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引言2003年6月9日凌晨,孙吴县遭受了历史罕见的霜冻灾害,全县11个乡镇的8.55×103hm2作物受灾,占总播种面积的21.8%。霜冻主要出现在山区河套,背阴坡及低洼地块灾害严重。孙吴本站6月9日最低气温为1.3℃,地面最低温度为-0.2℃。2冻害成因2.1前期背景入春以来,孙吴县连续几个月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春季(3~5月)总降水量为47.1mm,比历年少36.1%;平均气温为4.2℃,比历年高2.7℃。孙吴县2003年春季气温、降水情况(见表1)。截止到6月上旬,全县各地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旱象。致使土壤含水量少,土壤热容量小,降温速度快,是此次冻害发生的一个重要原…  相似文献   

2.
连州市99.12低温霜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12月中下旬,连州市出现了近年少见、持续6天的低温霜、冰冻天气,过程最低气温市区-3.4℃,山区-8℃,出现于12月23日。长低温冻害天气对连州的农业、林业、养殖业、果木、蔬菜等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根据且末气象站1971-2012年冬季逐日气温资料,通过对冬季极端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10℃负积温、最低气温≤-18℃日数、≥1cm积雪持续日数等冻害气象因子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红枣综合冻害指数,并采用线性回归,man-kendall检验和小波分析方法对综合冻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冻害指数数值越小,冻害越严重;确定综合冻害指数≤-1.0时为红枣出现冻害的临界指标;冻害指数在1977年前后出现了一次增大突变;预测2013年红枣受冻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4.
1994年早春出现的低温天气,使南召17.5%种植面积的小麦遭受冻害.1 冻害原因1.1 春性品种面积较大1994~1995年度,南召春性品种种植面积占全县小麦总种植面积的57.8%.由于春性品种抗寒能力差,早春遇到低温天气,极易受冻害.统计结果表明,绵阳系列、铁河1号、豫麦18等春性品种均受到不同程度冻害;南召麦2号、矮丰3号、郑州8327等冬性、半冬性品种基本未受到冻害.因此,春  相似文献   

5.
文章将春季日最低气温≤0℃、≤-2℃、≤-4℃和秋季日最低气温≤2℃、≤0℃、≤-2℃3个温度指标,分别定义为春季和秋季葡萄冻害的轻度、中度、重度3个冻害强度等级指标;按照3种冻害强度指标,对1981—2010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的日最低气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81—2010年春、秋季葡萄发生冻害的频率约2a一次,从年代上看出,灾害频率呈下降趋势,从受灾程度分析,2006—2010年春季冻害出现了6次,秋季4次,受灾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从气候背景、小麦不同发育阶段、小麦品种、栽培条件、土质条件等方面分析了1993年4月11日郸城县出现的小麦晚霜冻害.找出了受冻严重的原因,提出在今后农业生产中减轻冻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士进 《气象》1986,12(10):37-37
胶州大白菜人称“胶白”,是我国蔬菜中的名产。它不仅品质好,营养丰富,而且产量也很高。为了使胶白既丰产也丰收,我们对胶白冻害及其适宜收获期的气候条件分析如下。 一、胶白受冻害的气象指标 根据胶白的生物学特性,对比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发现,其冻害基本有以下三种类型。 1.干冷型 本型是指单纯由于低温而造成的冻害。 当日最低气温T_m≤-3℃时,就会使胶白产生轻微的冻害;但日平均气温≥0℃时,胶白白天又可恢复正常生长。当日最低气温T_m≤-5℃时,就会使胶白产生轻冻害。如果连续两天出现日最低气温T_m≤-5℃或一天T_m≤-7℃时,则会使胶白产生重冻害。以上数据可作为胶白干冷型冻害的温度指标。 2.湿冷型 本型是指降雨和降温两者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冻害。 当雨或雨夹雪降落在菜叶上,流到菜心里,由于低温使整个白菜株上结一层透明状或乳白色的冰层,似灌上一层白蜡,故也称“灌蜡”冻害型。出现这种冻害型往往是雨凇天气,且雨量较大,同时出现低温。困此,我们把日雨量R≥2mm、T_m≤  相似文献   

8.
高寒山区小麦地膜覆盖的增产效应张玲李成勋姬长献(栾川县气象局·47150)栾川县地处伏牛山之腹,海拔900~1350m的高寒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平均气温9℃,无霜期150d,年日照1900h。小麦9月底播种到7月初才成熟,生育期270d。由于...  相似文献   

