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和村-孙庄盆地富锶矿泉水赋存地质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村-孙庄盆地锶矿泉水属低钠低矿化度含锶重碳酸钙镁型中性低温矿泉水。通过对盆地构造、岩溶发育、地下水动态等特征的分析与研究认为,奥陶系中统峰峰组二、三段岩溶裂隙含水层为盆地内的主要富锶矿泉水地层,锶元素来源于碳酸盐和岩浆岩,矿泉水中氚浓度(33.86±3.44TU)含量表明,该矿泉水形成年龄为10~20a,具有远源补给、深层循环特征。  相似文献   

2.
矿泉出露于黄河二级阶地冲沟中,属侵蚀悬挂泉。含水层为第四系下更新统胶结砂岩,地下水主要受北部中条山基岩裂隙水补给。1992年12月经地矿部鉴定,符合《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GB8537-87),属含锶重碳酸-钠镁型矿泉水。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舒城县柳抱泉矿泉水主要赋存于晚侏罗系毛坦厂组安山岩的风化壳及裂隙中,通过对矿泉水赋存条件、同位素特征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矿泉水起源于大气降水,形成年龄为29年或更老,属深循环的承压水;研究区内第四系下部主要为风化、半风化的安山岩,安山岩中锶、SiO_2含量高,遇地下水后,部分锶、SiO_2组分发生溶解,富集于水中,便形成了锶型、偏硅酸型矿泉水。矿泉水清澈透明、口感甘甜,各项指标完全符合国标要求,属重碳酸钙型含锶、高偏硅酸型优质天然饮用矿泉水。  相似文献   

4.
山阳县暖水川矿泉位于山阳县王阎镇暖水川村,矿泉水出露的地层主要是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砂岩,这些地层中含锶量和含硅量均较高,锶一般可达0.065~2.28g/kg,硅含量9.2~56.8g/kg,矿泉水中的锶含量一般在0.34~0.48mg/l,偏硅酸含量在30.1~36.7mg/l,属含锶、偏硅酸型矿泉水,矿泉水水温在29~31℃。  相似文献   

5.
矿泉水井位于大同断陷盆地西侧边部的口泉断裂附近。含水层为中更新统中砂和中粗砂。地下水受口泉断裂带基岩裂隙水补给。1993年12月经山西省地质矿产局和地质矿产部联合鉴定,符合《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GB8537-87),属含锶重碳酸-镁钙钠型矿泉水。  相似文献   

