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涠洲岛是北部湾中的一个小岛,它是由火山岩和松散沉积物堆积而成。它有典型的海蚀地貌特征。该岛风光秀丽、四季宜人、雨量充沛。此地水文地质条件良好,有可供3万——5万居民饮用的地下水,实属一个尚待开发的旅游区。  相似文献   

2.
卢进林 《地层学杂志》1993,17(2):135-140,153
<正> 据1/5万北海市区域综合地质调查报告(含涠洲岛和斜阳岛),广西北海市南36海里的涠洲岛和斜阳岛火山岩根据其岩类组合、喷溢特点及间隙沉积标志,划分为三个火山岩喷发旋回,其中第一喷发旋回由一次喷发组成,第二、第三喷发旋回由二次喷发组成。各旋回火山岩的相应时代和分布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3.
涠洲岛及其东北部海域存在多种潜在的灾害地质因素,对海洋开发活动、海洋工程建设有着潜在的威胁和隐患。本文根据实测的资料以及历史资料对研究区域内海底表面及浅部地层工程地质地质类型如海底障碍物、珊瑚礁、基岩出露及浅埋、陡坡、砂土液化、沉溺河谷等做了分析,讨论了它们的分布规律及成因,为海洋资源开发及海洋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海洋地质灾害所引起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涠洲岛位于广西北海市南部21kt的北部湾海域,面积26.88km2,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海中,四面环水,天水相连,自古以来被视为"海上秘境",素有"蓬莱仙岛"之称。因岛上保存着丰富的且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旅游价值的火山地质遗迹、  相似文献   

5.
王举平 《广西地质》1999,12(3):43-46
基于涠洲岛地下淡水透镜的水文地质特下和地下水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中出现和经验分析,提出了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
王丹  闫钰  韦龙明  郑昊  刘红玲 《地质论评》2019,65(Z1):13-14
正涠洲岛位于北部湾中部(中国新闻网,2015),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远离大陆,海水清洁,广泛发育珊瑚礁群落(王欣等,2009)。涠洲岛具有丰富多彩的海蚀、海积与海滩地貌(北海涠洲岛网,2015)。作者于2018年3月1日~3月4日赴涠洲岛进行为期4天的调研工作,通过观察发现,海滩砂主要由珊瑚和贝壳碎屑构成,珊瑚碎块大量呈白色,但也见有少量的灰色、粉色等,本文探究不同颜色  相似文献   

7.
北海涠洲岛火山岩国家地质公园,是火山喷发堆凝而成的岛屿,有海蚀、海积及溶岩等景观,尤其南部的海蚀火山港湾更具特色。涠洲岛是中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广西第一大岛。  相似文献   

8.
9.

广西北海涠洲岛是我国最大的第四纪火山岩海岛。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不断发展,涠洲岛火山最后喷发时代和对区域核电厂址的潜在火山灾害,受到了国内外地学界和核电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我们通过对涠洲岛南部地区射汽岩浆喷发的基浪堆积物的野外地质地貌考察,研究了火山喷发物的岩性特征、沉积结构和堆积规模。同时,对系统采集于不同堆积部位的喷发物样品和上覆的黄土样品进行了电子自旋共振(ESR)年代测试分析,结合前人光释光(OSL)测年结果,得出涠洲岛火山最后一次喷发的时间为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距今约13~33ka。

  相似文献   

10.
北部湾涠洲岛及斜阳岛火山地质与喷发历史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涠洲岛及斜阳岛是北部湾内一对姊妹火山岛,本文采用火山岩K-Ar法,火山岩中砂岩捕掳体光释光法(OSL)和贝壳^14C法分别测定了火山活动的年代,结合火山岩地质特征,将涠洲岛火山活动初步划分为早-中更新世(1.42Ma-0.49Ma)和晚更新世末期(36ka-33ka)两期。早-中更新世溢流玄武质熔岩盾造就了涠洲岛及斜阳岛,从涠洲岛横路山锅盖岭盾形火山锥溢出的熔岩流向四周漫流,形成涠洲岛中心高四周低的盾形火山地形,其晚阶段球状风化玄武岩沿涠洲岛潮间带分布。晚更新世末期涠洲岛南湾火山和斜阳岛斜阳村火山射气岩浆喷发,间有岩浆喷发,形成典型的低平火山口和巨厚基浪堆积几乎覆盖两岛,经历了海蚀作用,塑造了两岛现代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11.
根据广西北海涠洲岛某原油码头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采用钻孔灌注进行桩基础施工,对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钢筋笼吊放、水下浇筑等关键施工工艺和技术进行讨论,提出几种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周作旺 《广西地质》2000,13(4):71-74
文章介绍了涠洲岛水资源有限的局面,并对其原因及解决途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雨水集流是岛上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有效途径,论述了岛上实施雨水集流的条件及其对岛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义,提出实施雨水集流工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涠洲岛由距今2.6~32.3Ma的新近纪海底火山中心式爆发形成,火山岩形成后经历了剥蚀、再沉积、构造运动及海浪侵蚀,多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质现象保存完好、生动多样。人文、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环境宜人,是科研、教学、科普、旅游度假的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14.
广西涠洲岛南湾火山喷发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涠洲岛是北部湾内的一座火山岛, 火山熔岩构筑了该岛的基底, 岛南端的南湾火山喷发物形成了涠洲岛现代火山地貌.南湾火山喷发以岩浆喷发和射气岩浆喷发交替进行为特征, 火山碎屑岩和基浪堆积物向岛北延伸, 覆盖了大半个涠洲岛.选取了鳄鱼嘴和猪仔岛2个典型剖面, 对南湾火山喷发活动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描述, 发现了诸如爬升层理、大型低角度交错层理和板状层理等射气岩浆喷发成因的基浪堆积物中特有的构造, 并且观察到射气岩浆作用的指相物质——增生火山砾.所有这些现象都反映了南湾火山是射气与岩浆交替喷发成因的复合火山, 其中射气岩浆喷发占据重要地位, 而喷发中心位于南湾海中.   相似文献   

