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余凤鸣 《地下水》2011,33(5):187-188
以渭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水资源利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研究认为,渭河流域存在水资源供需矛盾、水污染、下游泥沙淤积、水土流失等多重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推进"数字渭河"建设,进行渭河水资源功能区规划,完善渭河水权制度建设,加强渭河水土流失防护建设等,以实现渭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祝田多娃  刘燕 《地下水》2008,30(1):103-106
简述渭河径河的来源与特点,以年内、年际为时间段,分析渭河径流的变化;根据近50 a来的渭河径流资料,用累计曲线法和坎德尔秩次检验法对径流演变进行趋势分析,最后得出引起径流变化的三个重要因素,尤以渭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最甚。  相似文献   

3.
甘肃境内渭河流域水资源变化趋势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牛最荣  李德生  黄维东  张正强 《水文》2008,28(1):51-55,24
对渭河流域甘肃境内的水资源量进行了分析计算,水资源总量为20.90亿m3.经分析水资源的变化情况,发现水资源量历年呈衰减趋势,主要原因是降水量的减少,其次其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流域下垫面条件的改善和水利工程建设也是水资源减少的重要因素.在分析水资源演变趋势的基础上,建立了渭河流域甘肃境内水资源预报模型,经分析验证,预报精度较高,可以为渭河流域水资源调度、保护、评价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袁峥  梁林江  李晓春 《地下水》2014,(4):121-124
通过对陕西省渭河流域的水资源现状及工程调度能力的分析,提出实现渭河干流关键断面最小生态流量目标的七大调度途径。建立陕西省渭河流域水量调度模型,得到不同水量调度情景下的水量供需情况及断面生态需水的保证程度,结果表明渭河干流生态调度途径对于调高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保证程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郑生民  张楷 《水文》2006,26(4):94-96
渭河纵贯陕西富饶的八百里秦川,此间是陕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渭河防汛事关陕西经济发展,是全省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结合多年来渭河洪水预报、特别是2003、2005年的实践经验,通过对渭河流域暴雨洪水特性分析,揭示了渭河流域洪水预报中的难点和问题,提出解决渭河流域洪水预报的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6.
变化环境下渭河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它是黄河中下游主要洪水来源区之一,也是黄河主要的产沙区之一.伴随气候变化、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加剧、大规模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及其他人类活动影响,渭河流域水资源的演变规律发生很大的变化.本文基于水资源二元演化模型研究了渭河流域的水资源演变规律,分析的水资源演变规律不仅包括狭义水资源,还包括广义水资源.本文所指的狭义水资源就是传统的水资源,即地表、地下水资源;广义水资源不仅包括狭义水资源,还包括直接为人类和生态系统所利用的降水.对1956~2000年渭河流域水资源演变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主要受降水减少和人类活动影响,1980~2000年地表水资源比1956~1979年衰减了7.3%,不重复地下水资源增加了20.2%,狭义水资源量减少了2.1%,直接为人类和生态系统所利用的降水减少了1.9%,广义水资源减少2.0%.考虑社会经济用水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本文还预测了2020年水资源的演变趋势.经预测,2020年地表水资源量为81.6亿m3,比2000年少3.20亿m3;不重复地下水资源量为24.62亿m3,比2000年少0.28亿m3;狭义水资源总量为106.21亿m3,比2000年少3.48亿m3;直接为人类和生态系统所利用的降水为487.16亿m3,比2000年多3.05亿m3;广义水资源量为593.37亿m3,比2000年少0.43亿m3.  相似文献   

