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u2+、Zn2+、SDS、DBS对脊尾白虾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铜、锌2种常见重金属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2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脊尾白虾Palaemon carincauda仔虾进行96h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Cu2 、Zn2 、SDS、DBS对脊尾白虾仔虾的96h LC50分别为0.34、0.82、14.3和14.4 mg.L-1。将脊尾白虾仔虾对这4种毒物的敏感性与文献报道的其它动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认为可以将其作为毒性测试的标准试验生物。  相似文献   

2.
白斑综合征病毒对脊尾白虾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2011年江苏沿海多数地方海水养殖中发生了脊尾白虾大规模死亡的现象,本课题通过对患暴发性流行病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进行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发现病虾体内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简称WSSV)检测普遍呈阳性;应用发病虾组织制备的病毒粗提液,进行了人工感染实验,实验表明该病毒对脊尾白虾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可引起68.5%的死亡率。电镜结果表明,发病虾与感染病虾鳃及肝胰脏等组织器官都发生了相同的细胞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细胞核内染色质边聚、线粒体肿胀、内嵴消失等一系列细胞病理变化,在其细胞核与细胞质中发现了具有单层囊膜结构的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粒子,病毒粒子大小约为(130~170)nm×(305~405)nm,核衣壳呈子弹形,一端较细另一端较粗,完整病毒粒子由核心、衣壳和囊膜构成,分子生物学实验表明该病毒为WSSV。实验结果符合柯赫氏法则,可以初步推断WSSV感染脊尾白虾并与引发的大规模死亡有着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
三氯异氰尿酸(Trichloroisocyanuric acid ,TCCA)是水产养殖中常用的水质消毒剂, 使用不当会给生产和环境带来危害。为指导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人工育苗过程中TCCA 的安全用药,作者利用静水试验法研究了TCCA 对脊尾白虾幼体的急性毒性及对幼体发育的影响。实验设7 个浓度梯度组(1.0、1.5、2.0、2.5、3.0、3.5、4.0 mg/L)和1 个空白对照组, 每组3 个平行。急性毒性实验持续96 h 后结束, 用正常育苗海水代替TCCA 溶液, 正常管理直到幼体全部变态为仔虾, 评估短时间的TCCA 处理对脊尾白虾幼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TCCA 对脊尾白虾幼体在24、48、72 和96 h 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81、3.03、2.71 和2.47 mg/L, 其安全浓度为0.25 mg/L; 随着TCCA 浓度的升高, 脊尾白虾幼体变态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 但能成功变态为仔虾个体的变态持续时间及仔虾体长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本实验结果可以为脊尾白虾人工育苗安全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肌球蛋白重链和肌球蛋白轻链是粗肌丝的重要组成单位,其表达量的高低影响肌纤维的组成和肌肉生长。为了解析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HC)和肌球蛋白轻链(Myosin light chain,MLC)基因在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生长发育中的作用,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脊尾白虾EcMHC2、EcMLC1全长cDNA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EcMHC2、EcMLC1在脊尾白虾不同组织、不同幼体发育时期及大小差异个体在不同生长时期的表达特征。研究显示,脊尾白虾EcMHC2基因(GenBank:MG545144)全长5 929bp,开放阅读框5 727bp,编码1 909个氨基酸;脊尾白虾EcMLC1基因(GenBank:MG545145)全长1 506bp,开放阅读框459bp,编码153个氨基酸。脊尾白虾肌球蛋白重链和肌球蛋白轻链在系统进化上与其它十足目甲壳动物的关系较近。脊尾白虾EcMHC2、EcMLC1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但主要在肌肉组织内表达。在脊尾白虾幼体发育的不同时期,EcMHC2、EcMLC1在溞状幼体Ⅱ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溞状幼体的其它时期;仔虾第一天,EcMHC2、EcMLC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时期。在脊尾白虾生长的四个阶段中,大个体组EcMHC2的表达量均显著的高于小个体组;60、80和120日龄时期,大个体组的EcMLC1表达量显著的高于小个体组;在大个体和小个体组中,EcMHC2、EcMLC1在80日龄的表达量最高。脊尾白虾EcMHC2、EcMLC1在大个体组与小个体组的差异表达提示它们在脊尾白虾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常规急性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干露胁迫条件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持虾体湿润并用冰块降温的P组干露胁迫12h后成活率为75%,显著高于其它各实验组(P<0.05)。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了不同干露胁迫条件对脊尾白虾血细胞和肝胰腺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ferritin基因表达的影响。干露胁迫能诱导脊尾白虾血细胞、肝胰腺HSP70基因的表达上调,肝胰腺中的高表达时间相对血细胞中出现的较早;干露胁迫能诱导湿润低温P组脊尾白虾血细胞和肝胰腺ferritin基因的表达上调,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各组织ferritin基因表达的上调时间具有差异性,血细胞最先上调。其余实验组脊尾白虾各组织ferritin基因表达均下调,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在脊尾白虾受干露胁迫的耐受范围内,HSP70和ferritin基因发挥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6.
