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金江军  潘懋  徐岳仁 《内陆地震》2007,21(2):135-141
从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以及防灾减灾能力评价3个方面阐述了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价内容.回顾了地震灾害风险评价研究进展,指出了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地震小区划的城市地震危险性评价方法、基于城市用地类型的城市地震易损性评价方法以及基于专家打分法的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价方法.最后设计了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价流程,并给出了城市地震灾害风险区划算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家地震局反复强调在地震减灾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政府功能,这是从深化改革和全面开展“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高度,从高层次对地震减灾事业一个根本性的推进。地震灾害是威胁人类正常生活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减轻地震灾害是人类世世代代的追求目标。我国政府把减轻地震灾害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当作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国民  相似文献   

3.
祝慧勤 《内陆地震》2003,17(1):91-96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震灾严重的国家.防御与切实减轻地震灾害是我国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要切实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坚持经济建设同减灾一起抓.  相似文献   

4.
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风险管理研究已成为防灾减灾工作从“被动救灾”到“主动预防”转化的热门课题。本文回顾了地震灾害风险评价研究进展,指出了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地震小区划的城市地震危险性评价方法、基于城市用地类型的城市地震易损性评价方法以及基于专家打分法的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价方法。最后设计了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价流程,并给出了城市地震灾害风险区划算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际减灾十年的结束,联合国提出了持续性的国际减灾战略,为了在21世纪更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各国政府初步制定了减轻震灾的战略,提出了易损性分析对减轻地震灾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90年代是我国大陆地震活动起伏增强的活跃期,又适逢联合国主持的国际减灾十年活动之际。为适应严峻的地震形势,提高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的能力,继《地震对策》一书之后,又一部地震对策方面的专著《城市地震对策》即将出版。1.缩写本书的目的城市是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人口、财富、信息密集的地区。国内外地震灾害的事实表明,城市及附近地区发生大地震,常常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重大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震防灾减灾科普教育的瓶颈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灾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存在很多难以快速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当前的基本国情下,加强地震防灾减灾科普教育,提高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对缓解地震中人员伤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地震防灾减灾工作中,地震防灾减灾科普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现阶段我国地震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郝文娟 《山西地震》2005,(Z1):43-43
防震减灾的科普宣传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科普宣传工作,为防震减灾工作出谋献策是每位地震工作者的重要责任.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资料表明,我国41%的国土,一半以上的城市都位于地震基本烈度Ⅶ度或Ⅶ度以上地区,从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经济损失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现处在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面对这样严峻的地震形势,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任务会更艰巨.  相似文献   

9.
1994年世界灾害地震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合叙述了1994年世界地震灾害的概况和特征;不同国情的地震灾害特点;成灾主要原因:地震预测、预报和抗震减灾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震多、强度大、分布广,强地震的现实危害和潜在威胁是我国城市安全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国内外城市地震灾害惨痛经验表明,震灾预防能力建设不足的城市往往在强震中毁于一旦。实现我国城市安全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和持续推进城市震灾预防能力建设,切实防控和消除地震灾害风险。本文在深入分析城市地震灾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震灾预防能力建设、城市地震灾害风险防控工作、法规及技术标准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震灾预防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抗御地震灾害研究的发展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具有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基础设施集中等特点。城市安全一直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城市地震安全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唐山大地震后,在反思惨痛震害教训的同时,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开始了长达40余年的城市抗御地震灾害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抗震防灾技术和方法。本文简要地归纳了破坏性地震对城市的影响,从我国先后开展的城市抗震防灾规划、防震减灾规划和韧性城市3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城市抗御地震灾害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历程,讨论和评述了在这一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本文对韧性城市的定义、研究内容、特征、评价指标和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城市抗震中应重点加强研究的5个方面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覃子建 《华南地震》1999,19(4):72-76
综合有关资料显示,地震灾害造成城市人员重大伤亡,经济损失惨重,是毁城之首。城市震灾具有许多特点,是防震减灾的重中之重,提出了城市的综合防震减灾对策,可减轻未来震灾损失,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指标体系的风险建模与评估是目前灾害风险分析与评估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本文首先分析评价不同学者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选取指标体系相对简单的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法和考虑因素较多的地震灾害风险系数法对乌鲁木齐市各区县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评估。评估结果表明:不同评价方法的侧重点不同,造成评估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性,评估体系指标大而全并不意味着评估结果更加合理。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兼顾可操作性、实用性、全面性及可量化性等要求。  相似文献   

14.
大庆市东风新村和开发区地震灾害预测与信息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城市或区域的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本文着重论述了在完成大庆市东风新村和开发区的震害预测工作,依据丰富的现场调查资料和震害预测信息建立了大庆市东风新村和开发区地震灾害预测与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建成后的系统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和所能实现的功能。应用GIS技术建设城市地震灾害预测与信息管理系统不但能在地震应急决策中起到辅助决策作用,而且对于日常城市管理也是十分方便的。该系统的开发对其它城市防灾系统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是践行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必然要求,是了解抗震薄弱环节和高风险地区的有效手段。本文针对现有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在市县层级应用薄弱、针对性不强、基本未考虑地质灾害的影响等问题,在分析总结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宝兴县为例,设计并构建操作方便简单、针对性强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系统。为地方政府地震灾害风险管理、防御和风险处置等提供方法和方案,切实提高地震灾害风险防御能力,有效降低地震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6.
With urban reformation and opening becoming deeper, the work of protection against earthquake and disaster reduction would be more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some ideas are suggested about establishing the information system for emergency decisions on protection against earthquake and disaster reduction in cities. The information system mainly includes a subsystem for rapid evaluation of damage loss from earthquake (which includes input of seismic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 intensity, evaluation of seismic fragility on all social factors and etc.) and a subsystem for the decisive information of seismic emergency (which mainly includes project of disaster relief, project of personnel evacuation, dangerous degree warning for the dangerous articles-storing places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against them, assistant decision on fire due to earthquake, location of head-quarter for providing disaster relief, and etc.). It is thought that the data investigation and collection about all kinds of buildings (including lifeline engineering) are the most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work as establishing this system.  相似文献   

17.
吸取汶川地震教训,结合太原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要使防震减灾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做好“三个主体、三种关系、三项结合、三个促进”等几方面的工作,以构建地震安全新太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地震灾害、建筑物、人口、经济、抗震救灾等多方面出发,将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进行有效结合,对地震危险性、建筑物抗震性能等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构建城镇地震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张家口地区16个县区为例,采用专家-层次分析法,建立精细化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建筑物抗震性能普遍较差,怀来县地震灾害风险...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青岛市防震减灾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防震减灾宣传工作起了重要的作用。文章以青岛市的防震减灾宣传实践为例,总结了近几年来青岛市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特点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震害损失预测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萍  傅冠华 《华南地震》2009,29(4):114-126
城市群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已有的震例表明城市群震害比单个城市的震害更为复杂、严重,对社会的影响更为巨大。阐述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现状及其地震活动性,分析了城市群的地震灾害特点.并利用现有的震害评估模型及基础数据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进行震害损失模拟.结果证明城市群震害损失较非城市群更严重.并提出了防御城市群地震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