DNA酶切带型的发现与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条斑紫菜与坛紫菜总DNA酶切图谱上有明显的DNA型带,且HaeIII酶发带型经EcorI、PstI的酶切带型清晰。在EcoRI、PstI及HaeIII三种酶切图谱上,两种紫菜的DNA带型明显不同,且很容易发现条斑紫菜或坛紫菜特有的条带,总DNA带型具有种的特异性。结果表明总DNA带型是一种容易建立又稳定可靠的紫菜分子分类的新型标记。  相似文献   

2.
通过nlsrDNA(nuclearlarge.subunitribosomalDNA)及nssrDNAfnuclearsmall.subunitri.bosomalDNA)的PCR—RFLP研究广东徐闻地区8科15属25种62个造礁石珊瑚样本的共生藻。结果表明,共生藻nlsrDNA的RsaI酶切基因型只存在一种,属于C系群共生藻;而nssrDNA的MobI和TaqI两种酶切都存在两种基因型。实验进一步通过PCR直接测序法得到62个造礁石珊瑚样品的共生藻ITS序列,与GenBank上的4种虫黄藻ITS序列构建Neighbor.Joining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区的造礁石珊瑚共生两种不同种类(亚系群)的共生藻,分别为c1亚系群与C15亚系群共生藻,两个亚系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19。广东徐闻地区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多样性偏低,暗示该地区珊瑚礁生态系统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可能较弱。  相似文献   

3.
牙鲆F1代近交系、雌核发育系的建立及遗传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牙鲆育种中基于构建的大量家系,已经筛选出生长快成活率高的F1代家系0719,0750和0751,为了使其优良性状进一步纯化,采集以上3个优良家系中成熟个体的精子和卵子,分别利用家系内兄妹近交和鲈鱼冷冻精子诱导雌核发育的方式,构建了近交系3个、雌核发育系7个,在其生长至127 d和190 d时,测定体长和体重两个性状,并利用方差分析、Student-Newman-Keuls多重比较及绝对增重比较等法对两个性状进行分析,发现0751的雌核发育系较其他近交系和雌核发育系生长更快(P<0.05)。利用倍性分析仪对0751近交系和雌核发育系的染色体倍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近交系和雌核发育系分别在G0-G1期和G2-M期DNA 相对含量相近,G0-G1期DNA指数均为1.000,都具有二倍体的特点。利用筛选的14对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引物分别对近交系和雌核发育系的遗传特征进行检测,发现近交系和雌核发育的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2.214 3和2.000 0,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2.082 9和1.936 9,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564 2和0.413 8(P<0.05),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515 4和0.490 1,遗传杂合度(Ave_Het)分别为0.506 6和0.482 8,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403和0.366,雌核发育系的遗传指数均低于近交系。除EKOP-E1-In,EKOP17-Li,EKOP-E1-Ey 3个位点仅在近交系中为高度多态,其他位点在两个系中均为中度多态。近交系和雌核发育系的遗传偏离指数(d)分别为0.091 5和-0.157 3,反映了近交系杂合子的比例远高于理论上的数值,纯合子缺失;雌核发育系杂合子缺失,纯合子比例高。利用雌核发育较近交方式更有利于基因的纯合,在牙鲆育种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检测cDNA文库克隆中插入片段大小的简易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cDNA文库克隆的大规模测序之前 ,一般需对克隆中插入片段的大小进行检测。传统的检测方法是首先用煮沸法[1,2]或碱裂解法[1,3]提取质粒DNA ,然后用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分析。在对大量的克隆进行检测时 ,这种方法则显得十分烦琐、费时。Zon等[4]于1989年提出了一种基于PCR技术的直接用于克隆检测的方法。与传统的酶切检测法相比 ,此种方法相对简单、快速得多。但是它仍然需要提取质粒DNA ,而且实验成本较高。新近 ,Tarig[5]等对Zon等的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改进后的方法不需要提取质粒D…  相似文献   

5.
PCR引物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多聚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又称无细胞分子克隆系统,是一种体外扩增特异DNA片断的技术,1985年由美国Cetus公司和加利福尼亚大学联合创建,是90年代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一项革命性突破,很快地在分子克隆、遗传病的基因诊断、法医学、考古学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PCR技术实际上就是在模板DNA(TempleteDNA)引物(Primer)和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dATP,dGTP.dCTP,dTTP)存在的条件下依赖于DNA聚合酶(Taqse)的酶促合成反应…  相似文献   

6.
运用PCR-RFIJ技术分析凡纳对虾两个引进亲本群体及其各自子一代的遗传变异情况。用一对引物对这四个群体进行mtDNA-细胞色素氧化酶Ⅰ部分片段的PCR扩增,扩增结果为一条约1.25kb的条带。用19种限制性内切酶对该扩增条带进行酶切分析,其中HinfⅠ,StyⅠ,TaqⅠ这3种酶有酶切位点。用这3种酶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共获得2种限制性类型(基因型)。而且内切酶StyⅠ在两个不同的引进亲本群体及其各自的子一代的扩增产物的酶切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比较两种从龙须菜中提取总DNA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得到的染色体DNA具有较好的完整性,从DNA的产量、蛋白质含量等指标可以看出,CTAB法优于蛋白酶K法。实验对龙须菜RAPD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在25μL反应体系中,含有Mg2+2.5mmol/L,dNTP100μmol/L,总DNA25ng,引物0.2μmol/L和Taq酶1U,经94℃变性1min,35℃退火1min,72℃延伸2min,35个循环,得到稳定的RAPD扩增图谱。  相似文献   