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宿主调查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用地高辛 (DIG)标记的WSSVDNA探针斑点杂交与原位杂交技术 ,在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刀额新对虾、脊尾白虾、天津厚蟹、日本大眼蟹体内检测到了WSSV ,它们是WSSV的天然宿主 ;在经人工感染的哈氏美人虾、短脊鼓虾、克氏原螯虾、肉球近方蟹、滕壶体内检测到了WSSV ;在球形侧腕水母、病虾池的桡足类等浮游生物、卤虫无节幼体以及人工浸泡感染卤虫成体体内没有检测到WSSV。经原位杂交检测 ,虾类的甲壳下上皮、胃上皮、附肢、造血组织、鳃等组织器官均可被WSSV侵染 ,其中甲壳下上皮和鳃对WSSV敏感 ;蟹类的甲壳下上皮和鳃对WSSV敏感 ;在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脊尾白虾、注射感染的克氏原螯虾的精巢中 ,精荚的结缔组织细胞和血细胞呈阳性 ,在中国对虾、脊尾白虾以及注射感染的短脊鼓虾的卵巢中 ,结缔组织细胞和滤泡细胞被WSSV感染。  相似文献   

7.
脊尾白虾和三疣梭子蟹健康养殖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蟹混养的传统方法越来越难以保证养殖成品的质量安全.文章介绍了脊尾白虾和三疣梭子蟹健康养殖的技术要领与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8.
张美  刘萍  李吉涛  李健 《海洋与湖沼》2015,46(4):764-775
为研究脊尾白虾蜕皮抑制激素基因(MIH)在环境适应中的作用,本文采用RACE技术从蜕皮间期脊尾白虾眼柄中克隆获得MIH-like基因全长c DNA序列,命名为Ec MIH。该基因全长1218bp,包括360bp的开放阅读框,420bp的5'端非编码区和394bp的3'端非编码区;开放阅读框编码120个氨基酸,包括41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和79个氨基酸组成的成熟肽,预测蛋白分子量为13.71k Da,理论等电点p I为8.02。同源性比较分析发现,脊尾白虾MIH-like基因与日本沼虾和罗氏沼虾同源性最高,分别为87%和86%。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脊尾白虾MIH-like基因在眼柄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卵巢中的表达量最少,而在肝脏、肌肉、鳃和血细胞中不表达。环境胁迫后该基因具有明显的时序性。p H6.5胁迫后24h和48h,眼柄和腹神经节中MIH-like基因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4mg/L氨氮浓度组胁迫后12h和24h,眼柄和腹神经节中MIH-like基因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盐度39胁迫后12h和24h,眼柄和腹神经节中MIH-like基因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脊尾白虾mih基因参与了环境胁迫后的机体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
pH 胁迫对脊尾白虾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了解pH胁迫下脊尾白虾(Palaemon(Exopalaemon)carinicauda Holthuis)的适应性,作者采用静水毒性的实验方法确定了脊尾白虾的半致死pH,分析了pH胁迫对脊尾白虾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设置pH4~11.1共17个胁迫组,统计脊尾白虾24、48、72和96 h的死亡率。结果显示,脊尾白虾24、48、72和96 h酸性半致死pH值分别为4.25、4.64、4.71和4.78,碱性半致死pH分别为10.87、10.55、10.38和10.29。将脊尾白虾暴露于低pH 6.5、高pH9.5的水体,以pH8.0作为对照,分别于胁迫后0、3、6、12、24、48、72和96 h测定鳃、肝胰腺、肌肉和血淋巴中总抗氧化力、过氧化氢酶、抗超氧阴离子活力。结果发现,pH胁迫后,在3~6 h内各组织中抗氧化酶活力均显著上升,24~48 h开始回落,到96 h之前,各组织中抗氧化酶水平基本恢复到对照组水平。整个实验过程中肝胰腺中抗氧化酶活力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织。本实验结果表明,脊尾白虾对pH有很强的适应性,pH胁迫3~24 h之内抗氧化酶活力反馈性升高清除体内多余的活性氧。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本实验室构建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血细胞c DNA文库中的C-型凝集素基因EST序列,采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RACE)技术克隆获得脊尾白虾C-型凝集素基因c DNA全长,命名为Ec CTL。该基因全长1285 bp,包含1041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46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分子量为38.56 k Da,为甘露糖型凝集素。同源性分析表明,脊尾白虾Ec CTL基因氨基酸序列与秀丽白虾(Palaemon modestus)的同源性最高,达到91%。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Ec CTL基因在血细胞、肝胰腺、肌肉等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胰腺当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感染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和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后6~12 h,脊尾白虾血细胞和肝胰腺中Ec CTL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且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异性。本研究证明脊尾白虾C-型凝集素在其免疫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索脊尾白虾免疫系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现场取样、显微镜检、细菌培养、组织病理、电镜观察以及PCR检测等研究手段,对2008年9月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某梭子蟹养殖塘混养的脊尾白虾"白浊病"进行了系统的病原学研究。结果表明,病虾体色发白,反应迟钝,血淋巴液呈浊白色,严重患病白虾血淋巴中的血细胞几乎没有或者极少,代之以大量与血细胞形似的寄生虫;组织病理切片及电镜观察发现,病虾心脏、肝胰腺、肌肉、鳃部等组织寄生有大量单细胞寄生虫,该寄生虫虫体形态特征、显微结构及宿主临床症状与本实验室之前研究报道的感染三疣梭子蟹和锯缘青蟹的血卵涡鞭虫类似;采用已建立的针对血卵涡鞭虫ITS1基因的引物对"白浊病"病虾的血淋巴样品进行PCR检测,可扩增出585bp左右的特异条带。综合以上研究结果,确定该寄生虫为血卵涡鞭虫(Hematodinium sp.)。有关脊尾白虾感染该寄生虫的报道在国内外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2.
