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析了澜沧-耿马地震前地磁异常时间进程中的阶段性,根据形态和速度,可把分为趋势性异常和突发性异常。在空间上,压磁,感磁等机制引起的震效应主要分布在震中附近的有限区域内,震级越大,展布范围也越 大。  相似文献   

2.
利用地磁场垂盼量的绝对观测数据研究了地震的地磁效应。结果表明,在地震前、京、津唐地区的垂分量曾经发生了明显的异常变化。从1975年9月以后,尤其从12月以后,垂直分量一直在下降,并且最显著的地点恰为震中附近的唐山和昌黎。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地磁观测数据处理和方法研究程序”,分析了1989年-1993年发生在四川省内Ms≥4.7地震的震磁效应,结果证明该程序包实用性强,可用于该地区的日常监视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单台地震预报6年报准了12次5.2 ̄7.3级地震。总结了反映孕震过程的矢量凹形,应力凹形,地电凹形等3种凹形震兆,阐述了水汞,水氡突跳,形变相关系数和地磁最大相关系数等前兆图像及其预报作用。认为:按照以场求源的思路,追踪孕震过程,是提高地震预报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清理了吉林省地震前兆台网在省内中等地震,邻区中强以上地震、西太平洋地震带大震前记录到的14次前兆异常。通过震例统计,筛选出省内前兆映震敏感测点和敏感测项。根据映震范围曲线求出最低映震震级为3.0左右,线性区内最大映震距离为600 ̄800km。对5级地震的反映距离为200 ̄300km。  相似文献   

6.
日本鹿屋台地磁转换函数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伯舫 《华南地震》2003,23(1):8-12
1996年10月19日本九州宫崎发生7.1级大地震,震中离鹿屋地磁台约90km。分析了鹿屋台1989~2001年分钟值资料。周期等于60min和41min的地磁转换函数Au在1993年至1998年初呈现下降趋势。年变率达0.01α^-1。此变化有可能与宫崎地震相关。另外,从震前数年Parkinson矢量转向特征推测,震源区的电导率似乎是变小的。  相似文献   

7.
用地震电磁波法作临震预报,发现地震的发震时间是有规律性的,仪器到的辽南发生的地方震和有些大地震,就是在预测的“发震时段”里发生的。  相似文献   

8.
压磁效应不一定是震磁关系的唯一可能机制.本文认为,从我国邢台地震区地震与地磁变化观测的事实出发,用压磁效应很难解释震磁之间的关系.因此就提出震源区由于岩石介质的微破裂、膨胀的液体扩散引起地磁场变化的设想,并称此种设想为“‘膨胀’磁效应”. 在简化了的假定条件下,初步计算表明,用此假设讨论地震区地磁场变化的空间分布与实际观测的结果较为符合.有一些检验震例.  相似文献   

9.
对1966年3月8日邢台6.8级地震后的异常进行了逐项分析与讨论,发现有些震后异常与后续7.2级主震有比较可信的内在联系。本文在归纳邢台震后异常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6条可能在同类条件下对预报后续地震具有普遍意义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四川地磁异常与1998年宁蒗地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8年底至1999年初相继在川滇交界的盐源、宁蒗间发生了5.3、5.2、6.2、5.0级共4次中强地震。地震前四川省境内的部分地磁台的磁偏角、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和地磁低点位移都出现了异常。本文还原震磁异常的出现、预测进行了反思与总结。  相似文献   

11.
詹志佳 《地震研究》1990,13(4):418-434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了强烈的唐山地震(M=7.8)。唐山地震前后积累了大量的地磁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唐山地震之前存在地磁场长期、短期与短周期变化的异常。这意味着强烈地震可能伴随相当丰富的震磁信息,地磁方法在中期、短期地震预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为探索震磁前兆,我们做了几个构造磁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地磁变化与密云水库水位变化的关系系数为-(0.28±0.22)nT/m;对于地下核试验,爆炸前后的地磁变化约为1—2nT,在爆炸时刻约为2—3nT。根据实验结果,震磁前兆信息是可以观测到的。 利用我国所观测到的震磁现象资料,综合分析了地磁前兆时间、异常幅度、震中距与地震震级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有助于地磁方法预报地震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云南地震前兆与短临预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云南地区近30年前兆观测及其地震预测预报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从映震效能的角度对云南地区的前兆观测进行了一次系统研究,从64个前兆台站168个观测 ,优选出了20个具有较好映震效能的前兆台项。它们初步构成对云南地区地震进行”时、空、强“预测的骨干前兆指标群。  相似文献   

