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标准贯入试验是最常用的原位测试手段之一。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判定砂土的密实度、确定其地基承载力、判定饱和砂土的液化时均需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在实际工程地质勘察中,如何正确运用标准贯入试验成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工程地质实践活动,就标准贯入试验成果在砂土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整理,以便为岩土工程勘察服务。 相似文献
2.
3.
就标准贯入试验的用途及影响试验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利用工程实例阐述了对试验成果的统计和分析方法,为地基基础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初析静力触探判别液化对标准贯入试验的优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7个勘察场地的标准贯入和静力触探原位测试数据,应用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用静力触探试验判别地基土液化的均方差和变异系数等均优越于标准贯入试验。 相似文献
5.
6.
在工程实践中,把标准贯入试验引入到泥岩风化岩及其残积土层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而证明,将标准贯人试验应用于泥岩风化岩及其残积土层的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J7-89)中标准贯入试验指标取值公式的不妥之处,并依据数理统计理论,推导出标贯试验指标的修正公式。 相似文献
8.
9.
王磊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2,39(2):85-87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钻探量巨大,钻探管理存在漏洞,导致许多假标贯击数,影响地质人员对地层的判断,造成不良后果。为提高工程地质勘察质量,以长益常城际铁路勘察为工程背景,用PDCA模式管理方法,对标准贯入试验进行过程控制。依据相关规范,比较标贯击数与土样液性指数所对应的塑性状态,真实度约为79.5%,该方法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振动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检测,介绍了重型动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测试技术在软弱地基土复合地基处理效果评价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历史地震液化调查数据是液化判别方法构建、改进以及验证的重要基础,也是检验现有液化认识和理论的主要标准。通过吸收我国集集、巴楚和松原等地震液化数据,将基于标准贯入试验(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简称SPT)锤击数的液化数据量库从121个增至465个。采用该液化数据库,对比研究了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液化判别方法(简称建规法)、2个双曲线模型以及循环剪应力比CSR简化方法等4种基于SPT液化判别方法的可靠性。结果显示:2个双曲线模型能够很好地判别液化和非液化数据,成功率超过85%,对液化数据和非液化数据的判别成功率保持均衡;建规法以及CSR简化方法判别结果存在不足;地震烈度为7度区液化数据和非液化数据混合情况较多,不同液化判别公式判别效果均不够理想,而对8度区和9度区液化数据,4种方法判别成功率较高;与以往液化概率判别公式对比,基于CSR计算方法,采用新液化数据给出的液化风险评估概率判别公式虽然采用数据量不同,但公式预测临界线匹配良好;建规法存在明显不足,对饱和砂层埋深大于10 m的深层土液化判别结果过于保守。研究成果可为改进我国规范中液化判别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黄浦江和苏州河交汇区域,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沉积环境导致浅部砂层广泛发育。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上海城市区域范围的砂土地震液化风险评价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文章基于上海市工程钻孔数据,结合地震地面运动加速度分布与标准贯入试验,建立区域性地震液化危险性评价模型,对上海市进行了地震液化危险性评价。研究认为当发生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条件下,上海市陆域面积的66.0%将不会产生地震砂土液化灾害,21.8%的陆域面积仅发生轻微液化,只有崇明、横沙、长兴三岛,黄浦江及苏州河两岸地震液化等级达到中等甚至严重,占全市陆域面积12.3%;50年超越概率2%的地震条件下,随着峰值地面运动加速度整体升高,全市范围内轻微—严重液化区域明显增多,可能发生地震液化的总面积达到全市陆域面积46.25%。上海市存在砂土地震液化的危险性,但是发生概率较低。研究认为,目前的抗震设计规范中上海市的设防烈度偏高,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建设成本。同时研究中的不同超越概率下的地震液化危险性评价结果为上海市工程建设相关标准的合理化改进的提供了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13.
14.
利用 Grapher的自动化功能可以快速绘制标准贯入试验曲线图表,简单修改绘图模板即可适应不同的绘图要求,并通过对所输出ASCII格式 DXF文件的研究和二次编辑,解决了 Grapher不能输出中文字符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戴岳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9,(01):55-59
正 一、前言 标准贯入试验是当前国内外勘察松软土地基常用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标准贯入试验又叫重型(1)重力触探,简称标贯试验。它是利用63.5kg重的吊锤以760mm高度自由落下,打击触探杆上的铁砧,并通过触探杆将冲击力传递到位于孔底的贯入器刃口上,使它贯入到孔底被测试的土层中,如图1所示。标贯试验 相似文献
16.
新近沉积粘性土的压缩模量与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永川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2,29(1):68-68,71
本文简略论述了新近沉积土的一般特征,通过分析研究大量的试验数据,确定出了新近沉积粘性土的压缩模量Es与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实际工程中的标准贯入试验与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的比较分析,分析总结出利用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在粉细砂地基强夯后中提供相应的承载力的方法,得出了相应的公式,并对此公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通过收集到的昆明地区700个高层建筑的勘探钻孔及水文钻井资料,建立了昆明地区工程地质综合数据库,对昆明市及昆明市粉土层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概述,介绍了昆明市粉土平面分布规律,及厚度,埋深规律统计。依据《建筑地基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判断砂土的液化,根据标贯判别结果,结合昆明市平面地形图,利用Mapgis软件对昆明市粉土层进行了振动液化平面分区,根据液化的喷水冒砂现象,及对建筑物的危害程度,将其分为4个区(不液化区,轻微液化区,中等液化区,严重液化区),并找出液化区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0.
沿海吹填砂土地基地下水位较高、常含软土夹层,地基处理难度大。为了研究高能级强夯在这类吹填砂土地基上的加固效果,在山东沿海某吹填砂土场地开展6 000和8 000 kN·m能级强夯加固试验。试验结束后分别运用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平板载荷试验进行现场检测。通过对比分析了设计要求深度范围内标准贯入试验和静力触探试验,发现夯前夯后标准贯入试验击数和静力触探锥尖试验阻力均明显提升,有效消除了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液化势;通过平板载荷试验p-s曲线及夯后静力触探锥尖阻力标准值与承载力特征值的关系式,得到夯后砂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20 kPa,验证了高能级强夯方案的可行性。其次,对软土夹层位置和地下水位高度展开研究,发现软土层会阻碍夯击能传递,减小强夯有效加固深度,且软土层位置不同对强夯加固效果影响程度不同,强夯影响临界范围处存在软土层时,有效加固深度为软土层顶部位置处;对砂土地基进行4 000 kN·m能级强夯试验时,发现未降水强夯后有效加固深度为5 m,降水至地面以下3 m强夯后有效加固深度达到了7 m,提高了加固效果。在高能级强夯研究基础上,对现场吹填砂土地基进行了75万m2的大面积高能级强夯施工,发现处理后地基能够满足建筑用地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