9.
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奉新县1991年12月29日出现了严寒冰冻天气,极端最低气温达-15.8℃,地面最低温度达-19.7℃,为全省最低值,柑桔造成了严重冻害.1 冻害特点及灾情调查这次严寒冰冻天气的特点是:降温幅度大,低温维持时间长,冰冻期天气复杂.  相似文献   

10.
秋冬大白菜生产是解决贵州冬春叶菜淡季供应的关键,受冬季低温雨雪天气的影响,冻害制约着秋冬种反季节大白菜的品质和产量。研究贵州秋冬种大白菜低温冻害指标,可为大白菜低温冻害的灾害预警、种植区划和反季节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试验研究以贵州省普遍种植的大白菜品种"鲁白六号"为试验材料,在莲座期将其置于人工气候室,设置5个不同的恒定低温,根据自然条件下低温天气过程气温日变化规律设定4个动态低温变化,分别进行低温胁迫处理,探讨冻害与低温强度及其持续时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大白菜低温冻害指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秋冬种反季节大白菜莲座期长时间低温冻害临界温度是-4℃,持续时间为10 h。动态低温轻度冻害指标是日最低气温-2~0℃,持续时间2 d以上;动态低温中度冻害指标是日最低气温-4~-2℃,持续时间1-2 d;动态低温重度冻害指标是日最低气温-4~-2℃,持续时间2-3 d;动态低温极重冻害指标是日最低气温-6~-4℃,持续时间2 d以上。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20年4月延安市国家气象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苹果发育期观测及冻害资料,对2020年春季延安两次苹果花期冻害过程的气象条件、果树条件、冻害程度进行分析,评估防御措施。结果表明:2019年11月—2020年3月气温持续偏高,导致苹果树花期提前了7~10 d,增加了果树花期冻害的风险。4月10—13日、20—25日两次冻害过程均受强冷空气侵袭,其中4月10—13日极端最低气温(Tmin)全市为-5.4~-0.5 ℃,Tmin≤-2 ℃最长持续了19 h,Tmin≤-5 ℃持续了3 h;4月20—25日极端最低气温全市为-7.8~-2.0 ℃,Tmin≤-2 ℃最长持续了25 h,Tmin≤-5 ℃持续了5 h。相比较4月10—13日的冻害过程,20—25日的冻害过程中冷空气持续的时间更长、强度更强、影响范围更广。4月10—13日冻害过程中,延安果区从北到南处于现蕾至初花期,而4月20—25日冻害过程中,延安大部分果区处于盛花至落花坐果期,果树的抗冻能力更弱。两次冻害过程中,延安市气象部门提早预判,精细服务,与各相关部门联合防御,使得实际灾害程度低于不采取防御措施的受冻程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014年阿勒泰地区沙棘萌动期—开花期—坐果期跟踪观测和历年发育期、冻害调查,发现2014年阿勒泰地区沙棘发育期较历年明显偏早10天左右,且花期遭遇轻度冻害。通过对有记录以来的气候资料分析确定阿勒泰地区大部分地方沙棘花期在4月20日以后,其中,青河在5月1日以后。本文将2014年4-5月气温与历年同期气温相比较,发现2014年4月气温存在前期高,后期低,且回升趋势和历年趋势相反的异常现象。进一步分析1954-2014年4月21日-5月15日之间的5县一市-5℃、-4℃、-3℃以下最低气温发生概率,结合2014年花期冻害程度,发现沙棘花期冻害率与最低气温和其降幅成正相关,其冻害率均在20%以下,确定阿勒泰地区沙棘花期冻害指标为-4℃。这为沙棘花期冻害预警、产量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牟县2005年度冬小麦发生了冬前冻害。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播种期出现了连阴雨,造成小麦迟播且播种质量差;播种后,气温异常偏高后又骤降,变化幅度大;一直无有效降水,土壤墒情差是造成小麦冬前冻害的主要原因。针对小麦出现的冻害提出了防止和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利用吉木乃县1961-2010年的积温和小麦产量资料,对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10℃的初日、终日、初终间日数、积温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运用相关分析法探讨了生长期积温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吉木乃县的积温变化是明显的,积温显著增多,≥0℃积温变率为83.7℃/10a,≥10℃积温变率为57.5℃/10a;稳定通过0℃和10℃界限温度初日提前、终日推后,初终间日数均呈增加的趋势。春夏季积温与春小麦产量的相关关系显著,当0℃积温距平每增加1℃时,小麦产量将增加0.15%;当10℃积温距平每增加1℃时,产量将增加0.12% 。积温变化使小麦冻害减轻,但干旱、干热风危害加大。  相似文献   

