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孕镶金刚石钻头胎体磨损的几何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2.
自润滑孕镶金刚石钻头胎体材料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具有自润滑性能的孕镶金刚石钻头胎体材料,进行了在胎体配方中添加石墨的研究。对胎体材料的抗弯强度、硬度、耐磨性和材料与白刚玉砂轮组成摩擦副时的摩擦系数进行了测定,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磨损表面形貌。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石墨后,胎体材料的硬度和抗弯强度下降,与60目白刚玉砂轮组成摩擦副时的摩擦系数下降,耐磨性则随着石墨含量的增多先增强,后下降(超过6%后)。形貌分析表明,不含石墨的胎体材料在磨损中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添加石墨后,胎体材料的塑性降低,出现犁沟和剥落现象。  相似文献   

3.
了解金刚石孕镶钻头磨损的因素,才能合理设计和使用金刚石钻头。认为岩屑是孕镶金刚石钻头磨损的主要因素。调整钻进参数和钻头设计参数,以控制岩屑对钻头的磨损强度,可收到好的钻进效果。  相似文献   

4.
王生福 《探矿工程》2005,32(11):57-58
对薄壁金刚石钻头胎体进行了性能分析和配方设计探讨,尤其根据被钻切介质对钻头胎体性能的要求作了较详细的分析,从理论分析结合实践经验筛选出了钻切建筑石材和各种钢筋砼的钻头胎体配方,在生产中满足了钻头工作条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6.
人造金刚石孕镶钻头磨损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刚石钻头定每转进尺钻进试验表明:在每转进尺合理范围内,钻头磨损率较低,在此范围外,则较高;并发现钻头多出现内喇叭型不均匀磨损唇面。本文从理论上解释了金刚石钻头出现这种磨损唇面的原因:即内侧金刚石切深、受力及每周碎岩体积较大;并据此探讨了包括镶钻头在内的金刚石镶嵌措施,以使唇面均匀磨损。  相似文献   

7.
孕镶金刚石钻头工作温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室钻进条件下,通过采用热电偶测定孕镶金刚石钻头胎休内距唇面2.0-0.25mm处工作温升,确定了胎体内沿高度方向温度分布;描述了钻头唇面温升特点;研究了钻压与转速对温升的不同影响;测出了烧钻时钻头胎体温升变化情况;最后还讨论了高温对钻头中金刚石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选取合理可信的约束条件对我国经典的63号金刚石钻头胎体配方进行了优化验证,获得理论认识,并依此对已有成熟配方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了目前常用钻进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钻进中应采用控每转进尺的钻进控制方式,并对部分孕镶金刚石大钻头和做钻头进行了室内钻进试验,由每转进尺h和单位钻压每转进尺h/p得出不同岩石中不同钻头的合理每转进尺范围,且由h/p值对不同岩石进行的最佳钻头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11.
