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二维连续复小波变换识别重力场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陈玉东 《物探与化探》2006,30(2):141-147
利用旋转反投影法由位场一维连续母小波构造出二维连续母小波,同时也给出了位场中适应性非常强的矢量分析母小波和张量分析母小波。在理论模型上(直方棱柱体和球体)进行了二维连续小波变换,估计了场源的尺度指数,通过尺度指数与欧拉结构指数关系式得到场源的欧拉结构指数,由此可以识别出重力场源的类型,成功地实现了重力场源的快速反演。此法实用于重磁资料快速自动化处理、反演与解释。  相似文献   

2.
3.
岩体内裂隙等非连续结构面对岩体的强度及变形等力学特性有着显著的影响,研究岩体裂隙起裂、扩展、相互作用和贯通机制,对工程岩体力学行为的表征和工程性能的评价十分重要。本文基于连续介质力学模型的离散元方法,通过考虑裂隙分布、模型加载条件及其与裂隙产状的关系,建立了一系列裂隙力学计算模型,研究了不同模型裂隙扩展演化特征和岩体破裂机制,分析了岩体裂隙扩展规律及其对岩体破坏路径和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裂隙岩体模型加载条件下的破坏起裂点、最终贯通破坏特征及损伤分布受控于裂隙的产状及其与最大主压应力取向角度大小及围压大小。(2)裂隙弱面走向与最大主压应力取向斜交时,裂隙弱面在加载条件下其端部裂隙扩展、贯通破坏表现比较明显,反之,当裂隙弱面走向与最大主压应力取向一致时,裂隙弱面被动影响裂隙模型内新生裂隙的萌生、扩展和贯通模式,自身未出现新的扩展破坏。(3)裂隙数目的增多和围压的增大会显著增加模型内部剪切裂缝的数量和模型破坏后的破碎程度,模型内部的损伤区域主要围绕破裂面呈滑移线型交叉分布,非破裂面区域损伤呈条带状X型分布。(4)裂隙弱面走向与最大主压应力取向斜交时,裂隙对岩体模型强度的弱化程度高于裂隙弱面走向与最大主压应力取向一致的情况,而裂隙模型破坏后的残余强度则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4.
5.
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仪——划时代的技术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素萍 《岩矿测试》2005,24(1):文后I-文后I
原子吸收光谱仪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成为微量和痕量分析的重要常规设备,其在理化分析实验室的普及程度居于原子光谱分析仪器的首位。  相似文献   

6.
钻井施工中,拆装钻杆需中止钻井液循环,但钻井液循环中止会导致孔内岩屑下沉、钻井液当量循环密度浮动变化,进而影响孔内安全。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钻井液不间断循环钻井技术的构想被提出。通过连续循环系统或连续循环接头进行钻井液分流,避开钻杆拆装部分,维持井内的钻井液循环,稳定钻井液当量循环密度。针对该技术原理,提出了一种自动化的钻井液不间断循环井口设备,通过背钳、自动钻井液切换系统和传扭动力卡瓦的配合,可实现钻井中拆卸、接装单根时钻井液不间断循环,有效避免因钻井液静置、沉砂过多导致的钻孔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7.
量子重力仪是近30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绝对重力仪,目前对该新型重力仪的研究已进入小型化和实用化阶段.国内外基于量子重力仪的地球科学研究发展较快,应用研究包括火山活动监测、海洋绝对重力测绘和航空绝对重力测量等.由浙江省量子精密测量重点实验室研制的ZAG-E型量子重力仪具有体积小、易搬运和稳定性高等优点,其绝对重力测量精确度可以达到10 μGal.基于该量子重力仪,开展了地震台连续绝对重力测量的相关研究,着重介绍了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燕子沟地震台进行的连续绝对重力测量,该研究有助于构建该地区的重力基准和分析地质地形构造以及地质活动所带来的影响.基于量子重力仪的精密重力测量为地球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技术手段,同时也提供了可靠的基础绝对重力数据.未来,量子重力仪有望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地球物理和地表绝对重力测绘等地球科学领域.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地模拟连续介质向非连续介质的转化,发展了一种拉格朗日元方法、变形体离散元方法及虚拟裂纹模型耦合且考虑四边形单元沿对角线开裂的连续—非连续方法。利用该方法,模拟了不同围压时含孔洞模型的变形—开裂过程,统计了拉裂缝及剪裂缝区段数目,监测了一些单元的最大主应力。研究结果表明:当围压较小时,初始拉裂缝首先出现在孔洞的顶、底部,然后向模型的上、下端扩展,在初始拉裂缝的左、右两侧的拉应力集中区中产生远场拉裂缝,随后在孔洞的左、右两侧出现剪裂缝,最后,剪裂缝贯穿模型;当围压较大时,远场拉裂缝数量较少,未充分发展,远场拉裂缝与剪裂缝的发展阶段的界限不分明。含孔洞模型的最大承载力的下降是由于孔洞左、右两侧的剪裂缝向外扩展造成的。随着围压的增加,开始出现初始拉裂缝的时步数目增大,初始拉裂缝两侧的远场拉裂缝数目变少、出现变晚。   相似文献   