15.
利用吉木乃县1961-2010年的积温和小麦产量资料,对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10℃的初日、终日、初终间日数、积温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运用相关分析法探讨了生长期积温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吉木乃县的积温变化是明显的,积温显著增多,≥0℃积温变率为83.7℃/10a,≥10℃积温变率为57.5℃/10a;稳定通过0℃和10℃界限温度初日提前、终日推后,初终间日数均呈增加的趋势。春夏季积温与春小麦产量的相关关系显著,当0℃积温距平每增加1℃时,小麦产量将增加0.15%;当10℃积温距平每增加1℃时,产量将增加0.12% 。积温变化使小麦冻害减轻,但干旱、干热风危害加大。  相似文献   

16.
利用河北省中部地区“寿光五代”日光温室内外气象资料和番茄生长发育资料,采用回归分析、小波变换及突变检验方法,分析了冀中地区“寿光五代”温室的增温效果,建立了不同天气状况下温室内外最低气温回归模型,确定了不同等级番茄冻害温室外最低温度指标,并分析了历年达到冻害指标日数的时间分布及多尺度周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晴天、多云和阴天天气状况下,温室内日最低气温随外界日最低气温变化而变化,二次曲线拟合最优,相关系数分别为0.896、0.895和0.414;晴天、多云和阴天时番茄重度冻害指标分别为TD(室外日最低温度) ≤-15.0 ℃、TD≤-17.5 ℃、TD≤-16.5 ℃;晴天、多云和阴天时番茄中度冻害指标分别为-15 ℃<TD≤-13.0 ℃、-17.5 ℃<TD≤-14.5 ℃、16.5 ℃<TD≤-14.0 ℃,晴天、多云和阴天时番茄轻度冻害指标分别为-13.0 ℃<TD≤-8.5 ℃、-14.0 ℃<TD≤-9.5 ℃、-14.5 ℃<TD≤-9.0 ℃。冻害发生日数年均42.0 d,重度冻害发生日数平均为3.6 d,发生时段主要集中在12月上旬至2月下旬,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2010年呈持续下降趋势,且在1986年发生突变;达到重度冻害指标日数存在7 a、15 a震荡周期,达到中度冻害日数存在5 a、10 a和20 a震荡周期,达到轻度冻害日数存在10 a和18 a周期;根据温室外天气条件将冻害分为三种类型:晴冷型、寡照型和混合型,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冀中地区不同类型冻害日数分别为12.0 d、22.0 d和36.0 d,分别占总日数的17.1 %、31.4 %和51.4 %。  相似文献   

17.
中牟县2005年度冬小麦发生了冬前冻害.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播种期出现了连阴雨,造成小麦迟播且播种质量差;播种后,气温异常偏高后又骤降,变化幅度大;一直无有效降水,土壤墒情差是造成小麦冬前冻害的主要原因.针对小麦出现的冻害提出了防止和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99年 12月 2 0~ 2 3日 ,南阳市出现≤ - 10℃的低温天气 ,最低的镇平县达到 - 13.7℃。低温天气不仅对小麦和蔬菜造成一定的冻害 ,而且给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 ,做好低温天气的成因分析 ,对于提高预报质量和防灾减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低温出现的时间统计了南阳市 1970~ 1999年气象资料 ,结果发现 ,低温天气最早出现的时间是 12月 9日 (1975年 ) ,最晚是 2月 2 0日 (1985年 )。因此 ,12月上旬至次年 2月中旬是南阳市低温的发生时间。2 低温天气的成因分析低温前 1~ 2天的高空天气形势有两类 :第一类是亚洲盛行强的经向环…  相似文献   

19.
话霜冻     
霜冻是指气温突然下降到低于作物生长的最低温度以下造成的冻害现象,群众叫“黑霜”。我县晚霜日期平均出现在三月二十八日,最早三月二十三日可结束,最迟三月十八日结束。渭河川道一带是历年晚霜冻害最严重的地区,正如群众说的,“积雪高山,霜打平川”。晚霜冻害是小麦的主要威胁之一。三月底到四月上旬为小麦拔节期,最易受晚霜的冻害,特别是冬春雨雪少有干旱的年份,危害比较严重,二十年中62年、69年、70  相似文献   

20.
香蕉是热带果树,喜温畏寒。据观测研究,影响广西香蕉越冬的气象灾害是霜冻和平流寒害。出现日最低气温≤4.0°的霜冻天气,香蕉叶片开始受冻害,气温越低,受害越重。日最低气温≤0℃,冻害严重。当出现日均温≤8.0℃、过程最低气温≤5.5℃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