13.
1995年7月12日-1996年2月3日在云南及邻近地区曾发生过3次强震,形成了多次地震在短时间内接踵发生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各次地震的前兆场之间的相互叠加是不可避免的。用“层次法”对各次地震的前兆场进行了分离,并讨论了分离的原则。结果表明:(1)某些震源不同层次点在时间轴上相遇时,由于叠加作用使异常幅度特别大;(2)某些震源不同层次点时间相近时,形成前兆突跳群;(3)强震前兆和后效前兆明显,表明未来时段内有强震发生;(4)在多源系统发震的晚期阶段,前兆异常明显减弱,这意味着多源系统趋于解体。  相似文献   

14.
2013年1月23日辽阳灯塔突发5.1级地震,打破了辽宁13年来未有5级地震的平静,研究很有意义。针对此次地震通过扫描震前和震后辽宁区域各学科测项,排除观测系统和观测环境等原因,筛选出不明原因异常,试图找到地震前兆异常,在以后的震例中去验证。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磁测网调整与地震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区工程地震前兆流动观测系统的实施方案,2000-2001年开展了北京地磁测网的测点改造建设和优化;2001~2002年应用G-856磁力仪取得了准确可靠的资料.应用磁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地磁变化,研究了震磁前兆信息,对开展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有一定的实际效果与积极作用.对今后工作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由于缺乏对地震孕育和发生机理的认识,地震前兆异常判别受到人们的认识水平、周围环境甚至心理因素的影响,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以致在地震预报中出现诸多的怪异现象:地震前兆多是事后总结出来的;绝大多数异常之后没有地震发生;多数地震之前测不到前兆异常;前兆测值对近处地震无反应,但其异常与远处地震对应较好;前兆异常缺乏重现性;异常数量与台站多寡、震情紧张程度密切相关,等等。这些都说明,在地震科学的研究中,我们仍应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再逐步地实现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17.
张昭栋  张华 《地震研究》1999,22(1):32-37
地震前兆综合危险度是以系统论为基础的一种综合地震预报的新方法。利用山东省每年年底的地震会商报告给出的地震前兆异常,而不是取震后的震例总结或论文给出的异常,通过“专家系统”的思想,对每一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估,计算出无量纲的、归一化的地震前兆综合危险度,分析了1995年9月20日山东苍山52Ms级地震前综合危险度的变化特征。震前综合危险度出现了一次明显的高值异常变化,震后危险度很快下降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8.
张绍治  范桂英 《内陆地震》1992,6(3):281-286
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5.l级地震前,南通等地形变等前兆手段异常明显。震例资料揭示,此次地震敏感部位的形变等前兆变化可区分出阶段性。据此作者探讨了形变短临地震预报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9.
水化学地震前兆短临预报指标和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玉华 《地震》1995,(1):65-72
本文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1.单项异常的判别和确认:2、短临预报指标的提取和地震三要素的预测。根据苏,浙,沪,皖水化测报区多年的预报实践和震例资料,从多种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日常预报经验,初步建立了反映现阶段资料状况和认识水平的统计性短临预报指标和地震三要素的预报方法。经检验,具有实用性和可操性作。  相似文献   

20.
震源成核过程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大地震相应于断裂的快速传播。震源核是启动这个快速传播的断裂的动态体(或动态过程)。这个动态体或动态过程可以是震源端部的传播速度由慢渐快的裂缝,其内可有静态的或动态的应力化学腐蚀过程。可以是大震震源断层预滑时某处的突然快速失稳区,也可以是震源断层面上某一部分在临震前物性变弱而在其端部产生应力集中的一个动态体;另外,还可以是深部高压高温流体强迫插入积累巨大弹性应变能的地段的动态体。以上这些动态体或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