7.
蒋憬 《地下水》2019,(1):181-183
为研究甘肃省60余年来水资源状况变化,确保水资源评价成果的可靠性,需对径流控制站上游引水量、耗水量等按实际情况进行还原计算,形成天然河川径流量系列,并建立与面平均降水的双累积关系,对流域下垫面条件改变导致的入渗、径流、蒸发等水平衡要素的系列变化进行一致性修正。本文以渭河甘肃段秦安水文站为例,通过对单站径流量和秦安站控制流域面积内34处雨量站资料逐年计算,并点绘秦安站面降水量与径流的双累积关系曲线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渭河流域秦安站多年平均(1956-2016年)实测径流量2. 799亿m3,还原后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3. 172亿m3,多年平均还原水量0. 373亿m3,消耗水量主要用于农业灌溉与工业生产;秦安站径流还原修正前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3. 172亿m3,修正后1. 871亿m3,修正量1. 301亿m3,减少41%,修正后径流系列可作为第三次甘肃省水资源调查评价的径流系列。研究结果为满足新时期水资源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7,(4)
运用1956年—2015年60年实测整编长系列水文资料,对渭河流域甘肃段干、支流径流量开展变化特性分析及演变趋势分析。得出渭河流域甘肃段干支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大,90年代至今出现了长达25年的枯水期。其中北道站与秦安站径流量呈丰、平、枯周期性交替出现,径流量逐年呈减少趋势,并且趋势显著。干、支流径流序列在1993、1985、1970等年份发生了显著性跳跃。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陕西渭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楠  朱亮 《地下水》2010,32(6):170-172
对陕西渭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现状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以及现状耗水量进行分析,得出目前农业用水所占比例较大且流域现状水平年全面缺水,但缺水程度有所差异,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结论,并计算出境内近年水资源的实际消耗量。指出目前存在水资源供求矛盾、河流径流锐减、地下水超采以及水质恶化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19,(6)
渭河是黄河最重要的一条支流之一,研究和分析渭河多年径流变化特征,有助于把握渭河多年径流情势,更有助于对黄河多年径流情势的把握。近年以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渭河径流分析过程和对渭河洪水过程的研究。通过对渭河甘肃段6个水文站近14年洪水资料进行分析,重点从渭河洪水的历时、洪水总量和洪峰流量等方面出发,得出渭河洪水的发生和变化规律,结果可知:渭河流域一般干流上洪水总量大,洪水历时较长,容易造成洪涝灾害;而河道支流洪量通常较小,对沿岸的危害较小,其中葫芦河秦安站由于地势特别,洪水总量大,历时短,需要加大沿岸的防洪力度。研究结果对渭河未来洪水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合理开发利用苦咸水非常规水资源是解决甘肃省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分析苦咸水淡化利用现状,展望未来开发利用潜力。对自然冷冻淡化技术试验研究得出:自然冷冻法对甘肃祖厉河、渭河等流城的苦咸水淡化效果明显。基本能够满足一般生活用水标准。在将来甘肃省大规模苦咸水淡化处理中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渭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渭南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对渭河流域(临渭段)排碱渠水质、水量情况进行监测,分析排碱渠水质对渭河(渭南段)水质的影响,进而为渭河流域的环境监督管理、污染源控制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17,(2)
甘肃省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工业欠发达的内陆省份,水资源短缺问题尤为突出,加之国家分配的用水指标有限,在此情况下,调查摸清甘肃省境内非常规水资源数量,探索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很有必要。因此,评价其资源数量、质量,提出开发利用建议,可以在不增加用水指标的情况下,增加水资源可利用量,对促进甘肃省水资源短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严重的影响了河流水质状况,作为黄河主要支流的渭河流域更是如此.根据渭河下游水环境特性,选取化学需氧量(COD)作为水质模拟因子,采用WASP水质模型对渭河下游水质进行监测和模拟,将GIS集成到WASP水质模拟中同时利用外联式集成利用GIS对渭河下游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  相似文献   

15.
全新世黄土沉积中的炭屑通常用来重建野火历史及其演变的过程。通过野外考察和对炭屑以及磁化率等指标的分析,获得全新世野火景观演变过程的地球生物沉积证据。参照OSL/TL、14C测年和考古学断代数据,重建渭河流域黄土高原全新世以来野火历史以及景观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末次冰期到全新世中期阶段(12 000~3 100 a B.P.),渭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野火事件变化主要与区域季节性气候差异密切相关,其中千年-百年尺度有效湿度和燃料供给区域变化是野火发生的主控因素;全新世晚期,随着气候进一步干旱,加之人类耕作活动加剧,人类土地利用强度与时空分布已成为影响生物量燃烧规模的重要驱动力。距今3 100 a以来,渭河流域南部地区农田景观已初具规模;而距今约2 170 a,大规模土地开垦已扩展到渭河北部黄土台塬地区;直到距今1 500 a,渭河北部黄土高阶台塬地区旱作农业景观已基本形成。利用多项古生态记录和区域角度综合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该区域野火历史和人类土地利用变化以及社会结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庞雷 《水文》2007,27(2)
2005年9~10月渭河流域中、下游发生持续性降雨过程,致使渭河下游形成了自1981年以来最大的洪水。本文分析了降雨洪水成因、特点和对下游河道的影响,并提出了几点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雷蕾  雷文青 《地下水》2008,30(6):79-83
渭河流域暴雨洪水频繁,加之近几十年来渭河下游河床抬升及河段淤积引起行洪条件恶化,使得洪水灾害已成为陕西关中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文章对渭河洪水防御体系建设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现状防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渭河洪水防御体系建设及做好渭河防汛工作的措施,为减轻洪水灾害损失,做到有效的防御洪水灾害,做好渭河防汛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晓红 《地下水》2022,(5):292-293
以渭河陕西段综合治理工程为例,通过对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思路、治理成效、治理效益进行总结评价,归纳治理中存在问题,提出具体治理对策建议。分析认为: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获得了良好的生态保护成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基本实现“河清、水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综合治理中仍然存在洪涝灾害严峻、渭河水质污染现象频发、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及水土流失制约流域生态系统稳定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从治理洪涝灾害、改善水质、加强科学监督管理和建立统筹治理措施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建议,为巩固渭河流域生态治理成果及促进沿渭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晁智龙 《地下水》2012,34(5):75-78
促进渭河流域生态环境改善与城市用水供需平衡,使城市人口、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资源相协调,进入长久的可持续发展轨道。针对渭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导致城镇供水矛盾加剧的问题。提出渭河流域要搞好长期规划,作好合理开发与优化配置,开源节流,以供定需,加快节水型城市建设,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20.
天水市城市供水问题及其对策(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水市城市供水问题及其对策(摘要)李生永周小龙(甘肃省地勘局水文一队天水741020)天水市地处耒昔河和渭河河谷,是甘肃东部的重要工业城市和陕、甘、川交通要道。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市区人口的急剧增长,诸如水资源污染加重,供需失衡,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