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第五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于1986年10月20日至24日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这次大会共有36个国家的450名代表参加。会议论文集共编入265篇论文,列入大会宣读的论文计148篇。我国由11个部委系统的23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我国共有70篇论文编入文集(占25%强),有22篇论文在大会宣读。 这次会议共分成六个专题组,即为土木工程和采矿工程的岩体工程地质研究;与软岩地基和开挖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土体地基的工程地质研究;与水利水电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公路、铁路和海岸工程的工程地质;环境规划和城市区的工程地质。另外,还举办了地热工程方面的工程地质和与核废料处理有关的工程地质两次专题讨论会。 会议决定,第六届工程地质大会将于1990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举行。 由于一些原因,我们只发表孔德坊和陈德基、许兵撰写的两篇综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质学会首届工程地质学术会议于1979年11月2日—10日在苏州召开。这次学术会议是我国工程地质界一次空前的盛会。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许杰同志亲自到会指导并为大会致开幕词。参加会议的代表共二百人。大会收到论文317篇,反映了我国工程地质学的水平和欣欣向荣的景象。会议进行了大会论文宣读和小组中心议题发言及讨论。通过这些学术活动,与会代表广泛交流了学术  相似文献   

3.
主席、各位代表 :2 0 0 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经过三天的交流 ,现在已经接近尾声。我受这次学术会议的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大会学术委员会委托作会议的学术总结 ,并借此机会向以长安大学为首的 18家承办单位及协办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这次大会共收到来自全国生产、教学和科研部门 ,以及日本等国家学者的研究论文 145篇 ,其中涉及区域稳定与重大工程环境效应的论文 2 0篇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 30篇 ,边坡与滑坡 31篇 ,岩土力学与工程 2 2篇 ,岩土工程与技术方法 4 2篇。大会论文集以《工程地质学报》第 10卷增刊的形式 ,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程地质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工程地质面临新的发展形势 1988年12月全国工程地质大会已过去约4年了,4年一度的聚会,大家共同来回顾和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对我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本届大会关于工程地质发展与展望的论文文集中有8篇,实际上涉及这一问题的论文,在其它题目中  相似文献   

5.
区域工程地质,环境工程地质论文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大会收入本专题论文70篇,约占大会论文1/3,反映了当今工程地质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主题。可将之分为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地质灾害研究(29篇),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与地震工程地质(22篇),城市与区域环境地质研究及质量评价(16篇),近海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和环境地质编图(3篇)。本文对该专题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1986年8月1日至7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市举行了第九届国际洞穴学大会,同时还召开了国际洞穴学会成员国代表会议。共有35个国家的代表450余人参加了大会,中国有3名代表出席。 会议论文集共2卷,纳入论文256篇,近30个国家提交了论文。中国共提交论文16篇,分别由中国科学院地质所、地理所,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岩溶地质研究所及四川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  相似文献   

7.
西部水利水电开发与岩溶水文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通过两天的大会报告和专题讨论 ,圆满地完成了预期任务。我受大会组织委员会的委托 ,作本次会议的学术总结报告 ,并代表参加会议的全体代表向这次会议的举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湖北省地质学会、恩施州电力总公司、恩施州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鹤峰桃花山水电有限责任公司 ,向热情支持这次会议的恩施州政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水利部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中南电力设计院、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等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会议从提交的百余篇会议论文中收录优秀论文 4 4篇 ,共 4 8万字  相似文献   

8.
《工程地质学报》2006,14(5):648-648
2006年9月6~11日在英国诺丁汉召开了第十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IAEG 2006)。本次大会共有400余位来自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代表参加,其中IAEG中国国家小组20余人参会。本次会议共收到投稿833篇,其中论文集中收录论文450余篇,中国大陆内地论文有65篇,海外中国作者有9篇,位居全部论文总  相似文献   

9.
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大会工程地质分组会(C17)编入论文摘要的论文共192篇。在192篇论文中苏联占68篇(约占总数的35%)、波兰13篇,捷克斯洛伐克12篇、中国10篇、美国8篇、希腊7篇、意大利6篇,其他各国1—5篇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云南省地质学会于1983年10月在昆明市联合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岩溶学术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有关地区和部门150多个单位的代表274人。其中,正式代表226人,列席代表48人,云南省政府、省科协、省地质学会和省地质局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致词。从上届学术会议到这次会议的召开,历时五年整。这五年,我国岩溶地质研究在基础理论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会议交流的论文共202篇,它包括岩溶基本理论14篇,区域岩溶24篇,岩溶地貌与洞穴19篇,岩溶水文地质78篇,岩溶充水矿床水文地质22篇,岩溶工程地质31篇,其它14篇。在大会发言的论文作者有17人,分组会发言的近80人。会议分为五个专题组——区域岩溶和岩溶地貌组、岩溶水文地质组、岩溶水定量评价组、岩溶工程地质组以及岩溶学名词组进行了学术交流。与会代表围绕各组的中心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今年在南昌市召开了江西地质学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 会议共交流论文39篇,其中15篇进行了大会交流。省二机局721矿水文地质工程师陈建华同志  相似文献   

