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天津第一号通知  2 0世纪末(1993年)在荷兰召开的“世界海岸大会”上,有90多个国家、19个国际组织和2 3个非政府组织共同发表了《世界海岸2 0 0 0年———迎接2l世纪海岸带的挑战》的宣言,呼吁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制定和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规划,加强海岸带的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成为沿海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海岸带作为人口密集、产业发达、经济活跃的地区,势必成为各国经济的前沿阵地和依托场所。中国海岸带集中了全国70 %以上的大城市,占全国城市人口的6 0 5 %。2 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沿海形成的珠江三角洲…  相似文献   

2.
《地质通报》2004,23(5):i001
1993年在荷兰召开的“世界海岸大会”上,90多个国家、19个国际组织和23个非政府组织共同发表《世界海岸2000年——迎接21世纪海岸带的挑战》的宣言,呼吁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制定和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规划,加强海岸带的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成为沿海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工程地质学报》2004,12(2):161-161
二十世纪末(1993年)在荷兰召开的”世界海岸大会”上,有90多个国家、19个国际组织和23个非政府组织共同发表了《世界海岸2000年——迎接21世纪海岸带的挑战》的宣言,呼吁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制定和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规划,加强海岸带的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成为沿海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31(4):117-117
20世纪末(1993年)在荷兰召开的“世界海岸大会”上,有90多个国家、19个国际组织和23个非政府组织共同发表了《世界海岸2000年——迎接21世纪海岸带的挑战》的宣言,呼吁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制定和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规划,加强海岸带的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成为沿海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华北地质》2004,27(1):64-64
二十世纪末(1993年)在荷兰召开的“世界海岸大会”上,有90多个国家、19个国际组织和23个非政府组织共同发表了《世界海岸2000年——迎接21世纪海岸带的挑战》的宣言,呼吁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制定和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规划,加强海岸带的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6.
海平面上升的海岸形态响应研究方法与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海岸带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带,全世界几乎一半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地区[1](根据UNCEDDE的定义,以距海岸线150 km计)。受全球变化,尤其是21世纪海平面加速上升的影响,海岸将发生复杂的形态响应过程,包括海岸侵蚀、滩地淹没和湿地沉积平衡的调整等,从而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引起世界沿海各国政府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从海平面上升海岸响应历史记录研究、海岸均衡剖面研究和形态响应模拟研究三个方面概述了海平面上升海岸形态响应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各种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点及局限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全球环境变化海岸易损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全球变化海岸易损性评估是国际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敦促沿海各国应优先开展的一项工作。根据近年来有关海岸易损性的研究成果,可以认为海岸易损性系指海岸带自然、社会经济综合体对全球环境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的不适应程度。通过阐述IPCC易损性评估的基本方法、内容和目标,指出了海岸易损性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的方法,最后,结合我国海岸带易损性评估的已有成果,分析了我国海岸易损性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海岸带是位于海陆结合部的复杂环境系统,是人类活动最集中的地区。中国大陆海岸线约18000km,涉及沿海11个省,由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海岸带地区的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面临海岸带资源无序开发、水土污染、滨海湿地退化、海岸侵蚀、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灾害地质问题,已成为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中国持续加大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并提出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等政策措施。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主导的海岸带损害评估及修复计划已实施了近30年,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其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规范的损害评估和修复程序、数据集成管理和共享应用等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建议加快完善中国海岸带生态环境损害评估与修复的技术方法体系和制度体系、有序开展海岸带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加强海岸带及滨海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的演化和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并构建统一的海岸带基础调查数据库、建立海岸带监测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为支撑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提出科学修复方案,需要掌握中国海岸自然演替总体规律和趋势。【研究方法】本文在系统梳理总结中国海岸演化相关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钻孔综合研究、遥感解译和ArcGIS空间分析等手段,定量重建了末次盛冰期以来的海岸演化过程。【研究结果】结果显示,近200多万年以来海水频繁进出中国海岸带地区,其中最后一次大规模海退-海侵发生在近20 ka以来,当时,中国海岸整体经历了末次盛冰期—中全新世早期的海侵、中全新世早期—1850年的海退、~1850年以来的海侵3个阶段。【结论】基于现有器测资料分析显示,中国乃至世界海岸未来将面临海面上升加快、海岸侵蚀加剧、风暴潮威胁增大的自然过程,这些将是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面临的核心问题。有鉴于此,针对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建议如下:一是顺应砂质岸线整体侵蚀的自然规律,将具有重要生态和/或经济价值的岸段作为修复重点,避免大规模过度修复。二是针对海面上升和海岸侵蚀对红树林生态空间的挤压,确定科学可行的修复目标。三是加强泥质沿海低地地区的生态化海堤建设。  相似文献   

10.
高星 《地球科学进展》2000,15(1):110-115
从20世纪60年代国际社会关心环境问题开始,到1992年6月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可持续发展理念走向国际行动的里程碑,可持续发展已经为世界各国政府及学术组织所接受,并已成为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永恒的主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无疑是我们当前最主要的任务,但发展经济离不开我国的国情,更不能违背客观规律。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且教育水平不高,社会财富积累极少,生产力不发达,自然资源分布不均且相对不足,人均国…  相似文献   