9.
准确分析隧道挖破坏区的范围对合理确定支护参数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工程意义,主要围绕连续介质分析方法和以有限元-离散元耦合方法(finite element-discrete element coupling method,简称FDEM)为代表的连续-非连续方法开展了隧道围岩破坏区判识方法研究。研究了连续介质分析方法与FDEM识别围岩破坏的判别标准;将岩体划分为弹性的岩石单元和弹塑性的界面单元,基于等效连续模型的思想,推导了界面单元力学参数与岩石单元及岩体单元力学参数的关系表达式,首次建立这两种方法参数取值的联系,解决了连续-非连续方法取值难的问题;对比了两种方法模拟不同岩性、断面铁路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破坏区范围。基于规范中各级围岩的力学参数取值范围,给出了各级围岩下以FDEM中罚参数和断裂能等围岩主要破坏参数的取值范围;FLAC3D为代表的连续介质方法和FDEM两种方法对不同岩性、断面铁路隧道开挖过程模拟结果表明,连续介质方法得出的塑性区和以塑性极限应变得出的破坏区域和连续-非连续方法得出的裂纹扩展区和破坏区在分布范围、形态及破坏形式上基本一致,验证了提出的FDEM围岩破坏参数取值方法...  相似文献   

10.
镁矿石中钙镁的快速连续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栾日坚  丁梅清 《岩矿测试》1999,20(2):139-141145
在一份pH10的氨缓冲溶液中,分别用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和环己二胺四乙酸连续滴定Ca和Mg。方法用于镁矿石中Ca和Mg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值和外检结果一致。测定镁矿石中CaO和MgO12次的RSD分别为〈5%和〈0.30%。  相似文献   

11.
就进一步探讨定向极小集理论(即定向极小映射β^φ)作了,给出并证明了定向极小映射保持和限并和连续格为完全分配格的一个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2.
《地球化学》1972,(3):321-325
铟、铊的测定方法已有很多报导,而同一份试样中铟、铊的连续测定方法还比较少见。我们做了用醋酸异戊酯从不同浓度的氢溴酸介质中连续萃取铟、铊的试验。试验证明:铊在0.5——3N氢溴酸中被定量萃取,而铟在2.5N以下氢溴酸中不被萃取,在  相似文献   

13.
14.
根据连续造斜器的原理和造斜条件,分析了转子灵活性等诸方面影响建续造斜器工作性能及使用效果的主要因素,并相应提出了提高使用效果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17.
应力波在波阻抗连续变化的弹性杆中的演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特征线方法数值模拟计算了应力波在截面或弹性模量连续变化的弹性杆中的反射,同时也讨论了应力波脉冲宽度对反射波波形特征的影响,其结果对桩基测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胡小忠 《矿产与地质》2001,15(Z1):570-574
以广州市内某工程为例,全面阐述连续箱梁混凝土防裂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不连续面渗流与变形耦合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化述了不连续面渗流与变形耦合的复杂机理,指出了不面的渗透系数不仅与变形量有关,而且还与面积接触率、所处的状态以及地质特征等因素有关,还介绍了不连续面渗流与变形耦合的数值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