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地名》2013,(1):22-23
一、强化措施促进工作机制升级一是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地名文化发展。为推动地名文化建设快速发展,江西省成立了行政区划和地名学研究会,组织开展地名文化研究、地名文化知识普及宣传等工作,并以此为依托,建立了"江西区划地名网",开设地名文化专栏,宣传地名文化,在全省逐步形成了以地名学会为依托、地名专家组为智囊、地名工作者为骨干、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地名文化建设工作;二是开展"千年古县"申报活动,塑造城市  相似文献   

2.
刘烜 《中国地名》2012,(10):16-16
诸城是千年古县,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极其丰厚。我们在开展地名公共服务中抓住“文化”这个主线,把“地名文化”建设作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精髓和服务的延伸,在完成公共服务各项指标的基础上,创新机制,丰富载体,大力推进地名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名》2011,(5):39-40
2011年4月11日,大型电视文献片《千年古县》审片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地名研究所、北京大学等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山东蓬莱、江苏淮阴、河北魏县和山东广饶四个单位的代表参加会议。与会人员在观看样片后给以充分肯定,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意见。(摘自中国地名网)  相似文献   

4.
为了贯彻民政部《关于加强地名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印发〈全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矢酚的指示精神,四川省全面启动了千年古城(都)、千年古县、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甲骨文和金文地名、少数民族语、著名山川、近现代重要地名等8类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根据发展规划,四川省以巴蜀文化、三国文化、红军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文化发掘为契机,全面开展地名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2006年,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认定为“千年古县”的汤阴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域内历史文化、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繁多,仅文化遗产境内即有仰韶、龙山、殷商、周、汉文化遗址12处,古建筑8处,石刻10处。  相似文献   

6.
地名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和载体,糅合着独有的属地特征与情感认同,更有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地名文化在传播中具有很强的扩展和渗透功效,挖掘并传播地名所涵盖的历史与文化资源,有利于凝聚一定区域内人们的文化向心力,增强文化认同,传播地域文化。地名具有地理标识作用,它的变化相对缓慢,作为民族精神文化的结晶,地名文化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地名文化的意义在很多时候都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名》2014,(12):39-40
为贯彻落实习近甲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保护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深化地名文化理论研究,2014年,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在全国进行了地名文化理论征文活动,于12月组织专家对征文进行了评审,评选出一等奖两名、二等奖六名、三等奖十一名、优秀奖十九名。现将全国地名文化理论征文获奖名单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8.
垫江,为嘉陵江、渠江、涪江会合之地,水如衣之重复,故曰垫江,浅山伪作昏垫之垫。垫江,地处重庆市中部,"上接巴渝之雄,下引巫之胜"。占据渝北咽喉,区位优势突出。幅员面积1518平方公里,总人口85万。垫江历史悠久,文化昌达。自西魏恭帝二年(公元555年)置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2008年3月27日,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资源丰富。垫江是大西南重要的天然气能源供应基地,是重庆天然气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不少地名因此发生了变化。然而,地名命名混乱问题日益凸显,尤以地名"洋化"问题最为突出。2016年4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批评国内洋地名泛滥,破坏地方文化传承,可见地名"洋化"问题的严重程度。地名是记录发展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中华文化传播的载体。因此,我们有必要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自信,以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力量驱除泛滥于当今大街小巷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名》2010,(11):80-80
各省、市(自治区)民政厅(局): 为研究和发展地名理论,丰富地名文化成果,推动地名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今年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地名论坛暨地名文化成果评比展示活动,共收到论文50篇,地名文化成果26件。经过组织专家认真评审,评出论文一等奖4篇,二等奖8篇,优秀奖13篇,12种地名图书获得优秀地名文化成果奖,3个单位获优秀组织奖。  相似文献   

11.
以有奖征文活动为牵动以在报刊上刊发为带动以编研出版为推动为了弘扬地名文化,普及地名知识,推动地名工作的健康发展,2011年1月23日至8月间,河北省地名区划档案资料馆与《燕赵都市报》联合举办了"河北民政杯"地名故事有奖征文活动,共收到稿件313篇。经地名学者和报业专家评审,评出一等奖2  相似文献   

