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运用先进的恒速压汞、核磁共振可动流体饱和度测试分析技术,结合常规储层物性等分析,系统的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特征及孔渗分布特征等,进而对甘谷驿油区长6储层进行综合分类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甘谷驿油区长6储层的岩性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以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甘谷驿油区长6储层以微喉道为主,且储层流通性质的好坏主要受喉道大小的控制;储层内可动流体饱和度整体偏低。总体上,甘谷驿油区长6储层显示为低孔-超低渗的储层特征。结合甘谷驿油区长6储层的存储系数、地层系数和流动带指数等地质参数对储层进行多因素综合评价,认为甘谷驿油区长6储层最终可分为4类,并以Ⅲ类较差储层为主。  相似文献   

2.
李小平 《地下水》2014,(6):192-194
认识鄂尔多斯盆地王槐子沟油区长6储层的储层特征,在该地区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分析及大量物性资料的研究分析,对长6储层的岩石特征、物性特征及成岩作用等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长6储层以长石砂岩为主,其次为中粒、细-极细粒长石砂岩及粉砂岩,个别为钙质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且以小孔和微孔为主,为典型的低渗、特低渗致密砂岩。成岩作用中的压实、压溶及胶结作用是形成研究区长6储层低孔、低渗特征的主要因素,溶蚀和破裂作用是改善研究区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根据露头、岩心及测井等资料,对比研究了宁县—合水地区长6、长7、长8储层裂缝发育特征的差异性,并讨论其开发意义。宁县—合水地区长6、长7、长8储层均发育构造裂缝和成岩裂缝两种成因类型,但各储层的裂缝产状、裂缝规模(纵向高度及平面长度)及裂缝发育程度存在较大差别。长6储层主要发育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两组裂缝,长7储层北东东—南西西向裂缝最为发育,其次为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长8储层北东东—南西西向裂缝最为发育,其次为近东西向裂缝和北西西—南东东向;各储层均以发育高角度构造裂缝为主,但长6储层还发育一定数量中低角度泥岩滑脱裂缝,比例相对较大;在裂缝规模和裂缝发育程度上,长7储层裂缝最为发育,规模相对较小,长8储层裂缝发育程度最差,但具有较大的裂缝规模,长6储层裂缝发育程度和规模介于以上两者之间。由于长6、长7、长8储层裂缝发育特征的差异性,在现今地应力场作用下不同层位、不同产状裂缝开启能力会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注水开发时,要根据各储层裂缝的发育情况,准确计算不同层位裂缝开启压力值,进而确定合理的注水参数,避免注水压力过大造成裂缝大规模开启。此外,通过计算长6、长7、长8储层脆性指数可知,长7储层脆性相对较大,且天然裂缝最为发育,适合采取体积压裂进行储层改造。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7,(1)
储层的敏感性评价是研究储层损害机理、保护储层或减小储层损害的依据,是搞好油田注水开发的基础。研究区长4+5、长6储层砂岩都以长石砂岩为主,填隙物主要有浊沸石、绿泥石、伊利石、方解石及硅质,储层物性差,均属特低孔、特低渗储层。为提高安塞油田坪桥地区油井产能,对该区长4+5、长6低渗储层的速敏性、水敏性、盐敏性、碱敏性、酸敏性和应力敏感性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该区储层岩石特征进行敏感性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区长4+5储层敏感性总体较弱,长6储层主要表现为极强的酸敏性和较强的应力敏感性。因此对长6储层进行酸化作业时应慎重,同时应控制油田的注入流体为中性或弱碱性溶液,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要重点监测油藏地层压力的变化,以免对油藏采收率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杏子川油田主要产层为长6油层组,研究油区内储层沉积特征对油田的开发和增产具有重要意义。以沉积岩石学、储层沉积学、测井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油田开发地质学等学科为理论指导,通过岩心相标志、测井相标志对研究区长6储层沉积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沉积因素对油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长6油层组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的主要沉积微相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勘探开发的主要对象是水下分流河道。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区内大量铸体薄片、物性资料及压汞分析,对研究区长6油层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及物性特征等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长6油层组储集层具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的岩石学特点,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及黑云母溶孔为主,微孔—细孔是主要的油气储集空间,细—微细喉道是长6储层的基本渗流通道,为典型的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物性受沉积相带、成岩作用和高频基准面旋回升降的控制。碎屑粒度和分选性对储层性能有重要影响;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明显变差,而黏土膜胶结、溶解作用对孔隙建造具有积极作用。在长6油层组共识别出正韵律、反韵律、均质韵律及凸韵律和凹韵律6种类型储层物性垂向分布模式,该模式受控于高频基准面旋回的升降。  相似文献   

7.