11.
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LOICZ)研究及我们的策略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介绍了全球变化研究中关于“海岸带”的定义,海岸带在地球系统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我国海岸带地跨三大气候带,海岸类型多种多样,不但有黄河、长江等大河入海,每年有巨大的向海物质通量(包括从大气中的粉尘输入),有宽阔的陆架,有陆架区和近洋之间强烈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而且沿海人口密集,大河流域经济活动频繁,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冲突集中。近年来海岸带环境和生态系统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后,在全球变化条件下为使我国的海岸带环境和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和制定科学的长期管理政策,亟待通过陆海相互作用研究提高对其未来变化的预测能力。文中根据国际LOICZ运行计划和我国的特点,提出开展我国LOICZ研究的策略和主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陆海统筹推进海岸带地质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我国大陆沿海11个省(市、区)的54个地级以上城市陆域面积42.7万平方千米,水深50米以内的海域面积61.1万平方千米,集中了全国30%的大中城市、近20%的人口和35%的GDP总量,分布近百个大中型港口码头、众多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和核电站,是我国城镇化程度最高、人口密度最大、工程建设活动最强烈、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资源环境问题最突出的地区。做好海岸带地质调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前言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前言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下半叶以来,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如何协调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间的矛盾,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政府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于1994年出台了《中国21世纪议程》,其中优先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海岸带侵蚀灾害研究进展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背景下,海岸侵蚀灾害已严重威胁着海岸带生存和生活环境,逐渐成为各相关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因此,在总结中国典型海岸段侵蚀灾害的基础上,深刻探讨国内外海岸带侵蚀研究现状,并就此提出存在的两个关键性问题。最后,指出今后应重点加强以下5个方面的研究:(1)海岸侵蚀与地质环境条件的相关关系;(2)海岸侵蚀分区特征与发育分布规律;(3)侵蚀海岸的变形破坏模式;(4)岩土体在各种侵蚀因子作用下力学特性变化;(5)海岸稳定性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5.
新疆东天山中段金铜成矿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海岸带的定义,选择陆地和海域的7个特征因子,对中国大陆海岸带26个区段进行Q型聚类分析,定量划分海岸带的类型、研究它们的分布特征。对7个特征因子作R型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确定影响海岸带发育的主要营力和各种营力之间的关系。数据分析显示,陆地地质作用是控制海岸带形成、发育和演化的主要营力,海洋营力只起改造作用。海岸带陆地地表水流特征既决定海岸的地形地貌和岩性,也控制了海域部分的水下地形地貌和底质岩石成分。从海岸带环境水文地质学角度,中国大陆海岸带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和基岩类海岸带两大类型和较粗颗粒底质、细颗粒底质、水动力条件与岩性复杂类等3个松散类海岸带亚类;砾砂粗粒底质、砂砾石台地、水下岸坡或台地等3个基岩类海岸带亚类。  相似文献   

16.
许国辉  郑建国 《地学前缘》2001,8(2):246-246
海岸地区是全球人口密集、城镇密布和经济发达区 ,这一区域的都市化和工业化进程迅猛 ,旅游业飞速发展。所有这些对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 ,由于全球海平面的变化及沿岸砂量的变化 ,对海洋动力敏感的两种海岸———沙质海岸和淤泥质平原海岸的退损是非常显著的。海岸遭受侵蚀的因素有 :(1)海平面上升 ;(2 )陆源供沙减少 ;(3)人为海岸带采沙 ;(4 )海岸工程负面效应 ;(5 )其他。根据研究 ,海平面上升 5 0cm情况下 ,我国的青岛、汇泉、浮山 3个海湾海滩损失面积多达 17万多m2 ,损失率在30 %以上 ,滨海后退达 34 0m之多 …  相似文献   

17.
方静涛 《地质与资源》2020,29(1):85-90,100
对近20年来辽宁省海岸带地质环境调查成果进行全面的分析,系统梳理了辽宁省海岸带地质资源与环境条件及其变化,以及海岸带自然与人类活动引起的不良环境地质问题.根据地壳稳定性、活动断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因素,对辽宁沿海6个城市进行了地质环境条件评价,结合国家政策与地方发展规划,为地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福  王宏 《地质通报》2011,30(7):1099-1110
作为一种人工核素,<'137>Cs年代学方法已在海岸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重建现代地质过程的重要方法.搜集了海岸带地区报道的200余组<'137>Cs沉积剖面数据(其中中国海岸带地区121个站住,其它地区100余站位),通过对<'137>Cs沉积剖面形态的分析.并与理想<'137>Cs沉积剖面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海岸...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海岸风沙沉积和海岸风尘沉积是晚更新世期间,由东北季风风系控制的风沙流活动所成。每一期风沙流活动的时限不恒定,其盛行风向前缘随着风力衰减而产生风尘沉积,形成海岸风沙—海岸风尘沉积匹配带。中国海岸带自北而南可划分出四个海岸风沙—海岸风尘沉积匹配区。海岸风沙-海岸风尘沉积均具有多发、高频变化特征,与其中交互更叠的土壤层、冲-洪积层、侵蚀间断面等一起,可成为晚更新世期间气候-环境判别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海岸带以陆海相互作用为基本特征,并形成了一系列相关的海岸带地质灾害.海岸及近海区域是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的关键地区,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减轻海岸带灾害损失和保护海岸带环境的重点应在此设立海岸缓冲区.本文在分析莱州湾东岸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相关的地质灾害基础上,总结提出了海岸缓冲区规划的地质地貌标志、咸-淡水过渡带标志.对缓冲区规划原则、动态管理及海岸带立法做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