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电离层延迟是单频GPS地面沉降监测点的最主要误差源,如何削弱该误差的影响是提高单双频混合地面沉降监测系统精度的关键。采用中国广州南沙单双频混合GPS地面沉降监测网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在低纬度地区即使基线较短,电离层延迟对单频GPS监测精度影响仍然较大,影响程度随基线长度增加而增大,而且在时间域上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2、3月份与8、9月份电离层影响较为显著。利用双频点数据从观测值域对单频点电离层延迟误差进行改正,监测精度提高了57%,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面向高精度地面沉降监测的GPS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地面沉降监测的精度需求,提出了在GPS观测中应用高性能软硬件条件,同时延长观测时间的技术方案,以苏锡常地区为例,实现了GPS技术在地面沉降监测工程中的毫米级应用。  相似文献   

3.
地面沉降灾害制约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前地面沉降监测广泛采取水准测量、GPS测量和InSAR技术等方法。为有效解决不同技术方法在精度、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上的缺陷,综合其优点,本文提出了对InSAR、水准及GPS数据进行精密处理和高效融合的理论方法,获取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地面沉降监测成果。以广州南沙试验区数据实例验证了理论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GPS用于天津市地面沉降监测的方案,通过GPS监测数据与水准测量结果对比分析,说明了两者地面沉降趋势的一致性,GPS用于地面沉降监测可以逐步取代传统水准观测。  相似文献   

5.
随着地下水和矿物质过度开采,一些城市和地区出现了大面积地面沉降,因此建立地面沉降监测网掌握沉降信息与规律颇为重要。采用GPS技术监测地面沉降相对于常规水准测量方法具有工作量小、快捷方便、实时监测等优点。但GPS监测网测高的精度与可靠性,能够发现多大的沉降量,网形结构、基准点的选择等诸多问题都需进一步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北京东部区域地面沉降监测项目的主要工作,重点阐述了GPS技术在区域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包括监测网布测、数据处理和沉降分析,最后总结了应用GPS监测地面沉降变化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GPS技术在矿区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新疆某矿区的沉降监测项目,采用GPS技术建立GPS沉降监测网和数据处理方案,经过多期观测数据处理表明,采用GPS技术进行矿区地面沉降监测可获得mm级的高程精度,满足了实际变形监测的要求,可为同类测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西安地面沉降与地裂缝GPS监测网的设计与实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针对GPS用于地面沉降监测的有关技术问题,结合西安地面沉降与地裂缝GPS监测,提出并研究了在西安布设建立GPS地面沉降,地裂缝监测网的有关技术和实现的技术方法,并在实际中取得了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利用GPS监测地面沉降的精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了监测天津地区的地面沉降,配合精密水准测量,1995年布设了一个GPS监测网,每年的10-11月进行一次精密GPS测量,并与同期进行的精密水准复测的垂直形变结果进行比较研究。根据1995-2004连续十年GPS大地高与精密水准测量观测数据对比研究,验证了GPS监测地面沉降的精度,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证了GPS大地高变化完全可以像精密水准测量一样高精度获取水准测量点的沉降值,从而得出在地面沉降监测中GPS测量可用于监测地面沉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针对江苏省是长三角地区地面沉降比较严重的地区,InSAR技术作为最有效的地表形变监测手段,曾被用来获取江苏局地的地面沉降信息,但用于全省域监测尚无先例的现状。该文介绍了利用时间序列InSAR技术开展江苏全省地面沉降监测的方法和成果,提出了适用于区域级和国家级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形变监测的技术方法,给出了基于ALOS PALSAR影像和RADARSAT-2影像的江苏全省2007-2011年及2012-2015年2个时段的地面沉降监测成果,利用江苏省CORS站数据,对InSAR获取的地面沉降速率进行了精度评价。结果表明,2个时段的InSAR监测结果的精度分别为3.8(mm·a^-1)和4.0(mm·a^-1)。最后对2个时段的全省地面沉降的时空分布、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InSAR监测成果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