文章综合利用岩心分析、铸体薄片、电镜扫描和压汞法等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蟠龙油田216井区延长组长2和长6段储层岩石特征、孔隙结构、面孔率等进行了分析,评价了长2和长6段储层物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长2段与长6段的砂岩岩性主要为长石砂岩,很少见到长石岩屑砂岩与岩屑砂岩。2)在长2段中的填隙物主要是自生矿物,而长6段中主要填隙物是胶结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是粒间孔和溶孔。3)长2的储集体属于中等孔喉分选,孔喉的连通性相对较差;长6的孔隙结构相差较大,大多为中小孔以及微细-细喉道,物性较差,属于低孔低渗至特低孔特低渗储层。4)控制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为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三  马文忠  马艳丽  李成  淡卫东 《地质通报》2016,35(203):433-439
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储层特征、微观渗流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综合研究,为开发前期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以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应用恒速压汞、核磁共振等储层评价新方法对岩石类型、孔隙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该区长6储层物性较好,粒间孔发育,储层孔隙结构好,以小孔、微细喉为主,可动流体饱和度高,渗流能力强,有利于高效开发。储层孔隙结构、成岩相及储层润湿性是影响相渗特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PQ油田延长组长6砂岩是主要的储集层,通过对长6砂岩储层岩石学特征研究,建立其成岩演化序列,划分成岩阶段,研究孔隙演化。结果显示,研究区砂岩的成岩作用异常强烈且类型较多,长6储层原生孔隙大量消失的因素是压实、压溶和胶结作用,使地下酸性流体失去流动能力,导致溶蚀作用较差,储层致密。长6油层砂岩成岩阶段目前已处于晚成岩A-B期,砂岩原始孔隙缩减到粒间孔的保存,最后发育为各种溶蚀孔,属于低渗—特低渗储层,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吴旗地区长6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孔隙结构研究是油藏精细描述、储层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铸体图像分析、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等多种技术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吴旗地区长6储层的孔隙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吴旗地区长6储层具有高孔低渗的特征,储层以原生剩余粒间孔为主,长石、岩屑及早期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解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原因.中孔和小孔是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细喉和中喉则是长6的基本渗流通道.铸体薄片、孔喉图像分析表明,吴旗长6储层具有复杂的孔喉分布特征,不同微相孔喉分布及孔隙结构特征是造成油井产能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油层组为低孔低渗储层。通过对铸体薄片、砂岩物性及扫描电镜等资料的研究,分析了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的特点及对储层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姬塬油田长6油层组主要是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通过对长6油层组各个小段的物性统计分析发现,长621油层亚段的储集物性最好,显示出强的非均质性,主要的孔隙类型为残余原生粒间孔和溶蚀粒间孔。沉积作用中的沉积相分布是控制储层物性的基础,好储层一般分布在主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中,长6油层组既经受了建设性成岩作用的改造(绿泥石薄膜的形成、溶蚀作用及破裂作用等),也经历了破坏性成岩作用的改造(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在了解研究区各个时期成岩作用改造程度的基础上确定了姬塬油田有利储层的分布,优选出7个Ⅰ类和7个Ⅱ类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17,(1)
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地区长6储层为该区的的主要产油层之一。通过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压汞等实验对研究区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和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1)本区长6储层为长石砂岩;(2)储层总体上属于低孔、特低渗,孔隙度和渗透率存在正相关关系;(3)储层储集空间有剩余粒间孔、溶蚀粒内孔和溶蚀粒间孔等,以剩余粒间孔为主。孔喉有四种类型:单峰细孔喉型、单峰微-细孔喉型、多峰型和单峰微孔喉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岩芯观察描述、铸体薄片鉴定、毛细管压力分析以及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手段,结合测井解释成果,分析了镇泾油田长6与长8油层组油井产能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沉积相带、储层微观特征、裂缝发育程度、封盖条件以及储层伤害等是决定镇泾油田油井产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镇泾油田长8和长6油层组开发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沉积相带及其储层特征的差异,从改进油井施工工艺等方面入手,调整开发方案,改善储层的渗流能力,从而提高油井的产能。  相似文献   

14.
