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东白垩纪鸭嘴龙类恐龙蛋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浙江天台白垩纪地层中最常见的蛋化石类型之一是赤城山组地层(锆石U-Pb法同位素年龄约92Ma)的树枝树枝蛋(Dendroolithus dendriticus)。对比河南西峡含恐龙胚胎的蛋化石,确定其为鸭嘴龙类(Hadrosaurs)恐龙所产。鸭嘴龙类恐龙在系统分类上归鸟脚亚目(Ornithopoda Marsh,1881)鸭嘴龙超科(Hadrosauroidea Cope,1869)鸭嘴龙科(Hadrosauridae Cope,1869),建议树枝蛋化石也相应归入圆形蛋化石亚目(Spheroolithineae账oosubord.nov.)树枝蛋化石超科(Dendroolithoidea oosuperfam.nov.)树枝蛋化石科(Dendroolithidae Zhaoand Li 1988),以便对应研究。从已知的鸭嘴龙类恐龙产蛋尺寸推算,浙江天台的树枝树枝蛋(Dendroolithus dendriticus)为身长不超过7m的恐龙所产,个体大小类似东北一蒙古发现的萨哈林日本龙(Nipponosaurus sachaIinensis)、李氏黑龙江龙(Amurosaurus riabinini)和姜氏巴克龙(Bactrosaurus johnsoni)。该蛋在巢穴里,无序放置,至少3层,常超过20枚,蛋壳具韧性,重力作用下呈扁球形。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首次在山东青岛莱西地区晚白垩世红土崖组发现的恐龙蛋化石, 蛋化石呈圆形, 其直径为11 cm, 蛋壳的显微构造研究表明, 它属于树枝蛋类, 可能为镰刀龙类恐龙所产.沉积环境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 该时期研究区主要为河道—河漫滩沉积环境, 适宜的古气候条件是恐龙蛋孵化的理想地区;同时镰刀龙类蛋的发现, 预示着将来在该地区很有可能发现镰刀类恐龙骨骼化石.  相似文献   

3.
从浙江天台白垩纪蛋化石复原恐龙类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浙江天台盆地白垩纪地层中,已发现了甲龙类及慢龙类等恐龙骨骼化石及数以千计的蛋化石,其中许多为恐龙蛋化石。根据国内外相同类型的蛋化石中迄今已发现的恐龙胚胎化石研究成果,可大致确定其中一部分蛋化石分别是由鸭嘴龙类、巨龙类、慢龙类、盗蛋龙类、伤齿龙类和暴龙类等恐龙所产。并发现鸭嘴龙类、巨龙类和慢龙类的圆形蛋、副圆形蛋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盗蛋龙的长形蛋和伤齿龙的棱柱形蛋较少,暴龙类的巨型长形蛋最少,从而反映了他们各自在生态金字塔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华东白垩纪暴龙类恐龙蛋化石的新发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东地区虽然迄今没有发现可靠的暴龙类恐龙骨骼化石,但近年在浙江天台白垩纪赤城山组地层中发现了白垩纪巨型暴龙类恐龙产的西峡巨型长形蛋(Macroelongatoolithus xixiaensis)化石。因暴龙类恐龙目前在系统分类上被归入兽足亚目(Theropoda)暴龙超科(Tyrannosauroidea)暴龙科(Tyrannosauridae),建议巨型长形蛋化石也可采用相应分类方法,归入长形蛋化石亚目(Elongatoolithineae)巨型长形蛋化石超科(Macroelongatoolithoidea)巨型长形蛋化石科(Macroelongatoolithidae),以便对应研究。这些蛋究竟是哪一种暴龙类恐龙所产?从目前掌握资料分析,在东亚的暴龙类恐龙属种中,冠龙和帝龙个体较小,成年体长分别仅约3m和1.6m,年代更早,分别为约160Ma和130Ma,基本上可以排除在外。鹰龙和分支龙成年体长5m~6m,还不能算巨型暴龙类恐龙。只有体长达10m,甚至更大的特暴龙,似乎最有可能产下这样的巨型长形蛋。但特暴龙迄今已知的化石层位时代为晚白垩世末期的Maastrichtian期(71Ma~65Ma),而浙江的巨型长形蛋的年代则是晚白垩世早期的Turonian期(约92Ma)。这样就存在两种可能,或许是特暴龙的生存年代要上溯到约92Ma,或许这种巨型长形蛋是另一种目前尚不为人知的,生存年代在约92Ma的巨型暴龙类恐龙所产。此外,根据这些蛋化石的外形特征及其在巢穴里的分布方式可以推测,这种暴龙类恐龙,具有功能双输卵管系统,每次产卵2枚,蛋在巢穴里呈2个一组放射状排列。其蛋壳并非刚性的硬壳,而是具有一定韧性的厚牛皮纸状外壳,在重力作用下变形呈扁的长椭球形。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恐龙蛋化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对河南省恐龙蛋化石的分类和命名、恐龙蛋化石在各个沉积盆地中的分布特征以及恐龙蛋化石的新类型进行了扼要综述。从含蛋层的岩性、蛋化石埋藏的古微地貌、蛋化石 在岩层中的分布和排列方式及保存形式、恐龙蛋与恐龙骨骼化石和其他生物门类化石的共生以及恐龙蛋化石的芡生组合特征等方面论述了恐龙蛋化石的埋藏特征。对恐龙的生活方式、产蛋方式及生态习性、恐龙蛋化石大量富集的机理及恐龙蛋“挂”在石板下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  相似文献   