8.
内切葡聚糖酶是一种重要的纤维素酶,在纤维素水解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实验利用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克隆获得了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并对其基因结构和系统进化进行了分析。内切葡聚糖酶cDNA全长802bp,开放阅读框架630bp,编码209个氨基酸。基因组DNA全长505 6bp,含有两段内含子长度分别为205 3和231 3bp。cDNA具有与已发现的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相同的保守区结构和功能域,并且与其他已知贝类的内切葡聚糖酶有较高的同源性。利用RT-PCR方法研究了该基因在太平洋牡蛎消化腺、外套膜、鳃、肌肉、性腺和唇瓣组织中的表达,发现内切葡聚糖酶基因仅在消化腺中表达,而在其他组织中没有表达。  相似文献   

9.
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WSBV)PCR检测方法的改进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吕玲  何建国 《热带海洋》2000,19(2):90-96,T001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白斑综合症是由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WSBV)所致。患有典型斑综合症的斑节对虾,用两种提取病毒模板DNA的方法,进行PCR扩增:一咱是用传统的方法,即蛋白酶K,CTAB等消化,酚/氯仿抽提,乙醇沉淀得到DNA;另一咱是用改进的煮沸法提取病毒DNA。对比发现且一种方法稳定性及敏感性比前者高,重复性好。用后一种方法对病虾 的复眼进行检测,PCR结果为阳性。应用后一种  相似文献   

10.
通过nlsrDNA(nuclear large-subunit ribosomal DNA)及nssrDNA(nuclear small-subunit ribosomal DNA)的PCR-RFLP研究广东徐闻地区8科15属25种62个造礁石珊瑚样本的共生藻。结果表明,共生藻nlsrDNA的RsaI酶切基因型只存在一种,属于C系群共生藻;而nssrDNA的MobⅠ和TaqⅠ两种酶切都存在两种基因型。实验进一步通过PCR直接测序法得到62个造礁石珊瑚样品的共生藻ITS序列,与GenBank上的4种虫黄藻ITS序列构建Neighbor-Joining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区的造礁石珊瑚共生两种不同种类(亚系群)的共生藻,分别为C1亚系群与C15亚系群共生藻,两个亚系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19。广东徐闻地区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多样性偏低,暗示该地区珊瑚礁生态系统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可能较弱。  相似文献   

11.
雨生红球藻光合和呼吸速率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于1994年在青岛以单细胞雨生红球藻为实验材料,利用MCM改良配方制作培养洲,采用测溶解氧的方法,进行了光合和呼吸速率测定。结果表明,雨生红球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不仅与温度、光照强度有密切关系,同时还与其生活史中不同发育阶段有关。17℃、25℃、33℃时,雨生红球藻游动细胞光饱和点光强度分别为260μE/(m^2.s)、320μE/(m^2.s)、320μE/(m^2.s)左右,光补偿点光强分别为  相似文献   

12.
重组酵母菌对牙鲆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于1999年10-11月间在荣成市寻山养殖场实验了饲喂含有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的重组酵母对1龄牙鲆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实验分为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对照组的饵料中不含重酵母菌,实验组我饵料中分别含有重组酵母菌0.25‰、0.50‰、0.75‰(W/W)。实验表明,通过投喂重组酵母菌,可以增加牙鲆血清蛋白的含量,增强牙鲆血清中深菌酶及抗蛋白酶物质的活性,这种影响与重组酵母菌的含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摄食水平对异育银鲫生长及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于 1 995年 6月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关桥繁殖场采集异育银鲫自繁鱼种(体重为 1 .2 6± 0 .0 5g) ,采用生长实验的方法 ,在 30℃水温下 ,测定其从饥饿到饱食 6个摄食水平下的生长和能量收支。结果表明 ,随着摄食水平的增加 ,鱼体干物质和能量含量、表观消化率呈上升趋势 ;湿重特定生长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呈线性上升 ,干重和能量特定生长率呈对数增加 ;饲料转化效率随摄食水平增加而增加 ,达到最大值后维持不变。排泄能和总代谢耗能占摄入食物能的比例不受摄食水平的影响。最大摄食水平下的能量收支式为 :1 0 0C =1 2 .32F 3.2 1U 63.74R 2 0 .72G ,式中 ,C为食物能 ,F为粪便能 ,U为排泄能 ,R为代谢能 ,G为生长能。  相似文献   

