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冠 《物探与化探》2005,29(4):304-307
通过对河南银洞坡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 建立了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元素组合复杂, 由Au、Ag、Pb、Zn、As、Cd形成了强异常;主要异常元素浓集中心明显, 分带清晰;w(As)/w(Mo)≥4;w(As)+w(Cd)+w(Au)/w(Ni)+w(Co)+w(Mo)≥10;浓集克拉克值≥0.5, 变异系数≥1;异常呈条带状有规律分布并受含矿层及构造控制。根据这些标志, 在银洞坡矿区外围W4~W24线等地进行了成矿预测, 预测结果新增加金金属量11.945 t。  相似文献   

2.
金银比值既是金矿找矿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判别或区分地球化学异常是否矿致异常的一个重要标志,有部分学者认为,Au/Ag大于1指示金矿化最佳部位或金矿体位置,而笔者通过大量有关资料的统计分析认为,仅运用Au/Ag大于1来判别金矿体的位置,对所有岩金矿床来说没有普通性,而只是对Au/Ag大于1的金矿床有效,对许多Au/Ag小于1的金矿床则不适用。笔者认为,Au/Ag>0.2是判别金矿的最佳指标;而对金银型矿床或埋藏较深的金矿床,还需结合其它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判别。  相似文献   

3.
古利库金(银)矿床水平及垂向矿化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大兴安岭古利库金(银)矿床的不同类型矿体(矿化围岩)和不同深度区间岩心样品的Au、Ag、Au/Ag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由最北部的矿(化)体至最南部的矿(化)体,金银比值在水平10000m范围内降低约97%,而0~200m不同深度区间内岩心样品的Au/Ag平均比值稳定变化在0.08~0.09之间,即矿区由北至南出现明显的金银矿化的水平分带,而未出现金银矿化的垂向分带.  相似文献   

4.
对高凤矿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高凤矿区金矿床有以下分布规律:1金矿床元素基本组合为Au、As、Pb、Zn、Co,伴生元素为Ag、Bi、Mo、Cu、Sb等,w(Co)/w(Ni)值可作为寻找隐伏含矿带的依据。2高凤矿区两个矿床的微量元素相关组合关系不同,高凤金矿床是以石英脉型矿化为主,微量元素相关组合为Au、As、Bi、Cu、Sb、(Co、Ni);邓屋金矿床是以石英复脉网脉型矿化为主,微量元素相关组合为Au、As、Pb、Zn、Cu、(Co、Ni)。3利用格里戈良法得出高凤矿区垂直分带特征为:矿前晕Pb-Zn-Ag—矿中晕As-Au-Cu-Ni—矿尾晕Bi-Mo-Co。这些地球化学特征为矿区深部和周边地区找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冀东峪耳崖金矿床金属矿物特征及其组合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峪耳崖金矿床是冀东地区重要的金矿床之一.研究峪耳崖金矿床中金属矿物成分的变化及元素赋存状态,对了解矿床的形成机制及指导找矿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工作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探针(EPMA)对峪耳崖金矿床中的金属矿物进行了研究,并应用氢、氧及硫同位素分析对峪耳崖金矿床的成矿热液来源及硫源进行了探讨.该矿床的载金矿物有石英、黄铁矿、碲铋矿,金矿物为银金矿.其中,黄铁矿的w(S)平均为52.34%,与理论值相比,其普遍亏硫,显示出成矿与热液有关.碲铋矿是本次工作重点研究的载金矿物,与金的产出具关联性.被碲铋矿包裹的银金矿的w(Au)要高于被黄铁矿包裹的银金矿的w(Au).据氢、氧及硫同位素测试结果认为,峪耳崖金矿床的热液来源主要为岩浆水,硫来自深部岩浆源.结合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碲铋矿和银金矿等的矿物学特征及组合意义推断,峪耳崖金矿床为中-深成中温岩浆热液矿床,并认为其深部找矿可关注Te、Bi富集异常的区段.  相似文献   