6.
中国恐龙蛋化石及其生态地层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系统地对中国恐龙蛋化石的地理分布作了总结,并将恐龙蛋化石类型归纳为9科,13属,21种。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恐龙蛋化石古生态特征,分别从蛋化石的排列方式,恐龙产蛋的方式,不同类型蛋化石间及蛋化石与骨骼化石共生几方面作了探讨,并进一步阐述恐龙蛋化石在晚白垩世地层划分对比所具有的直接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广东河源盆地蛋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源盆地沉积了白垩系-古近系,笔者将这套地层划分为3个岩石地层单位,新建仙塘组和东源组,沿用格岭组。在河源除发现恐龙骨骼、恐龙脚印、龟鳖化石外,于白垩系东源组中还产有大量蛋化石。该组蛋化石的分布,下部以圆形蛋为主,中-上部多见长形蛋。报道了三王坝村副圆形蛋(新种)Paraspheroolithus sanwangbacunensis Fang sp.nov.、风光村树枝蛋(新种)Dendroolithus fengguangcunensis Fang sp.nov.和瑶屯巨形蛋Macroolithus yaotunensis、长形长形蛋Elongatoolithus elongates。  相似文献   

8.
钱迈平  段政  马雪 《江苏地质》2021,45(2):138-142
伤齿龙类(troodontids)与其他恐龙不同,生蛋时将蛋竖直插入巢穴内松软泥沙里。此窝产自中国浙江天台盆地上白垩统赤城山组地层的恐龙蛋化石,显示该种恐龙每次产2枚蛋,从巢穴中心开始,向外依次螺旋排列,每窝可超过20枚。暗示雌性伤齿龙类与雌性盗蛋龙类一样,有1对均具输卵功能的输卵管,一次又一次地在一个固定巢穴生蛋,并时常照看这些蛋。此外,伤齿龙类恐龙的蛋壳像某些现代鸟类的蛋壳一样坚固,足以承受其插入泥沙时的压力。而其他一些恐龙的蛋壳更像某些现代爬行类的蛋壳,是韧性的,在重力作用下往往呈扁球形。  相似文献   

9.
伤齿龙类(troodontids)与其他恐龙不同,生蛋时将蛋竖直插入巢穴内松软泥沙里。此窝产自中国浙江天台盆地上白垩统赤城山组地层的恐龙蛋化石,显示该种恐龙每次产2枚蛋,从巢穴中心开始,向外依次螺旋排列,每窝可超过20枚。暗示雌性伤齿龙类与雌性盗蛋龙类一样,有1对均具输卵功能的输卵管,一次又一次地在一个固定巢穴生蛋,并时常照看这些蛋。此外,伤齿龙类恐龙的蛋壳像某些现代鸟类的蛋壳一样坚固,足以承受其插入泥沙时的压力。而其他一些恐龙的蛋壳更像某些现代爬行类的蛋壳,是韧性的,在重力作用下往往呈扁球形。  相似文献   

