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省微机制作地面报表系统》投入业务以来,气象记录报表编制的工作流程和技术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使传统的手工制作报表转变为微机编制报表,实现了气象资料处理微机信息化。气象记录年报表(气表-21),由计算机从月报表数据库中自动生成,但年各时段最大降水量及开始时间仍需台站从雨量自记纸中挑取,上报资料审核部门后制作年报表。从近几年年报表编制和审核中发现,台站在雨量不正常记录处理和15个时段降水量的挑取上,存在的问题比较多。现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技术问题综合汇编》以及业务管理部门的技术解答精神,…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微机编制地面气象记录报表暂行规定》的技术原则,针对目前微机编制打印报表程序在全省各地区应用中出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技术问题,对地面气象资料的各项要素的有关技术细节以及不完整记录和一些特殊问题的处理方法作必要的介绍,这对于进一步提高地面机制报表的质量和业务现代化水平均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一、研制地面气象资料输入系统的前期情况过去,地面气象资料是通过人工作孔将气表-1上的数据,按照《全国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基本模式暂行规定》上的模式在纸带上建立起信息的.信息化纸带再通过光电机扫描,将数据读入CCS-400型微型计算机,进行加工处理.  相似文献   

4.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Operational Soltware for Surfac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简写为OSSMO)是为了满足《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版,即新规范)的需要,针对各类气象站地面气象测报业务工作和各级审核部门的资料处理而编制的一套综合业务应用软件。本软件适用于人工观测和自动站观测方式的各类气象观测站以及各级审核部门对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模式文件的审核及信息化处理,  相似文献   

5.
气象异常年表微机系统的设计王小宁,张宏娟(陕西省气候资料室西安·710015)气象升常年表系统是依托我省《气象资料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地面气候资料信息化AO文件》,按照中因气象局报送《气象异常年表》的规定,运用专用软件实现微机制作。1设计目标气象升常...  相似文献   

6.
鞠笑生 《气象》1981,7(9):37-37
气象资料信息化涉及的范围广,包括地面、高空、船舶、日射、飞机、卫星资料及各种图象的数字化资料等。实现气象资料加工现代化,是多年来广大气象资料工作者的迫切愿望。下面仅就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信息化做一概要介绍。 一、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及其基本模式 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是气象资料实现快速加工的重要基础工作,有了它才能实现报表信息化——快速整编——输出出版格式——微缩贮存一条龙的愿望。  相似文献   

7.
地面气象观测记录月报表的预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面气象观测记录月报表是气象台站积累的气象情报资料原始档案,要求台站按统一的报表格式和编制要求进行编制和预审。现行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OSSMO20043.0.14版)预审月报表的功能尚不甚完备,《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相关的业务技术规定义不可能对每一个具体的业务技术问题做出详尽的规定。本着遵循《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技术规定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山区气象局于1986年作为科研课题和“短、平、快”分别下达给区气候资料室和桂林地区气象局的《广西地面气象资料微机处理系统》《APPLE—Ⅱ气象常用软件包》,6月间通过设计鉴定。 区气候资料室《地面气象资料微机处理系统》,由地面气象资料基本处理程序、质量检查程序、气表—1制作输出程序,OA-  相似文献   

9.
通过梳理气象学、气候学、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自动气象站原理、气象电码手册、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OSSMO 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自动气象站业务规章制度、以及地面气象业务相关的技术解答和问题补充等地面测报相关知识,进而形成系统、全面、难易结合的气象观测理论、气象报告编发、计算机综合处理、装备技术保障系列题库,对促进全省地面气象业务的发展,进一步引导广大地面气象观测人员钻研业务、爱岗敬业、不断提升业务技术技能以及为气象测报业务人员提供较为系统完整的学习资料和提高我省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竞赛水平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微型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利用微机来管理和为用户检索气候资料有了物质基础,这对充分地发掘宝贵的气候资源使其更好地为气象科研和农业生产等服务,为加速我国的气象现代化建设,将有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在引进的 PPP11-23计算机上实现了《地面信息化资料文件管理检索系统》。该系统的完成为大量使用地面气候资料提供了方  相似文献   