6.
不少韧性剪切带金矿床已由勘探转入开采,当前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是矿床深部矿体延深评价。对河台金矿床矿山资料进行了二次开发,并在矿床沿垂深及横向剖面进行了系统取样分析,研究了河台金矿床Au与伴生微量元素在垂深及横向剖面上的地球化学行为。结果表明,Au及伴生微量元素在垂深及横向上含量变化具有不均匀性。矿床垂深剖面Au品位自上而下升高,Ag趋向于下降,Au/Ag比值升高,大部分变化范围为0.5-4.0,0m以下为0.38-7.0。据此判断目前揭露矿体属中上部。在矿床垂深剖面Au及伴生微量元素Bi,Se和S具有自上而下高的趋势;Ag和W自160m至0m则下降,Au/Ag,S/Se和Bi/Au比值自上而下升高,这可以作为矿体延深评价及找矿地球化学的指示剂。本矿床特征元素组合为Au-Ag-Bi-S-Cu-Se-As-W。矿床横向剖面中,Au,Ag,As,S,Cu,Bi,Se和W具有升高的规律,Au/Ag,S/Se,Cu/(Pb Zn)和W/Sn比值在上述序列岩石中具有升高的规律,而W/Au,Pb/Zn和Bi/Au则下降,这可以作为本矿找矿找矿地球化学指标。根据本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综合Au及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诸因素分析,本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混合岩,并与基底建造具密切关系。可以认为在0m中段往深部仍有具工业价值的矿体,河台金矿可发展成为超大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甘肃东海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海金矿床位于甘肃北山重要的Au,Ag多金属成矿带上,为一含伴生Ag的多金属金矿床.具长期活动特征的花牛山-察客尔呼都格压扭性断裂横贯成矿带,成矿的有利位置为大断裂及次一级断层、层间裂隙,断裂控矿十分明显.主要矿石类型为破碎蚀变岩型(据氧化程度不同,又分为氧化矿和原生矿)、石英脉型.目前黄金生产只对氧化矿采用堆浸法提金,贵液吸附工艺由原来的活性炭吸附法,改用锌粉置换沉淀法后,使贵液中的Au和Ag得到了充分的回收利用,对原生矿的开发利用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辽宁抚顺地区是中朝准地台北缘东段重要的金矿成矿带的一部分,在该成矿带上相继发现了南龙王庙、红透山、下大堡、下营子等一批金矿床及伴生金矿床.通过对抚顺地区金矿类型、源岩条件、构造条件、岩浆岩条件的综合分析,结合地球化学异常信息综合研究认为:矿区由此向南成深度由深成脉型(南龙王庙)→中深成脉型(王家大沟、下大堡)→浅成脉型(下营子)转化,其元素组合由Cu,Au→Au→舍金金属硫化物→Ag,Au组合转化.  相似文献   