长江口脊尾白虾渔业资源特征和生殖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1985年8月-1986年7月长江口脊尾白虾体长分布和生殖习性,并应用ELEFAN I和ELEFAN Ⅱ技术分析了每月的体长组成资料,分别估算了雌、雄虾和混合标本的生长参数、自然死亡系数、总死亡系数、利用率及补充类型等渔业资料特征。提出了长江口脊尾白虾的繁殖时间和所对应的体长范围及温、盐度条件。讨论了各渔业资源参数的适用性及补充类型与繁殖习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1985年8月~1986年7月长江口脊尾白虾体长分布和生殖习性,并应用ELEFANⅠ和ELEFANⅡ技术分析了每月的体长组成资料,分别估算了雌、雄虾和混合标本的生长参数、自然死亡系数、总死亡系数、利用率及补充类型等渔业资源特征。提出了长江D脊尾白虾的繁殖时间和所对应的体长范围及温、盐度条件。讨论了各渔业资源参数的适用性及补充类型与繁殖习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盐度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生长及肌肉营养品质的影响,对不同盐度(0~30)环境下养殖的脊尾白虾存活率、特定生长率及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各盐度组脊尾白虾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15、20盐度组脊尾白虾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肌肉的水分和粗脂肪随环境盐度升高出现显著下降(P0.05),而粗蛋白含量随环境盐度升高而升高(P0.05);粗灰分含量随盐度升高有一定的上升趋势;脊尾白虾肌肉粗蛋白含量在盐度15时为18.02,显著高于0~10盐度组(P0.05),与盐度20组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各盐度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风味氨基酸总量,15~30盐度组显著高于0~10盐度组(P0.05),且盐度组15~30之间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因此,脊尾白虾淡化养殖最低盐度应该保持在15以上,以保证其风味。  相似文献   

15.
构建了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49个全同胞家系, 包括28个半同胞家系, 分别测定了30日龄和50日龄个体的体长和体重。利用SPSS软件的一般线性模型(GLM)过程, 计算表型变量的方差组分, 估计体长和体重性状的遗传力。结果表明, 脊尾白虾30日龄和50日龄体长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在0.14—0.35和0.07—0.31之间, 脊尾白虾30日龄和50日龄体重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在0.12—0.23和0.14—0.33之间; 雄性遗传方差组分均显著大于雌性遗传方差组分, 说明雄性遗传方差组分存在显著的父本效应。经过t检验, 父系半同胞、母系半同胞方差组分估计的遗传力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全同胞方差组分估计的遗传力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可以认为基于全同胞方差组分估计的遗传力是对脊尾白虾两个生长阶段体长和体重狭义遗传力的无偏估计值。本研究结果表明脊尾白虾体长和体重性状属于中度遗传力, 选择育种对于脊尾白虾早期生长的改良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6.