6.
杨章贤 《地下水》2018,(5):28-31
依据矿泉水特征化学组分对安徽省饮用天然矿泉水类型进行分析,从区域、主要类型和珍稀类型三个方面研究了安徽省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按矿泉水特征化学组分可将安徽省天然矿泉水分为12种类型,其中,锶型、偏硅酸型、锶偏硅酸型为主要类型,占全省矿泉水井(泉)点总数的76.67%。锶型矿泉水分布以合肥市分布较为集中,皖南分布较少;偏硅酸型矿泉水以黄山、淮南、六安等市分布较为集中;锶偏硅酸型矿泉水则集中分布在合肥、蚌埠、滁州、六安、宿州、安庆、池州、铜陵、芜湖等市。研究结果对安徽省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村矿泉水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碎屑岩裂隙水的混合水。它受深循环远源补给。矿泉水的动态稳定、水质优良、口感纯正,属锶—偏硅酸饮用天然矿泉水,是山西较好的饮用矿泉水源之一,有良好的开发前景。稷山南阳矿泉水是一个含锶—锌—偏硅酸等多种微量元素的重碳酸硫酸钠型饮用天然矿泉水。该矿泉水处于侯马断陷盆地内次一级断裂的复合部位,赋存于中更新统中下部的中细砂层中。水量丰富,涌水量可达800m ̄3/d。此矿泉水动态稳定,口感纯正,产地环境优美,无任何污染。自1988年发现,1989年开发利用至今,该矿泉水、矿泉饮料畅销不衰,是一处具有发展远景的优质矿泉水。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21,(4)
研究区处于新源县则克台镇~吐尔根乡一带的中山区和山前冲洪积平原。在对研究区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矿泉水水文地质条件和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矿泉水主要为重碳酸硫酸钙钠型锶饮用天然矿泉水、硫酸重碳酸钙钠镁型锶饮用天然矿泉水;研究区地下水总体由北向南径流,通过径流、渗流和潜流的形式向南排泄,最终在巩乃斯谷地北侧山前流出。研究结果可以为该类型矿泉水的勘查、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新疆天然矿泉水成因类型及资源远景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天然矿泉水资源主要为锶、偏硅酸、碳酸、锂、锌、矿物盐6种类型,以锶水和偏硅酸水类型最多,成因类型可分为构造断裂深循环淋溶型、裂隙浅循环淋溶型、补给富集埋藏型3种,针对上述3种成因将现状矿泉划分为7种典型矿床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分析已形成2处矿泉水田与预测9处天然矿泉水资源远景区,对全疆天然矿泉水勘察及开发具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的基本特征与形成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属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之一,产地多,但类型较为单一。在已通过鉴定的74处矿泉水中,以偏硅酸锶型天然矿泉水最为普遍,占矿泉水总数的76%,次有溴碘型天然矿泉水,开发条件优越,开发前景良好,其形成和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本文试图通过矿泉水赋存的地质环境、水化学特征和形成条件等的综合分析,进而划分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成因类型.并在勘查研究和开发利用方面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田小林 《地下水》2022,(1):49-52
夜郎坝构造盆地内多处泉水点及地下水机井水质中锶含量达到国家现行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要求,反映了该区具有明显的锶异常显示。通过对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露头(泉点、机井)水化学成份的综合分析研究,表明该区是由多支箕状向斜构造集中交汇构成的环状构造盆地,盆地中侏罗系砂岩地层含富锶膏盐矿物,是形成锶型矿泉水的物质基础,大气降水从盆地边缘和盆地内斜坡地带进入砂岩含水层形成地下水,在径流途中不断溶滤富锶矿物而形成锶型矿泉水;受砂岩与泥岩互层状分布及地下水径流条件控制,矿泉水含水层具有多层性及承压性,越靠近盆地中心地下水径流途径越长、运移速度越慢、溶滤时间越久、富锶含量越高、矿泉水越富集,反之则矿泉水形成和赋存条件越差。  相似文献   

12.
郝永刚  陈源  陈超 《地下水》2014,(4):69-70
通过水文地质测绘、物探、钻探、涌水试验、取样测试以及地下水动态观测等多种手段,综合研究了皮山县皮山河谷雅普泉水库以北锶型矿泉水形成的地质、水文地质、水化学特征以及地下水动态等条件,为当地矿泉水的合理开发提供了水文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玉田啤酒厂饮用天然矿泉水井位于城关镇三里屯西200m,玉田酒厂院内,矿泉水赋存于第四系砂、砾卵石层中,属含锶、偏硅酸的重碳酸钙·镁型矿泉水,现已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以水文地质工作程度低的空白区—河南省商城县金刚台一带为矿泉水靶区,通过综合水文地质调查、采样测试、物探与化探、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地下水动态监测等综合手段,以达到查明区内矿泉水资源量的目的。分析控水构造和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分析矿泉水成因。以动态长观结果分析评价地下水动态特征和稳定性,以水样测试结果分析评价矿泉水合格程度,并以抽水试验结果参数计算评价允许资源开采量。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存在低矿化锶·硅复合型饮用天然矿泉水,日最大开采量为600 m3,规模为小型,研究程度基本达到详查精度。  相似文献   

