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范龙  翟国君  白鸽 《测绘学报》2011,(Z1):95-99
针对相位率值的特点,引入抗差最小二乘估计进行速度计算,根据IGGⅢ方案选取合适的等价权因子来降低存在小周跳影响的观测值对结果的贡献,利用航空飞行实验的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抗差后的速度仍可保持在mm/s的量级。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灰色模型理论利用最小二乘估计建模不能抵制粗差的特点,将抗差估计理论应用到灰色模型的参数估计中。针对抗差估计未顾及系数矩阵受粗差影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型抗差估计的卫星钟预报灰色模型,并利用IGS的GPS卫星钟数据进行了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改进型抗差估计建立的灰色模型在抵制粗差,尤其是超大粗差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据抗差估计理论,编制抗差估计IGG法的计算程序并用于水准网粗差探测和平差计算。通过对高差观测值附加粗差制订不同的计算方案。分别用经典最小二乘估计与抗差估计两种方法对各个方案进行粗差探测和平差计算。  相似文献   

4.
抗差估计具有较好的抗拒异常观测值及粗差的能力,而最小二乘配置又能较好地处理系统误差,本文结合两者的优点,利用抗差最小二乘配置对数字化地图进行几何纠正,其中对协方差函数采用抗差拟合,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实验证明在GIS数据处理的扫描数字化地图几何纠正中,抗差最小二乘配置在抗拒异常值和处理系统误差方面优于单纯的最小二乘估计和单纯的最小二乘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确保不同期观测GPS网平差结果的正确性,必须考虑观测粗差、基准位移以及不同期观测间系统偏差对参数结果的影响。通过附加尺度和方位的函数模型,将基准位移、系统偏差统一看成"观测粗差",通过抗差估计来控制其对参数的影响。最后通过固定基准的最小二乘、抗差最小二乘、自适应序贯平差和抗差自适应序贯平差计算了一实测GPS网,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测量数据处理时,经典的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对数据的粗差敏感度非常高,抗差效果较差.针对这个问题,学界提出了抗差估计的概念.本文对一种广义极大似然估计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通过一个算例对最小二乘和抗差估计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证明,比较数据在存在粗差时,以广义极大似然估计为代表的抗差技术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对抗差估计及其迭代初值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且针对不同估计方法所得到的迭代初值,利用Matlab对其进行模拟数据实验,对其"抗差性"进行比较,结合模拟结果选取"抗差性"较好的迭代初值进行下一步的抗差估计。最后利用某变形监测数据,同时采用最小二乘法和抗差估计两种方法进行比较,验证了抗差估计对粗差的"抗干扰性"。  相似文献   

8.
自适应抗差最小二乘估计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杨元喜 《测绘学报》1996,25(3):206-211
抗差估计与最小二乘估计在相应条件下各具优点。特定的抗差估计极值函数只在特定的污染分布条件下显示其抗差性和优效性。本文研究最小二乘估计,抗差估计以及抗差估计类之间的自适应估计问题。重点讨论了适于测量平差计算的误差分布检验量以及自适应抗差极值函数和权函数的构造与选择,最后人出了自适应抗差最小二科解算积式。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的点云内插DEM算法存在模型误差和点云粗差等问题,提出利用抗差最小二乘配置方法进行DEM内插。该方法可将内插模型误差当作最小二乘配置中的随机信号来处理,并采用基于抗差M估计的协方差函数拟合方法,对粗差数据进行剔除或降权处理,削弱其对协方差函数拟合精度的影响,从而提高DEM内插精度。最后采用三种实验方案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抗差最小二乘配置插值方法具有更高的插值精度。  相似文献   