地下深部流体的来源与演化的研究已成为国际地球化学领域的探索前沿和研究热点之一,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为开展深部流体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样品,构建了探索地下流体的研究平台。中给出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He、Ar、N2、O2、H2、CH4、CO2流体地球化学剖面。CCSD主孔CH4浓度的变化与H2浓度的升降没有显相关性;CO2浓度的变化与钻井条件下的氧含量无显相关性;CO2浓度与CH4浓度的关系有三种情况:CO2浓度与CH4浓度不相关、CO2浓度与CH4浓度负相关、或CO2浓度与CH4浓度正相关;氦浓度的增加与CO2和CH4浓度的上升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大气中N2、O2、Ar浓度太高,掩盖了井中N2、O2、Ar气体组分浓度变化,通常情况下N2、O2、Ar浓度变化难以作为深源气体的判据。CCSD流体与KTB流体中氧.氮关系基本一致,氧、氮线性相关(r=0.97),表明这两种气体主要来源于大气。KTB中的CH4与乙烷、N2表现出非常强的线性关系,而在CCSD流体中CH4与乙烷、N2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性。两个地区间的流体成因、围岩相互作用机理等方面可能有所不同。在CCSD主孔中,目前已发现存在大量的CO2,及少量CO、CH4、C2H6、C3H8、C4H10和He、N2等气体。已确定300~2000米主孔出现多处来自于地下的气体异常,包括甲烷和C2~C4等烃类气体,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氦。根据流体各组分间相关性研究,可以判定异常中氧主要来源于大气,N2、Ar和CO2有一部分源于大气,一部分来源于地下。在流体显异常时,甲烷等烃类气体、氦、一氧化碳和绝大部分CO2来源于地下。出现显地下流体异常处,在岩石中存在裂隙、晶洞、破裂面、断层;它们作为流体迁移通道或存储空间,可能是流体存在的必要条件。某些CO2和He气异常与碳酸盐和铀矿石等围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深钻选址地球物理调查与大别-苏鲁岩石圈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简要地讨论了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大陆科学钻探选址新采集的地球物理调查剖面及相关地球物理成果.这些剖面以深反射地震及大地电磁测量为研究岩石圈构造的主要方法,结合地质资料和区域重磁平面图,分析大别-苏鲁地体的深部地质构造与岩石圈主要特征,以及大陆科学钻探靶区选择的地质地球物理依据.同时讨论了大陆科学钻探的靶区(江苏东海县)的地壳构造与地热研究结果,并将深度偏移地震剖面与先导孔岩心钻探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3.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ICDP)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苏德辰  杨经绥 《地质学报》2010,84(6):873-886
直接进入地球内部观察研究地球的成分、结构构造和各种地质作用是人类的长期梦想,就目前人类的科学技术条件,人们还不可能直接钻入地下进行实地取样与观察。科学钻探是获取地球深部物质、了解地球内部信息的最直接、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成立以来,已经在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发表了大量的文章。本文对科学钻探的发展过程、大陆科学钻探的意义、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委员会成立的背景与建立过程、组织结构、立项程序、立项准则以及研究领域做了简要概述。对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近年来在气候变化与全球环境、陨石撞击坑及撞击过程研究、地球生物圈、火山系统和热流机制、地幔柱和大洋裂谷、活动断裂、汇聚板块边界和碰撞带、自然资源等主要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做了综述,重点介绍了日本的云仙火山钻探项目、美国夏威夷火山科学钻探和圣安德列斯断裂深部观测计划的主要进展。概括和总结了中国实施的3个国际大陆科学钻探项目所取得的成果进展和中国的大陆科学钻探事业近期的主要活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微生物学研究中所建立起来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即环境基因组DNA提取、16SrDNA分析、Real-timePCR技术和磷脂酸分析技术。另外探索了防污染的手段以及监测方法,并介绍了我们以这种方法对CCSD的微生物学研究所得到的一些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现场实验室采样和分析流程。介绍了现场气体分析方法和异常气体采集装置的使用及其对气体分析结果的影响情况,并比较了气体分析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对比了4种现场泥浆样品处理方法,特别是后两种方法,分别从准确度和精密度、上层清液放置时间和泥浆处理时间等不同因素对泥浆分析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终孔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经过1309天的努力奋斗,于2005年1月23日,钻井终孔深度达到5118.20m。成为中国钻探技术发展的新里程碑。全面研究正在开展,在巨量物质深俯冲、超高压深俯冲与折返的精确定年、超高压岩石的原岩形成背景、上地幔流变学、地幔特殊新矿物发现、地下流体异常及地下微生物发现等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榴辉岩中重晶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  张立飞  刘福来 《地质学报》2006,80(12):1892-1897