白斑综合征(white spot syndrome,WSS)的爆发已给虾类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寻找能够指示虾类群体抗白斑病能力的指标对虾类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 Holthuis)为实验材料,以人工注射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攻毒后稳定存活的脊尾白虾作为WSSV耐受群体(命名为Rm),以注射PBS的虾作为对照群体(命名为Vm),分析比较了Rm群体和Vm群体的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差异以探讨筛选对虾抗病免疫指标的可行性。Rm群体的ACP和AKP活性均显著低于Vm群体(P0.05),而两群体在SOD活性上无显著差异。为进一步检验WSSV耐受群体是否比未经历过病毒感染的虾具有更高的抗WSSV的能力,作者以实验室养殖过程中经过WSSV自然感染后存活的脊尾白虾作为抗性群体(命名为Rn),以未经历过WSSV感染的脊尾白虾作为普通群体(Vn),进行WSSV人工注射攻毒,观察它们在WSSV感染后的存活率,结果显示Rn群体攻毒后存活率为33.2%,显著高于Vn群体的存活率15.1%(P0.05),说明ACP和AKP有可能作为虾类抗WSSV能力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近岸重金属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作者通过研究重金属Cd~(2+)和Pb~(2+)对脊尾白虾(Palaemon carincauda)的单一及复合急性毒性效应,为其养殖水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半静态急性毒性测定方法,开展了不同浓度Cd~(2+)和Pb~(2+)对脊尾白虾96 h内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一污染物暴露下,Cd~(2+)对脊尾白虾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138.699、33.110、9.719、3.650 mg/L,Pb~(2+)对脊尾白虾48、72、96 h的LC50分别为254.541、62.750、29.074 mg/L;Cd~(2+)、Pb~(2+)对脊尾白虾96 h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365和2.907 mg/L;在等浓度配比(1︰1)暴露下,Cd~(2+)和Pb~(2+)复合污染对目标生物在48、72、96 h暴露期间的毒性相加指数(additive index,AI)分别为0.155、0.068、0.258。综上所述,Cd~(2+)对脊尾白虾的毒性较Pb~(2+)更强,Cd~(2+)和Pb~(2+)对脊尾白虾的复合污染均表现出较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阐明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的繁殖生物学习性, 作者分别以脊尾白虾受精卵和初孵幼体为实验对象, 研究了温度对脊尾白虾胚胎发育及幼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温度对孵化时间及胚胎孵化率影响显著(P<0.05): 在实验温度范围内(19~31℃), 胚胎发育进程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19℃和31℃条件下胚胎孵化时间分别为(536.50±18.33) h 和(218.68±5.51) h; 胚胎孵化率在25℃下最高为64.11%±12.54%, 较高(28~31℃)和较低(19~22℃)温度下的胚胎孵化率显著降低。温度对脊尾白虾幼体发育影响显著(P<0.05): 在16~32℃范围内, 体长增长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但幼体发育持续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16℃和32℃条件下幼体变态为仔虾所需时间分别为孵化后(27.60±0.22)d和(7.75±0.07)d, 较低温度范围内(16~28℃)P1变态存活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28℃的P1变态存活率最高达91.67%±7.64%。但当温度继续升高时, 幼体的变态存活率急剧降低, 36℃时幼体不能变态为仔虾。根据曲线拟合方程推算的最适胚胎发育和幼体发育温度分别为25.33℃和27.60℃。本实验结果可以为脊尾白虾人工育苗的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脊尾白虾酚氧化酶原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RACE方法获得了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酚氧化酶原(Prophenoloxidase,proPO)基因。该基因cDNA全长3092bp,开放阅读框2013bp,编码671个氨基酸,其预测分子量为74.82kDa。脊尾白虾酚氧化酶原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虾类酚氧化酶原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65%—78%),该氨基酸序列具有铜离子结合位点等酚氧化酶原基因所具有的典型特征位点。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proPO基因在脊尾白虾血细胞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鳃和肝胰腺组织,在肌肉中几乎不表达。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了不同盐度胁迫下脊尾白虾血细胞和鳃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在不同盐度胁迫后血淋巴proPO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盐度胁迫初期鳃组织proPO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表明脊尾白虾酚氧化酶原基因参与了盐度胁迫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0.
翟倩倩  李健 《海洋科学》2017,41(2):53-60
为研究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药物代谢酶对恩诺沙星的响应及其在恩诺沙星代谢过程中的作用,作者以10、20和40 mg/kg恩诺沙星连续投喂脊尾白虾3 d,于投喂后的第1、2天以及停止投喂药物的第1、4、8、12、24、48、72、120小时取样,测定了脊尾白虾肝胰腺、鳃和血清中的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minopyrine-N-demethylase,APND)、7-乙氧基香豆素-O-脱乙基酶(7-ethoxycoumarinO-Deethylase,ECO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的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恩诺沙星对脊尾白虾肝胰腺、鳃和血清中Ⅰ相药物代谢酶APND和ECOD活性均呈现显著抑制作用(P0.05)。投喂药物后,APND和ECOD活性呈现先下降后逐渐上升趋势,3个剂量组酶活性均在最后一次给药后8 h达到最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恩诺沙星对各组织中Ⅱ相药物代谢酶GST活性呈现显著诱导作用(P0.05),此作用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恩诺沙星对脊尾白虾APND、ECOD及GST活性的作用均呈现剂量依赖性。本研究表明,脊尾白虾Ⅰ相和Ⅱ相代谢酶均会对药物做出反应,可作为其养殖过程中药物代谢及适用性的指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