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水》2015,(6)
灯塔灌区位于辽宁省辽阳市东北部,灌区现有的水利骨干工程大部分运行期超过30年,由于渠道渗漏、渠系建筑物破损等,造成供水不及时,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渠道及建筑物急需改造,以提高渠系水的有效利用率,减少渠系输水损失,缓解灌区水资源紧张的矛盾。文章阐述了灌区工程现状情况,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项目配套及节水改造建设的必要性,通过分析灯塔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是十分必要的和完全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周至县西骆峪中型灌区综合节水技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会秋  朱立鹏  于存才 《地下水》2014,(1):150-150,152
周至县西骆峪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属于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针对灌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以渠道衬砌改造和渠系建筑物更新改造为主,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加强量水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和改造,提高水的利用率的方案。缓解灌区供水不足的矛盾,使水资源利用更加合理,区内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17,(4)
泾惠渠灌区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属于泾河自流引水的大(Ⅱ)型灌区,涉及陕西省西安、咸阳、渭南三市的临潼、阎良、高陵、泾阳、三原、富平6县(区)。本文对泾惠渠灌区高陵县药惠段末级渠系现状进行分析,显示该区域预制板安砌梯形渠道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已运行二十多年,存在衬砌标准低,过流能力不足,渠系建筑物老化,桥孔下陷,渠道引水能力降低,斗渠及以下田间工程灌溉水利用率低,损失浪费严重等问题。已严重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应对末级渠系实施改造,对该区域斗渠、农渠进行必要的衬砌、整治,有效改善了原渠道状况极差的状况,经夏灌及冬春灌运行,渠道输水能力大幅提高,充分发挥出了骨干工程及末级渠系改造工程效益,灌溉周期缩短,灌溉保证率提高,特别是在夏季引水期间,灌溉水含沙量大,可有效减少渠道淤积,增加灌溉引水量,扩大灌溉面积,同时减少了渠道巡护用工,节约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4.
王任飞 《地下水》2020,(1):274-276
运用机织模袋混凝土防渗护坡技术不仅有利于灌区渠道边坡的加固,而且可最大程度的降低输水渗漏损失显著提升渠道用水效率。本着不改变工程规模、位置的原则对灌区老化的渠系建筑物进行节水改造,对于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和提升渠道水利用系数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以大洼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为例,系统分析了机织模袋混凝土技术在灌区续建配套与改造工程中的具体应用,通过探讨渠道防渗的施工工具、工艺方法和改进技术,可为其他类似灌区的渠道防渗和节水改造方案的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7,(5)
红星水库灌区地处陕西省关中北部的富平县境内,是一个以水库灌溉为主,兼有引洪灌溉的中型灌区。经过四十多年运行,工程老化失修,干支渠及其建筑物破损严重,输水损失大,险工险段多,输水不畅,渠道衬砌率低,达不到设计引水流量,严重影响着灌区工程设施整体效益的正常发挥。在进行节水配套改造中,对混凝土U型渠道施工技术进行分析,结合混凝土U型渠道的结构特点,研究了混凝土U型渠道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及投资建设的效果效益,证明了混凝土U型渠道是节水灌溉中一项重要防渗工程,是提高现有水利工程效益,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节约用水时效较快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21,(5)
为解决青龙河灌区渠首破损无法发挥其正常功能,防渗渠道漏水、损坏严重,灌溉水利用效率低、水资源浪费,输水干渠断路无法供水等问题,本文结合灌区工程实际合理设计了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方案,并以工程实践分析了方案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结果表明:工程建设方案的实施明显改善了青龙河灌区的灌溉条件,大大提高了农田灌溉保证率和渠系水利用系数,基本实现了高效节水、管理科学、设施完善、生态良好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21,(4)
针对桃曲坡灌区工程老化失修、渠道水利用率和水量损失大等问题,以灌区西干五支渠和西干七支渠改造工程为例,对渠道节水工程典型设计进行研究,结合相关规范及工程实际,对渠道主体和主要渠道建筑物的设计原理、设计过程和主要施工参数的确定取值进行详细阐述,最终取得合理的设计成果,为渠道节水改造施工提供了准确的设计依据。通过渠道节水设计,对减少灌溉水量损失、节约水资源,保障灌区良性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殷玉琴  张雷  常玉会 《地下水》2010,32(6):93-94
田山灌区位于济南市平阴县与泰安市肥城市境内,设计灌溉面积31.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4万亩。灌区始建于1968年,自1971年建成运用以来,促进了当地工农业的发展。经过30多年的运行,渠道破损、坍塌,渠系建筑物及其设备老化、损坏严重,水的有效利用率低。本文结合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对肥城灌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措施。  相似文献   

