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河道横断面图绘制是日常工程测量的基本任务之一,本文结合实践阐述了利用Visual LISP集成开发环境,实现AutoCAD与已有断面数据通讯,快速批量自动绘制河道横断面图。  相似文献   

2.
利用Voronoi图和Delaunay三角结构实施自动综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宝康 《地图》1998,(3):19-23
一、简介在开发一个可操作的自动综合方法过程中,除了缺少综合理论,传统地图综合的主观性又难以形成格式化的规则外,由计算机进行相关的地理结构分析作出综合决策,其技术难度也是同样重要的障碍。在很多情况下,作出综合决策不仅需要目标对象的信息,而且还要提供有关限制目标行为的环境(如相邻)信息。例如,如果一组对象形成了一种有意义的图案(规则),那么在综合过程中,对集合中任何一个成员进行处理时,它们应该被视为一个整体。对象的移动以及聚集或消失,受周围对象的限制,移动一个对象不应使它撞上另一对象。如果两个对象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autoCAD图形数据的拓扑算法和LISP程序思路,可以快速地用单线数字化道路中心线.程序通过搜寻交通网络中每个独立的最小多边形.自动生成双线符号的道路图。  相似文献   

4.
农用地分等省级汇总中等别图的自动制图综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湖北省农用地分等汇总项目的实践,阐述了Arc/Info环境下的农用地等别图省级汇总过程中专题要素的制图综合方案。  相似文献   

5.
以河系、地貌及点群目标为例,建立了一个基于图论、分形学和计算几何的完整的结构化制图综合理论体系,并提供了有序化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AutoCAD环境下数字化测图教学软件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论述基于AutoCAD2000环境下开发一套适合教学的数字化绘图软件的具体思路和方法,将研制出的数字化测图教学内容相配套的简单实用的教学软件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沫  李树军  金绍华 《测绘科学》2016,41(10):176-180
针对水深自动综合问题,该文在满足水深综合的特殊要求并保持综合前后水深分布空间一致性的基础上,利用Voronoi图工具,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建立了相应的综合规则和控制流程,设计了一种中心内缩综合元的水深自动综合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在保证水深综合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流程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8.
齐永良  周荣 《北京测绘》2013,(2):71-74,61
城市地下管网综合图的质量隐患,作业人员俗称作业雷区。简单分为以下4类:第一类是地下管网综合图中地形要素制造的雷区。第二类是地下管网综合图中地下管线要素制造的雷区。第三类是地下管网综合图中人为"粗差"因素制造的雷区。第四类是地下管网综合图中自然因素制造的雷区。  相似文献   

9.
于冬梅  张力果 《地图》2000,(2):4-6,11
用地图语言表达一个区域的各主要方面的建设成就及其潜在优势 ,并为今后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开展编制新型的区域综合地图集的工作 ,已是当今各级领导和地图界人士比较关注的重要课题。先行的《深圳市地图集》(1998)、《上海市地图集》(1998) ,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并在实际工作中成为重要的工具书。上海市常务副市长陈良宇认为 :“《上海市地图集》是一部成功的有实用价值的作品 ,是上海近期重要的文件工程建设的成果 ,将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也为中外人士了解上海、关心上海提供翔实的资料。”这说明区域…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图作为一种典型的专题地图,其综合是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的一部分,所以研究土地利用图综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土地利用图空间上全覆盖、无重叠以及语义上层次化的特点决定了土地利用图的综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土地利用图的综合过程大致可以分为预处理、图形简化、狭长图斑线化、小图斑综合(聚合和融合)以及综合质量评价等几个步骤,结合实际工作对各个步骤进行详细的阐述,结果证明文中采用的方法基本能够实现土地利用图的自动综合,并且综合结果能够满足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各种预测模型的优势互补,提高沉降预测精度,分析单项沉降预测模型各自的特点,将组合预测方法应用到高速铁路沉降变形预测分析中;介绍组合预测基本方法和常用的定权方法,提出模型建立的步骤和具体原则,研究出一种变权最优预测的方法。通过工程实例验证表明,该组合方法预测精度较高,拟合能力更强,可作为高速铁路的沉降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高铁基础设施安全监测的信息化水平,实现监测超标预警的实时性,研究实现高铁基础设施安全监测管理系统。利用ArcScan进行影像矢量化和属性数据录入,系统业务数据库采用Oracle 11g,并在其中建立基于ArcSDE的空间数据库,通过ArcGIS Sever发布地图服务。系统采用B/S体系结构,利用WebSocket技术实现服务器端和浏览器端的实时通信,调用ArcGIS API for JavaScript完成了系统GIS模块功能。通过在试验工程中的应用表明,系统实用性强,提高高铁基础设施安全监测的信息化水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轨道中长波平顺性参数的计算方法是高速铁路轨道精测与精调的核心技术,现有的中长波平顺性参数计算多采用以轨道点法向偏移量代替矢距差(即设计矢距与实测矢距之差)的近似计算方法。由于该算法忽略实测弦线端点偏差的影响,导致轨道实测轨向(高低)计算结果与严密算法计算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鉴于现有近似算法存在准确度低的缺点,文中在现有近似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算法,并通过对轨道实测坐标数据的计算和对比,验证改进算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并提高高铁轨道中长波平顺性参数计算结果的准确度,可为高速铁路轨道精测与精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铁路轨道控制网精密测量数据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东卫 《测绘科学》2013,38(1):118-121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建设需要布设高精度的轨道控制网(CPIII),要求相邻点平面相对精度优于1mm,同精度复测较差优于3mm。本文针对轨道控制网测量工程的特点,提出一种适合轨道控制网精密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并采用国内某客专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能有效提高轨道控制网的平差精度、可靠性和计算效能。  相似文献   

