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平原区地下水水质监测网优化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分析了北京地下水水质监测和水质变化的历史和现状。应用DRASTIC评价方法对平原区进行了易污性评价并获得易污性分区图。叠加地下水易污性分区图、地下水价值分区图和地下水源保护区图生成地下水保护紧迫性分区图。编制了地下水污染源分布图。合并地下水保护紧迫性分区图和地下水污染源分布图获得地下水污染风险分区图。以地下水污染分区图指导地下水水质监测网的设计,调整地下水水质监测孔的密度。优化后的北京平原共有监测孔538眼(组),其中分层监测井136眼(组),新设计监测孔343眼。结合地区地下水水质年内变化规律调整监测频率。建议浅层极易污染区每年丰枯期各取1次样,其它地区每年枯水期取1次样。承压水每2年在枯水期取1次样。  相似文献   

2.
3.
地下水污染监测网的设计包括取样点在空间上的采样位置和时间上的取样频率这两方面的确定,其目的是为了准确刻画污染羽在含水层中随时间的变化状况。介绍了一种新的基于Delaunay三角形剖分方法用于地下水污染监测网在空间上的去冗余设计。同时,针对Delaunay方法没有考虑含水层参数变化和不能新增必要监测点的缺陷,提出了改进措施。改进的Delaunay方法可以直接与污染物的运移模型耦合,通过获取的含水层参数能够比较好地检验监测网在空间上的去冗余设计效果。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在保证监测精度的基础上,能够找到最优的空间取样位置点,同时与改进前相比,利用该方法得到的地下水污染监测网能更加客观地反映污染物在含水层中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中污染物检测的有监测设置可以通过分析候选样品位置和含水带对污染影响之间的空间关系来设计,该地带的实例位于污染源范围,可能污染迁移带和供水井区。地理信息系统最适应于完成主要的地下水监测网设计的任务,例如计算确定接近候选位置对高污染敏感区距离变量值和通过型利用这些变量确定相关监测值。通过一研究实例,本文勾划出GIS基本测定地下水质监测网设计利用的轮廓,其结果认为GIS分析空间参考数据性能可促进建  相似文献   

5.
6.
介绍一种优化地下水污染监测网的软件--MARO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ROS是首个基于Windows平台利用MicrosoftAccess和MicrosoftExcel开发出来的用于地下水污染监测网优化设计的决策支持系统软件。该软件通过统计分析监测区域有关数据在时空上的相关分析结果,来确定监测网在时间上的取样频率和空间上的分布密度,从而保证以最省的监测费用获得地下水污染物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最全面信息。本文简单地介绍了MAROS的设计原理和模块组成,并对该软件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7.
郭永丽  张文静  滕彦国 《水文》2013,33(4):45-54
以东北地区某石油烃污染场地为例,在充分掌握研究区内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相关污染监测数据的基础上,以最优化监测决策支持系统——MAROS为平台,对研究区内现有地下水污染监测网进行优化设计。在阐述数理统计方法、Delaunay方法以及修正的CES方法原理的基础上。分别对区内单井浓度变化趋势和监测网系统污染物质量的空间矩特征、监测井的冗余性以及单井监测频率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基于MAROS平台优化结果,并结合现有地下水污染监测网中取样点的冗余性、空间分布以及监测频率的有效性的分析,提出了该研究区的地下水污染监测网的优化设计方案并分析了其相关影响因素及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现有地下水污染监测网中可以去除5口监测井,并根据每口井中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及其冗余性调整为一年四次、一年一次、两年一次或不监测,进一步提高区内地下水污染监测网的监测效率、降低监测费用,并对地下水污染防治和修复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9.
崔建国 《水文》1997,(1):42-44
提出了以地下水各离子毫克当量百分数和总硬度的灰色GM(1,1)预测值进行各离子毫克含量(mg/L)的预测方法,结果表明,该预测方法比各离子毫克含量的GM(1,1)预测具有精度高且预测满足地下水电中性原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薛雅贤 《吉林地质》1993,12(1):72-76
通过几种方法预测地下水中各有关离子变化情况,寻求水质演变规律,为管理和保护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徐辉  罗定贵 《地下水》1994,16(3):97-99,106
TM锚固体系是我国铁路系统首家研制开发锚固1860MPa级低松驰钢绞线的预应力锚固体系,本文介绍了它的基本性能与系列锚具的组合应用。  相似文献   

12.
殷秀兰  李圣品 《地质学报》2021,95(5):1356-1365
地下水质动态变化及其趋势研判是区域水资源调配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以全国2007~2017年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网水质数据为基础,结合典型地区的代表性监测组分超标特征及动态趋势,开展了地下水质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地下水监测中以Ⅳ类水质点占比最大,其次为Ⅱ类水质点;Ⅰ~Ⅲ类水质点数量较少,而且占比以降低为主,Ⅳ和Ⅴ类地下水监测点逐渐增加,其中Ⅳ类水质点的比例由40.50%增加至51.45%;全国地下水质主要的超标组分为pH、总硬度、总溶解性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高锰酸钾指数、铁、锰、氟化物、"三氮"。以华北地区、华东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为代表,分析研究典型地区地下水质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地下水位变化较大的地区,地下水质状况随着地下水位变化明显,在地下水位波动较小的地区,地下水质状况也基本上变化较小。研究成果对于科学评价地下水资源、合理制定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防治地下水污染等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明姬  马怀亮 《地下水》1993,15(3):119-120
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水源危机,水资源日益成为不亚于能源和粮食不足的一个严重问题。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化肥农药漫流,许多江河湖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这不仅使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不少水生物受到绝灭的威胁,而且严重的影响到人类的健康。防治地下水水质恶化的技术措施,按其功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质监测在地下水保护和质量守恒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捷克斯洛伐克开展的国家、区域和特殊场地监测项目主要涉及地下水质和区域污染扩散问题相关背景资料的收集。安装有数据自动收集系统的试验监测站,优化了监测方法、监测网的设计和采样技术。捷克斯洛伐克的地下水质监测为密集耕作区相关决策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对捷克斯洛伐克多个地区的浅层脆弱性含水层的时空变化进行了评价,从而为土地利用综合规划和地下水保护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七里沟盆地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分析,研究近年来本区地下水由于受过量开采及工业排放污染物而出现的水质演化趋势,及其内在原因,并进一步探讨处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应用对应分析方法处理地下水质资料,得出研究区地下水具有如下三种类型:(1)低矿化的弱碱性水;(2)相对高矿化的碱性甚至强碱性水;(3)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并由反馈信息得出,现有水质监测点似多了些。根据具体的水质特征,遵照反映不同水环境的监测点应保留、而反映相同或相似水环境的监测点应精简这一原则,对现有水质监测网作了优化分析。新的水质监测点数虽少于原有的,但只要定期的监测,仍能够反映原有水质监测网所能反映的主要信息。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