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榴辉岩中发现了重晶石。重晶石以包裹体形式保存在石榴子石中,多为浑圆状,表面积平均约250μm2。通过电子探针测试,重晶石中SrO含量大多超过20%,为锶重晶石,其化学分子式为(Ba0.4836~0.6180Sr0.3787~0.4722Ca0.0064~0.0889)S0.9688~0.9963O4。同时还发现榴辉岩中的石榴子石有柯石英假象,温压条件计算表明该榴辉岩的峰期温压条件为696~730℃,2.9~3.2GPa。电子探针成分测定包裹这些重晶石的石榴子石为峰期变质矿物,这进一步说明重晶石也经历过超高压变质。重晶石通常形成于强氧化和高盐度流体作用的条件下,本文的研究表明超高压变质过程中至少出现了一定范围内的强氧化环境和高盐度流体作用,但其地球动力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大陆科学钻探与中国第一口科学钻选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永康 《江苏地质》1998,22(4):193-198
大陆科学钻探是一项堪与航天技术媲美的浩大系统工程。它的实施具有深远的科学和经济意义。通过介绍国外大陆科学钻探的现状和成果,阐述大陆科学钻探对地球基础科学、其他自然科学研究所具有的重大促进作用,从而为开展我国第一口大陆科学钻探,缩短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超高压榴辉岩中绿辉石结构水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赵旭东  张泽明 《岩石学报》2006,22(7):2039-2050
本文利用傅立叶(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CCSD主孔100~3100米深度范围榴辉岩中的绿辉石结构水含量进行了原位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绿辉石都舍有一定的以OH形式存在的结构水,其含量范围为45~784ppm,平均为235ppm。不同榴辉岩绿辉石之间的结构水含量差别较大,而且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不均一性。相关性分析显示,绿辉石的结构水含量与全岩的Mgo、TFeO、Al2O3,含量成正相关,与NaO成反相关,与绿辉石的NaO、TFeO含量成负相关,与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条件无关;与其它类型榴辉岩相比,多硅白云母榴辉岩中绿辉石的结构水含量较高,平均为339ppm。由此推测,超高压榴辉岩绿辉石中所残留的结构水含量很可能与其峰期结构水含量、矿物化学成分和岩石矿物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科学目标及初步成果   总被引:34,自引:20,他引:34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主孔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的东海县,其穿过的岩石曾位于板块会聚边界的地幔深处,是研究大陆深俯冲及地幔动力学的最佳地区。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的科学目标旨在通过对钻孔中获取的全部连续岩心、液态和气态样品及原位测井数据进行的全方位测量与综合研究,建立5000m孔深的各类多学科精细剖面,再造北中国板块与扬子板块会聚边界深部三维物质的组成和分布及三维结构构造;阐明板块会聚边缘的深部流体作用、壳一幔相互作用及地幔中物质循环和流变学;寻找超深地幔条件下形成的特征矿物,揭示超高压变质成矿机理;建立结晶岩地区地球物理理论模型和解释标尺;揭示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形成与折返模型及板块会聚边界的深部动力学机制。通过5km深孔营造的特殊地下空问,研究现代地壳的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并将建立亚洲第一个大陆科学钻探深孔长期观察实验站。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已取得初步成果。主孔2000m岩心的深度和方位准确归位;建立了岩性、地球化学、构造、矿化、岩石物性、地下流体及各类测井等精细剖面;揭示了发现除超镁铁质岩外的各类岩石中的柯石英;通过SHRIMP测年准确确定超高压及退变质事件的年龄;初步揭示了超高压及退变质过程中流体的变化及水一岩作用;划分了构造岩片单元,确定了其边界的韧性剪切带性质,并发现早期构造信息;建立的随岩性变化的弹性波速度和热导率连续剖面对地震反射和热结构提供了岩石物性的制约;VSP地震剖面揭示了孔区深部的构造岩片结构,以及强地震反射层和大型韧性剪切带有关;发现地下特殊气体一甲烷、二氧化碳及氦气的异常,以及气体异常越往深部越频繁出现的规律。经DNA分析,在超高压岩心中发现在极端条件下形成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