12.
风景名胜古迹地名主要包括:一是著名的自然景观地名,如名山、名水、名湖等著名的风景区、名胜地名;二是著名的人文景观地名,如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地名。它们由于代表着著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具有知名度高、文化涵载量大等特点,被人们在各个领域广泛使用。因而这类地名的传播途径比其他地名要广得多,深刻得多。研究揭示这类地名的传播途径对把握整个地名领域的传播途径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一、通过帝王将相的活动来传播。在奴隶社会和建设社会,帝王将相是社会最高的统治者,他们的活动在社会生活中必然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一、书图类1、山东省地名志(第一卷)上下册2、河北省志(第六卷)地名志3、山东省千年古县志4、营口市城市地名管理用图(辽宁)5、山东省地名图集6、乐亭县地名志(河北省)7、地名杂识白文超(河北省衡水市地名办公室主任)二、地名摄影作品类1、云南风光摄影作品集云南王寿荣何松青2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名》2009,(12):61-62
各省、市、自治区民政厅(局)区划地名处:经过各省、市、自治区民政厅(局)区划地名处及地名档案馆的认真组织和严格把关,第二届中国地名论坛暨地名文化成果展示会组委会共收到论文和各类地名文化作品100余篇(件)。经过专家评审,评出论文一等奖7篇,二等奖12篇,优秀奖16篇,获奖论文将以专辑的形式刊登在《中国地名》杂志上;地名图、书籍、摄影、书法、收藏作品24件(组)获得地名文化成果优秀奖,云南、吉林、黑龙江省地名档案信等三个单位获优秀组织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名》2009,(11):50-50
2009年10月23日至26日,第二届中国地名论坛暨地名工作培训班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来自云南、贵州、广西、新疆、安徽、河南、山东、天津、黑龙江、吉林、辽亍等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共60多人参加了本届论坛和地名工作培训。本届论坛组委会共收到论文及地名文化成果作品100余篇(幅),经过专家评审,论坛组委会对获奖论文和作品进行了通报表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名》2009,(12):F0002-F0002
2009年10月23日至26日,第二届中国地名论坛暨地名工作培训班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来自云南、贵州、广西、新疆、安徽、河南、山东、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共60多人参加了本届论坛和地名工作培训。本届论坛组委会共收到论文及地名文化成果作品100余篇(幅),经过专家评审,论坛组委会对获奖论文和作品进行了通报表彰。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全面、优质完成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工作,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本着"提前谋划,引进新技术人才,深挖地名文化"的原则,以"四个注重"为出发点,扎实推进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工作,取得可喜成绩。注重整理普查成果夯实转化利用基础为了做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利用工作,该区对普查地名6200条、拍摄照片19764张进行了分类整理。一是深入挖掘地名文化。该区通过聘请史志办的老专家,发动熟知地名变迁的老同志,收集与地名文化有关的老故事,深度挖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名》杂志是由国家民政部主管,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和辽宁省地名区划与地名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本刊自2006年起改为月刊,大16开本,64页。国内统一刊号: CN21-1262/K;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7793。本刊以“立足地名,面向社会,服务经济,走向市场”为宗旨,致力于传播地名信息,推广地名研究成果, 宣传地域文化。深受联合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德国、意大利等许多国家和地区读者的欢迎。在国内,凡有地名的地方就有《中国地名》杂志,在网上《中国地名》以独特的风采吸引着百万读者。为满足庞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名》2009,(11):54-54
9月16日,福建省乡(镇)地名设标工作现场会在顺昌县和泰宁县召开,省民政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高雪玉、南平市民政局局长黄光炎、全省9个设区分菅地名工作的副局长、区划地名的负责人以及福建省乡(镇)地名设标合作单位--福建环球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厦门的精图、泉州亿通公司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正在民政部的关心关怀和区划地名司的悉心指导下,湖北省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始终坚持地名文化在地名普查工作中的核心引领作用,谱写了具有"湖北特色"的地名文化新篇章。一、拓荒盲区,力推地名文化吐故纳新1979年至1986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提供了很多宝贵的资料基础,但占到湖北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采集地名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