9.
毕诗健  李占轲  唐克非  高凯 《地球科学》2016,41(7):1121-1140
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小秦岭地区是我国仅次于胶东的大型金矿床集中区,但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及成因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以华北南缘小秦岭矿集区东桐峪金矿床中的黄铁矿作为研究对象,在黄铁矿显微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利用LA-ICP-MS对黄铁矿的微量元素进行原位分析,为进一步认识东桐峪金矿床及区内其他同类型矿床的成因提供新的资料和制约.东桐峪金矿床的黄铁矿从早到晚依次划分为3个世代(PyⅠ、PyⅡ和PyⅢ).PyⅠ主要形成于粗粒黄铁矿-石英阶段,颗粒粗大且自形程度高,呈星点状或斑点状赋存于乳白色石英脉中.PyⅡ主要形成于石英-中细粒黄铁矿阶段,呈半自形-他形结构且裂隙发育,常被晚期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自然金等矿物充填.PyⅢ主要形成于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常呈他形粒状结构与黄铜矿、方铅矿及闪锌矿等硫化物密切共生.LA-ICP-MS分析结果显示,PyⅠ中As平均含量为16.63×10-6,Au、Ag和Te含量较低且常位于检测限以下;相较而言,PyⅡ中As含量稍低,而Au、Ag和Te含量略高(其中Au含量为0.10×10-6~0.59×10-6);PyⅢ中Au、Ag和Te含量差异较大且显著升高,其中Au、Te含量最高可达35.58×10-6和79.79×10-6,而As含量较低且大部分数值低于检测限;不同世代黄铁矿的Co/Ni比值基本上都大于1,且PyⅢ的Co、Ni含量和Co/Ni比值明显低于PyⅡ和PyⅠ.以上结果表明,东桐峪金矿床的载金矿物黄铁矿中As的含量很低,金的富集与As无关;不同世代的黄铁矿中Au、Ag和Te之间存在显著且稳定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暗示金矿化与Te关系密切.另外,第3世代黄铁矿(PyⅢ)中Au、Ag及Te存在显著富集,指示Te(而不是As)在金和银的迁移、搬运、富集、沉淀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华北克拉通南缘小秦岭地区晚中生代大规模的金成矿作用及金矿床中普遍存在Te-Au-Ag矿物,且黄铁矿中As含量低、Te含量高等特征,暗示该区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成矿流体可能来自深部岩浆的脱挥发分或地幔脱气作用,而与区域变质作用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0.
王家崴子金矿床位于辽东半岛猫岭金矿集区内,为一中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矿体产于古元古代辽河群盖县组地层中,主要受控于区内一系列近平行的NW向韧性剪切带。本文选择与金密切共生的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为研究对象,采用LA-(MC)ICP-MS原位微区分析技术,开展原位S-Pb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特征研究。S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王家崴子金矿床硫化物δ34S值为8.2‰~11.5‰,明显高于典型岩浆硫值范围,与盖县组地层硫范围重叠,推断可能主要来源于地层硫。王家崴子金矿床硫化物的208Pb/204Pb、207Pb/204Pb和206Pb/204Pb值分别为39.000~39.084、15.691~15.707和18.623~18.664,落在上地壳演化线附近且在盖县组地层范围内,表明上地壳地层围岩盖县组是王家崴子金矿床重要的Pb源。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显示黄铁矿具有低的Co/Ni和Te/Au比值,明显富集Au、As、Ag、Cu、Pb和Zn等元...  相似文献   

11.
武当-两郧地区主要赋矿地层及其成矿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当-两郧地区的金属矿床受一定地层层位控制.通过对中新元古代武当岩群、新元古代耀岭河组、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水沟口组和泥盆系等主要赋矿地层的赋矿特征及其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点的分析,认为矿床的形成常常与该地层中成矿元素的原始浓集系数相对较高有关.武当岩群和耀岭河组中的成矿元素(如Au)浓集系数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其成矿元素已发生迁移,并用于成矿或形成异常;陡山沱组、水沟口组和泥盆系具有为成矿提供物质来源的地球化学条件,特别是中泥盆统中产出的锑矿显然与较高的锑初始浓度有关.武当-两郧地区是环太平洋银成矿带西侧的银金比值低值区中的异常高值区,具有形成大型银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13.
锗、银、金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锗、银、金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庄汉平(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有机质—金属相互作用褐煤型超大型锗矿床黑色页岩型银钒矿床卡林型金矿床有机地球化学有机质—金属相互作用是有关超大型矿床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以往...  相似文献   

