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天桥水电站坝基承压水处理及实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桥水电站蓄水后,由于承压水排泄受阻,坝基承压水位抬高,增大坝基扬压力,从而影响大坝的稳定。本文主要对坝基承压水的处理设计和实测资料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南河大坝建在白云岩上,地质构造复杂,岩溶发育.坝基深层岩溶承压水是其首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当坝区发生特大降雨时,坝基承压水对大坝的安全已构成了威胁.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保坝工程措施.并建立了长期观测网.本文根据长观资料就坝基深层岩溶承压水水位动态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由这些因素所产生的各种动态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了6个典型观测孔的承压水位资料进行二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与AR(n)模型和承压水位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现场工程地质勘察、试验基础上,对我国西南某大型水电枢纽坝基所遇特殊的复杂埋藏型岩溶、承压水问题进行了研究,弄清了坝基岩溶、承压水形成条件及发育特性,对坝址选择及工程处理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现场工程地质勘察、试验基础上, 对我国西南某大型水电枢纽坝基所遇特殊的复杂埋藏型岩溶、承压水问题进行了研究, 弄清了坝基岩溶、承压水形成条件及发育特性, 对坝址选择及工程处理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7,(4)
承压水是在水电开发过程中常见问题,在承压水高渗透压力作用下,坝基可能产生化学溶滤和机械管涌,造成库水渗漏。重点对缅甸某水电站低温、高矿化度的基岩裂隙承压水分布、水文地球化学等特征进行分析,提出坝址承压水对工程建设影响主要是大坝建成后,水库水位抬高,应力增加,最大承压水头高出河水位23 m,在渗透压力不断作用下,导致化学溶滤和机械管涌,造成水库渗漏,发生基地付托,导致坝基不均匀沉降,应采取适当排水方法对承压水进行处理,通过灌浆对承压水进行封堵等处理措施,防止水库大面积渗漏,为水电站顺利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承压水地层施工钻孔灌注桩时承压水地层类型及对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危害,提出了预防和处理措施,并通过工程实例说明不注意承压水的危害所带来的后果。  相似文献   

7.
苏锡常地区孔隙Ⅱ承压水开采条件与水、土应力平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晓图 《江苏地质》2004,28(4):233-237
基于水、土应力平衡观点,获得了对Ⅱ承压水过量开采发生地面沉降和可开采资源的认识,但平衡条件尚有模糊性,认为承压水一开采就产生水、土应力失衡。其分析研究在含水层弹性释放量上,未分天然状态土体自重压缩和开采至水、土应力失衡互动时含水层压缩弹性释放量,这就导致水、土应力平衡条件认识上的模糊性。通过土体压缩曲线与地面沉降发生曲线变化特征,结合苏州市城市规划区东部郭巷Ⅱ承压水开采过程中水位与地面沉降同步监测资料研究,论述苏锡常地区Ⅱ承压水具高压强,有一个天然动态下水、土应力平衡面,Ⅱ承压水开采其顶板以上土体不同厚度区,按天然状态水、土应力平衡面以上水压力控制开采,不会发生地面沉降。这一问题的深化有助于地面沉降机理研究和承压水可开采资源评价及开采利用条件的认识,为超采区划定和沿江及高水位地区由封井转入按水、土应力平衡开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下坂地水库坝基防渗墙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春选 《地下水》2007,29(6):117-118,124
新疆下坂地水库坝基冰碛砂砾石覆盖层最大厚度达150余m,坝基防渗处理设计采用上部85m深混凝土防渗墙下接4排帷幕灌浆的形式来实现全断面截断坝基覆盖层渗流。其坝基防渗墙。采用悬挂式混凝土防渗墙结构,解决了深厚覆盖层防渗难题。  相似文献   