15.
彭海峰  邹浜  杨玉堂 《测绘工程》2015,(2):65-68,74
基于导线环网的传统高速铁路隧道洞内CPⅡ平面网建网方法存在控制点标志易被破坏,观测时受隧道侧壁旁折光影响严重和点位精度不均匀等缺点。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的高铁隧道洞内CPⅡ平面网建网新方法。理论和实践证明,新方法不仅能有效克服传统方法的不足,而且在提高测量效率和测量精度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胡静  金晓斌  丁宁  周寅康 《测绘科学》2013,38(1):166-167
本文根据复垦利用流程及复垦业务功能需求,结合组件式GIS集成开发技术,基于VS2008与Arc En-gine平台,采用SQL Server 2005数据库设计并开发了高速铁路大临设施用地复垦利用辅助决策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复垦方向优化过程的自动分析、复垦利用参数的动态设定、复垦工程量及投资的自动计算,并在京沪高铁江阴制梁场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传统断面测量内业数据处理的不足,提出了在CASS环境中利用LISP语言进行二次开发,实现断面数据和断面图的自动化生成,极大地提高了断面测量内业数据处理的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基于马尔科夫链修正的遗传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GA-BP-MC),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初始化BP神经网络权值和阈值,初步建立G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合马尔科夫链的无后效性修正模型预测值,形成高精度GA-BP-MC神经网络变形预测模型。结合高铁桥墩沉降数据,分别与BP神经网络、G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19.
高质量的隧道衬砌平整度不但对二衬防水施工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也是保证隧道线型、结构受力均匀及运营期防水系统持久有效的重要条件之一。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近代广泛应用于隧道工程的一种集光、机、电及信息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测量技术,得益于其现场海量点云的快速采集和分析能力,为隧道表面的平整度检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实施手段。本文将重点介绍在德庆隧道将高密度的三维激光扫描点云与隧道三维设计及计算机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实现高精度、无遗漏及可视化的隧道内表面平整度检测实践。  相似文献   

20.
高速铁路轨道必须保持高平顺性、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这直接关系到高速列车高速、安全且平稳运行。高速铁路轨道测量至少包括控制测量、线路测量和变形测量等工作。传统高速铁路轨道测量方法存在测量周期长、维护成本高、检测效率低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多传感器组合的高速铁路轨道测量方法,并研制了相应的轨道测量系统。本文详细介绍了其主要构成和方法流程,并在实际高速铁路轨道精调工程中进行了应用示范。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轨道路基变形监测和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绝对测量与相对测量的一体化,其轨道横向偏差精度2 mm、垂向偏差精度2 mm,变形点水平方向精度1 mm、垂直方向精度1.5 mm,显著提高了测量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