14.
三苯基氯化锡对黑褐新糠虾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于 1 992年 7月在青岛胶州湾西岸采集黑褐新糠虾 ,经实验室常年培养驯化后作为实验材料 ,研究了三苯基氯化锡 (TPTC)的急性毒性效应及其对糠虾繁殖、生殖周期和种群的慢性毒性影响。结果表明 ,在急性毒性实验中 ,TPTC对糠虾的半致死浓度为 2 5× 1 0 - 9g/L( 2 4hLC50 )和 1 5× 1 0 - 9g/L( 4 8hLC50 ) ;慢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 ,TPTC能影响糠虾种群的世代繁殖 ,2× 1 0 - 9g/L的TPTC能使糠虾首次生育的年龄延迟 3d ,产幼总数比对照组减少80 %以上 ,1× 1 0 - 9— 2× 1 0 - 9g/L的TPTC能导致糠虾生殖周期延长 3— 4d ,在生殖期内的死亡率上升 30 %— 55% ,暴露于 0 2 5× 1 0 - 9— 2 0 0× 1 0 - 9g/LTPTC中的糠虾其子代的在 6× 1 0 - 9g/LTPTC中存活能力下降。可以认为 ,1× 1 0 - 9g/L的TPTC可导致糠虾种群的衰亡。  相似文献   

15.
环境因子对菲律宾蛤仔摄食生理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董波  薛钦昭  李军 《海洋与湖沼》2000,31(6):636-642
于 1 998年 1— 6月 ,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实验室内采用静水方法对采自胶州湾潮间带的菲律宾蛤仔 (以下简称蛤仔 )进行摄食率、清滤率和吸收率的测定。结果表明 :(1 )蛤仔摄食率和清滤率随着个体体重的增加而增大 ,而单位重量的摄食率和清滤率随个体体重的增加而减小 ,它们之间呈幂函数关系。 (2 )底质对蛤仔摄食生理影响的实验表明 :铺砂可以显著地提高蛤仔的摄食生理指标。 (3)在一定的饵料浓度范围内 ,摄食率和清滤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呈幂函数关系。当饵料浓度达到一定值后 ,清滤率迅速下降 ,而摄食率只略微有所下降 ,基本上保持平稳不变。这说明蛤仔可以通过调节清滤率来稳定摄食率。 (4)蛤仔吸收率和饵料浓度及个体大小无明显相关性。 (5)水温 1 5℃ ,投喂小球藻的条件下 ,实验结果显示蛤仔 [壳长 (3.53± 0 .0 2 )cm、软体部干重 (0 .41± 0 .0 2 )g]产生假粪的阈值为2 .1 6mgPOM /L。  相似文献   

16.
随机波面概率统计中的动力学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构造带有随机初步条件的微分方程,论述了在线性海浪范围内动力学与统计学的协调性,然后把水波动力学中的研究成果引进随机波面统计中获得了非线性波面的概率分布形式,并由浅水因子和浅水波陡作为分布函数中的控制参量,从而发展了随机海浪的统计理论。  相似文献   

17.
罗德海  卢燕 《海洋与湖沼》2000,31(4):363-369
通过对海洋中长生命反气旋涡在Gauss型孤立地形上演变的研究,发现地形对长生命反气旋涡的发展和传播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在无地形作用的情况下,仅有反气旋涡能够存在于向西的均匀基流中,这个涡是长生命的,并且在西移过程中有明显的向西倾斜。然而当其上游存在一个孤立地形时,可以发现这个涡有一个向东的倾斜,它的强度将增强且向西的移速会增加,其规迹象陀螺的运动。另一方面,当两个强度相同的反气旋涡同时存在时,这两个  相似文献   

18.
南方鲇的饥饿代谢研究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1  
张波  谢小军 《海洋与湖沼》2000,31(5):480-484
于1996年1月9日-6月12日,在西南师范大学鱼类能量学实验室,对南鲇幼鱼(61.7-92.3g)进行了27.5℃条件下的饥饿耐受性实验,并采用连续流水式呼吸仪测定了实验鱼在此期间的静止代谢率。结果表明,饥饿至156d时,50%的实验鱼死亡。饥饿鱼代谢水平的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1)饥饿1-20d,代谢率再饥饿时间延长而呈直线下降;(20饥饿21-81d,处于相对稳定状态;(3)饥饿81-91d  相似文献   

19.
基于影象模拟在海洋学上应用的初步探讨,对移行点源兴波中的Kelvin船波这种较为简单的海洋现象,用影象模拟的方法,即结合数值方法,高度真实感图形绘制、计算机动画仿真等技术,把平面移行点源兴波过程用高度真实感的图形显示在荧屏上,并实现运动过程的显示,其间通过计算原始数据、生成图象、实现动画的步骤,解决了数值计算、Z缓冲区数据显示、光线追踪、动画制作等方面的问题,在较低的计算机硬件要求下得到了较好的模  相似文献   

20.
南海暖水的季节变化特征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根据Levitus资料,对具有立体结构的南海暖水给出了定义,分析发现:南海暖水的季节变化过程可分为发展、维持、退缩和消失4个阶段;就气候平均而言,南海暖水在季节变化中始终保持西北部浅、东南部深的特点;南海暖水的深度与同期温跃层上界的深度在空间分布特征与季节变化趋势上都基本类似。采用“intermediate”模式模拟了南海暖水的范围和厚度,结果表明发展阶段的南海暖水范围和厚度的增长主要是因为南海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