15.
围场牌楼御圣矿泉水出露于侏罗系张家口组凝灰岩、安山岩中,属偏硅酸、锶复合型矿泉水,其成因是含偏硅酸和锶的岩石经地下水深循环作用,长期溶滤围岩,使偏硅酸、锶不断富集的结果,除含偏硅酸、锶外,还含有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该矿泉水水量充沛,动态稳定,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16.
在综合阐述甘肃省自然地理及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2014—2015年完成的614组地下水及地表水水质测试分析数据(包括感官指标、一般化学指标、矿泉水界限指标、矿泉水限量指标和污染指标),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GB8537-2018),系统分析归纳总结了甘肃省饮用天然矿泉水类型、分布及产出特征。结果表明,省内饮用天然矿泉水基本类型主要有锶型、偏硅酸型、锂型、碘型、锌型和硒型矿泉水六类,具备1项或1项以上的界限含量指标达到标准的水点共有417处,其中锶型(含复合型)矿泉水411处,是甘肃省的主要矿泉水类型,其余类型的矿泉水仅零星出现;按产出的地貌单元分析,锶型矿泉水产出率由多到少依次分布于河西走廊(82.2%)、陇东黄土高原(80.2%)、甘南高原(67.2%)、北山区(61.5%)、祁连山—阿尔金山区(59.7%)、陇西黄土高原(53.5%)、陇南山地(19.6%);按不同类型地下水及地表水中锶含量达标率分析,白垩系、新近系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最高(平均85.4%),其次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断裂破碎带裂隙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平均53.2%),地表水最低(平均32.7%)。新近系—白垩系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中锶元素最易富集。研究结果对甘肃省矿泉水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滦河流域中上游富锶地下水成因类型与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承德市滦河流域富锶矿泉水资源丰富,成因类型多样,具有典型研究意义。通过水化学图解与多元统计分析、离子比值分析、矿物平衡体系分析,分析富锶地下水形成的地球化学背景,分区阐述富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探讨富锶地下水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化学类型以HCO3-Ca·Mg、HCO3·SO4-Ca、HCO3-Ca、HCO3·SO4-Ca·Mg为主。富锶地下水的形成受地质构造格局和岩浆活动控制,地质建造锶元素丰度影响,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制约。断裂构造和地层岩性控制着富锶地下水形成分布的总体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影响着地下水化学锶元素的地球化学响应机制。地下水锶富集来源为含水介质长石矿物、碳酸盐矿物的风化溶解和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矿泉水出露机制分为构造断裂深循环淋溶型、裂隙浅循环淋溶型、补给富集埋藏型3种类型。坝上高原孔隙裂隙水系统富锶地下水形成作用主要受大气降水和溶滤作用控制,滦河中上游裂隙水系统地下水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强烈,滦河中游孔隙岩溶裂隙水系统地下水化学主要受溶滤作用控制,蒸发浓缩作用和人为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杨四春 《地下水》2009,31(1):74-77
分析了慈坑矿泉水赋存的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阐述了矿泉水特征,指出其矿泉类型为重碳酸钙型含锶偏硅酸饮用天然矿泉水,并讨从该地区断裂构造、补给条件、水化学成分、形成机理等几个方面对慈坑饮用天然矿泉水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乡宁韩村矿泉水出露于二叠系石盒子组第三段砂岩中,属锶矿泉水。其成因是含锶的岩石经地下水长期溶滤作用,使锶不断富集的结果。除锶外;还含有其他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该泉水量充沛,动态稳定,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20.
承德地区是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为可持续开发与保护承德地区矿泉水资源,探求区域内含锶矿泉水成因并圈定矿泉水潜力区,依托承德地区项目组所开展的含锶矿泉水调查与勘探,在生态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泉、地表水样品采集及含锶矿泉水检测分析基础上,通过分析整理大量的含锶样品测试分析数据,针对主要岩性含锶值量化对比,以及含锶点图层叠加耦合,利用统计学中的相关分析、对比分析、因子分析,对研究区内三大岩类中主要岩性含锶值量化对比分析,明确指出了本区富含锶的岩性地层潜力层;利用GIS数据空间叠加分析等方法将区内含锶矿泉水分布与岩性、构造在空间上叠加并进行关联分析,圈定出富含锶矿泉水潜力构造区域带,分析研究区域内含锶矿泉水的分布规律特征及成因,为进一步指导研究区探寻构造带及地层中的富锶矿泉水潜力区,提供精准靶向目标;为进一步研究含锶矿泉水成因,尤其是富锶水与构造密切性、开采条件等因素深入研究提供重要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