11.
地面气象资料是气象研究及业务中所需要的最主要最基本的资料,通过对山东历史地面气象资料的信息化、标准化处理,建立了山东省1961年-93年的地面气象资料数据库,并编制了数据库自动化管理及检索服务系统。本文概述了该系统的主要用途、制做原理和数据库结构的建立及检索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2.
沙尘暴研究中应注意的一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一般气候站陕西省神木县气象站为例,分别使用1961-1990年信息化整编资料和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年报表统计沙尘暴日数,发现1962-1979年信息化整编资料的沙尘暴日数多于气表资料统计的沙尘暴日数,沙尘暴日数的差异是1979年12月和1961的1月版中央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的不同引起的,提出了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陕西气象档案馆现存的1956—2003年地面气象信息资料均为人工信息化A0(A1)、A6(A7)格式文件。随着自动气象站的大规模建设,2004年,现行的A格式文件替代了A0格式文件。A文件是增加了自动观测方式位、依据2003年11月编定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进行了补充修改、涵盖了地面气象月报表全部内容的最新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格式。  相似文献   

14.
鞠笑生 《气象》1982,8(9):38-39
从1979年开展全国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工作以来,到目前已上报纸带约二万七千个站月,信息量约三亿字符。同时还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上报了自建站到1978年的历史纸带。现在人们所关心的是如何把这些信息化资料用计算机加工统计,以便于用户调用。要做到这一步,一是要有适合于资料处理的计算机,二是要有一套系统的地面资料软件。现在已用DJS-8机和FORTRANⅡ语言编制了《地面资料标准处理程序》(简称《程序》),下面作一简要介绍。 一、编制《程序》的目的 编制《地面资料标准处理程序》是为了将模式纸带上的字符格式按统一规定处理成为计算机能够识别  相似文献   

15.
浅谈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的审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气象记录报表是气象台站所积累的气象情报资料原始档案,自动站在全月观测数据文件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加工处理完成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规定或本站气象服务的需要,按照统一格式和编制要求进行编制。台站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操作手册》、《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式》中的规定和要求编制,修改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A文件)和分钟观测数据文件(J文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利用国家气象局北京气象中心资料室编辑的气象出版社出版的《1951-1980中国地面气候资料》以及国家气象局(中央气象局)资料室和有关省、市气象局先后出版的地面气候资料,挑选了102项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极值(一般取五个)。  相似文献   

17.
气象资料的加工处理是气象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要认识复杂的天气变化 ,探索气候演变规律 ,进行气象科学研究以及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 ,都必须从统计、分析大量第一手气象资料做起。气象资料加工处理的自动化 ,首先要使气象资料信息化 ,也就是要把气象资料记录变成电子计算机能接收的信息 ,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快速加工处理。因此 ,气象资料信息化是气象业务现代化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我省气象资料信息化工作从1 979年初开始至今 ,地面气象资料从收集、整理、统计、加工到载体形式、保管方式、开发利用手段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湖北省气候应用所已完成了地面历史气象资料的信息化工作,现实地面资料已通过网络传输。如何利用这些信息资料为业务和科研服务,各省气候所(气候中心)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了很多数据库,这些数据库针对性强,而气象要素、资料年代、站点范围均有一定的局限,且利用时效较差,很难适应科研、业务和气象服务等方面的需求。随着气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停止打印和制作地面气象记录报表势在必行。所以必须有一个系统将全省各台站的全部气象资料管理起来,并提供相应的检索和统计功能。湖北省地面气象信息资料服务系统正是针对以上情况开发的。该系统的投入使用,将大大提高资料的使用时效,拓宽信息资料的服务范围,并为今后取消地面气象记录报表制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宁夏地面、辐射、探空、农业气象等气象记录月报表的信息化发展和降水自记纸的数字化处理过程,较为完整地记录了宁夏气候资料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处理工作,总结了信息化和数字化处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宁夏今后如何更好地开展气候资料信息化和数字化处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吴明江  宋文英 《气象科技》2008,36(3):375-377
自动气象站在使用中因雷击死机,标校、更换自动站传感器或电磁干扰,自动站传感器性能下降导致分钟、正点数据出现缺测,野值的情况经常发生.为确保气象记录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根据近两年对嘉兴地区地面气象信息化资料的审核实践,着重对地面气象信息化A、J文件数据缺测、野值及数据格式上出现错误及其他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在预、审核工作中减少错误,提高地面气象信息化资料的审核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