12.
第二届全国显微构造与组构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1月12—15日在广西桂林举行。出席这次大会的有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不同系统的91个单位的代表126人;收到论文128篇。五天会议期间,大会与分组会上共交流了论文49篇,国际学术动态报告2篇,以及研究显微构造与组构工作中的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的报告2篇。这次会议与1981年的第一届会议相比,其进步是显著的,从而使这次会议的规模有了发展,研究课题更为广泛和深入。  相似文献   

13.
全国环境工程地质专题学术座谈会于1982年11月11日至15日,在湖北省孝感县举行。这次座谈会是由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在湖北省地质局的大力协助下组织召开的。参加会议的代表为124名。会议共收到论文38篇,论文的内容较为广泛。座谈会着重讨论了环境工程地质学的科学概念、研究方法以及我国当前研究的重点并交流了已有工作经验,对推动  相似文献   

14.
于6月10日至12日召开。主要任务是总结学会五年的工作、改选理事会和进行学术交流。来自生产、科研、教学单位的代表共计137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代表58人;收到论文28篇。大会交流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貌、第  相似文献   

15.
编入第四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中有关本专题的论文共54篇(其中有我国代表的论文9篇),另加二篇小组专题报告和一篇专题综述共57篇。论文集把它们划分为六类:(1)隧道和地下洞室开凿中有关地质和灾害问题论述的17篇;(2)隧道和地下洞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全国软弱岩石及软弱夹层专题学术讨论会于1980年9月2日至7日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这是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专题学术会议。来自全国各有关生产部门、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83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54篇(论文摘要64篇),基本上反映了我国软弱岩石及软弱夹层工程地质研究现状和水平。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谷德振同志主持了会议,并致开幕词。他回顾了我国软弱岩石及软弱夹层研究历史;阐述了它在工程地质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和工程意义;指出了软弱岩石及软弱夹层今后研究方向。大会开幕式后,进行了近二天的大会宣读论文和专题综述报告;二天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主要围绕三个问题:1.软弱岩石及软弱夹层的涵义;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差距,今后主攻方向;3.对大会综述的意见以及今后学术活动的建议。与会同志畅所欲言,各抒已见,交流了学术思想和工作经验。本着百家争鸣和求同存异的精神,还组织了各小组的大会汇报与交流。谷德振同志作了题为“国际工程地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报告,受到与会同志的热烈欢迎!兹将本次会议的主要情况分四个问题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17.
于1986年9月9日~15日在长沙召开,这次会议是为了迎接1987年第十一届国际石炭纪地层及地质大会在我国召开,为了进一步总结我国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及地质方面的研究成果而召开的。到会代表230名,提交239篇论文摘要和198篇论文。这些论文  相似文献   

18.
会议消息     
第7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将于1994年9月5—9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召开。会议用语为英语及法语。从现在到93年6月30日止,欲与会者请写出300字以内的论文内容摘要,及论文全文一式3份寄到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论文必须是1990年以后国外未发表的文章,同时须注明作者外语水平、简历。论文将由专家评选。大会将出版论文集。  相似文献   

19.
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已于去年12月3—7日在成都召开。为使广大同行能对大会的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经本次大会的组织者、第二届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秘书处与本刊编辑部共同商定,将本次大会的有关报告集中刊登,以飨读者。 鉴于本次大会的文章已汇编“论文选集”,由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因此,在多篇报告中提到的作者姓名或文章题名,我们不再详细列出,在“论文选集”中均可找到。 编辑部对文章作了不同程度的删改和加工,若有删改不要处概由编辑部负责。  相似文献   

20.
首届全国青年数学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0月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大会收到论文130余篇,其中89篇文章在大会上宣读。这次会议充分体现了青年人朝气蓬勃、思想活跃等特点。论文涉及面广,有一定深度,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这说明我国数学地质工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