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地面干涉雷达在建筑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干涉雷达是一种基于微波干涉技术的新型雷达,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特点。介绍一种地面干涉雷达系统——微变形监测系统(IBIS),该系统采用步进频率-连续波、合成孔径雷达和干涉测量技术,能对地面目标作动态或静态监测。高层建筑的变形监测试验表明,IBIS的精度高,能监测到建筑的微小变形,可真实地反映高层建筑的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了地基合成孔径雷达,阐述了干涉测量成像系统IBIS-L的结构和基本原理,将IBIS-L系统应用于国内外几个大坝的变形计算与分析,获得了较为准确的大坝位移量,认为IBIS-L系统可以应用于大坝的变形监测,同时认为大坝变形监测时受大气的影响较大,如何有效地进行大气影响改正和提高IBIS-L技术的变形监测精度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4.
变形监测成果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制适应变形监测成果动态管理、动态报表、动态绘图的变形监测成果数据库管理系统,并论述该系统研制的目的、设计技术路线、功能特点及实践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雷达干涉测量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凭借其非接触式、高时空分辨率等优势,克服了常规方法空间分辨率低、作业成本高等缺点,应用广泛。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星载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受重返周期长、大气延迟等影响,难以满足高时间分辨率、高精度形变提取;地基雷达干涉测量技术虽然可有效克服星载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不足之处,但采用高频数据采集时,受环境变化、仪器误差等影响,雷达信号中会存在白噪声与有色噪声,影响形变信息的精确估计;雷达干涉测量技术仅可获取监测对象的几何形变信息,为更合理地评估灾害安全性还需结合监测对象形变的物理影响因子进行解释与评估。 相似文献
6.
7.
基于VB的边坡变形监测信息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边坡变形监测的研究与工程实践,利用VB5.0开发了边坡变形监测信息系统,系统集输入,计算,查询,打印报表,绘制曲线,变形分析,等功能于一体,为边坡变形监测资料处理和分析提供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8.
9.
10.
以高铁运营期某桥梁的平面变形监测为例,介绍了桥梁墩顶、墩底的平面变形监测方法,并结合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对相关工程项目的监测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随着各地高层构筑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构筑物变形产生的安全隐患也不断受到重视。本文针对传统观测方法的局限性和低效性,提出了基于激光散乱点云数据的塔形构筑物倾斜变形监测新方法,采用两台地面激光扫描仪分别扫描构筑物外表面的散乱点云数据,建立塔形构筑物的基础表面模型,生成沿轴线的塔体中心点数据,筛选可靠性最优的线性排列点,从而得出塔形构筑物在空间上高精度的偏移量和倾斜率。最终编程实现了数据获取到成果输出的一键式计算。结果表明,基于点云的塔形构筑物观测结果与传统方法观测结果的角度误差分别为0.005°和0.001°,倾斜量误差分别为0.000 05和0.000 1 m。本文方法可以快速获得构筑物整体和局部的偏移量变化特征,为塔形构筑物的施工、维修和重建提供了基础模型数据。 相似文献
15.
大气扰动是影响地基雷达(Ground-based SAR,GBSAR)系统监测精度的主要因素,文中研究大气扰动对GBSAR相位的影响及相应的补偿方法。实验以自制的角反射器作为监测目标,利用气象数据补偿法改正角反射器相位,用观测区域的温度、气压和湿度建立大气折射模型,估算出大气折射率的变化来校正大气扰动误差。结果表明,文中方法能有效地剔除大气扰动相位,达到改善监测精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XU Shaoquan LIU Jingnan LI Zhenghang LI Zhenhong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学报》2000,3(2):58-64
1 IntroductionLocatedattheupperreachesoftheQingjiangRiver,HubeiProvince ,China ,GeheyanHydropow erStationisanimportantamplitudemodulationandfrequencymodulationpowerstationofcentralChinaelectricitynet,anditisoneofthethreestave_exploitedhydropowerstationsi…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the background of developing GPS Automatic Monitoring System for outside deformation of Geheyan Dam is described concisely. The framework, precision and features of the system are stated in detail. Finally, the prospective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is introduced.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