10.
生殖功能衰退是恐龙灭绝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侏罗系和下白垩统中,有许多恐龙骨骼化石保存,但未发现蛋化石,说明蛋已全部受精并孵化;而保存有大量完整恐龙蛋化石的上白垩统中,骨骼化石则仅零星可见,这极可能是雄性恐龙出现了性功能障碍,大量的蛋因未受精而不能孵化的结果;下第三系中则未发现恐龙遗迹,说明恐龙是白垩纪末灭绝的,上白垩统和下第三系中,见有膏盐矿物和膏盐矿床,说明当时的沉积盆地为一盐湖,恐龙饮用了盐湖水后,极可能破坏了它的生殖功能。现今新疆伽师县流行的不育症,已证明了由于饮用了矿化度高的河水引起的,与恐龙生殖功能衰退原因有类似之处。华南在上白垩统和下第三系中,有的地方发现了含铀砂岩,铀对恐龙的生殖功能也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山东是中国著名恐龙之乡,产有许多恐龙骨骼化石,如白垩纪著名的青岛龙和山东龙等.相比之下,恐龙足迹化石发现稀少,公开报道的仅有白垩纪的两个产地[1,2].2002年,笔者在野外地质调查时,在蒙阴县常路西南(图1)三台组发现了恐龙足迹化石,这是山东省境内侏罗纪恐龙足迹化石的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2.
山东发现侏罗纪恐龙足迹化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山东是中国著名恐龙之乡,产有许多恐龙骨骼化石,如白垩纪著名的青岛龙和山东龙等.相比之下,恐龙足迹化石发现稀少,公开报道的仅有白垩纪的两个产地[1,2].2002年,笔者在野外地质调查时,在蒙阴县常路西南(图1)三台组发现了恐龙足迹化石,这是山东省境内侏罗纪恐龙足迹化石的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3.
尽管在世界各地发现大量的恐龙蛋及成窝的蛋化石,但是胚胎化石相对稀少。就目前所知,恐龙胚胎与蛋壳化石相连在一起的约有20例,它们中的大多数来自于破的或者被压碎的蛋化石。报道产自中国江西南部赣州晚白垩世南雄组的具有胚胎的一窝不完整的恐龙蛋化石。根据恐龙蛋和蛋壳的宏观及微观特征,这些蛋化石被鉴定为长形蛋未定种。CT扫描结果显示,所有蛋均具有胚胎骨骼聚集,包括可能的股骨和胫骨。研究结果表明,因为完好无损的蛋可能具有胚胎残骸,所以恐龙胚胎的保存可能超过所能辨别出的。  相似文献   

14.
浙江恐龙和蛋化石的时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浙江省内,有12个白垩纪红层盆地中发现恐龙化石和蛋化石,且多个盆地龙蛋共生。经初步调查,除金衢盆地衢江群下部中戴组发现恐龙化石外,恐龙化石和蛋化石均产于盆地内的中上部地层:即永康群朝川组、方岩组,衢江群的金华组和衢县组,天台群两头塘组和赤城山组。从相关地层的古生物组合时代和火山岩同位素年龄为101~90Ma以及地层的古地磁均为正向极性特征分析,浙江绝大部分恐龙蛋的时代应为晚白垩世,而蜂窝蛋类化石时代则很可能是早白垩世晚期或未期。  相似文献   

15.
江西赣州盆地晚白垩世茅店组和河口组发现大量恐龙动物化石,且化石分布集中,大多保存完整,尤其蛋化石成窝性较好,排列较规整,属原地埋藏.文章论述了该盆地内恐龙化石赋存的地层、岩性、化石保存形式及埋藏特征等,认为该盆地内恐龙动物群聚集或恐龙化石集中分布在晚白垩世早期茅店组和晚白垩世晚期河口组;茅店组—河口组,恐龙动物化石保存形式具有"单类型→多类型组合共存"和"不同类型恐龙蛋共生→蛋与骨共生"的规律,甚至出现含胚胎恐龙蛋、恐龙骨骼和龟鳖类化石集群埋藏,为进一步探讨盆地演化和恐龙生存环境提供实际材料.  相似文献   