10.
高铁CPIII高程网作为一种高精度水准网,其平差一般都是通过最小二乘法求取,然而因为最小二乘估计不具备抗粗差的能力,如果测量数据中存在粗差,则计算结果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引入基于Huber函数的M估计进行CPIII高程控制网的粗差探测,并通过给Huber法的调和系数赋予不同的值,来分析调和系数的改变对Huber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减小伪卫星多路径效应误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伪卫星定位技术可以补偿GPS系统本身一些先天不足,然而GPS和伪卫星组合进行定位又带来了新的误差源,伪卫星多路径效应就是误差源之一。针对多路径的产生原理及特点,在经典最小二乘理论的基础上,推求稳健最小二乘估计的权函数,并结合实际观测数据验证了稳健最小二乘法消除多路径误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在GPS/cOMPASS组合差分定位基础上,引入抗差估计方法,通过降权调整合有粗差观测值对定位的影响,利用路测试验,对比RTK的厘米级定位,结果表明:抗差GPS/COMPASS组合实时差分定位优于非抗差定位,平面精度在2.0m左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了均匀分布于澳大利亚的6个IGS跟踪站,用序贯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利用从MGEX下载的最终轨道和钟差产品进行GPS RT-PPP、BDS RT-PPP、GPS+BDS RT-PPP静态测站仿真实时解算,得出所有测站的定位性能数据。实验表明:在澳大利亚地区,GPS RT-PPP和GPS+BDS RT-PPP在E、N方向平均定位精度可以达到5 cm,且在20 min左右即可完成收敛,在U方向平均定位精度可达10 cm,收敛时间为25 min左右;该地区的BDS RT-PPP定位精度低于前两者,在E、N方向平均定位精度可以达到10 cm,且收敛时间约为25 min,在U方向平均定位精度20 cm,收敛时间超过30 min,达到34 min。  相似文献   

14.
桥梁施工控制网的质量是工程施工总体质量的基础。探讨了GPS控制网的方案设计,精度确定及外业布设流程与方法。重点研究了GPS坐标基准的选择与确定,内业数据处理。针对高程数据异常拟合模型参数估计,提出了两步抗差估计GPS高程拟合方法,有效地保证了似大地水准拟合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石越 《北京测绘》2014,(5):134-135
介绍了近代平差理论的稳健估计方法,编制稳健估计方法的程序,并通过实例验证,与最小二乘估计进行比较,表明稳健估计在水准网粗差探测和平差计算中优于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并且能够定位粗差,从而进行消除或者减弱,得到较为干净的观测值。因此,稳健估计方法应用于测量平差具有一定的抵抗粗差的能力,从而可以提高数据处理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附不等式约束平差能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种知识和信息,因而越来越得到关注,它在GPS数据处理、变形监测及方差估计等领域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外对附不等式约束平差问题进行大量研究,文中主要综述附不等式约束平差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统介绍附不等式约束平差的理论,同时探讨附不等式约束平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刘庄矿业有限公司首采面地表移动观测站的高程连接测量和第一次全面观测,设计了首采面地表移动站的三等水准控制网,利用抗差估计模型剔除粗差,结合最小二乘估计模型对观测结果进行了处理,并从精度、可靠性和置信度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为以后采集各个阶段的地表移动数据,求出参数并且得出结论提供有效的基础数据,从而为刘庄矿的后期采煤提供有效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8.
分析指出了在总体最小二乘解下,含有多列独立变量的(以下简称为多变量)变量含误差(errors-invariables,EIV)模型,其各列变量的改正数受对应的参数估值与观测向量先验精度的联合影响,参数估值与观测向量先验精度的乘积越大,则该列变量的改正数越大。因此,现有稳健总体最小二乘方法采用同一个单位权中误差对多变量EIV模型进行降权处理时,会优先对模型中的某一列变量进行降权处理,从而造成平差结果不合理甚至错误,称之为虚假稳健估计现象。鉴于此,提出了多变量稳健总体最小二乘平差方法,并导出了相应的参数估计与精度评定公式。该方法对含有粗差的多变量EIV模型的各列独立变量分别进行降权处理,从而避免虚假稳健估计现象的发生。仿真算例结果表明,当观测值含有粗差时,该方法能够有效避免虚假稳健估计现象的发生,并能够定位出粗差所对应的误差方程;相较于总体最小二乘和稳健最小二乘方法,该方法的参数估计结果更接近真值。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基于空间插值和时间序列上的插值补全形变缺失数据的方法在空间点位分布稀疏、观测值连续缺失以及含有粗差的情况下插补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抗差Kriged Kalman Filter的形变缺失数据插补方法。该方法是一种时空插值的算法,在空间点位分布稀疏时考虑时间上的相关性,在时间上出现连续缺失时考虑其他点位对插补点的影响,以提高插补缺失数据的精度。又将抗差估计融合到Kriged Kalman Filter中以抵抗形变数据中粗差对插补精度的影响。利用模拟数据及天津GPS地面沉降数据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该法考虑了监测点的时空相关性以及具有抗差性能,使得插补结果在空间点位稀疏、连续缺失或具有粗差的情况下都具有较高的插补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