15.
广西北海涠洲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第四纪火山岩海岛,岛内出露的最新一次火山喷发产物为碧玄质岩石,它覆盖于晚更新世湖光岩组(Q3h)层状凝灰岩地层之上。在该火山岩中发现有橄榄岩包体,罕见的是,包体是以火山角砾的形式见于碧玄质火山碎屑流之中,故应是被炸碎的包体碎块,而非原始态包体。这是迄今为止较为特殊的一种橄榄岩包体产状类型,其原始态包体的岩石类型可能为方辉橄榄岩和纯橄岩。岩石结构及探针数据均表明该橄榄岩包体来自岩石圈地幔。包体的温压估算结果为960~1040℃和1.3GPa,对应的稳定深度约40km。此外,由于包体来源深度远小于其寄主碧玄质火山岩浆的来源深度(大于99km),表明涠洲岛地区第四纪火山碎屑流中的橄榄岩包体是地幔柱来源的碧玄质岩浆在上升经过岩石圈地幔约40km深度时捕获的偶然包体,并在就位前经历过炸碎。  相似文献   

16.
野外调查发现,涠洲岛海滩珊瑚碎片五颜六色,总体上,粗大珊瑚枝条或块体呈浅灰色,部分呈杂色,而大量磨圆度好的珊瑚沙砾则呈均匀粉红色;部分附着有藻类的珊瑚碎片呈次生绿色.结合模拟实验证明,不同沉积-成岩环境及风化氧化时间影响着珊瑚碎片颜色的次生变化进程:大多数未有藻类附着的珊瑚碎片呈浅灰白色;少数有藻类附着者呈绿色;藻类不...  相似文献   

17.
广西北海涠洲岛(含斜阳岛)全新世火山喷发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北海市涠洲岛(含斜阳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第四纪火山岩海岛,岛内分布的全新世(Q4)火山岩应是乞今中国东部最年轻的火山喷发产物。该时期火山活动形成的火山机构仍保存完好,它明显切割晚更新世湖光岩组(Q3h)地层;其喷发的火山岩不整合覆盖于晚更新世湖光岩组地层之上;在岩石学上具有独特的火山岩岩相特征和化学成分(高MgO,低SiO2)。由此进一步证实,涠洲岛地区于6900±100年的全新世的确存在一期较强烈的火山喷发活动。这种全新世的火山喷发应与南海盆地的打开事件存在一定的联系,其火山喷发时间有助于确定北部湾的形成时间,该火山喷发产物则可以用于证明南海盆地地幔热柱的活动并推测我国大陆东南缘的岩石圈内露出有软流圈的窗口。  相似文献   

18.

