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虾青素油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本文比较研究了水分散型虾青素纳米粉剂(Ast-nano)、虾青素微囊剂(Ast-micro)和虾青素油(Ast-oil)对急性酒精氧化损伤小鼠的抗氧化作用。其中,Ast-nano以鲑鱼精DNA-壳聚糖为载体,利用大分子共组装法制得纳米粒,辅以冷冻干燥技术获得干燥粉体。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动态光散射法等检测了各虾青素制剂的含量、粒径和粒径分布等理化性质。通过建立小鼠急性酒精氧化损伤模型,对Ast-nano、Ast-micro和Ast-oil的体内抗氧化效果进行评价。研究表明,Ast-nano和Ast-micro中虾青素含量分别为18.34%和7.36%,与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含量(5%)相比分别提高了266.8%和47.2%,且均可在30 s内实现快速溶解。50 nm的Ast-nano由于冻干保护剂的差异使其复溶后粒径控制在200~500 nm,但粒子的ζ电位均大于40 mV,有利于悬液的稳定。体内抗氧化研究发现,Ast-nano在提高小鼠体内GSH和SOD水平及降低体内MDA和PC含量能力方面显著优于Ast-micro和Ast-oil。研究结果表明,水分散型虾青素纳米粉剂具有比虾青素油更优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天然虾青素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介绍了天然虾青素的基本生理功能,并较详细地论述了其作为饲料添加剂在海洋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通过比较人工合成虾青素和不同天然来源的虾青素在安全、生物效价等性能上的差异,指出基于微藻培育的虾青素在水产应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应用开发价值,文章最后初步探讨了天然虾青素在水产饵料方面的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工厂化养殖中产生的环境压力,会导致对虾应激反应的发生以及体色的减弱。为了探究胁迫下对虾体内虾青素的消耗规律以及对虾的着色与抗氧化之间的关联性,本研究通过虾青素强化后盐度胁迫的方法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与强化前相比,虾青素强化后植物源(夏侧金盏花)虾青素(d-AST)、合成虾青素(p-AST)处理的对虾肝胰腺中虾青素含量分别增加48.0%和17.5%;虾壳中分别增加42.8%和45.2%。富含酯化型虾青素的d-AST在肝胰腺中具有更高的沉积量;而由游离虾青素组成的p-AST在虾壳中具有更高的沉积量,不同形式的虾青素在不同组织中的沉积具有一定的偏好性。两个处理组对虾的体色明显增强。与盐度胁迫前相比,胁迫后d-AST、p-AST肝胰腺中虾青素含量分别减少了15.1%和5.7%,对照组(Ctrl)含量无变化;虾壳中分别减少了17.8%、52.9%和14.3%,各组对虾的体色均显著减弱。胁迫24 h检测到编码虾青素转运蛋白β-1,3-葡聚糖结合蛋白(βGBP-HDL)基因的显著上调表达,可能与虾壳中虾青素的减少有关。随着胁迫的进行,与对照组相比,两个处理组的抗氧化基因均呈现上调表达的趋势;各组抗氧化能力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48 h时达到最大值,d-AST、p-AST分别为对照组的1.35和1.30倍。据此,作者推测对虾体内的虾青素是按照资源权衡的原则在着色和抗氧化功能中进行分配的,在遭受环境胁迫时,对虾会优先将用于着色部分的虾青素(虾壳中)转运至肝胰腺中参与抗氧化,进而表现为体色的减弱和抗氧化能力的上升。  相似文献   

4.
虾青素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抗癌变和增强免疫力等功能,但由于虾青素水溶解性(分散性)的限制致使其生物利用度和应用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本文以丁二酸酐和合成虾青素为原料(摩尔比为10∶1),以三乙胺为催化剂(与合成虾青素的摩尔比为3∶1),合成虾青素琥珀酸二酯;经硅胶柱层析,用氯仿-甲醇(90∶10,v/v)混合液进行洗脱纯化;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合成的虾青素琥珀酸二酯进行分析,测得其纯度达95%;经紫外光谱扫描,测得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87nm,与虾青素的最大吸收波长接近。薄层色谱结果显示,虾青素琥珀酸二酯的极性增大,LC-(APCI)MS/MS分析得到其分子量为796.5,从其裂解碎片中可得到虾青素的碎片离子m/z561.5和m/z579.5。通过1 H NMR和DEPTQ谱进行验证,合成产物为虾青素琥珀酸二酯。  相似文献   

5.
雨生红球藻和虾青素研究述评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虾青系作为食品和饲料色素添加剂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单细胞绿藻雨生红球藻在特定条件下可双大量积累虾青素,有可能成为该色素的良好天然资源,受到微藻学界的重视。但目前雨生红球藻培养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大规模生产尚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为此通过微机查阅1981 ̄1997年的国内外发表的有关文献,结合我们的实验结果,从该藻的基础生物学特性、虾青素累积的机制、养殖现状进行了综述,并  相似文献   