王锦  王维  陈玉林 《地下水》2013,(1):127-128
通过对岩芯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和测井数据分析,认为研究区长6储层具有以下特征:研究区主要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胶结物含量较高,成分以方解石为主。长6为超低孔、超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和次生溶孔,微观结构评价属于小孔—细喉型、细孔—细喉型和小孔—中细喉型储层。沉积微相、岩石学特征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着储层的物性,研究区物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在不同地区其勘探成果和油藏规模存在明显的差异,为了分析其原因,对长8油层组油藏的油源、成藏期古物性特征、毛细管力、浮力和过剩压力等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过剩压力远大于毛细管力、源储压差能够克服相应储层的毛细管力从而运移成藏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根据姬塬、陇东和陕北三个地区烃源岩和储层发育特征、物性及运移通道的特征,构建了三种不同的成藏模式。具体表现为,姬塬地区的双向排烃、复合成藏模式:即长7段优质烃源岩异常发育,生烃增压作用强烈,使得生成的烃类流体在过剩压力的驱动下向上覆的长6-长4+5地层和下伏的长8地层中双向排烃,在多层系富集成藏;陇东地区的上生下储、下部成藏模式:长7烃源岩发育,存在较高过剩压力,下伏的长8油层组储层物性明显的要优于上覆的长6油层组储层物性,利于烃类大规模向下运移,在长8聚集成藏;陕北地区的侧向运移、上部成藏模式:长7段烃源岩在该区不发育,且上覆长6储层物性远优于下伏长8储层物性,烃类优先在长6成藏,长8油藏规模有限。这三种成藏模式代表了以长7为主要烃源岩的油藏的主要成藏机理,三者在油气分布规律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17,(2)
以姬塬地区长6层岩心资料、各类测试资料及测井资料为基础,剖析研究区长6各小层的非均质性特征,并研究了其对含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长6油层组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整体呈中等,储层垂向上粒度的韵律性多样。层内夹层发育程度及渗透率非均质性对储层含油性的影响较弱,而储层的韵律性、层内层理的发育程度及物性的大小是储层含油性的重要因素,隔层对油气形成有效圈闭及聚集成藏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多种分析化验手段,对韩家沟地区长6储层特征和优质储层发育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韩家沟地区长6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储层为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以剩余粒间孔为主,微观结构属于小孔-微细喉型;成岩作用强烈,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解作用。②优质储层发育受原始沉积环境、后期成岩环境的影响;溶蚀作用较强、碳酸盐胶结作用较弱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本区的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18.
陈大友  朱玉双 《地下水》2012,34(6):52-55,172
选取鄂尔多斯盆地长9、延10储层的岩心,制作真实砂岩微观模型,进行微观渗流特征的试验研究,分析储层物性与渗流特征的联系,为油层组提高采收率提供科学依据。长9、延10储层物性差异较大,延10储层渗透性明显高于早期沉积的长9储层。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物性的储层微观渗流特征明显不同,物性较好的延10储层以均匀状驱替为主,而物性较差的长9储层则多为指状和网状驱替;此外,高孔高渗的延10储层的最终驱油效率显著高于低孔渗的长9储层。研究还发现,在水驱油后期,高孔渗的延10储层的驱油效率持续增长,而较低渗透率的长9储层则增长缓慢乃至停滞,这为高含水期的不同物性的储层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大量岩芯、铸体薄片、扫面电镜及物性资料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6油层组砂岩的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孔渗特征及储层物性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东北部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西南部发育深湖浊流亚相.砂岩储层主要由长石砂岩以及岩屑长石砂岩组成.岩石中胶结类型有碳酸盐胶结、自生粘土胶结、硅质胶结.通过对储层孔渗参数的研究,得出长6油层组主要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根据毛细管压力曲线形态,研究区目的层孔喉结构主要为Ⅱ类,孔喉分选差-中.成岩作用是影响其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王家湾东南区长6油层组碎屑组成、胶结物组分和储层物性分析,尤其是粘土矿物种类和含量的分析,进行储层敏感性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储层敏感性特征与成岩作用密切相关,尤其与储层敏感性矿物的种类、含量和分布特征有关,其次还与储层物性特征有关。酸敏性主要为中等偏强;碱敏性为弱敏感性;由于储层胶结物和物性的强非均质性,速敏性、水敏性和盐敏性由弱敏感性到强敏感性均有,对储层有一定的潜在损害,但以弱敏感性为主。总体上,王家湾东南区长6储层敏感性较弱,除酸敏性表现为中等偏强敏感性外,其它敏感性主要表现为中等一以下的敏感性程度,外界流体注入速度和矿化度得到恰当地控制则不会对油藏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