过去2000年来是人类高速发展的时期,环境变化已经从自然驱动主导转变为受人类和自然共同影响。涠洲岛位于南海西北部的北部湾海域中部,受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和频繁的台风的影响,湿地沉积发育丰富,是研究亚热带海岛气候环境变化以及揭示人类活动的理想区域。本研究通过对涠洲岛湿地钻孔(WZD)长度160 cm的剖面开展高分辨率孢粉、炭屑和粒度分析等多指标综合分析,在AMS 14C测年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当地历史文献资料,讨论了涠洲岛近1500年的植被演化与气候变化历史,并进一步揭示了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涠洲岛环境变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涠洲岛环境变化过程分为4个阶段:1)1471~669 cal.a B.P.(479~1281 cal.A.D.),剖面孢粉最低,优势植物基本以耐旱品种为主,表明此时期高温干旱。松花粉含量高,指示涠洲岛周围地区可能发育大量针叶林,形成以耐旱灌木、草本为主的稀树草原景观。在高温干旱的气候背景下,发生自然火灾的可能性大,此阶段的炭屑多为地方性火灾产生,涠洲岛基本保持着原始生态面貌。2)669~372 cal.a B.P.(1281~1578 cal.A.D.),孢粉浓度增加,表明木本植物类型变丰富,气候温暖湿润。该时期涠洲岛上植被茂盛,变为从稀树草原到北亚热带季节性雨林的过渡型。温暖湿润的气候以及可供用于烧火的木材增多、有利于人类迁入并定居。3)372~93 cal.a B.P.(1578~1857 cal.A.D.),喜凉的杜鹃花粉继续增加,耐寒冷的漆树科常有出现,表征此时气温进一步下降。十字花科、莴苣属等常见伴人植物花粉的出现以及剖面炭屑浓度和禾本科花粉迅速上升,说明人类在涠洲岛开始修建人工池塘,并开展水稻种植及其他农业活动。人类活动对岛上原始环境产生影响,但原始植被的防御力使得涠洲岛仍然部分保留了原始特征。4)93 cal.a B.P.~现在(1857 cal.A.D.),木本植物花粉先减少后急剧增加,热带性植物木麻黄属增多指示此期间气候转暖。此时期大致对应现代暖期。仙人掌已经成为该岛优势植物,仙人掌、樟、楝、木麻黄、金合欢组合植被成为涠洲岛特有的植被景观。此外,D<100 μm、D≥100 μm这两种粒径的炭屑和禾本科花粉含量急剧升至整个剖面的最高峰,中值粒径迅速细化,记录了强烈的人类活动。涠洲岛近1500年以来的孢粉炭屑记录表明,在中世纪暖期期间(900~700 cal.a B.P.),涠洲岛高温干旱,海平面有所上升。在小冰期期间(500~350 cal.a B.P.),气候温暖湿润并随着海平面下降。涠洲岛气候环境变化主要受太阳辐射调控,同时受ENSO活动等因子影响。

  相似文献   

19.
广西涠洲岛晚新生代玄武岩地幔源区及岩浆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健  于红梅  赵波  陈正全  白翔 《岩石学报》2020,36(7):2092-2110

涠洲岛作为我国最年轻的第四纪火山岩岛,其火山活动表现出多期、多旋回和多喷发中心的特征,但其地幔源区特征和岩浆成因依然存在争议。本文对涠洲岛玄武岩开展了详细的矿物学和全岩主、微量元素及Sr-Nd-Pb同位素研究,以揭示其地幔源区特征和岩浆成因。涠洲岛玄武岩主要为碱性玄武岩,在岩浆上升过程,几乎未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经历了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轻稀土(LREE)富集、重稀土(HREE)亏损,轻、重稀土强烈分馏((La/Yb)N=14.42~28.64),Nb、Ta明显正异常,显示出与洋岛玄武岩(OIB)相似的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特征。Sr-Nd-Pb同位素比值变化较均一,且呈现出亏损地幔端元(DM)与富集地幔端元(EM2)的二元混合趋势。其中,EM2端元可能源于海南地幔柱。Sr/Sr*(1.21~2.36)和Eu/Eu*(1.01~1.11)正异常,指示源区存在再循环辉长岩洋壳组分。结合已有的地震层析成像结果和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得出南海及周缘地区的晚新生代玄武岩的形成受控于海南地幔柱。伴随着海南地幔柱的上升,再循环的辉长岩洋壳经部分熔融与地幔橄榄岩反应生成石榴石辉石岩(贫硅辉石岩),石榴石辉石岩和未反应的地幔橄榄岩混合部分熔融形成涠洲岛玄武岩。

  相似文献   

20.
广西北海涠洲岛(含斜阳岛)是我国最大的第四纪火山岩海岛,岛内出露中更新世(Q2)溢流相玄武质火山岩、晚更新世(Q3)空落一沉积相沉火山碎屑岩和全新世(Q4)爆发一溢流相玄武质火山岩,其中中更新世为玄武岩,全新世多为碧玄岩或苦橄质碧玄岩。两者比较,前者相对高SiO2、低MgO;后者相对高MgO、低SiO2。在地球化学上,这些玄武质火山岩均属无Eu异常的轻稀土元素富集和无Nb异常的强不相容元素富集类型,较之原始地幔和N—MORB具较低的Th/La值(0.04~0.28)、La/Nb值(0.52~0.91)、Rb/Nb值(0.45~1.09)、^87Sr/86 Sr值(0.70352~0.70443)以及较高的eNd值( 3.2~ 5.2)。上述特征说明,晚更新世火山岩经历了以橄榄石和斜长石为主的分离结晶,全新世火山岩则代表了部分熔融形成的原生岩浆,同化混染作用对这两种岩浆演化的影响程度很低。根据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示踪可知,涠洲岛地区火山岩的源区类似于洋岛,其岩浆来自更深的软流圈,且无大陆岩石圈组分的卷入。为此进一步推测,我国雷琼和北部湾地区深部存在一个从属于南海盆地地幔热柱的亚热柱,该亚热柱的活动一直持续到全新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