14.
黔东内生金矿自然金成色及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大龙 McQu.  KG 《矿物学报》1997,17(2):175-182
研究区13个金矿床/点,24个自然金样品,161个点的电子探针测试表明,区内自然金成色平均值几乎均大于900%0,属高成色;自形晶比它形晶的金银含量均匀;位于交代前峰的金成色比尾部低,包体金随主矿物的种类不同成色不同。银是金中最主要的杂质元素;铋在该区金中具有很高的富集程度,是影响成色的主要因素。本区与湖南相比,具有地层越老、成色越高、银含量越低的共同规律,而成色高低与成矿时间和温度的关系较前人总结的规律出入甚大;比值关系表明,前者变化范围很小,后者很大,碱金属含量变化对前者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对含碲金矿中碲化物物相组成和元素赋存特征开展系统的研究,有助于对此类金矿矿床成因的理解和找矿勘查工作。山东金青顶金矿床伴生的碲化物由于碲化物颗粒较小,不易被发现,以往的研究缺乏对碲化物元素分布的精细刻画。本文通过电子探针背散射图像、波谱分析、能谱分析结合面扫描技术对金青顶金矿床碲化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碲化物的种类、共生关系、化学成分以及元素分布特征等。结果表明:碲金银矿与碲银矿密切共生,常形成连生体,Au、Ag在连生体中不均匀分布,面扫描图局部可见碲金矿亮斑;Te总是优先和Ag结合,生成碲银矿,随着Ag的消耗碲金银矿开始出现,Ag被耗尽后Te与Au生成碲金矿,成矿后期热液中多余的金与碲金银矿或碲银矿反应生成非常规碲化物(如本文发现的Ag2.95Au1.83Te),当Te消耗完后生成自然金;金银矿物的生长顺序是碲银矿—碲金银矿—碲金矿—自然金。本研究为含碲金矿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也金嘎波金矿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上,是对区域化探发现的Au、As多元素组合异常进行追踪发现的,属于热液型金矿床。矿区各类岩石Au、As、Sb、W、Hg、Ag、Bi、Pb元素平均值高于中国丰度值数倍以上,表明矿区具有丰富的物质来源基础。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证明,矿床地表发育Au、As、Sb等10多个元素组合异常。其中Au是成矿指示元素,As、Sb、W是密切伴生元素,Bi、Ag、Pb、Hg是一般的伴生元素。多元素组合异常浓度带发育,浓集中心互相套合叠置部位指示金矿(化)体位置。矿体指示元素(Au、As、Sb、W、Hg、Bi、Ag、Pb)异常分布在岩体、地层接触带和构造交汇处,显示金矿与岩浆活动、热液作用和断裂构造相关,属多次构造作用、岩浆热液叠加富集而成。该金矿床处在冈底斯成矿带内,此研究对该成矿带金异常的识别和查证,寻找新的金矿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赵善仁  吴悦斌 《现代地质》1996,10(4):478-484
五台山—恒山绿岩带Au、Ag、Cu矿床可分为二大类型:(1)再生型金银铜矿,产在包括岩浆岩在内的各类岩石断裂构造中,与岩浆期后热液有关;(2)变生型金银铜矿,产于各类变质岩中,具有层控特征(即绿岩型金矿)。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再生型矿床与变生型矿床相比,矿体及围岩中Mo、Ag、Pb、Zn、Cd等成矿及伴生元素明显富集;K2O、Rb、Sr、Ba、Th、U也明显富集,是后期岩浆热液作用的结果;Hg、F的明显富集则与后期构造活动有关;Zn/Cd比值较低,说明受到后期岩浆侵入影响;Th/U比值低,可能指示富钙的酸性岩环境。再生型Au矿化的元素组合为Cd、As、Ni、Ag、Sb、Au、Hg(Bi),再生型Ag矿化的元素组合为As、Sb、Ag、Cd、Cu、Ni(Mo、Pb、Zn、Bi),变生型Au矿化的元素组合较简单,只为Au、Hg、As或Au、Cu。上述地球化学特征不仅可以有效地区分矿化类型,而且可以作为地球化学找矿和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金、铜、铅、锌(银)矿是辽宁地区的优势矿种,过去和现在都曾从多个不同角度或多个方面予以研究论述,但从成矿系列理论研究则是作者(1994)在Ⅱ轮区划工作中所做的一种新的尝试。根据程裕淇先生的成矿系列理论,辽宁地区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的金、铜、铅、锌(银)矿床属变质成矿系列组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成矿系列,六个成矿亚系列,九个矿床(种)类型和十二个矿床式。成矿系列特征表明成矿物质与原岩的含矿性关系非常密切,成矿物质或元素具有随原岩建造时空演化而演化的特点,成矿具有鲜明的专属性和层控性,是典型或比较典型的层控变质矿床。金矿床的形成和分布均与韧性剪切带及其糜棱岩有关,表明辽宁前寒武纪金矿床的形成不仅与变质作用有关,而且韧性剪切作用也是极其重要的成矿条件;铜、锌(银)和铅、锌(银)矿床以块状硫化物型为主,其成矿多与火山作用关系十分密切,变质作用过程中,发生重就位或再富集,或热液交代富集成矿。由太古宙至早元古代不同成矿系列或成矿亚系列中的矿床具有自下而上有序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