6.
虾青素是一种具有强抗氧化活性的类胡萝卜素,而雨生红球藻是天然虾青素的主要来源。本文以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为材料,研究了植物激素玉米素和水杨酸对雨生红球藻的生长、虾青素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分别添加5种浓度的玉米素或水杨酸,结果发现0.05mg/L玉米素或25mg/L水杨酸处理5d后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积累最多。该浓度玉米素或水杨酸可显著提高光胁迫下藻细胞密度,最高分别达到3.4×10~5cell/mL和3.0×10~5cell/mL;同时玉米素与水杨酸组中虾青素含量显著上升,分别为1.7%和1.6%,比对照组分别增加29.2%和25.6%。玉米素缓解了高光逆境条件下光合作用基因——Rubisco大亚基(rbcL)及其活化酶(rca)、碳酸酐酶(ca)的下调表达,但对虾青素合成途径β-胡萝卜素酮化酶基因(bkt)的表达量没有显著影响;而水杨酸则相反,在胁迫后期不能缓解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下调表达,但可使bkt基因显著上调,最高可达对照组的2.5倍。本研究首次比较了玉米素和水杨酸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和虾青素积累的影响,发现玉米素比水杨酸具有更好的促进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积累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水产饲料微生物添加剂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美珍  李志棠 《台湾海峡》1998,17(A12):95-99
微生物作为水产饲料添加剂或直接作为水产育苗饵料,在鱼、虾疾病防治和促生长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几年我国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重要进展。本文着重介绍水产饲料的8种微生物添加剂,对于养殖生物它们分别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菌防病促生长、改善微生态等方面的作用。微生物添加剂安全、无毒、无污染、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建立一种虾壳中虾青素及虾青素酯的高效液相测定法。鲜虾壳用5%盐酸除钙离子,烘干后用无水乙醇提取。将虾壳的无水乙醇提取液与硫酸铵水溶液混合进行双水相萃取虾青素,收集分布在双水相中间层的虾青素粗品。向收集的虾青素粗品中加入蒸馏水离心,重复几次,收集沉淀并吹干。将干燥的虾青素粗品用丙酮溶解,进行薄层色谱分离,分离出的色素带取出用丙酮溶解,再进行HPLC测定。结果表明,3 mL虾青素乙醇提取液/4.5 mL 20%硫酸铵溶液双水相体系可用来制备虾青素粗品;虾青素在乙醇溶液中最大吸收峰波长为472 nm。虾青素粗品通过薄层色谱可分离出游离虾青素、虾青素单酯、虾青素双酯、海胆酮等色素,根据高效液相色谱图可知,游离虾青素出峰时间为4 min~5.5 min,虾青素单酯得出峰时间为10.5 min~27.8 min;该方法对样品的前处理简便,适合对虾壳中虾青素及虾青素酯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正>De-eutrophication of effluent wastewater from fish aquaculture by using marine green alga Ulva pertusa刘建国等:利用甲基紫精诱导高浓度O2ˉ自由基,比较分析了雨生红球藻细胞内清除保护酶系统和虾青素的抗氧化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红球藻细胞内上述两种保护机制同时存在,其中虾青素保护机制比防御性酶系统反应更快,保护细胞膜免受损伤能力也更强。  相似文献   

10.
于2004年利用3个品系的雨生红球藻(H0、H2和H3)和以去除营养物质的藻液为实验对象,探讨了光强对细胞转化和虾青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对红球藻虾青素积累和细胞转化有显著影响,并在品系间存在一定差异性。其中:品系H0在光强≤25000lx时虾青素积累量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光强在20000~35000lx时虾青素积累量处于较高水平,而光照强度>35000lx时,虾青素积累量随光强的升高而下降;H2品系在光强≤25000lx时虾青素积累量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光强在25000lx左右时虾青素积累量较高,当光强≥35000lx时,虾青素积累大幅度下降;H3品系在≤35000lx时虾青素积累量随光强的升高而增加,20000~45000lx为虾青素积累较适宜的光强,高于45000lx时虾青素积累量则明显下降。进一步分析得出,弱光导致红球藻虾青素含量较低是光照强度不足、细胞内虾青素含量少的结果,而强光下虾青素含量下降则是细胞受到损伤、细胞数量减少导致的。对比研究发现:在较低光强下(20000~25000lx)H2单个细胞内虾青素积累量略低于H0,但其积累虾青素总量却最高,这是由于此时H2不动细胞增长速率比其它品系高造成的,不过适宜H2积累虾青素的光照范围最窄,它对高光强的耐受性也最差;而H3在较低光强下虾青素积累总量及单个细胞内的积累速率均最低,但是它的适宜光照范围最宽,即对高光强的耐受性最强,在较大的光强波动范围内都可以保证较高的安全转化量,这就使得它在较高的光强下虽然单个细胞积累虾青素的速率仍然最低,积累总量反而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品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