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已成为农村水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山东省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排放特征以及典型农村生活排水方式,发现农村人口具有规模相对较小,污水水量、水质具有时间的非均匀性和水质的不稳定性等特点,农村供水规模不断扩大,污水产生量迅速,提出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不能完全照搬适用于大、中城市的传统处理技术,应因地制宜的提出农村排水氧化塘处理技术和小型低能耗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两种方式,形成集中供水条件下农村生活排水收集、处理与资源化的工程技术模式。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以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水环境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若干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水环境的状况与趋势,水资源分布与利用的若干特点,并着重分析了降水利用、节水、矿山排水利用、咸水利用以及污水回用对我国北方缺水地区的意义。最后重点讨论了我国北方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的几种方式,提出人工回灌、优化调控;系统规划,联合运用;井渠结合、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三种持续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北方岩溶地下水污染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强烈人类活动的影响,环境物质及能量多频次、大范围的输入,极大程度上改变着岩溶水系统的水环境质量,岩溶水生态环境遭受不同程度的威胁和破坏,岩溶水水质日趋恶化。本文归纳分析了我国北方岩溶水系统水质特征、污染现状、污染来源及污染途径。我国北方岩溶水水质类型中硫酸盐型水和氯化物型水的分布逐渐增加,主要污染组分为总硬度、SO42-、F-、NO3-和TDS等。其中硫酸盐和硝酸盐污染强度和范围最大,呈现出显著的人类活动影响特征。依据我国北方岩溶系统结构及水力学特征,将岩溶水污染途径概括为:①连续入渗型——主要包括岩溶区地表水(河流、水库等)渗漏污染,城镇污水渠或排污管道破损引起的污水渗漏污染;②越流型污染——污染孔/裂隙水(含矿坑水/老窑积水等)越流污染岩溶水;③间歇入渗型——固废淋溶入渗和污水灌溉渗漏污染等。据此提出了推进岩溶水水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海门市地表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钱宇红  田立 《地下水》2009,31(5):86-88
通过对海门市河网情况和河流水质污染现状的调查,分析了造成海门市地表水环境恶化的主要根源:包括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的点源污染物和农村农田径流、农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水等面源污染物的排放;并根据近年来各类点源、面源污染物的排放特点,提出了以"治理、截污、导流、回用、整治"为一体的治污对策,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强化节水降耗措施,加大水环境整治资金的投入等一系列行政、法律、技术、经济等手段合理开发、管理地表水资源,确保海门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问题应引起关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水资源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8%,但要维持占世界人口总数21.5%的人类活动。除人均水资源少外,我国人口、耕地和水资源分布不均衡,长江以北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63.5%的重要农耕地区,仅有水资源的19%。此外,水资源与化石能源呈逆向分布,主要的煤炭、石油产区都在缺水区域。我国的降水在时间上不均衡,降雨量的60%以上集中在6~9月,易形成洪水,不仅无法利用,而且易形成洪涝灾害。 我国目前年用水量约5700亿m3,但北方地下水已严重超采,北方各主要河流的泾流利用率都超过国际上的通行标准,污水排放量增加而污水治理欠帐过多。用水结构中,产值低的农业耗水过大,使我国水资源形势十分严峻。据此,全社会应从政治、法律上重视水资源问题,用经济手段管理水资源,并在全社会重视节约用水的教育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7,(2)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大,因污水不达标排放而引发的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已成为村庄环境整治、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重要内容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迫切需求。以富平县梅家坪镇岔口村为例,充分调研生活污水产生规律,研究适宜渭北旱塬农村的无害化、资源化厕改方案和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模式及工艺,为我国半干旱地区农村污水处理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借鉴,为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高意  马俊杰 《地下水》2011,33(3):73-76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农村生活污水对流域污染严重加剧.本文以西北地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等特点,总结了适合该区的农村污水处理工艺及其特点;进而以黄陵县为具体研究对象,按照沿水域区和非水域区,筛选了适应不同区域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及其要求,为缺水地区污水处理与水资源合理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我国北方水资源及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真  刘平贵 《地下水》2002,24(2):63-65
以北方各地区平原、盆地等典型地段为例,研究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的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了我国北方水资源形成的气候环境、水环境和社会环境,指出影响水资源馈乏和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相应对策,认为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9.
<正>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泊,一直是无锡和苏州两市主要的饮用水水源地以及上海和浙东地区重要的水源补给地。然而近年来,随着湖盆周围地区城市群的发展以及各种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未经处理而排入太湖流域内的生活污水、农业废水和工业废水持续增多,其中化工、印染、食品、电镀、纺织、制革、造纸等行业的污水排放量占到工业污水总排放量的90%以上,这导致了太湖水生环境日益严重的重金属污染。由于来源广泛,且具有稳定性、隐蔽性、不可降解性等特点,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  相似文献   

10.