9.
明山水库坝基岩体主要为钾长片麻岩夹二长片麻岩,风化严重,岩体质量甚差,陡倾角和垂直节理发育,属严重-中等透水岩体,又未进行彻底的防渗处理,终致产生了不良后果.本文在阐述了坝基岩体质量及透水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坝基渗漏的原因,并提出了坝基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漳州中银大厦基坑开挖时发现基坑底部压密注浆隔水失败,导致下部承压水顶穿薄层粘土及底部注浆层,从而产生基坑突涌。简要介绍了利用管井降水降低基坑下部承压水的主要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11.
在阐述趋势面分析方法的原理基础之上,试用趋势面分析的方法对金沙江某电站坝基持力层中软弱夹层的空间分布规律作出分析,以期对坝基开挖及坝基处理提供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陈村水电站坝基析出物的形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村水电站建坝以后,坝基的部分排水孔不断排出析出物,经调查分析,析出物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铁、锰,钙等,这是坝基地下水在还原条件下对基岩产生化学潜蚀的结果。析出物是一些胶状物质,并非断层带泥化形成的机械管涌,与坝基的断层关系密切,析出物的分布不广,排出量不多,并不影响坝基基岩的强度,对大坝的安全不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3.
关中平原地下水水位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关中平原148个潜水监测点和116个承压水监测点近年地下水统测资料,分析潜水和承压水的地下水水位变化规律。对潜水水位变化规律按照地貌分区进行研究,对承压水变化规律按照各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地进行研究。分析各区域潜水和承压水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西安市城区南郊和西郊以及咸阳市水位目前处于上升趋势。承压水水位上升幅度较大,潜水也有一定幅度上升。周至户县长安南部一带由于农业发展,承压水和潜水下降幅度较大。研究结果为地下水开采和调节地下水位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苏州城市规划区Ⅱ承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预防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孔隙承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的关系上存在2种观点。水、土应力平衡理论认为:只要开采承压水,就会引发应力失衡并导致地面沉降;而水、土动态平衡理论则认为:除非开采水压力至水、土应力平衡面以下,否则不会引发地面沉降。苏州城市规划区第Ⅱ承压水开采水位与地面沉降动态观测表明,在-33m处存在一个天然动态水、土应力平衡面。第Ⅱ承压含水层形成后,经上覆堆积物自重压力长期压缩作用,其水压力具较高的压强.这种天然状态下产生的弹性释放储存量可开采利用多少,取决于开采状态下水、土应力平衡时可消耗压力水柱高度中的水头值。因而地面沉降的根本原因是开采水位超过了-33m,突破了天然状态水、土应力平衡面水位。Ⅱ承压含水层在天然状态受上覆堆积物重力产生的高压强弹性释放储存量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确立该地区孔隙Ⅱ承压水开采不产生地面沉降的临界水位(水、土应力平衡面)。这一点对承压水开采条件、可开采资源性质具有重大实际意义。同样可以应用于饱受地面沉降困扰的无锡、常州及周边地区,为地下水开发利用政策由单一的封井停采转为目标水位控制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此政策在承压水动力学机制上找到了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5.
多元回归模型在坝基渗透稳定性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坝的失事事故中,渗透破坏占了30~40%。坝基渗流长期观测资料是病险土石坝渗透稳定性预测的主要依据。多元回归模型是定量处理观测数据的有力工具。本文根据坝基水文地质特征的差异性以及渗流场的非平面性,将多元回归数学模型应用于坝基渗透稳定性预测中,给出了在计算机上实现的计算算例。通过对陆浑水库的研究分析,对坝基渗透稳定现状及变化趋势的有了进一步认识,成功地解决了影响水库正常运行的坝基渗流问题,为水库投入正常高水位运行提供了详实的依据。其研究成果与其它方法结论一致,从而证明多元回归模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姚锦梅  周训  谢朝海 《现代地质》2009,23(6):1174-1179
在广东省湛江市深层承压水开采过程中,在开采区内形成了区域水位降落漏斗。降落漏斗的形成对深层承压水的化学特性产生了一些影响,具体表现为:西部和西北部铁含量低,北部铁含量高,降落漏斗附近铁含量中等。对降落漏斗内深层承压水铁分布进行演化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降落漏斗内深层承压水的补给可能来自北部高铁承压水、西部和西北部低铁承压水以及浅层承压水。深层承压水由这些地下水混合而成,高铁地下水是主要补给来源。降落漏斗中心区深层承压水的大量人工开采导致其铁含量升高。地下水在向降落漏斗中心区的径流过程中,不但发生了方解石、白云石和赤铁矿的溶解作用以及菱铁矿和水绿矾的沉淀作用,而且发生了Na+与Ca2+的交换、铁氧化-还原反应等一系列复杂的水-岩作用。  相似文献   

17.
涑水盆地承压水下降漏斗的形成与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小虎  赵文敏 《地下水》1997,19(3):94-97
本文根据多年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对涑水盆地承压水下降漏斗的形成过程进村了系统研究,并运用线性与曲线两种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涑水盆地承压水开采量与地下水水位及漏斗面积的关系,对不同开采条件下漏斗的扩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了合理控制漏斗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干旱盆地地下水排泄区以蒸发主要排泄方式导致水环境发生恶化,从而引发出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本文以吐哈油田南湖水源地建设为例,通过对浅层潜水和深层承压水之 间的水力了产系的分析,初步探讨了由开采承压水而引起的咸水下移、浅层咸水淡化以及地下水环境得以改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某水电站右岸软弱岩带对坝肩稳定影响的FLAC3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水电站右岸软弱岩带发育,坝基岩体质量较差。采用FLAC^3D分析表明,在大坝荷载或大坝+库水荷载作用下,右坝基(肩)变形总量及其与左坝肩变形差异均较小,右坝肩变形随时步衰减较快。结合坝基地质条件分析,右岸软弱岩带不会导致坝肩变形失稳。  相似文献   

20.
基于实际工程水库岸坡失稳资料和现有岸坡失稳模型,指出现有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了新的水库岸坡承压水模型。给出了承压水模型适用条件,推导了滑带底部承压水压力的理论计算公式。得到了考虑承压水时的岸坡安全系数计算公式,验证了承压水存在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承压水情况下,岸坡稳定性受降雨入渗量和库水位变化的影响显著,且两个影响因素联合作用的效果比单个因素作用再叠加更明显。承压水岸坡渗透比在(10-5~10-2)区间时,岸坡稳定性最低,安全系数存在一个最小值,最易发生失稳。渗透比相同时,降雨入渗量越大,岸坡稳定性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