9.
杨海源 《地下水》2022,(1):131-133,136
盈科灌区作为甘肃省大型灌区,是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利命脉,灌区长期运行以来存在一系列工程老化、续建及配套投入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灌区整体效益的发挥,进行节水改造尤为必要.本文在对灌区水资源状况进行评价的基础上,以2019年和2020年分别为现状年和设计水平年,对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盈科灌区现状...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21,(3)
龙潭中型灌区位于辽宁省西部的北票市境内。通过对灌区的可供水源龙潭水库的供水能力进行计算,进而进行灌溉水量平衡分析可知,该灌区灌溉作物为旱田,设计保证率为50%,渠系水利用系数按0.65计算,通过以上分析,上游来水量大于用水量,能满足灌区的灌溉需求。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21,(4)
灌区斗渠以下渠系水利用系数的大小,反映了灌区的用水效率。本文通过对吐鲁番市灌区斗渠以下渠系水利用系数的监测方法进行研究,指出利用统计方法进行灌区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的不足,针对现有测算方法的不足,本文提出:对DEM遥感影像采用改进霍夫变换的渠系提取方法,并将3m作为田间区域植株间距离的临界值,以此来优化进、出水口门的监测数量,在进、出水口门处用巴歇尔槽监测水量,一方面提高了进、出水量的监测精度,另一方面节约了人力、物力。采用此方法,对吐鲁番市柯柯亚灌区飞机场区域的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了测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方法可作为吐鲁番市测定灌区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有效方法,此方法的应用,对于吐鲁番市水资源管理、灌区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廉晓风  郑太林  熊安 《地下水》2023,(3):114-116
对灌区水资源平衡进行分析是实施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规划的基础工作。为研究陕西省中型灌区水土平衡问题,以2018年作为现状年,综合陕西省中型灌区供用水相关基础数据,对中型灌区水资源需水量与供水量进行预测,并进行供需平衡分析,结果表明:灌区现状年需水量17.01亿m3,各类供水工程年可供水水量为26.18亿m3。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规划措施相继实施后,预测规划年2025年和20235年需水量分别为18.18亿m3和20.14亿m3。2025年和2035年可供水量分别为21.19亿m3和24.76亿m3。以习近平“十六字”治水思路为指引,统筹规划陕西中型灌区改造后,至2035年,增加了灌溉有效面积,种植比例进行了优化,灌区的可供水量增加,灌溉水利用系数得到了提高,供水量能够满足规划年需水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17,(6)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灌溉工程设计的重要指标。其综合反映了设计水平年灌区"标准状态"渠道系统工程状况、田间灌溉水平和能力条件下的总体灌溉用水效率。本文结合辽阳灌溉区节水改造工程概况,对该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确定思路进行探讨,认为在对灌区进行节水改造设计时,需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灌溉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7左右,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95左右,而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5。  相似文献   

14.
张亚绒 《地下水》2013,(6):117-118
秦都区属宝鸡峡灌区,由于工、农业的发展用水量日益增加,灌溉面积逐步减少。通过研究分析,提出节约用水,加强渠道和田间管理,改变旧的灌溉模式,提高水的利用系数,解决好渠道、田间等渠系渗漏问题。提出灌区推行渠水管道灌溉是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之一,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2020,(2)
灌区建设过程中应用防渗技术不仅为农作物输水过程中显著降低水资源浪费,而且提升渠道建设质量和生态效益。以辽宁省大洼灌区为例,系统分析渠道防渗技术在灌区改造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探讨防渗的施工工具、工艺方法及改进技术。研究表明,节水改造工程的建设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大洼灌区的生态效益,可为其他类似灌区的节水改造优化设计,以及综合效益评价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崔晓亮  何亚歌 《地下水》2023,(4):122-126
为了对灌区整体农灌供水安全的形势进行定量评价,以陕西省直泾惠渠灌区各基层管理站的基础用水资料、地下水资料、实地调查资料及管理资料为基础,选择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从地表水源供水安全风险、地下水源供水安全风险、渠系配套工程安全风险及管理经济安全风险这4个层面选择8个评价指标,对灌区各管理站的供水安全风险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泾惠渠灌区有6个站点无论是在水源供给方面还是在配套工程和管理及经济方面都存在较高水平的安全风险,为供水安全的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灌区上游及中下游紧邻渭河北岸的灌区最南部区域;灌区中东部的高陵站、楼底站供水的安全风险处于较高风险水平;西张站、陂西站和阎良站供水安全风险水平综合评价为中等;三渠站及下游的栎阳站、新市站及徐木站的供水安全评价则为低风险。评价结果对加强灌区供水模式调整及管理,实现良好供水效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乔文 《地下水》2018,(5):94-95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要基础,灌溉用水是农业生产中用水量最大的环节。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善田间灌溉面貌,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保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必须对灌区进行必要的水利设施配套建设,使灌区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溉工程体系,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达到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的效果。充分利用现有的工程设施,合理调整归并,对灌区斗渠及田间渠道进行必要的改造衬砌,提高防渗能力,恢复渠道过流能力,提高灌溉保证率,改善落后的灌溉现状,有效促进作物种植向高标准农田稳步发展,缓解地方供水矛盾。  相似文献   

18.
伊犁河流域水土资源很丰富,目前开发程度较低,要实现本流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快伊犁河流域的开发建设。在加快灌区建设中首先要以改造老灌区为主,全面配套灌区建筑物,提高渠系水利用率;大力发展节水型灌溉,提高田间水利用率;同时要加强灌区的管理,在开发中应该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为主,把灌区建设和生态保护想结合。  相似文献   

19.
蔺朝旭  吴海燕 《地下水》2018,(5):244-245
宝鸡峡东干渠建设于文革时期,多数为低标准填方渠道,老化冲刷变形粗糙,过水能力减弱;多年运行中衬砌的灰板渠段破损严重,渗漏水情况突出,危及渠道行水安全;渠系建筑物多数风化裂缝陈糟破烂,亟待修缮节水改造。文章依据设计规范,分析了东干渠节水改造项目布设、设计流量确定、渠道纵横断面设计,重点对渠道砼浇筑、衬砌方案进行了探讨,并依据改造后农业、生态、资源、工程实际效益,提出了应持续实施节水改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韩鉴 《地下水》2022,(3):296-297
以宝鸡峡灌区渠道改造工程为例,结合灌区地形地貌特征和施工条件,对渠道改造工程中的施工准备、清理表土、渠道淤泥和土方开挖、坡面整理、渠坡混凝土浇筑衬砌及施工排水等重点环节的施工工艺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对保障渠道改造工程施工质量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