杨婧  吴兴晨  孙述海 《吉林地质》2021,40(3):69-75,82
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是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必要举措.以长春新区长德经济开发区为例,在对农村生活污水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污染负荷量预测,并结合研究区各行政村实际情况,提出相应治理方案,以期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效率,改善农村地区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1.
卢石应  李立 《地下水》2011,(1):69-70,86
分析城市公园污水特点,从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地下水资源和节约成本的角度,分析了适合我国城市公园污水生态化处理的方法以及处理模式,最后对我国今后城市公园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地埋式砂滤系统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地埋式砂滤系统是一种新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主要由预处理单元、布水系统和砂滤3部分组成。其原理主要是通过包气带中的生物降解、吸附、沉淀、过滤等机理净化污水。大量资料表明 ,地埋式砂滤系统不仅具有简单、可靠、低能耗、低建设费用、易操作等特点 ,而且其处理效果好、水力负荷高、占地面积小、对地表环境影响小等 ,是处理小流量生活污水的有效途径。加强地埋式砂滤系统的研究和应用 ,对环境保护和污水资源化均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21,(3)
以北方某填海造地化工园区为例开展研究,对园区16眼地下水监测井进行28个周期的连续跟踪监测。污染物调查结果显示,该区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其次为耗氧量和有机物。污染程度分区显示,原地貌区地下水污染程度较轻,回填区污染最重。污染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在采取污水管网检漏修补等断源措施后,地下水水质污染存在向好或稳定趋势。污染原因分析显示,地层的不均匀沉降导致的管网污水渗漏,以及回填区历史上鱼虾养殖活动造成的底泥污染,是导致回填区地下水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污水土壤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祎 《吉林地质》2000,19(3):78-82
污水土壤处理试验,主要是利用透水性较强的土壤层的生物化学作用,其次是淋滤吸附。通过离子交换等作用去除污染质,这一研究在我国属于新的领域,本文通过对污水土壤处理的工作原理,运行效果及环境保护作用等进行了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长,污水的热能回收利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开发污水源热泵技术对建筑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污水源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阐述了国内外污水源热泵技术的开发利用历程与工程现状,分析了城市污水热能资源潜力以及污水源热泵技术的发展前景,指出利用污水与环境的温差获取热能具有十分巨大的能量资源前景,适宜的热源距离是污水源热泵开发利用的先决条件,开发污水源热泵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或城市污水作为水源,通过合理利用出水的流量和温差为城市住宅供暖。基于我国能源与环境的现状,污水源热泵系统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能源开发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6.
高氟地下水的水化学相关特征主要是氟与钙的相关关系。本文主要根据贵州含氟地下水的氟—钙正相关的水化学相关特征,结合我国北方一些高氟地下水的氟-钙相关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解释了我国北方高氟环境区地下水氟—钙负相关、氟—钙不相关和贵州含氟地下水氟-钙正相关等特征在水化学上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北方地区开采地下水发展农业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玺  陈德华  王昭 《地球学报》2007,28(3):309-314
我国北方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光热资源充沛,宜于发展农业.由于自然条件十分复杂,水资源不足,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地下水具有水量稳定、就地开采、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是北方发展农业的重要水源.文中对各主要平原和盆地地下水资源潜力做了分析,为使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出了农业开采地下水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超采、严重超采、基本平衡和地下水潜力较大的地区,提出了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北方岩溶水,储量丰富,紧靠产煤区,是北方能源建设的主要供水水源。文章概略的归纳出北方岩溶水和岩溶水源地的主要特点;对岩溶水源地和岩溶水资源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岩溶水资源评价方法选择的原则;详细论述了主要类型水源地的资源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孟兰 《地下水》2022,(1):126-128
我国牧区总面积达到国土面积的40%以上,主要分布在西部与北部,由于地理位置以及气候条件的限制,牧区形成了居住分散、相隔较远的居住特点,这就造成了供水工程小,供水点分散的供水局面,使得牧区的供水水平低于内地农村,牧民的基本生活用水量以及水质等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水量保证率低、供水工程落后、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以及供水点不足等方面。从牧区供水工程的特点以及安全供水面临的问题出发,针对牧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完善牧区安全供水的前期规划、建立供水工程安全质量标准、完善牧区安全供水工程管理体制等措施来保障农村牧区的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20.
饮用水砷、氟超标是影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饮用水除砷、除氟的技术发展迅速,对我国饮用水除砷、氟技术现状进行总结。分别阐述各种技术方法的特点和优劣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