16.
浙江天台盆地白垩纪含恐龙骨骼及蛋化石地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浙东天台盆地早白垩世晚期的阿普特(Aptian)期至晚白垩世早期的赛诺曼(Cenomanian)期天台群赖家组和赤城山组已发现数以千计的恐龙骨骼及蛋化石。通过对恐龙骨骼及蛋化石地层剖面实测,首次精确厘定了天台盆地恐龙动物群的出露层位。化石研究显示,恐龙生物群包括蜥脚类(sauropods)、鸭嘴龙类(hadrosaur...  相似文献   

17.
恐龙蛋化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迈平 《江苏地质》2006,30(3):161-17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和阿根廷等地大量的恐龙蛋化石(特别是包含有胚胎化石的标本)被发掘出来,恐龙蛋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获得的信息说明,恐龙是高度分异的庞大多样化种群,不仅它们的体形差异巨大,而且其蛋的形态、尺寸及产卵习性也有很大差别。在形态和尺寸上,有大小如鸡蛋、柚子、篮球、铁饼及橄榄球等;产卵习性上,有一次产多枚,杂乱堆积掩埋;也有一次产两枚,精心排列成圈等。  相似文献   

18.
四川珙县恐龙化石埋藏地是四川盆地早侏罗世重要的恐龙化石点,恐龙化石埋藏于下侏罗统自流井组之中。对该恐龙化石埋藏地自流井组泥质岩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其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物源区性质、构造背景以及物源区的风化特征。常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表明其物源区以长英质岩石为主,构造背景为被动大陆边缘;反映化学风化程度的C IA指数及成分成熟度的ICV指数,表明物源区经历了较强的化学风化作用,反映了早侏罗世恐龙生活在一个温暖潮湿的古气候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19.
河南西峡盆地恐龙蛋化石及略论恐龙绝灭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峡盆地晚白垩世红色陆相碎屑岩系地层中(包括高沟组、马家村组、寺沟组),产有类型多、数量大、成窝性好的恐龙蛋化石。已发现有7科8属10种。自下而上,恐龙蛋的种类、数量、含蛋层数、蛋窝均大幅度地减少,由高沟组内5科67种,约10层含蛋层,至寺沟组内仅存1科1属2种,含蛋层为2层。恐龙绝灭原因的研究,已有30种以上的学说或观点,但这些观点都不能圆满地解释恐龙的绝灭问题。恐龙的绝灭应该是多因素的,既有地外的灾变,又有地内,生物本身生理的因素。在内、外因等诸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恐龙才有可能绝灭。  相似文献   

20.
浙江白垩纪恐龙化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浙江白垩系朝川组、中戴组、金华组、赖家组和赤城山组等地层中,已发现了数以千计保存完好的蛋化石,而恐龙骨骼化石却很少而且大多很残破。其中,目前能鉴别的恐龙有暴龙类(tyrannosaurs)、伤齿龙类(troodontids)、盗蛋龙类(oviraptorids)、鸭嘴龙类(hadrosaurs)、慢龙类(segnosaurs)、泰坦巨龙类(titanosaurs)、甲龙类(ankylosaurs)和结节龙类(nodosaurs)等,分布在天台、永康、东阳、丽水、缙云、金华和江山等广大区域,说明当时浙江存在过种类繁多的恐龙动物群。根据化石埋藏和沉积特征,在白垩纪时期浙江有诸多气候炎热、四面环山的大小盆地,恐龙多沿湖泊、河流筑巢生息,季节性的暴雨导致山洪泛滥,淹没了恐龙巢穴,因泥沙的快速掩埋封闭,巢穴里的蛋形成化石后保存较好。而恐龙或逃离,或尸骨被洪水搬运散落,所以、迄今除了已发现的4具不完整的骨架化石外,绝大多数是零散的骨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