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哈尔滨城市地质调查项目实测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利用DRASTIC方法,选择地下水埋深、净补给量、含水层介质、包气带影响等7个参数作为评价指标,建立哈尔滨地区地下水易污性评价体系,编制哈尔滨地区地下水易污性分区图。研究表明,哈尔滨地区地下水易污性较高的区域占17.1%,主要分布在松花江两岸,为地下水污染的高风险地区,应列为地下水资源管理重点防护区域。  相似文献   

2.
金爱芳  李广贺  张旭 《地球科学》2012,37(2):247-252
由于目前缺乏一套完整成熟的地下水污染风险源准确识别与分级方法, 在综合解析污染源结构、污染物输移过程评价的基础上, 构建了涵盖地下水易污性和地下水污染源两部分多因素耦合的风险源识别模型, 其中从污染源特性和污染物性质两方面建立了污染源危害性评价参数体系.以地下水易污性指数和污染源潜在危害性评价指数作为风险源分级指标, 采用乘积模型进行了风险源的评价与分级.选择某水源地对所建方法进行实例分析, 确定了地下水污染的高风险源区.结果表明, 污染源和地下水易污性共同决定了地下水污染的风险源, 所建方法对地下水污染的预防及污染源的有效监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北京平原区地下水水质监测网优化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分析了北京地下水水质监测和水质变化的历史和现状。应用DRASTIC评价方法对平原区进行了易污性评价并获得易污性分区图。叠加地下水易污性分区图、地下水价值分区图和地下水源保护区图生成地下水保护紧迫性分区图。编制了地下水污染源分布图。合并地下水保护紧迫性分区图和地下水污染源分布图获得地下水污染风险分区图。以地下水污染分区图指导地下水水质监测网的设计,调整地下水水质监测孔的密度。优化后的北京平原共有监测孔538眼(组),其中分层监测井136眼(组),新设计监测孔343眼。结合地区地下水水质年内变化规律调整监测频率。建议浅层极易污染区每年丰枯期各取1次样,其它地区每年枯水期取1次样。承压水每2年在枯水期取1次样。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海淀区地下水污染风险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地下水受污染的风险性主要由含水层本身的防污性能、人为污染源污染地下水的灾害等级和地下水受污染后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等因素决定的,地下水污染风险性高是指高价值的地下水资源受到灾害高的污染源的污染可能性大,评价地下水污染风险需要编制3张基础图:地下水易污性图、地下水价值图和地下水污染源灾害分级图。本文介绍并应用了定量评价的DRASTIC方法和定性评价的矩阵方法,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综合了含水层易污性、地下水开发利用价值和污染源对地下水影响等因素,对北京市海淀区浅层地下水受污染的风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水质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地下水由于分布广、水质好且开发费用低而成为全世界重要的供水水源。中国北方生活供水的一半来自地下水,地下水也是干旱期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然而,地下水水质日益面临来自农业、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威胁。地下水水质监测是评价水质状况最可靠的方法,并可作为供水水源保护的早期预警系统。它为水管理部门和水用户提供可靠的科学数据以便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地下水资源。世界上正在执行两个巨大的地下水质监测和评价项目:一个是欧盟的水框架计划;另一个是美国的国家水质评价计划。文章评述了地下水水质监测的现状,介绍了地下水易污性评价、地下水污染源分级和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方法。地下水易污性分区图是土地利用规划和供水水源保护的基础。地下水污染源分级结果为污染源治理提供了优先顺序。地下水污染风险分区图圈划出地下水污染的高风险区,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地下水污染监测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易污性评价方法——DRASTIC指标体系   总被引:59,自引:3,他引:56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目前欧美国家在地下水易污性评价中所广泛采用的DRASTIC指标体系方法,对其中所含的地下水埋深,含水层的净补给,岩性,土壤类型,渗流区介质,水力传导系数7个参数的评分以及在评分过程中所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最后简要介绍了DRASTIC易污性指标体系法在大连沿海地区地下水易污性评价中应用的情况,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可适用于我国广大地区的地下水易污性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地下水易污性评价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基于MapGIS开发的地下水易污性DRAMTICH评价系统,说明地下水易污性评价软件(GW-VAS)的基本框架、主要功能、组成部分、系统特点以及使用方法。该系统还对DRASTIC等其它常见的地下水易污性评价方法进行了综合集成,克服了单一方法缺乏对比性的不足,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黄水河流域,利用传统的权重评分法和本文开发的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系统通用性好,方法实用性强。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掌握地下水水质的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规律,正确评价某一地区地下水的水质,对于合理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几年来,在环境水文地质的研究工作中,研究人员在不断的探讨一个能够较正确地反映地下水污染程度的多项污染物质的综合水质评价方法,如国内目前较常用的有综合污染指数法、平均污染指数法等。这  相似文献   

9.
济南岩溶泉域地下水水质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GIS手段,利用欧洲方法编制的济南泉域岩溶含水层易污性评价图显示,济南泉域岩溶含水层总体易污性强,地下水容易受到污染。结合泉域污染源调查结果以及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系统与水质监测网的现状,设计了51个监测点组成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网,其中地表水监测点6个,第四系孔隙水监测点8个,变质岩裂隙水监测点1个,泉水监测点4个,岩溶水水源地监测点6个,岩溶地下水监测点26个,并对其监测频率及监测内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哈尔滨市地下水的易污性评价及计算机编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目前在国际上采用的地下水的易污性评价方法-DRASTIC评价方法,用与地下水有关的多因子-地下水的埋深,含水层的净补给,岩性,土壤类型,地形,渗流区介质,水力传导系数等7个相关因子对地下水进行评价,并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对哈尔滨市地下水的易污性进行评价,编制了哈尔滨市地下水的易污图,为今后地下水资源管理,土地利用,城市环境管理者等进一步制定管理方针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